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k likes | 6.73k Views
应 用 统 计. 主讲:王红梅. 《 应用统计 》 课程介绍. 《 应用统计 》 是全国高校经济 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程,是其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本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考试要求. 统计学 是什么?. ☆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和自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 是一门关于如何搜集、表现、分析、解释数据,从而认识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只要研究和分析数据,就要用到统计学;统计又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手段,只要有分类的问题,就要用到统计学。
E N D
应 用 统 计 主讲:王红梅
《应用统计》课程介绍 《应用统计》是全国高校经济 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程,是其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本课程教学要求 • 教学内容 • 考试要求
统计学 是什么?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和自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和自然现象的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 ☆是一门关于如何搜集、表现、分析、解释数据,从而认识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只要研究和分析数据,就要用到统计学;统计又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手段,只要有分类的问题,就要用到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的科学,只要研究和分析数据,就要用到统计学;统计又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手段,只要有分类的问题,就要用到统计学。 ☆统计学几乎可以用于一切领域,各种事物所具有的内在数量规律性都可以借助统计方法加以探索。
鉴别文章作者 “红楼梦”后40回是否为曹雪芹所写,“水浒传”有70回本、100回本、120回本,后几十回是否出自施耐庵一人之手? 弄清这些问题当然是文学家和史学家的事,但统计可助一臂之力,提出有说服力的数据。 1985、1986复旦大学李贤平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作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他们创造性的想法是将120回看成是120个样本,然后确定与情节无关的虚词作为变量(所以要抛开情节,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同一情节大家描述的都差不多,但由于个人写作特点和习惯的不同,所用的虚词是不会一样的),数出每一回里变量出现的次数,作为数据,用多元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他们创造性的想法是将120回看成是120个样本,然后确定与情节无关的虚词作为变量(所以要抛开情节,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同一情节大家描述的都差不多,但由于个人写作特点和习惯的不同,所用的虚词是不会一样的),数出每一回里变量出现的次数,作为数据,用多元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
分析结果果然表明120回分属两类,即前80回为一类,后40回为一类,有说服力地证实了全书不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分析结果果然表明120回分属两类,即前80回为一类,后40回为一类,有说服力地证实了全书不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 第五章 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 第六章 动态数列 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七章 统计指数 第八章 抽样调查 第九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一章 总论 基本概念 第二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统计工作中两个环节 第三章 统计整理 第十章 统计预测 综合应用 第十一章 统计综合分析
考试内容 第一章——第九章 考试分数比例 笔试成绩占40% 其他综合占60% 诚信为本 考试要求 • 笔试考试题型 •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 • 综合分析题
第一章 总 论 §1 统计研究的对象、特点和作用 §2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3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4 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 思考与练习
学习目的及要求 1、了解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及作 用; 2、掌握统计活动的基本方法、过程和组织; 3、重点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统计研究的对象、特点和作用 统计学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理论概 括和总结,又用于指导实践。 在统计学的产生过程中,有三个源 头,并形成了著名的三个学派: 政治算术学派 国 势 学 派 数理统计学派
统 计 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 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 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统计部门或单位进行工作 搜集、整理、编制的各种统计数据资 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关于统计过程的理论和方法 的科学。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统 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则 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二、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 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其根本特征是在 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 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统计既可研究自然现象,也可研究社会 经济现象,本书侧重于研究社会经济现象 的数量方面。
总体性 社会性 数量性 广泛性 具体性 统计学的特点
三、统计的作用 1、统计是社会认识的一种有力武器 2、统计是制定计划、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 3、统计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4、统计是实行管理的手段 5、统计是认识世界、开展国际交流和科学研究的工具
四、统计学的理论基础 • 马列主义哲学 • 唯物辩证法 • 经济学 • 数学等
