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83 Views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CQMU 2008.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授课教师:. 实验目的. 1. 学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的原理及方法 2. 了解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基本概念. 酶活性 :即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的活性通常以 活性单位 表示。 它反映在规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秒、分或小时)生成一定量的产物( mg 、 μg 、 μmol )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需的酶量。. 基本概念. 酶活性单位 是衡量酶数量的尺度,同一种酶由于实验方法、测定条件不同,酶活性单位的规定也不同。
E N D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 CQMU 2008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授课教师:
实验目的 • 1.学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的原理及方法 • 2.了解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基本概念 • 酶活性:即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 • 酶的活性通常以活性单位表示。 • 它反映在规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在单位时间内(秒、分或小时)生成一定量的产物(mg、μg 、μmol)或消耗一定量的底物所需的酶量。
基本概念 • 酶活性单位是衡量酶数量的尺度,同一种酶由于实验方法、测定条件不同,酶活性单位的规定也不同。 • 在相同测定条件下,酶活性单位越大,表示酶的含量越高,酶促反应速度越快。
惯用单位:酶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者所规定的单位。 • 国际单位(IU) :1IU指在规定条件(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下,每分钟转化1mol底物的酶量。 • Katal单位:1Katal指在规定条件下,每秒钟转化1mol底物的酶量。1Katal=60×106IU
本实验以血清在37℃,pH为10的条件下,与AKP底物液作用30min,每生成1mg酚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性单位。本实验以血清在37℃,pH为10的条件下,与AKP底物液作用30min,每生成1mg酚所需的酶量为1个酶活性单位。
实验原理 • 碱性磷酸酶(AKP)在碱性条件下催化磷酸苯二钠水解,释放出酚和磷酸,酚在碱性溶液中与4-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形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
碱性磷酸酶 磷酸苯二钠 磷酸 + 酚 + 4-氨基氨替比林 醌类化合物 铁氰化钾
实验原理 • 碱性磷酸酶:一组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磷酸酯键的酶类。 • 广泛分布在人体的骨、肾、肠、血清、胆汁等部位,以骨骼,牙齿、肾和肝中含量较多。 • 正常人血清中的AKP主要来源于骨骼、肝胆和肠道。
方法评价 • 优点:灵敏度较高,显色稳定,不需去蛋白,操作简单、快速; • 缺点: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低,受胆红素和溶血的干扰。
实验材料与仪器 • 器材: • 新鲜血清、移液器、试管及试管架、吸量管、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1.调刻度2.取样注意:加不同物质换枪头移液器1.调刻度2.取样注意:加不同物质换枪头
实验材料与仪器 试剂盒: • 1.混合液:磷酸苯二钠、4-氨基安替比林 • 2.标准液:已知浓度的酚溶液 • 3.样 品:血清 • 4.蒸馏水 • 5.显色剂:高铁氰化钾
注意事项 1.酶加量准确 2.水浴时间准确
结果计算 • C测=A测 / A标× C标 • 参考范围 • 成人:24-92 u/L • 儿童:35-140 u/L
临床意义 血清AKP测定可用于骨骼系统及肝胆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是临床常做的酶类检验项目之一。
活性升高 ——骨病、恶性肿瘤骨转移、佝偻病、骨软化、骨折愈合期、成骨细胞瘤; ——恶性肿瘤肝转移、胆道梗阻等。 活性降低(少见) ——呆小病、磷酸酶过少症、维生素C缺乏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