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711 Views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宋树库.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二、本质安全管理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管理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一)几类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工作目标 (三)培训责任追究. (一)国家规定几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高危行业 非高危行业 特种作业人员 监管监察人员 培训教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班组长、兼职安全员、职业危害 检测人员等.
E N D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宋树库
安全生产管理及本质安全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二、本质安全管理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管理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一、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一)几类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培训工作目标 (三)培训责任追究
(一)国家规定几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高危行业 非高危行业 特种作业人员 监管监察人员 培训教师 注册安全工程师 注:班组长、兼职安全员、职业危害 检测人员等
(二)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目标 “三岗人员” 班组长、新工人、农民工 安全监管监察人员 安全培训教师
(三)安全生产培训责任追究的“三个一律” 一是对应持证或者未经培训就上岗的人员,一律先离岗、培训持证后再上岗,并对企业按上限处罚,直至停产整顿和关闭。
(三)安全生产培训责任追究的“三个一律” 二是对存在不按大纲教学、不按题库考试、教考不分、乱办班的培训和考试机构、一律严肃处罚。
(三)安全生产培训责任追究的“三个一律” 三是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一律倒查、培训、考试、发证不到位的责任。对因为培训、假培训或者未持证上岗人员的直接责任引发的重大事故的,所在企业主要责任人依法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矿长(厂长、经理)。实际控制人依法承担相关责任。
二、本质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以风险预控为核心的、持续的、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加的、闭环式的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进而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环境、管理的本质安全
二、本质安全管理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 (二)人本安全原理 (三)企业安全员应具备的条件 (四)怎样持续改进我们的安全
(一)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 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方针 2、制定安全生产的各种制度、规程、标准且认真实施 3、注意发现人员设备环境存在的隐患,不安全因素,及时有效的排除。 4、定期检查、检测劳动条件,防止、消除职业危害和职业病 5、定期的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 6、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坚决杜绝“三违” 7、对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上报 8、现代安全科技的应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二)人本安全原理 1、让安全养成一种习惯,让珍爱生命形成一种理念,安全教育是人生的再教育。 人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态度是长期的精神财富。 工人的安全意识、素质、技能是安全的主体
(二)人本安全原理 2、安全生产和生产安全的区别 安全生产-----安全行为为主 生产安全-----生产过程的安全
(二)人本安全原理 3、企业生产安全的三个条件 本质安全-------设备设施的安全化(可靠性) 人的安全-------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 作业标准化----全体人员的安全操作
(二)人本安全原理 4、事故频发者的举动: 情绪高傲不稳,易于兴奋,脾气暴躁,性急; 对工作或事物厌倦、不沉稳、经常慌张; 动作幅度大而效率不高,喜怒无常; 理解与判断能力、思考与逻辑能力不足; 不能理智控制行为,行动轻率、冒失; 运动神经迟钝,不自觉遵守有规则的活动。
(二)人本安全原理 5、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不懂危险而进行不安全作业。 操作方法不当,作业程序不当,准备不充分。 图方便不按规程作业、危险操作指导不够。 取下安全装置,使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 人机配合不良、劳动防护不当。 带病、睡眠不足、家庭不和、作业姿势不正确。
(三)企业安全员应具备的条件 总的:懂法、懂安全技术、会安全管理、丰富的现场安全管理经验。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安全管理经验。 掌握本行业安全专业技术和职业卫生知识; 懂工艺、掌握生产中的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安全意识强,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 监督检查工作严、细,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工作不断创新。 坚持原则关爱群众
(四)怎样持续改进我们的安全 1、时刻遵守法律条例 2、改进安全标准,时刻与之保持一致 3、积极识别危险的根本原因,减少消除其隐患 4、时刻注意安全 5、保证每个人的责任 6、拥有有能力的、责任心较强的以历 7、管安全要“铁面” 8、实施本质安全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 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 (一)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 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 安全活动的精神、观念、责任心,行为和物态的总和。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 防的“安全观念”。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二)安全法制——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 安全法制是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安全生产执法(监督、监察)。它包括《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标准、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用法律来规范政府、企业、职工和农民的安全行为,体现安全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安全责任——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三)安全责任——安全责任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安全责任主要是指 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心。 • 一是纵向方面,即从上到下各类人员地安全生产职责。从上到下一级要求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 • 二是横向方面,即各职能部门,各业务科室的安全生产职责。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责任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①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③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④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⑤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⑥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 做好本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并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3.班组长的职责 班组是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 班组长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直接执行者。督促本班组工人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不“三违” 。排除本班组作业中的事故隐患。对本组员工的安全指导、培训。 4.岗位工人的职责 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四)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 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科技兴安”是现代社会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是实现安全生产最基本的出路;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是生产过程安全的根本保障;安全也是生产力。 安全科技采用如:自动化检测、事故仿真预测、虚拟现实的演练、地理定位系统的建立、智能化决策等。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五)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安全投入是保证生产安全必须的经费。 要采用企业、地方、国家三个多渠道的安全投资机制。
