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7

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

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 黄向阳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xyhuang@dedu.ecnu.edu.cn. 各位老师 下午好! . 一、从全员德育到全方位德育. 问题与思考 什么是德育?德育是学校的一项工作吗? 如果德育是工作,那么是谁的工作?如果德育是全体教师的工作,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什么普通任课教师甚至连参加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的资格也没有?为什么政教处或德育处只管辖和指导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 如果德育不是工作,它又是什么?德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问题?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何种地位?实施全员德育需要何种德育观?学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施德育?. (一)教育目的.

ziz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 黄向阳 博士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xyhuang@dedu.ecnu.edu.cn

  2. 各位老师 下午好!

  3. 一、从全员德育到全方位德育 问题与思考 • 什么是德育?德育是学校的一项工作吗? • 如果德育是工作,那么是谁的工作?如果德育是全体教师的工作,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什么普通任课教师甚至连参加优秀德育工作者评选的资格也没有?为什么政教处或德育处只管辖和指导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 • 如果德育不是工作,它又是什么?德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问题?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何种地位?实施全员德育需要何种德育观?学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施德育?

  4. (一)教育目的 •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属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或任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不是学校的具体工作,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或归宿。 • 教育必然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没有道德的目的,就无所谓教育。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 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及审美能力发展的活动,只有服务于一定的道德目的,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才是称得上是教育。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5. (二)教育手段 • 教例1:课间冲突 •    课间休息时,甲生乙生在教室里打闹。甲生不小心踩在乙生脚上,乙生疼痛不已。两人因此发生口角,拉拉扯扯,吵吵嚷嚷,闹到教师办公室,要班主任评理。 • 思考与交流 • 如果你是班主任,了解事情原委之后会怎么处理? • 贵校的班主任遇到类似的事情,一般会怎么处理?

  6. 分析下列处理方案 • 班主任:“你们两个都给我闭嘴!不许吵架!以后也不许打闹了!” • 班主任:“甲同学,你应该向乙同学道歉。”甲道歉后班主任又说:“乙同学,请你原谅他!” • 班主任对乙生说:“甲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你也可能无意之中伤害别人,这种情况下你不也希望对方原谅你吗?”接着对甲生说:“你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你还是踩痛了乙,你该主动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你。”

  7. 分析下列处理方案 • 利用晨会、夕会、班会或品德与社会课时间,召开班级会议,专门讨论课间休息活动问题和同学相处问题。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或课堂生活的契机影响学生的相处之道。 • 课间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之逐渐养成课间文明行为习惯。 • 营造团结友爱的班级舆论和风气。

  8. 教育目的 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 教育工作 管理 指导 教学 训练 环境营造 (三)教育目的-手段框架

  9. (四)全方位德育 指导 训练 服务 学校德育 管理 教学 环境

  10. 学生管理“管”什么? 哪些学生问题可通过适当管理加以解决? 哪些学生问题依靠“管”的方式难以奏效? 靠“管”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解决? 早恋 打架 迟到 抄袭 网瘾 厌学 考试紧张焦虑 打闹 取叫绰号 欺负弱小 …… 二、学生行为管理

  11. (一)教例分析:陆老师的班级 学校靠什么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管理? • 陆老师和朱教师依靠什么管理学生和班级? • 这种管理方式有哪些长处? • 这种管理方式有什么缺陷?

  12. 教例2:陆老师的班级 • 陆老师工作两之后就开始担任班主任。她虽然没有经验,却年轻热情。她高中时代就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学生,当了班主任之后就特别能够理解那些另类学生。她几乎跟所有的学生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她整天在学生堆里嘻嘻哈哈,让人乍一看还以为她也是学生。她从不当众批评学生,实际上她就很少批评学生。学校对学生的某些要求,在别的班多少会遭到一些抵制或非议。但这个班的学生看在陆老师的面子上,往往就照办了。这个班非常团结,班风好,成绩优良,高二时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

  13. 教例2:陆老师的班级 • 陆老师没有跟着这个班进入高三。接任班主任的是一位姓朱的中年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他特别希望学生按照他的要求行事,给班级立了许多规矩。这让这个班的学生很不习惯,他们时常对班主任阳奉阴违。朱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经常拿校纪校规批评和处罚学生,发展到最后竟然与学生公开对抗。一个班人心涣散,无心学习,高考成绩很不如意。

  14. 教例2:陆老师的班级 • 几年之后,陆老师又担任班主任。她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跟学生友好相处,但保持一定距离。为了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她把平生所学都集中表现在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英语课上。她的学识、才艺、见解一下子就镇住了全班学生。她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努力做到,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尽管她对学生管得不多,也管得不严,但学生们都相当遵守纪律。这个班的风气正,学习气氛浓,到高二时也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陆老师非常欣慰,但依然感到困惑。因为这个班只有她能够驾驭,没有哪个老师能够有效代管。她不在场时这个班就会表现失常,让学校头痛。

  15. (二)诉诸教师个人因素的管理 • 陆老师起初主要依靠什么管理学生和班级? • 朱教师主要依靠什么管理学生和班级? • 陆老师后来主要依靠什么管理学生和班级? • 上述管理方式有何共同特点?

