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 likes | 963 Views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血液科 刘加军 2008.7. 白血病治疗进展. 联合化疗 诱导分化治疗 : ATRA, 9-cis-RA, VitD3, PB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治疗 : tumor vaccine, DBI 基因治疗 : Modifying tumor, immune response, Modulation of chemo-sensitivity 靶向治疗: ATRA, As2O3, Anti-CD33, Gleevec .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瑞金医院报告: 目前标准治疗方案: DA
E N D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血液科 刘加军 2008.7 白血病治疗进展
联合化疗 诱导分化治疗: ATRA, 9-cis-RA, VitD3, PB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治疗: tumor vaccine, DBI 基因治疗: Modifying tumor, immune response, Modulation of chemo-sensitivity 靶向治疗:ATRA, As2O3, Anti-CD33, Gleevec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瑞金医院报告: 目前标准治疗方案:DA 柔红霉素 45mg/m2 d1~d3 阿糖胞素 200mg/m2 d1~d7 M3 诱导分化治疗:砷剂 维甲酸 诱 导 治 疗
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诱导方案有如下: Ida AMSA Acla MTN Ida 8~12 mg/m2 d1~d3 MTN 8~12 mg/m2d1~d3 Acla 20 mg ~ 40 mg/d d1~d3 AMSA 75 mg ~100 mg/dd1~d5~d7 与DNR联合使用
目前建议初治患者 1.应用更大剂量柔红霉素 2.应用其他蒽环类或蒽醌类:Ida、MTN 多年来,有多种3+7变异方案的使用 但结果(CR率)大致相同 诱导治疗的改进
方法:大剂量Ara-c 或添加Vp-16 结果:对CR率并无影响 但可影响无病存活,延长持续 缓解(CR)时间 强化诱导治疗
目前:对初治AML患者均推荐3+7方案 包括有不良细胞遗传学特征 以及其他继发性白血病 尽管报导其他诱导治疗较佳,但无资料证实这些方案优于标准3+7方案 诱导治疗建议
据不同预后因素采用不同缓解后治疗 预后因素: 细胞遗传学 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低危、中危、高危 缓解后治疗
AML患者核型与预后关系 核型异常 5Y存活(%) t(15;17) 65 t(8;21) 65 inv(16) 65 正常 45 8三体 45 11q23 45 -7 10~15 5q- 10~15 复合性(>3) 10~15
诱导及缓解后治疗(细胞遗传学) 低危 中危 高危 诱导 标准7+3或类似方案 缓解后 HLA相合供者 HD Ara-c 仅早行Allo异植 2~3疗程 无供者 APSCT HD Ara-c HD Ara-c 2~3疗程 2~3疗程 自身移植 +自身移植 强烈化疗或自身移植 应用无关或半 前给予单抗治疗 相关供体 今后研究
缓解后资料分析: 诱导治疗CR率:85%左右 强烈的诱导缓解后治疗:5年OS为>50% 一般认为:HDAra-c是最成功缓解后治疗 伴有利细胞遗传学改变的AML
缺乏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其疗佳 相对较高移植相关死亡率 异基因移植不可被推荐为本组患者的标准治疗 小移植和依赖于GVL免疫作用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异基因移植
≤55-65岁有HLA相合家庭供者 推荐异基因移植治疗 无HLA相合兄妹:HD Ara或类似方案 细胞遗传学中危AML患者缓解后治疗
对有相合兄妹供者为最佳治疗方法 ——从复发率最低可判断 大宗回顾性研究: 三年存活率65% 三年复发率18% 但美国研究组未证实上述结论 (样本较小) 移植时间以尽早为好 中危AML患者缓解治疗异基因移植
HD Ara-c:1.5g/m2——3g/m2 三个疗程为佳 最佳HD Ara-C时限和总剂量 目前尚无定论 中危AML患者缓解后治疗大剂量化疗
复发率 5年存活 HD Ara-c+Auto 35% 55% HD Ara-c 55% 48% 自身移植前所需HD Ara-c疗程和强度尚无明确概念 2个疗程大剂量化疗后收集干细胞可达最低移植相关死亡率 目前正结合抗CD33单抗 自身移植对中危AML患者
最初反应率可>50%,但总的长期存活仍很差,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最初反应率可>50%,但总的长期存活仍很差,无论采用何种方法 有HLA家庭供者,诱导缓解后仅早行异基因移植 伴不利遗传学改变AML型
初诊,原发性耐药细胞仅占1/106以下 故诱导治疗标准剂量Ara-c一般均有效,而HD Ara-c并不提高CR率 病程长,复发多,耐药细胞↑ HD Ara-c 克服耐药细胞株 大剂量 Ara-c
Fludarabine: 30mg/m2 30Min静滴 第1-5天 Ara-C2g/m2 4小时静脉滴注 第1-5天(Flu开始输注4小时后) G-CSF 300ug 第0-6天或直到中性粒细胞恢复 标准FLAG方案
FLU有效提高Ara-CTP浓度 1000 Ara-CTP uM 800 600 400 福达华 200 Ara-C Ara-C 0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小 时
G-CSF使白血病原始细胞进入周期 增加白血病细胞对Ara-CTP的敏感性 Flu+ HD Ara-C可致严重骨髓抑制, G-CSF可刺激中性粒细胞恢复 G-CSF的作用
方案: Fludara: 30mg/m2, 0.5 h, iv (Ara-C前4小时) Ara-C: 0.5g/m2/h×2-6h/d×6 iv (1-3g/m2/d)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F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AML
在缓解时间在1年以上的复发AML病例中,FA方案的诱导治疗取得明显优于中剂量或高剂量Ara-C方案的完全缓解率。在缓解时间在1年以上的复发AML病例中,FA方案的诱导治疗取得明显优于中剂量或高剂量Ara-C方案的完全缓解率。 推荐Ara-C剂量:2.0g/m2/d, 1-5d 更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加用G-CSF。 结论:
