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0

房屋 建筑学

房屋 建筑学. 基本教学要求 BASIC TEACHING REQUEST :. 1. 认识 “ 建筑设计 ” 包涵的专业内容; 2. 了解 “ 建筑设计 ” 的一般过程,掌握 “ 建筑设计 ” 的一般方法; 3. 能正确读识且绘制建筑的平、立、剖面图; 4. 能正确读识且绘制基本的建筑构造详图。. 本课程特点 COURSE CHARACTERISTIC :. 1. 本课程涵盖面广,知识点多,包括了建筑历史、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多门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2. 本课程中的知识与建筑环境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多留意观察,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环节;

Download Presentation

房屋 建筑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房屋建筑学

  2. 基本教学要求BASIC TEACHING REQUEST: 1. 认识“建筑设计”包涵的专业内容; 2. 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 3. 能正确读识且绘制建筑的平、立、剖面图; 4. 能正确读识且绘制基本的建筑构造详图。

  3. 本课程特点 COURSE CHARACTERISTIC: 1. 本课程涵盖面广,知识点多,包括了建筑历史、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多门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2. 本课程中的知识与建筑环境密切相关,在生活中多留意观察,是学习本课程的重要环节; 3. 认真阅读教材,读懂书中的图,并与生活中见到的实例进行比较。

  4. 第1篇 建筑设计 ARCHITECTURE DESIGN • 第2篇 建筑构造 BUILDING CONSTRUCTION

  5. 第一篇 建筑设计ARCHITECTURE DESIGN • 绪论Introduction 1.1 建筑的发展概况 General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6. 原始人的建筑Primitive Building or the Building of Hominid(原始人类) 巢居 Nest

  7. 穴居: Troglodytism 天然洞穴 Savageness Cave 人工洞穴 Manual Work Cave

  8.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times

  9. 木骨泥墙房屋 在黄河流域地区。 In the Drainage Area of Huanghe River

  10. 西安的半坡村氏族聚落遗址 位于浐河东岸高地上,已发现密集排列的住房数十座,多呈圆形或方形平面。

  11.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气势雄伟,是西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公元631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

  12. 木结构建筑 Timber (wood) Structure Building 我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到清朝,经历了240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古建筑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建筑体系,并集中体现在寺庙、宫殿、佛塔、陵墓、园林建筑中。 木结构,大屋顶,庭院式布局。

  13.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建于北宋时期,是宋代建筑式样的典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建于北宋时期,是宋代建筑式样的典型。

  14. 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辽(与宋同时),是宋代楼阁式建筑的典型。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建于辽(与宋同时),是宋代楼阁式建筑的典型。

  15.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建于元代,是保存元代建筑的典型。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建于元代,是保存元代建筑的典型。

  16. 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最后一个高潮,同时也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皇宫建筑规范严整,严格按古代礼制要求布局,“左祖右社”,“五门三朝”。北京故宫是完整保存下来的明清宫殿建筑群,其中重要建筑是太和殿 。

  17. 砖石结构建筑 Brick and Stone Structure Building 砖、瓦的出现很早,但砖自明朝开始,才在民居中大量使用。

  18. 从国外传入的建筑形式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大盛,出现了以前未有过的建筑类型------寺庙(Temple)和塔(Tower)。 塔由印度建筑形式演变而来,和中国传统的建筑相结合形成新的形式。

  19.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砖塔。该塔为15层,高39.5m,全部用灰黄色砖砌成。其平面为十二边形,底层直径10.6m,内部空间直径5m,壁体厚2.5m。塔的造型挺拔秀丽,距今已成功经受住近1500年考验。足见当时砖砌结构技术已相当成熟。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密檐砖塔。该塔为15层,高39.5m,全部用灰黄色砖砌成。其平面为十二边形,底层直径10.6m,内部空间直径5m,壁体厚2.5m。塔的造型挺拔秀丽,距今已成功经受住近1500年考验。足见当时砖砌结构技术已相当成熟。

  20.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又称应县木塔,建于辽代,全木结构,高67.3m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塔,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21. 世界古代建筑历史 在公元前4000年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社会基本瓦解,世界上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其中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在世界建筑文明的发展中影响最为深远。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World Ancient times

  22. 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 (公元前3000年——前1400年)