  16. 诉诸教师个人因素的管理 • 诉诸教师权威的管理 • 诉诸亲密师生关系的管理 • 诉诸教师人格魅力的管理 • 优点与缺陷 • 什么办法可以克服上述管理方式的缺陷?如何确保陆老师管和朱老师管一个样,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17. (三)诉诸校规的管理 • 理想(高标)-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 • 原则(基准)- 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团结和睦,民主平等,关心集体,维护班级荣誉,勤奋学习,遵纪守法,为人诚实 • 规则(底线)-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上课不开小差,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打闹,不打架,不说粗话脏话,不大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

  18. (四)诉诸规则的行为管理 陕西省西安市西电集团高中校园十无标准 • 墙壁无脚印及涂、画痕迹 • 地面无痰迹,不乱扔杂物 • 无迟到、早退现象 • 无踢门、乱刻画课桌等破坏公物行为 • 无长明灯、长流水现象 • 无讲脏话、粗话、打架、斗殴、侮辱人格的行为 • 无吸烟 • 考试无作弊行为 • 无奇装异服及化妆现象 • 无喧哗怪叫、无理取闹等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现象

  19. 墙壁干净无印迹 地面整洁无脏物 公共设施无损坏 用水用电无浪费 谈吐文明无脏话 团结友爱无打骂 爱护身体无吸烟 穿戴整洁无奇装 完成作业无抄袭 考风端正无作弊 思考与讨论 西电集团高中与金川集团小学的校园十无标准有何不同? 这所小学的十无标准可以怎样完善? 诉诸原则对小学生进行行为管理,诉诸规则对中学生进行行为管理,是不是一种恰当的思路? (五) 诉诸原则的行为管理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集团第四小学校园十无标准

  20. 为人诚实 不欺骗 不说谎 不作弊 不抄袭 不作伪证 做错事不抵赖 尊重、友爱同学 不打同学 不辱骂同学 不给同学取绰号 不欺负弱小 不损害同学权益 不妨碍同学的自由 原则与规则在校规中的关系

  21. 从管理向指导过渡 • 行为规则使原则具体化,原则赋予行为规则以理性与情感,是学生管理转向学生指导的教育基础。 • 诉诸原则的管理具有教育意义,不仅使学生理解、认同和遵守行为规则,而且影响学生的一般态度。这种管理,本质上是思想与行为指导。 • 在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基本完成的前提下,诉诸原则的管理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进一步发展。 • 中学生具备理解行为原则的认知能力,使诉诸原则的管理成为可能,变得可行,并且更具说服力。

  22. (六)校规的执行 • 校规的清晰化——使全体学生知晓并理解校规; • 建立奖则和罚则; • 公正而一贯地执行学生在校行为规范及相应的奖则与罚则; • 坚定而持久的执行力; • 营造支持校规及其执行的舆论和校风。 …… 上述条件还有什么不足?

  23. (六)学生参与管理 现象与思考 • 中小学的校规基本要求差不多,为什么学生在小学阶段生比较遵守校规,到中学反而不时违反甚至对抗校规?学生在退步吗?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 教例:中师某班学生开班会评议校规,虽然他们实际上几乎没有修改成一条校规,但班会后违反校规的现象锐减。如何解释这种转变?

  24. 道德发展的水平与阶段 前习俗水平 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阶段2: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习俗水平 阶段3: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 后习俗水平 阶段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 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25. 学生自治 • 从他律到自律 • 从个人自律到班级自治 • 班会制度 • 班干部制度 • 监督与评议制度

  26. 三、学生指导 • 管住就行,为什么还要指导? • 学生中哪些问题靠管解决不了? • 这些靠管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27. (一)行为管理的局限性 哪些是管理?哪些是指导?

  28. (二)学生指导的领域 • 学习指导 • 生活指导 • 升学指导 • 职业指导 • 心理辅导 • 政治思想辅导

  29. (三)方向指导与方法指导 • 方向指导:正确的努力方向 • 方法指导:达成目标的程序与方法

  30. 方向指导 • 校规 • 标语与宣传栏 • 格言警句 • 故事、人物传记、小说、影视 • 榜样 • 口头指导 • 书面指导 • 阅读指导

  31. 方法指导 教例3:台湾桃园县瑞埔国小如厕指导 • 小便池的使用 • 大便池的使用 • 其它注意事项

  32. 如厕指导:小便池的使用 • 先站定位置 • 再押冲水器两秒 • 着好裤子 • 再押冲水器两秒 • 依洗手五步骤洗好手 • 于洗手台上弹动手指,不使水滴弄脏地面

  33. 如厕指导:大便池的使用 • 先检查是否有带卫生纸再轻敲厕门 • 打开厕门,观察内部,确定要使用 • 关上厕门,记得上锁 • 站定上厕位置,两足平均放置马桶两侧 • 解完后,请记得使用卫生纸 • 市售卫生纸可以丢入马桶冲走,但一般硬纸或塑料类制品要丢入垃圾桶中 • 完厕后记得冲水,本校是以脚踩方式或手押方式,不可太大力 • 冲水时请站好位置,不要被水冲到身体 • 结束后请记得关好门 • 记得要洗手

  34. 如厕指导:其它注意事项 • 进厕所不要大声聊天或諠哗吵闹,更不可追赶跑跳 • 敲门要轻声,有回应时不可故意再敲门 • 与同学一同上厕不可捉弄他人或做危险动作 • 学校公物请大家共同爱护,不可破坏,有任何问题立即反应至训导处或总务处 • 进厕所时要注意是否有陌生人在旁徘徊张望,地面是否湿滑,灯光是否全亮 • 厕所位处比较静僻角落,最好结伴而行

  35. (四)个别指导与团体指导 一个你认识的人不时对你说刻薄话。你怎么办?

