650 likes | 851 Views
平行透视. 直线的透视规律 1 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没有消失点,叫原线 2 与画面成角度的直线叫变线,变线的消失点在 从视点引出的与之平行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上。 测点的作用与原理 1 作用为确定透视深。 2 测点到消失点的距离,等于视距。. 平行透视的定义 当画面中所有的变线都向一个消失点集中,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的时候 , 这种透视现象就叫做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进行分析 一个面平行与画面,一个面平行于基面。 所有边线中,只有一组垂直变线,消失点在视平线上的心点。. 平行透视的特点和易出现的问题
E N D
直线的透视规律 1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没有消失点,叫原线 2与画面成角度的直线叫变线,变线的消失点在 从视点引出的与之平行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上。 • 测点的作用与原理 1作用为确定透视深。 2测点到消失点的距离,等于视距。
平行透视的定义 当画面中所有的变线都向一个消失点集中,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的时候,这种透视现象就叫做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
以立方体为例进行分析 • 一个面平行与画面,一个面平行于基面。 • 所有边线中,只有一组垂直变线,消失点在视平线上的心点。
平行透视的特点和易出现的问题 • 边线,三种状态,水平,垂直原线,垂直线线一组。 • 仅有一种变线,只有一个灭点 • 含有直角边的平面发生形变,越接近视心,形变越厉害。 • 平行透视易出现的问题:心点出现两个。 • 对角线全部消失到距点
一些简便求法 1图为一矩形透视图
2 连接二分矩形的对角线,与原矩形对角线交于O1O2两点。过O1O2做垂线,即为原矩形的三分线。
3做矩形垂直原线的六等分点,将各等分点与消失点相连。各线与对角线相交得12345各点。过各点,做垂直线,即为该矩形的六等分线。
做图基本原理: 一、正面图(原线构成)不发生变形,侧面图需要依靠测点量取透视深。另一侧的透视深可直接靠原线的平行线截取。等长原线的透视差距,依靠垂直变线的平行线截取(缩尺)。 二、 原线的平行线不发生变化,变线的平行线是向消失点做连线。垂直变线的平行线,即是从心点引出的各直线.
平行透视测点法作图 分步图解 一、正方形 1 在画面上确定HL 视平线、VP消失点、M测点。 (平行透视中,心点即消失点,距点即测点)
3将AB两点与消失点相连(确定两条垂直变线的全长透视)3将AB两点与消失点相连(确定两条垂直变线的全长透视)
4 将A点与测点M相连,与B与心点的连线相交,得C点。CB即等于AB
5 过C点画一条平行线与A点与心点的连线相交得D点。 CD即为正方形的远处边
二、 正方体 1先依照前述步骤,做出正方体底面即正方形的透视图。
2 做出正方体正前面的正方形。 从AB两点分别起垂线,截取与AB相等的长度,即为EF点,连接EF。ABEF即为正方体正前方的正方形。
将EF与消失点分别相连,得到正方体顶面的两条垂直变线。将EF与消失点分别相连,得到正方体顶面的两条垂直变线。
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 如一长宽高比例为8:5:4的立方体 • 确定HL视平线、心点、测点
3 将各顶点与消失点相连,得垂直变线的透视图形。
4 求侧边的透视深。 过右侧顶点B,做与心点与测点连线(即视平线)的平行线(在此AB线即符合要求),并按比例向左截取4,标记为B‘点,将B’与测点相连,与B点至消失点的直线相交得E点。BE即为长度为4的立方体侧边透视图形。
5 过E点,做平行线与垂直线,分别与ABCD与消失点的连线相交,得FGH各顶点。
四 由里向外作立方体透视图 1 建立视平线、心点、测点,并按要求比例确定立方体后面的矩形。(长6高4)
2 将各顶点与消失点相连,得到立方体各垂直变线的透视图形。
过B点做与消失点和测点连线的平行线(即AB),以B点为顶端,向右按比例截取5得到B‘点。连接B’与测点,与B和消失点的连线相交,得到E点。BE即为长度为5的侧边。过B点做与消失点和测点连线的平行线(即AB),以B点为顶端,向右按比例截取5得到B‘点。连接B’与测点,与B和消失点的连线相交,得到E点。BE即为长度为5的侧边。
4 过E点,做垂直线与平行线,与四条垂直变线相交,得到立方体各顶点。
依据测点,还可以将侧边等分。依据消失点,可以将原线等分。依此便可以做出等分网格。依据测点,还可以将侧边等分。依据消失点,可以将原线等分。依此便可以做出等分网格。
复杂立方体画法步骤: 板凳 比例示意图如下: 2.5 0.5
5 从确定的底部各点起垂线,确定整个侧立面形状。
7 利用平行线、垂直线等,逐步确定凳子顶部、凳腿等各点
图中为一房间俯视平面图。 黄绿色为床,紫红色为床头柜,卡其色为五斗橱。 床与床头柜一样高,高度为1,五斗橱高度为2.5,门高度为3.5,窗台距地面高度为2,窗高度为2。 房间高度为5,长度为7,宽度为4。试做该房间平行透视图。 窗 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