  23. 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古希腊的奴隶和自由民在此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后来古罗马文化同称为欧洲的古典文化。古希腊建筑对欧洲建筑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古希腊的奴隶和自由民在此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后来古罗马文化同称为欧洲的古典文化。古希腊建筑对欧洲建筑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在大规模建设中,除神庙外已有剧场、议事厅等公共建筑。神庙是古希腊建筑中最重要的类型。古希腊信奉的是以神灵作为自然现象象征的多神教。神庙被认为是神灵在当地的居所。 古代希腊建筑 (公元前11世纪——前1世纪)

  24. 帕提农神庙公元前447年—前432年,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波斯的侵略,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的重点在卫城,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帕提农神庙公元前447年—前432年,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为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波斯的侵略,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的重点在卫城,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25. 卫城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那.帕提农的铜像,主要建筑是膜拜雅典那的帕提农神庙,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完整的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卫城建在一个陡峭的山岗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那.帕提农的铜像,主要建筑是膜拜雅典那的帕提农神庙,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完整的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 帕提农神庙位于卫城最高点,体量最大,造型庄重,其它建筑则处于陪衬地位。卫城南坡是平民的群众活动中心,有露天剧场和敞廊。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中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

  26. 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 帕提农神庙代表着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最高成就。除屋顶为木结构外,柱子、额枋等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其平面是回廊式,建立在三阶台基上,两坡屋顶,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 这种格式形成欧洲古典建筑的基本风格。 神殿外围为多立克柱式,后面的内部有四根爱奥尼柱子。

  27. 伊瑞克提翁神庙 雅典卫城中还有伊瑞克提翁神庙,(以著名的女像柱廊闻名于世)和胜利神庙。

  28. 多立克柱式Doric Column 多立克柱式古朴苍劲,用来表现庄严、刚毅的建筑形象 。

  29. 爱奥尼柱式 Ionic Column 爱奥尼柱式轻盈灵巧,最适宜表现秀丽典雅的建筑形象 。

  30. 克林斯柱式 Corinthians Column 科林斯柱式更富有装饰性,柱头由忍冬草叶和爱奥尼柱式的涡卷组成,宛如一个花篮,精细华丽,表现了富贵豪华的气氛 。

  31. Ionic Doric Corinthians

  32. 古代罗马建筑 (公元前8世纪——后4世纪) 古罗马文化在希腊文化和伊特鲁里亚(最早定居于意大利的部族)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发展而来,自公元前500年左右进项了长达200余年的统一意大利半岛的战争,此后又不断扩张,到公元前1世纪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 古罗马建筑在材料、结构、施工与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成就,在空间创造方面,重视空间的层次、形体与组合,并使之达到宏伟的富于纪念性的效果; 在结构方面,罗马人在伊特鲁里亚和希腊的基础上,发展了综合东西方大全的柱与拱券结合的体系;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砖、木、石外,还有运用地方特产火山灰制成的天然混凝土; 此外,罗马人还把古希腊柱式发展为五种:即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组合柱式,并创造了券柱式。在理论方向,形成了系统的建筑理论体系,以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为主,成为自文艺复兴以后三百多年建筑学上的基本教材。

  33. 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并进一步创新,为人类建筑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到公元前200年,已开始出现了由火山灰、石灰、碎石组成的天然混凝土,并用它浇筑混凝土拱券,创造了穹窿顶和十字拱。图为罗马大斗兽场,它建于公元70~82年。斗兽场平面为椭圆形,长轴188m,短轴156m,有60排座位,可容纳观众5~8万人。其外墙高达48.5m,分为4层,下层为券廊,顶层为实墙。古罗马建筑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并进一步创新,为人类建筑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到公元前200年,已开始出现了由火山灰、石灰、碎石组成的天然混凝土,并用它浇筑混凝土拱券,创造了穹窿顶和十字拱。图为罗马大斗兽场,它建于公元70~82年。斗兽场平面为椭圆形,长轴188m,短轴156m,有60排座位,可容纳观众5~8万人。其外墙高达48.5m,分为4层,下层为券廊,顶层为实墙。