英国多中心、开放性非随机性对照FLAG方案Ⅱ期临床试验:83例AML英国多中心、开放性非随机性对照FLAG方案Ⅱ期临床试验:83例AML
入组患者共计51例。 标准方案治疗病例37例,男性21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39岁。 非标准方案治疗病例14例,均为Ara-C剂量过小(<1g/天)。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43岁。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AML(上海研究组)
胃肠道反应:10例 静脉炎:1例 心脏损害:1例 均可耐受完成治疗 安全性及副反应
37例复发难治AML患者OR率为62.16 %,其中CR率为54.05%,一疗程CR率为48.65%。 FLAG方案可作为AML患者二线治疗的选择。 Ara-C剂量不足,骨髓抑制不严重可影响疗效。化疗时是否合用G-CSF对疗效影响不显著 。 结 论
FLAG与Ara-C单药治疗初治AML和高危MDS的随机对照研究FLAG与Ara-C单药治疗初治AML和高危MDS的随机对照研究 CR或PR 入组标准 134例入组 高危MDS(91例,平均年龄64岁)或 老年AML(43例,平均年龄67岁) 巩固化疗: Daunorubicin: 45mg/m2 1-3d Ara-C: 200mg/m2 1-7d R 1疗程 G. Ossenkoppele, ASH 2002 Abstract 3130
化疗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诱导缓解治疗 目的是迅速、大量减少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达到CR。第二阶段: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强化治疗、维持治疗和CNSL防治等),目的是消灭体内残存白血病,延长生存期。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
VP方案:成人ALL的CR率≤50%。 VDP方案:CR率可增至72%-89%。 VDCP方案:CR率可增至80%左右。 VDLP或VALP方案:VCR、DNR(或Adr)、L-asp和Pred四药联合成为ALL最获公认和广泛使用的诱导治疗方案,CR率70-94%。 诱导缓解治疗
研究组 年代 病例数 CR率 LFSGMALL02/84 1993 562 75% 39% at 7yCALGB 1998 198 85% 36% at 3yMRC/ECOG 1999 920 89%MDACC 2000 204 91% 38% at 5yNetherlands 2001 193 82% 35% at 5yGIMEMA0288 2002 794 82% 29% at 9y 成人ALL的疗效
CALGB: Cancer and Leukemia Group B GMALL: Germany ALL Group ECOG: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MRC UK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DACC: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 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Abbreviations
1.诱导治疗:VDCLP方案 (I) 2.早期巩固强化治疗 A.CAMML方案(II) B.大剂量MTX方案 (III) C.MA方案(IV) 3.CNS白血病预防治疗 天津血研所ALL治疗方案
MTX 12mg d2, AraC 100mg d8(每疗程) 高危组: IT 16次 低危组: IT 4次 未知危险组: IT 8次 (在第2-4疗程完成) 有神经根浸润症状者放疗: 24-30Gy(10-12次) MDACC CNSL预防措施:
A.COAT(VM26)P方案(V) B.VDLP方案 (VI) C.大剂量MTX方案 (VII) D.AA (Amsa+AraC)方案 (VIII) 晚期强化(天津血研所)
每月1疗程,A、B方案交替进行,至缓解后3年。每月1疗程,A、B方案交替进行,至缓解后3年。 A.VMMP方案 VCR 2mg,IV,第1天, 6-MP 60 mg/M2/天,PO,第1-14天, MTX 20 mg/M2/天,PO,第8、15天, Pred 1 mg/Kg,PO,第1-14天。 B.MM方案 6-MP 60 mg/M2/天,PO,第1-14天, MTX 20 mg/M2/天,PO,第8、15天。 维持治疗(天津血研所)
1997年6月至2005年12月收住的初治成人ALL患者191例,采用FAB及MIC分型诊断标准确诊。 男性106例 女性85例 中位年龄 28(14~69)岁 中位WBC 13.36(0.74-1200)109/L 中位血红蛋白 77.5(34~194)g/L中位血小板 47(3.00~328)109/L 天津血液病医院病例资料
B-ALL 147例(87.5%)pro-B-ALL 35例(23.8%)Common B/pre B-ALL 112例(76.2%) *My+B-ALL 25例(17%) T-ALL 21例(12.5%) 免疫表型特点(168例)
共129例,占67.5%正常核型 47例(36.4%)异常核型 82例(63.6%)数量异常 22例(17.1%)复杂核型 5例(3.9%)t(9:22)易位 23例(17.8%) 其他核型异常 32例(24.8%)**t(9:22)/BCR-ABL+病例 28例(21.7%) 染色体核型分布
共166例患者接受治疗,149例患者为VDCP、VDLP、VDCLP方案诱导治疗。共166例患者接受治疗,149例患者为VDCP、VDLP、VDCLP方案诱导治疗。 中位随访时间17(1~97)个月 中位DFS为13(1~97)个月 中位OS为19(1~97)个月 疗效和影响因素
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BC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核型、巩固疗程数为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年龄>40岁、WBC>40×109/L、遗传学存在t(9:22)易位及巩固疗程数不足4疗程为预后不良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BC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染色体核型、巩固疗程数为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年龄>40岁、WBC>40×109/L、遗传学存在t(9:22)易位及巩固疗程数不足4疗程为预后不良因素。 预后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