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申报工作汇报

“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申报工作汇报. 理 学 院 数 学系 20 10 年 3 月 31 日. 汇报内容:. 一、 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二、 团队成员情况 三、 教学情况 四、 培养与接收青年教师 五、 团队科研工作情况 六、 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七、团队未来建设计划. 一、 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 、回顾历史.

zi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申报工作汇报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申报工作汇报 理 学 院 数 学系 2010年3月31日 1

  2. 汇报内容: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二、团队成员情况 三、教学情况 四、培养与接收青年教师 五、团队科研工作情况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七、团队未来建设计划 2

  3.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1、回顾历史 昆明理工大学1954年建校时就组建了数学系并成立高等数学教研室,主要管理与建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与改革。以前的主要代表有代心淑、姜通理、陈殿杰、张振良、彭琼英、靳明忠、李福安等,这些老教师陆续退休,但他们中的一些仍为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和高等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工作. 高等数学教学团队主要完成全校理工科、管理类数学类基础课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工科研究生的公共基础课“数值分析”、 “矩阵分析”、“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等教学任务。 3

  4. 职称结构 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2、团队组成结构(总计45人) 4

  5.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 3、教学定位与近期目标 • 随着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新校区的建设和发展,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规模近期目标是60人。 • 服务全校和社会,完成全校所有理工类专业每年约6000名学生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的教学任务。 • 团结努力,创造条件,不断发展,把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建设成教学科研型团队 • 两年内力争获云南省和国家教学团队。 5

  6. 二、团队成员情况 主持人:蔡光程 男,1965.4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云南省数学会副理事长,理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数学教育与研究工作,先后开设课程:高学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矩阵论、数值分析、数字图像处理等。 现主持省级精品课程“高等数学课群”,参与国家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双语示范课程,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元基金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主持教育厅重点基金一项。 获得校伍达观先进教师奖一项,校教学成果奖两项(均排名第二),获校教学优秀奖两次 。现以第一副总编编写“高等数学教程” 一部(高教出版社),参编两部,发表论文20余篇。 6

  7. 二、团队成员情况 该团队总顾问:李继彬教授 男,1943.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云南省数学会理事长,前理学院院长,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 ,获得省政府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均排名第一),还有省级奖多项。主编本科类“高等数学教程”教材两部,分别在科学、高教出版,出版专著8部,发表高水平论文上百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其丰富的经验与学术上的交往可给予该团队较好的支持,这次他作为高等数学系列公共课教学团队的总顾问。 7

  8. 二、团队成员情况 主要负责人:杨凤藻教授、干晓蓉教授、 戴琳副教授 杨凤藻教授:47岁,院党委书记,教授,校“红云园丁优秀教师”奖 获得者,长期从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 干晓蓉教授:48岁,数学系主任,教授,校“红云园丁优秀教师”奖 、“伍达观先进教师”奖获得者,国家级“双语示范课 程” 主持者,长期从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课程教 学。 戴琳副教授:42岁,数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校“红云园丁模范教 师”奖获得者,长期从事高等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 数课程教学。 团队其他成员:房辉教授、孙红兵副教授、朱兴东副教授、董艳梅副教授、陈秀华副教授、李庶民副教授、姜麟副教授、李怀远、石剑平、徐润林讲师等40人。 8

  9. 三、教学情况 • 1.主要授课情况(近三年) 9

  10. 三、教学情况 • 2.教材建设情况 10

  11. 三、教学情况 •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11

  12. 三、教学情况 • 4.教学改革项目: 12

  13. 三、教学情况 • 5.教学改革特色及近期教学改革设想 教学改革特色 (1)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门课程建设带动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成果显著; (2)在数学系列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和工程计算、数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肯定; (3)2005年9月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开展主讲教授和研究生助课改革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4)建成“高等数学”和“概率统计”教学网站; (5)组织教师开发“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多媒体课件。 13

  14. 三、教学情况 • 5.教学改革特色及近期教学改革设想 改革设想 (1)贯彻轻数学技巧、重数学思想与推理 ,结合现在推行学分制改革并增加数学实训课时的情况下,调整教学内容 ; (2)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和科研水平; (3)在高等数学系列课程中开展专题改革实践和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 (4)出版“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教学辅导”、“概率统计教学辅导”等书籍,进行教材立体化建设; (5)继续开展主讲教授和研究生助课制改革与实践,充分发挥主讲教师优质资源优势; (6)在工科本科专业中增加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新增加“数学实验课程” 。 14

  15. 教材与电子课件:《高等数学》 《概率统计》(双语)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全校选修课《数学建模》 《高等数学》:云南省精品课程 《概率统计》: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高等数学主讲教授制 研究生助课制 三、教学情况 •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屡创佳绩 2008、2009工科类专业、管理类专业全面使用 教学成果 对云南省其他课程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15

  16. 三、教学情况 • 7.教学改革论文(2005年以来) 16

  17.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1. 年轻教师占比高、学历层次整体不高: 青年教师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三分之二,现均获得硕士学位,但仅有四人获得博士学位,现有5位青年教师在读博士学位。 2. 现有人才培养:近6年,送到北大、清华等院校进修、读研有26人次。未来三年内送3~5人攻读博士学位、2~3人获得博士学位,2~5人到国内知名大学进行进修与访学,5~8人参加假期青年教师培训班。使我们的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与国内同行有更多的交流,在学历层次上稳步提高。3. 引才计划:未来三年引进10-15名数学、统计学、系统科学专业的博士充实到科研与教学第一线。4. 云南省数学类人才培养基地:数学系还是云南省高校师资班(硕士)培养点,每年招生3-5人,为云南省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17

  18. 五、申请团队科研工作情况 • 发表论文年均30篇,被SCI、EI收录年均6~8篇 • 出版专著(译著等) 3 部。 • 获奖成果共 4项;其中:国家级 1 项,省部级 1 项。 • 目前承担项目共 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2 项,省部级项目 3 项。 • 近三年(2007-2009年)支配科研经费共121万元,年均 40.3万元 18

  19. 正常运行 六、团队建设及运行的制度保障 学校大力支持 学院班子大力支持 教材、电子教案及教辅均已完成或正在完成中 80%的教师将90%的时间用于一线教学与教学改革 19

  20. 七、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 结合主讲教授改革实践的深化,以主讲教授为核心,做好“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教学改革,适应素质创新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 组织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参加教材立体化建设,发表一批教学改革论文。 • 每年引进博士人才3-5人,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年青教师和新进教师的培养工作,力争每年2-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使4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30%。 • 为每个教师特别是35岁以下年青教师创造科研条件,提高科研能力,建设成一支教学科研型团队。 • 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建设期内申报到校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争取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项 ,争取获得云南省教学团队。 20

  21. 谢谢各位专家! 2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