三、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生产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安全和卫生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除尘工程等。 2.增设或更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设备的维护。 3.重大安全生产课题的研究。 4.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按照国家标准为职工配备的劳动保护用品和设施。 6.其他安全技术费、制定落实应急预案的费用等。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本质安全——指设备、工艺、含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它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 两种安全功能: --失误的安全功能: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受到伤害或发生其他事故。 --故障的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时,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两种安全功能均是设备、设施和生产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设计阶段就被考虑加入其中的。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是物流、人流、能量流动的交汇场所,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异常变化都可能导致事故。 (一)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任务 1、协调现场运动中的生产过程、设备、人员、排除险情和危险隐患。 2、治理现场环境,改变生产现场的“脏、乱、差”的状况。 3、消除设备缺陷,防止设备带病运行。 4、制止“三违”,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5、实行标准化管理,做到人流、物流运转有序,信息流及时、准确,出现异常现象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使生产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可控状态。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二)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 1、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诊断与评价; 2、生产现场安全规划设计; 3、生产现场物流安全管理; 4、生产现场设备安全管理; 5、作业安全管理与岗位安全责任制; 6、生产现场作业环境和条件的管理; 7、各种危险突发事件的应急控制; 8、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 9、优化劳动组织,加强班组建设; 以上诸条要作到:科学、有效、规范;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三)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方法 1、侧重于其有效性,如:目标管理、价值工程分析法、标准化管理法等; 2、侧重于其规范性,如:定置管理法、6S法; 3、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生产现场中的问题,并不断地改进,如:PDCA循环渐进法。 4、分析现场隐患,提高危险识别力的方法,如:危险预知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等。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四)生产现场的制度管理 用制度约束工人、岗位、班组。 1、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 每个工人的安全意识、操作技术、排除故障和险情的技能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劳动纪律、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安全规程、能否严格执行是班组建设的关键。避免“三违”且无隐患。
四、生产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2、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制 逐一落实各类人员的相关责任,实行专检、联检、巡回检、夜间检、节假日检制度。 检查出的问题处理不过夜,对检查不认真、处理问题不及时的有关单位和人员,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3、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 按规定,定期对锅炉、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场所、防火设施、防雷、防静电装置进行检测、检验。 4、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做好“三同时”工作;施工合同严格审查、会签。严格细致地检查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 5、建立应急预案 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工作区域、建立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保持有效应用状态。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一)经济成分多样化。 经济利益多元化。 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 生活方式多样化。 1.法制尚不健全。 2.安全投入不足。 3.人员的素质低。 4.“三违严重”。 5.安全科技的应用水平低,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整治不深入;培训不扎实;制度不健全)。 6.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7.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造成事故的原因从微观上看: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3.环境的不安全条件。 4.管理缺陷。 发生事故的四个因素 (二)事故原因分析时应明确的内容 1.事故发生之前的征兆. 2.不正常的状态在哪儿发生的. 3.什么时候注意到不正常状态. 4.不正常状态如何发生的. 5.事故为什么会发生. 6.事故发生的可能顺序及可能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三)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1.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找出事故发生的内外原因。 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 制定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 作出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的认定。 依法依责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2.“四不放过”原则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3.公正、公开的原则 4.分级管辖的原则 事故责任为: 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作业造成事故的。 ②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 ③违反劳动纪律,擅自开动设备、擅自更改、拆除、毁坏、 挪用安全装置造成事故的。 领导者的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和操作规程不健全造成了事故的。 2.未按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未经营考试合格上岗造成事故的。 3.设备不按期检修、超负荷运行,或设备有缺陷不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4.作业环境不安全,未采取措施造成事故的。 5.未实行“三同时”造成事故的。