§2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一、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统计工作过程 大量观察法 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 统计设计 统计调查 统计整理 统计分析
§3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1、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确定统计总体的前提) 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又称个体)
总体单位 总体 总体 总体单位
3、统计总体的特征: 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变异性) 4、统计总体的分类 按包含单位的数量: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按单位标志的属性:数量总体和属性总体 5、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地连接在 一起;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并不是固定不 变的
如:研究一个企业的职工基本情况,则该企业的全部职工构成总体,每一个职工是总体单位;如:研究一个企业的职工基本情况,则该企业的全部职工构成总体,每一个职工是总体单位; 若研究一个城市的企业情况时,则该市所有企业是总体,每一个企业又成为总体单位,而企业的职工人数只是单位的标志。
二、标志和指标 (一)标志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 2、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3、标志的分类: 标志 品 质 标 志 数 量 标 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质的特征,不能 用数值表示。如:性别、民族、工种 性别: 女 品质标志 标志的具体表现
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征,可以用 数值表示。如:工资、年龄、体重等。 年龄: 18 数量标志 标志值
数量标志又分常量、变量 • 按具体表现是否存在差异分: 1、不变标志: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不变标志。 • 不变标志是许多个体结成总体的前提,体现总体的同质性
2、可变标志: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 个总体单位上都不相同时,则为可变标志。 例:拟调查财经系职称 为副教授的教师工资情 况
(二)指标 1、统计指标是说明现象总体量的特征的概 念或范畴,及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可得到指 标的具体数值的总称。
指标名称 指标数值 我国2003年GDP为116 694亿元 2、统计指标的特点: • 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字表示。 • 统计指标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数量 • 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综合特征的。
(三)标志与指标的关系 ⑴区别: ①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概念。前者范围大些,后者的范围小些。 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有的是用数字表示,有的是用文字表示。 ③指标值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得出来的,而标志值则不一定通过汇总。
⑵联系: • 许多统计指标是由各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 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转化关系.
三、变异、变量和变量值 (一)变异:可变标志在总体各个单位具 体表现上的差别就是变异。包括质的变异 和量的变异。 •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统计的前提。
(二)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 年龄: 18 变量 变量值 变量按是否连续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
提问:请同学举例辨析 • 有些变量其性质是属于连续变量,但实 际工作中却把它们当作离散变量处理,其 尾数采用“四舍五入”,以利于统计资料的 整理,如成绩、年龄………,取其整数或 小数点后保留1-2位,但并不改变其变量 值的连续性质。
四、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 1、统计指标的分类 按所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 数量指标(绝对数) 质量指标(相对数、平均数)。 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总量指标——绝对数 相对指标——相对数 平均指标——平均数
①数量指标: 它说明总体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其数值随总体范围大小而变化。 ②质量指标: 它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对比关系和一般水平。反映现象发展程度和经济效果,其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无直接关系。
2、统计指标体系 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 称为统计指标体系。 例: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指标体系: 人均房屋使用面积、城市人口用水普及率、城市煤 气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人均拥有铺 装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公共 厕所
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学生状况进行调查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所有学生是总体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的每一位学生是总体单位 • 性别、民族是品质标志 • 年龄、体重、身高是数量标志,也称变量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生人数是数量指标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生平均年龄、四级通过率是质量指标
五、存量与流量 1、流量是指一定时期测算的量。 存量是指一定时点测算的量。 2、流量与存量相会依存,缺一不可。 存量是流量的前提和基础,而流量在一 定程度上取决于存量的大小。
统计管理体制 分散型 集中型 §4我国统计的任务和组织 一、统计的任务 二、统计组织 统一领导、分集负责
第二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1 统计设计的概念和内容 §2 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 §3 统计表及其设计 §4 统计调查的概念和种类 §5 统计调查方案 §6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 ★ 思考与练习
学习目的及要求 1.认识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的意义; 2.明确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概念、类别; 3.理解统计指标设计的原则; 4.掌握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 调查方案的制定,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 适当的调查方法搜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