  34. 古罗马与古希腊柱式比较

  35. 加尔桥 古罗马为供应城市生活用水而建的输水道。

  36. 罗马人开凿建造加尔桥,是为了一个明确实用的目的——运输淡水。加尔桥造型雄壮,三层叠拱横跨加尔河谷的构图,对以后的建筑产生较了大影响。桥高49米,桥长274米,绵延48公里,另有50公里长的输水道。罗马人开凿建造加尔桥,是为了一个明确实用的目的——运输淡水。加尔桥造型雄壮,三层叠拱横跨加尔河谷的构图,对以后的建筑产生较了大影响。桥高49米,桥长274米,绵延48公里,另有50公里长的输水道。 三层拱桥,底层是人行道,有6个拱门,长约142米,高度为22米,间距16米-24米。中间层有11个拱门,长约243米,间距19米。上层有35个拱门,间距为4.6米。上层总高度为7.4米(含水道高),拱跨也很小,因而实体部分占较大比重。桥的宽度下层为6.4米,中层4.5米,上层仅3米,正好在水槽下面。建筑水槽是罗马时代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这是一项仍在发挥作用的土木工程。为了抵御洪水,桥身呈轻度曲线。加尔桥高架水渠的斜度为1/3000,落差约17米。整体设计是为了保障水能够自然地流向城市。 底层6个拱门中,只有一个跨越了加尔河,而且每层的拱门都不是一样的,同时加尔桥也不是成90度直角跨越加尔河。加尔桥至今保存良好。它是罗马水道桥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加尔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结构上,都充分体现了罗马帝国建筑的辉煌气势和精湛的工艺技能。

  37. 罗马万神庙圆形正殿部分建于120——124年,古罗马宗教膜拜诸神的庙宇。圆形正殿是神庙的精华,其直径和高度均为43.43m,上覆穹隆,穹隆中央开设有直径8.23m的圆洞供采光。罗马万神庙圆形正殿部分建于120——124年,古罗马宗教膜拜诸神的庙宇。圆形正殿是神庙的精华,其直径和高度均为43.43m,上覆穹隆,穹隆中央开设有直径8.23m的圆洞供采光。

  38. 罗马万神庙剖面

  39. 哥特式建筑 (公元后12世纪——15世纪) 古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欧洲经过漫长的动乱时期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建筑极不发达。在罗马建筑的影响下,12~15世纪以法国为中心发展了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采用骨架拱肋结构,使拱顶重量大为减轻,侧向推力随之减少,这在当时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由于采用新的结构体系,垂直线型的拱肋几乎占据了建筑内部的所有部位,再加上拱的上端和建筑细部都处理成尖形以及彩色玻璃的运用,反映了中世纪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封建教会追求神秘气氛的企图 。

  40. 哥特式教堂的特点: “哥特”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特”(野蛮)了 。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是: 1.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 2.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划分越细,装饰越多,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 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给人以神秘感。

  41.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为巴黎圣母院,它建于公元1163~1320年,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斯德岛上,入口向西,平面尺寸为47m×133m,规模宏大,可容纳万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性建筑为巴黎圣母院,它建于公元1163~1320年,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斯德岛上,入口向西,平面尺寸为47m×133m,规模宏大,可容纳万人。

  42. 圣.特提恩修道院 夏东大教堂

  43. 欧洲文艺复兴建筑 (14世纪——19世纪) 14世纪,首先从意大利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随后遍及全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到来。这一时期的建筑在图形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各种重叠的拱顶、券廊,特别是各种柱式的巧妙运用。随着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上升,文艺复兴建筑广泛流行于贵族府邸、王宫、教堂等建筑中 。

  44. SanPietro Church 罗马 圣.彼得大教堂 (建于1506~1626年)

  45. 罗马 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1626年。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最重要代表,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建造这座建筑历时120年,多名重要建筑师与艺术家参与设计,其中以伯拉孟特和米开朗基罗最为著名。后者也是文艺复兴运动中最重要的画家和雕刻家之一。 教堂最高点达137.7米,圆顶直径达42米,全部用石料建造。教堂前的大广场建于17世纪初的巴洛克时代。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最早是建於西元324年,原始的构想只是一座小会堂,建於圣彼得墓穴的正上方,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其中历经不少位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参予修改,终於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

  46. 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Pietro)这片广大呈椭圆形的广场,是由贝尼尼所设计的,完成的时间大约在1667年,较教堂落成的时间晚了许多。广场两旁各立著284根石柱,分四行排列,形成三条走廊,廊顶刻有142尊圣人雕像,是贝尼尼指导其弟子完成的。   圣.彼得广场上立著一座埃及方尖碑,两侧各立著一座小喷泉。广场正中央耸立著埃及方尖碑,两旁各有美丽的喷泉,围著这片广场的两边还各有两排排列整齐的高大石柱,形成两条圆弧形的走廊包围著这个广场,廊顶还立著142尊圣人的雕像,整片广场气势雄伟,廊柱是其观看的重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