五.事故原因、调查及处理 (四)事故调查报告正文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 5.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 深、严、细、实、新 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增长点。 是企业稳定的平衡点。 是综合工作的评价点。 (一)要念好“深”字经就是深化认识,时刻关注安全。 思想认识的深刻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 重要性---------自觉性。 必要性---------紧迫性。 长期性---------艰巨性。 外部环境形势越好越要重视安全。 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越高越要注意安全。 生产压力越大越要抓好安全。 生产条件好时不忽视安全。 工作条件差时要全力以赴确保安全。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二)要念好“细”字经,就是要周密、细致入微。 管理上考虑不周、安排不细、疏忽大意。 1.掌握情况要细。 2.工作部署要细。 3.监督检查要细。 (三)要念好“实”字经。就是要讲求实效,注重实绩。 1.作风要实。 深入现场,深入基层。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抓检查、抓整改、抓落实。 抓管理、抓基础、抓现场。 2.要不断夯实安全基础工作。 教育和培训。 健全规章制度。 强化生产现场的管理。 力保设备的本质安全化。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3.落实责任制。 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 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体系。 确保安全管理与责任的落实。 (四)要念好“严” 字经。就是“严”字当头,从严治理。 一要严标准。 对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生产。对危及职工生命 安全的必须停产整改。 二要严要求。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严是爱,松是害。 三要严制度。 对违反制度的毫不留情,严格执法。 四要严奖罚。 不重奖不能调动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不重罚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六.安全生产“五字经” (五)要念好“新”字经。就是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 一要在思路上创新。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好的思路往往决定成功的关键。 • 二是要在内容上不断创新,带普遍性的问题,要善于从预防措施上找原因。 反复性问题,要善于从规律上找原因。 对个别性的问题要善于从及时总结分析上找原因。 • 三要在管理和技术上不断创新。 没有管理的创新,就不会有先进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机制。 没有技术的创新,就不会有安全生产的保障。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这里主要指的是企业外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其体制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媒体、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格局。 1、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 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对口对交通、铁路、民航、水利、电力、建筑、国防工业、邮政、电信、旅游、消防、核工业安全等行业的安全生产实行行业监管。国家安全生产总局实行综合监管,起指导、协调监督的作用,并起草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方针等。地方安监部门对属地实行综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并在安全生产业务上进行指导。 对于高危险的特殊领域,专门建立了垂直的国家安全监察局。国家和省里都建了煤监局,下设分局。与地方政府无关系。实行垂直领导。 其他监督:安全中介机构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工会的监督;新闻媒体的监督;居民委员会、村委会的监督。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2、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 安监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监察、纠正和惩戒。 ①权威性。依照安全生产法律体现国家意志。 ②强制性。 ③普遍约束性。法律普遍约束力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企业不允许逃避、抗拒法律所规定的监管。 3、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②坚持的事实的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④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⑤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⑥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职责 1、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2、监督检查生产单位执法情况。 3、严格履行行政许可的审查工作。 安全生产许可,施工许可,危化许可,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安全设施的竣工验收等。 4、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5、正确处理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6、依法处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设施、设备、器材。 7、接受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8、及时报告事故、不得瞒报、谎报、拖延不报。 9、参加事故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 10、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法。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 1、事前监督管理 安全生产许可证,各类人员的培训,安全资格证的审查、审批。 2、事中的监督管理、监督检查、安全大检查、专项整治、作业场所公共场所的检查分两种: ①行为监察——查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责任制的实施等。 ②技术监察 对新建、扩建、改建、改造工程项目“三同时”监察;防护措施、设施 完好率、使用率的监察;个人防护用品的监察;危险高设备、场所、 特殊工种的监察。专业性、技术性强、应从本质安全入手。 3、事后的监督管理 “四不放过的原则”。
七、安全生产监督监察 (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内容 1、安全管理和技术 2、机构和教育培训 3、隐患治理,预防为主 4、伤亡事故的处理 5、职业危害预防 6、对女职工和未成年的特殊保护 7、行政许可查验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一)机械伤害类型 设备运动、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害。热加工中的灼烫以及触电等等。 (二)机械安全 1、本质安全 ①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②限制机械应力。 ③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④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⑤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⑥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⑦预防电器危害。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2、失效安全(机器出故障时也无危险) 3、定位安全(不能触及到零件) 4、机器布置(空间、照明、管、线布置、维护时的出入) (三)机械制造场所的安全技术 1、采光(照明) 2、通道 3、设备布局 4、物料存放 5、地面状态 (四)金属切削机床常见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 1、设备接地、照明用安全电压。 2、楔子、销子不能突出表面。 3、用专用工具、带护目镜。 4、零件装卡牢固。 5、穿好劳动保护用品。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五)砂轮机的安全技术 1、安装位置 2、砂轮的平衡 3、砂轮与法兰盘的匹配(1/3 10mm) 4、砂轮机的防护罩。 5、砂轮机工作托架(砂轮与托架之间的距离应小于被磨工件最小外形尺寸的1/2,但最大不应超过3mm)。 6、砂轮接地保护。 7、禁止侧面磨削 8、不准正面操作。 9、不准共同操作。
八、机械电器安全技术 (六)其它机械安全技术 铸、锻造中易发生:机械伤害;烫伤、电器伤害(因工作条件较差),冲压机械因动作失控、开关失灵、模具的危险等。木工机械:转动惯性大,难于制动,手推木料时,遇节疤、弯曲等易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