  36. S1:我会反击,她挖苦我,我就讽刺她。 S2:我会劝她别这样。 S3:我会生气,但拿她没办法。 S4:我会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这事。 S5:我会问她究竟怎么回事。 S6:我会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无意之中得罪过她,伤害过她,或者使她难堪。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会设法向她道歉,消除误会。 S7:有的时候,一个人心情不好,处境不利,甚至看到自己特别羡慕的人,也会说说风凉话。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算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S8:这种人我不会惹她,也不会去理她。

  37. 一个你认识的人在你同别人说话时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一个你认识的人在你同别人说话时不停地插嘴并且试图改变话题。你怎么办? S1:躲开他,然后继续我们的谈话。 S2:我才不躲,我会叫他闭嘴。 S3:干脆叫他走开。 S4:还是让他加入进我们的谈话好,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S5: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事,心里非常生气,但拿他没有办法。 S6:告诉老师,老师会批评他。 S7:也许是我们冷落了他,既然他想加入进来,就一块聊好了。 S8:也许我们的话题使他不安,既然他想改变话题,就不当着他的面说这些了。

  38. (五)从矫正性指导到发展性指导 • 矫正性指导:针对已发生的问题 • 预防性指导: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 • 发展性指导:针对可能的发展

  39. 四、管理与指导中的说理 • 班主对乙生说:“甲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他。你也可能无意之中伤害别人,这种情况下你不也希望对方原谅你吗?” • 班主任对甲生说:“你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你还是踩痛了乙,你该主动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你。” • 试比较这位老师对甲乙两人的说理方式。

  40. (一)基于利益最大化原则的结果论推理 • 晓以利害的说理 • 权衡利弊的说理 • 使善最大化的说理 • 结果论推理的难题

  41. 1. 晓以利害的说理 • 正面说理——用行为善果说理 • 为什么要诚信? • 因为诚信会造成好的结果。 • 诚信有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码的信赖感,使大家生活在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里。 • 诚信有利于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 诚信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秩序,降低经济活动和其它民事活动的成本。 ……

  42. 反面说理——用行为恶果说理 • 为什么要诚信? • 因为不讲诚信会造成不良后果。 • 在不讲诚信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赖感,人人自危,活得特别累。 • 不讲诚信,不利于团结协作,工作效率低。 • 不讲诚信,不利于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经济活动和其它民事活动的成本极高。 ……

  43. 善意的谎言? 甲:诚实并不永远是对的,有的时候不说实话才对。我爷爷身体不好,却十分怕死。我们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他得了癌症。医生说他最多可以活半年。爷爷问我,他得了什么病。我就不能对他说实话,因为如实相告非但没有好处,还有坏处。 乙:是的,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我有一个同事,平时穿着朴实大方。可是有一天,她打扮得花枝招展,还问我们:“好看吗?”其实我觉得特别恶心,但不能说出来。这种情况下说实话,只会让人家心里别扭。

  44. 思考与讨论 • 你赞同甲乙两人的观点和做法吗? • 如果你赞同,理由是什么? • 如果你不赞同,你怎么说服两人在那种情况下还是要说实话?

  45. 2.权衡利弊的说理 • 行为功用主义——行为的对错取决于该行为方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后果 • 规则功用主义——行为的对错取决于该行为方式一般情况下的一般后果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诚实为上)

  46. 你讲诚信,别人才会信任你; 经常说谎,不宁信用,你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错误的或虚假的信息,会误导别人,给别人造成损失或伤害。 诚信有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码的信赖感,使大家生活在一个安全、轻松的环境里; 诚信有利于团结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诚信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秩序,降低经济活动和其它民事活动的成本。 试比较左右两种说理方案

  47. 3.使善最大化的说理 • 个人功用主义(快乐主义)——快乐即善 • 功用(善)=快乐-痛苦 • 社会功用主义——为最大多数人谋求最大福利 • 社会功用=(快乐之和-痛苦之和)/总人数

  48. 讨论与交流:为什么便后要洗手? • 为了防止自己得传染病; • 为了避免将疾病传染给别人

  49. 洗了也白洗,怎么办? 一个人便后洗手没有多大意义,人人洗手才有意义。

  50. 嘿,同学。 便后请洗手! 为了大家的健康请维护公共卫生 • 讲卫生人人受益 • 不讲卫生大家受害 • 讲卫生是大家的责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