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562 Views
第五章. 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 本章提要. 第一节 财政支出增长趋势 第二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与控制. 引言. 20 世纪 50 年代起,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由此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如财政压力增大,经济增长减缓等问题。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第一节 财政支出增长趋势.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二、支出增长中的结构变化 三、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一般可以使用两个指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E N D
第五章 财政支出增长及其控制
本章提要 • 第一节 财政支出增长趋势 • 第二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 第三节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与控制
引言 •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由此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如财政压力增大,经济增长减缓等问题。 •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第一节 财政支出增长趋势 •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 二、支出增长中的结构变化 • 三、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 •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一般可以使用两个指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 表5-1说明了一些发达国家在不同年份的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
年度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瑞士 1940 18.4 30.0 23.1 19.2 1950 21.3 39.0 22.1 19.9 1960 22.7 31.9 29.7 17.7 1970 27.5 33.2 31.2 21.3 1980 29.1 41.8 37.8 29.3 1991 30.6* 39.1 43.0 33.6 1998 28.3** 40.2 42.1 __ 表5-1 一些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注:*1990年数据,**1999年数据
数据表明,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上,尽管不同国家的政府支出的增长情况各不相同,而且在一国的不同发展时期,政府支出的增长情况有较大差异,有些国家在有的时期甚至出现政府支出负增长的情况。数据表明,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上,尽管不同国家的政府支出的增长情况各不相同,而且在一国的不同发展时期,政府支出的增长情况有较大差异,有些国家在有的时期甚至出现政府支出负增长的情况。 • 但从长期和整体看,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构成了发展总趋势。
二、支出增长中的结构变化 • 在财政支出增长的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也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 •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这就使政府的有关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得很快,而随着战争威胁日益减弱,和平红利开始出现,国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就随之而下降了。 • 以美国为例:表5-2
表5-2 美国联邦财政支出结构变化(单位:总支出为10亿美元,现价,其余为%)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财政支出增长的同时,在用于社会福利性方面等的转移性开支增长得较快,而在国防支出、交通等购买性支出增长得相对较慢。 • 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表5-3
表5-3 政府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占GNP的比重(%)
三、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 • 无论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数量来说,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都在增长。 • 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增长过程中的结构变化有所不同。 •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主要集中在购买性支出方面,特别是在公共投资方面,这与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增长更快是有所区别的。
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政府所关注的问题更侧重于社会的公平问题,而不是效率问题; •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提高经济的效率便成为政府财政支出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支出政策思想。
第二节 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解释 • 一、瓦格纳法则 • 二、时间型态论 •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 四、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分析
一、瓦格纳法则 • 瓦格纳法则的含义 •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 19世纪后期,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Wagner,A.)提出。 • 图5-1
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 政治因素 • 国家职能扩展→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扩大 • 经济因素 • 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 →财政支出增长 • 城市化和人口密集问题→外溢性→必须政府解决
二、时间型态论 • 时间型态论的含义 • 财政支出的增长不是按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 由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Peacock and Wiseman, 1967)提出。 • 又称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主要观点 • 在正常的时期,居民的税收容忍水平是稳定的,政府的财政支出也是比较稳定的,从长期来看是一种渐进的增长趋势。 • 当社会出现激变时,如战争、经济危机的出现,财政支出需要大幅提升。纳税人的税收容忍水平将会提高,整个政府财政支出在渐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台阶式的增长形态。 • 当社会激变过去之后,政府不会轻易容许已经上升的税收容忍水平降到原有的水平,因此,政府财政支出水平虽然会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下降后的水平依然会比激变前高,在此基础上财政支出继续以稳定的方式向前发展。
