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825 Views
第一章. 第一节. 第十四章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 妇产科护理学 》 —— 主编:郑修霞. 月经失调包括的疾病有 :. 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2 、闭经 3 、痛经 4 、更年期综合征 5 、多囊卵巢综合征 6 、经前期综合征. 第一节 功 血. [ 概述 ] : 1 、功血定义 : 没有器质性病变(全身或生殖器)完全由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 2 、分两大类:无排卵型功、血 排卵型功血. 无排卵性功血 占 85%. 绝经前 50%. 功 血. 功 血. 青春期 20%. 排卵性功血 占 15%.
E N D
第一章 第一节
第十四章 月经失调病人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主编:郑修霞
月经失调包括的疾病有: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2、闭经 3、痛经 4、更年期综合征 5、多囊卵巢综合征 6、经前期综合征
第一节 功 血 [概述]: 1、功血定义: 没有器质性病变(全身或生殖器)完全由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引起。 2、分两大类:无排卵型功、血排卵型功血 无排卵性功血 占85% 绝经前50% 功 血 功 血 青春期20% 排卵性功血 占15% 育龄期30%
[分类] 青春期功血 无排卵性功血 占85% 更年期功血 育龄期功血 功 血 内膜分泌反应不良 黄体功能不全 排卵性功血 占15% 内膜不规则 脱落 黄体萎缩不全
[病因] 精神紧张、恐惧、忧伤、环境骤变、气候骤变等。 机体内外因素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另外: 营养不良、严重贫血、代谢紊乱、也可影响激素合成、运转以及对靶器官的效应而导致月经失调。 调节功能失调 月经失调
[病理生理]: 无排卵性功血,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但两者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相同。 青春期功血:下丘脑和垂体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它们与卵巢尚未建立稳定的周期性调节。 (1)垂体分泌FSH呈低水平,LH无高峰形成,因此没有排卵,只有卵泡发育。 (2)卵巢:卵泡只分泌雌激素,不分泌孕激素(因为没有黄体形成)。 (3)子宫内膜只有增生期,无分泌期改变。
[病理生理]:青春期功血 卵巢的卵泡只分泌雌激素,不分泌孕激素 垂体分泌FSH低水平,LH无高峰形成 卵巢:只有卵泡发育,而没有排卵 内膜: 雌激素撤退出血, 或雌激素突破出血 子宫内膜只有增生期改变,无分泌期变化
[病理生理]:更年期功血 雌激素分泌量锐减 卵巢功能衰退 卵泡几乎耗尽 子宫内膜雌激素撤退出血或雌激素突破出血。 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但不形成排卵前高峰。 对垂体负反馈变弱
[临床表现]: 一、无排卵型功血: 不规则出血(周期、经期、经量都不正常) (一)症状: 1、不规则出血:常无痛经 (1)半数人表现为:先停经数周~数月,然后出血不止,量多,长达2~3周或更长,不易自止,要靠医疗手段才能止血。 (2)半数人一开始:就是不规则出血,时出,时止,时多,时少。毫无规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来多少就来多少)
(二)身心状况: 1、继发贫血:头晕、乏力、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恶心等。 2、精神负担与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等。 总之: 长短不一、出血多或淋漓,可有贫血,周期长短不一、经期没有痛经。 二、排卵性功血: (一)症状:见下一页 (二)身心状况:同无排卵型功血
三、诊断性检查: 1、妇科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2、基础体温测定: (1)无排卵型功血——单相型 (2)排卵型功血——双相型: 1/黄体期短:双相型,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上升幅度偏低,最主要的是黄体期短(仅维持9~10天),提示黄体功能不全。 2/黄体萎缩不全:高温相下降缓慢,提示黄体萎缩不全。
基础体温双相型 低 温 相 高 温 相 正常有排卵者的基础体温呈双相型,即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
基础体温单相型(无排卵型功血) 基础体温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
基础体温双相型(黄体期短) 低温相 高温相 排卵后体温上升缓慢,幅度偏低,高温相短。提示黄体功能不全。
基础体温双相(黄体萎缩不全) 低 温 相 高 温 相 基础体温双相,但高温相下降缓慢,提示黄体萎缩不全。
3、诊刮:内膜病理 (1)无排卵型功血:月经来潮6h内刮宫,内膜可见增生或增生过长,无分泌期 (2)排卵型功血: 1/黄体功能不全:内膜各个部位显示分泌反应不良。 2/黄体萎缩不全:月经第5-6日,内膜切片仍能见到呈分泌反应的内膜 4、宫颈粘液检查: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 5、阴道脱落细胞检查:一般为中、高度影响