战争结束后,财政支出变化的三种情形 • 民用财政支出在战争结束之后立即恢复至战前水平(图5-2) • 民用财政支出的增长水平在战争结束之后继续保持,即战后民用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与战争时期总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相同(图5-3) • 民用财政支出在战争结束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回落后,又逐渐恢复到原先水平,即从长期来看,民用财政支出保持一种稳定的增长状态(图5-4)
o 图5-3 第二种情形
Peacock和Wiseman(1967)认为,财政支出在战后的变化更符合图5-3的情形,即财政支出在战后继续保持战争期间的增长势头。Peacock和Wiseman(1967)认为,财政支出在战后的变化更符合图5-3的情形,即财政支出在战后继续保持战争期间的增长势头。 • 社会突发性事件会造成三个方面的影响,导致了财政支出的增长 • 替代效应 • 检查效应 • 集中效应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 由马斯格雷夫(Musgrave ,R.A.)和罗斯托(Rostow,W.W.)两人提出的。 • 利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 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 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 • 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
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 • 财政支出中用于公共投资部分比重很大,增长的速度也很快 •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如吃、穿等,因而对政府的公共性消费支出需求不大 • 这一时期主要考虑经济的发展速度,因而转移性支出不大
经济发展中期阶段的财政支出特征 • 此时私人资本积累开始上升,公共积累支出的增长率就会下降,从而公共投资支出在GNP的比重下降 • 政府用于教育、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增加,其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相应上升 • 用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转移性支出开始增加
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 • 这一时期的政府公共性投资支出又呈增长势头,表现为一种对私人消费品的补偿性公共投资。但从总体上而言,公共性投资占GNP的比重是呈不断下降趋势的 • 公共消费支出占社会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上升 • 用于解决社会公平的转移性支出将会大幅度增加
四、财政支出增长的微观分析 • 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 环境对公共产品产量的影响 • 人口因素的影响 • 公共产品质量的影响 • 公共部门投入价格的影响
公共部门产出水平的决定 • 增长的微观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中间投票人和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的理论。 • 政府部门提供的任何公共产品都是在按当时技术要求的最低成本生产的。 • 结论 •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间投票人的税基减少了,由他可支配的实际收入提高了,于是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间投票人的收入提高了,则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会上升。 •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社会总税收基础扩大了,则对公共产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环境对公共产品产量的影响 • 环境的含义:影响生产一定水平的公共产品所需的资源的社会经济和地理变量。 • 如果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公共产品的产出水平就会发生变化。 • 以警察保护为例:环境状况恶化时,人们为了得到和原来一样水平的保护就必须多交税,以满足政府多雇用警察的费用开支(图5-5)
启示 • 在评价公共部门活动的效率时,不能仅从公共支出是否增加,服务水平是否提高来衡量,还必须对公共部门活动所处的环境状况加以考虑。
人口因素的影响 • 纯公共产品和服务 • 人口数量的增加不会导致纯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也没有理由预期人口增加将导致纯公共产品支出增加。 • 近似的公共产品 • 政府用于这类公共产品的支出增长速度会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 • 人口变化会通过价格效应作用于财政支出,这要求财政支出以小于人口增长率的速度上升。
公共产品质量的影响 • 一般而言,质量较高的公共产品要比质量较低的公共产品投入更多的资源。 • 随着投入的增加,质量提高的速度是下降的。 • 对公共产品质量的分析指标主要是根据投入大小来测定的,如学生/教师比例、病人/医生比例。
公共部门投入价格的影响 • Baumol(1967)将经济分为两个部分:进步部门和非进步部门。Baumol模型正是建立在两大部门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之上的。 • 如果公共部门的生产率增长比其它经济部门的生产率慢,而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又要和其它经济部门的工资水平保持同步增长,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将会增加。
第三节 我国财政支出增长与控制 • 一、中国财政支出的变动趋势 • 二、对财政支出增长的控制
一、中国财政支出的变动趋势 • 政府总支出的计算 • 绝对指标:表5-1 • 相对指标:表5-2
表5-2 中国的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1978-2000年)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规模变化的趋势 • 由1978年的30.9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11.87%,之后回升至2000年的18.01%; • 由1978年的30.96%逐步下降到1995年的18.54%,之后回升至2000年的25.04%。 • 上述趋势表明 • 在市场化进程中,传统的在国家财政范围内履行的政府职能逐步削弱; • 在原有的国家财政范围之外的新的政府职能,如社会保障职能、社区建设职能等得到很大加强。
用政府支出衡量一国政府活动规模的局限 • 政府支出只是对政府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额的近似反映; • 政府支出无法测算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全部影响:如管制使私人产品的提供成本增加。
二、对财政支出增长的控制 •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增长,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 对财政支出增长的控制包括两个方面 • 财政支出总量的控制 • 政府的财政支出不应超过国民收入的一定比率,要求政府支出只能在一定的比率范围内波动。 • 财政支出结构的控制 • 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行划分,明确双方的职权范围。 • 对各类支出的比重、数量进行协调,对行政管理支出应实行严格控制。
本章小结 • 在各国现代经济发展史上,尽管不同国家的政府支出的增长情况各不相同,但从长期和整体看,政府支出的不断增长是基本的发展趋势。 • 在财政支出的规模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财政支出的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动。 • 经济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典型有:瓦格纳法则、时间型态论、经济发展阶段论和鲍莫尔模型等。
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呈现出逐年下降后逐年上升的态势。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呈现出逐年下降后逐年上升的态势。 • 对财政支出增长的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总量控制,二是结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