6、激素测定:测定血清孕酮或尿孕二醇,以确定有无排卵。6、激素测定:测定血清孕酮或尿孕二醇,以确定有无排卵。 [处理原则] 一、青春期功血:制止出血、调整月经、促进排卵。 1、一般治疗:休息营养(铁剂.VC.蛋白质) 2、药物治疗: (1)止血: ①孕激素“药物性刮宫” ②雌激素止血 ③联合用药(雌+孕) ④抗前列腺素药物 ⑤其他止血药:安络血和止血敏等。
(2)调整月经周期: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人工周期。 (3)促进排卵: 二、更年期功血:制止出血、减少经量。 止血:联合用药——三合激素(雌+孕+雄)2ml肌注。 后半周期疗法:月经后半周期服用甲羟孕酮 手术治疗:刮宫最常用,最好分段诊刮。 三、排卵型功血:恢复黄体功能 已婚妇女首选治疗:刮宫止血 + 送病理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休息:卧床休息、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2、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高含铁量食物如猪肝、鸡蛋、红枣、绿叶菜等。 3、局部清洁:勤换内衣,便后会阴冲洗,或病人自己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 4、禁忌情况:禁止未经消毒进行阴道检查和操作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5、严格发药:执行医嘱,准确用药。
二、大出血的护理: 1、绝对卧床休息。 2、观察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血量。 3、做好输液、输血、吸氧等准备。 4、配合医生的止血措施,如刮宫术。 三、性激素治疗病人的护理: 1、用药指导:讲解用药的治疗原理和注意事项。 2、按量发药:性激素治疗,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准时按量给药,雄激素治疗时每月总量不能超过300mg。
3、避免副反应:睡前服药,避免恶心、呕吐、乏力等副反应。3、避免副反应:睡前服药,避免恶心、呕吐、乏力等副反应。 4、基础体温:服用促排卵药,坚持测量基础体温,以便监测排卵情况。
第二节 闭经 [概念]: 闭经,是症状,不是独立的一个疾病。可分为两类: • 原发闭经——年龄≥18岁,月经尚未来潮者,称为原发闭经。临床较为少见,往往由于遗传学原因或先天发育缺陷引起。 • 继发闭经——以往建立正常月经,因某种病理因素而停经6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闭经。 临床较多见,发病率比原发闭经至少高10倍 。
[病因及分类]: 一、下丘脑性闭经:最常见的闭经,约占55% 原因:功能性原因为主: 1、紧张应激:如精神创伤、环境变化等。 2、体重下降和营养缺乏: 3、过剧运动:剧烈运动如长跑易致闭经。 4、药物影响:如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氯丙 嗪、奋乃静)有时可引起闭经。 5、颅咽管瘤:是垂体、下丘脑性闭经的罕见原因。
二、垂体性闭经:占20% 病变在垂体:比如:垂体梗死、垂体肿瘤 三、卵巢性闭经:占20% 病变在卵巢:比如:卵巢早衰、卵巢切除 四、子宫性闭经:占5% 闭经原因在子宫: 1、Asheman综合征最常见 2、子宫内膜炎:比如结核性内膜炎 3、其他内分泌功能异常:比如甲减 [处理原则]: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第三节 痛 经 [概念]: 凡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至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者,称为痛经。 [病因]: 1/内膜释放前列腺素过高引起子宫收缩; 2/精神、神经因素影响,使痛阈降低 [处理原则]: 对症治疗(精神心理、镇痛、镇静、解经)
第四节 更年期综合征 [概念]:更年期=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一系列与绝经有关的临床特征至绝经一年内的时间。即绝经过度期至绝经后1年。 绝经: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追认绝经时间 绝经过度期:大多逐渐发生,历时约4年。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的妇女约1/3,无自觉症状。2/3出现一系列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病因]:卵巢功能衰退 [临床表现]: 1、月经紊乱:绝经前半数以上妇女出现月经紊乱,多为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长及月经量增加,系无排卵性周期引起,但有意外妊娠可能。 2、全身症状: ①潮热:为最常见症状。症状典型,面部和颈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烘热,继之出汗。持续30秒~5分钟,每日几次~十几次或更多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人长达5年。
②精神、神经症状: 比如,激动易怒,焦躁不安、情绪低落、抑郁寡欢、不能自我控制。 3、泌尿-生殖道症状:如尿失禁 4、心血管疾病:A粥样硬化、心肌却血等 5、骨质疏松:此期间约25%妇女患骨质疏松骨骼压缩使体格变小。 6、皮肤和毛发变化:皱纹增多,皮肤变薄,色素沉着,出现斑点 [处理原则]:宣教 + 雌激素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