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牛頓 - 不止遇到蘋果掉下來

牛頓 - 不止遇到蘋果掉下來. 組員: b0107040 邱佳柔 b0107034 呂怡惠 b0107037 彭家嫻 b0107018 詹芷綾. 艾 薩克 · 牛頓 爵士.

Download Presentation

牛頓 - 不止遇到蘋果掉下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牛頓-不止遇到蘋果掉下來

  2. 組員:b0107040 邱佳柔 b0107034呂怡惠 b0107037彭家嫻 b0107018詹芷綾

  3. 艾薩克·牛頓爵士 • 是一位英格蘭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和鍊金術士。他在1687年發表的論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些描述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並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他通過論證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重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4. 牛頓是怎麼養成的 • 牛頓早產,出生時十分瘦小,小的可以裝進一夸脫的馬克杯。3歲時母親便改嫁給新的丈夫,牛頓對此很有敵意。12到17歲在國王中學讀書,而後因為母親的再度守寡牛頓開始當農夫,但是耕作的工作使他相當不快樂,幸好國王中學的校長說服他的母親,使他繼續學習得到了完美的畢業成績。1661年6月,他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在那時,該學院的教學基於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但牛頓更喜歡閱讀一些勒奈·笛卡兒等現代哲學家以及伽利略·伽利萊、尼古拉·哥白尼和約翰內斯·克卜勒等天文學家更先進的思想。1665年,他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並開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在1665年,牛頓獲得了學位,而大學為了預防倫敦大瘟疫而關閉了。在此後兩年裡,牛頓在家中繼續研究微積分學、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

  5. 數學 • 微積分——牛頓與萊布尼恣之爭 • 廣義二項式定理——牛頓恒等式、牛頓法,分類了立方面曲線(兩變數的三次多項式),為有限差理論作出了重大貢獻,並首次使用了分式指數和坐標幾何學得到丟番圖方程式的解。他用對數趨近了調和級數的部分和(這是歐拉求和公式的一個先驅),並首次有把握地使用冪級數和反轉冪級數。他還發現了π的一個新公式。

  6. 牛頓的黑魔法http://www.youtube.com/watch?v=vpt6NFrYPZU

  7. 牛頓微積分之爭 • 大多數現代歷史學家都相信,牛頓與萊布尼茨獨立發展出了微積分學,並為之創造了各自獨特的符號。根據牛頓周圍的人所述,牛頓要比萊布尼茨早幾年得出他的方法,但在1693年以前他幾乎沒有發表任何內容,並直至1704年他才給出了其完整的敘述。其間,萊布尼茨已在1684年發表了他的方法的完整敘述。此外,萊布尼茨的符號「微分法」被歐洲大陸全面地採用,在大約1820年以後,英國最終採用了該方法,而之前英國出於各種原因是僅有使用牛頓的微積分體系的國家。萊布尼茨的筆記本記錄了他的思想從初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而在牛頓已知的記錄中只發現了他最終的結果。牛頓聲稱他一直不願公布他的微積分學,是因為他怕被人們嘲笑。

  8. 光學 • 從1670年到1672年,牛頓負責講授光學。在此期間,他研究了光的折射,表明稜鏡可以將白光發散為彩色光譜,而透鏡和第二個稜鏡可以將彩色光譜重組為白光。 • 他還通過分離出單色的光束,並將其照射到不同的物體上的實驗,發現了色光不會改變自身的性質。牛頓還注意到,無論是反射、散射或發射,色光都會保持同樣的顏色。因此,我們觀察到的顏色是物體與特定有色光相合的結果,不是物體產生顏色的結果。

  9. 任何折射望遠鏡都會受到光散射成不同顏色的影響,並因此發明了反射望遠鏡(現稱作牛頓望遠鏡)來迴避這個問題。他自己打磨鏡片,使用牛頓環來檢驗鏡片的光學品質,製造出了優於折射望遠鏡的儀器,而這都主要歸功於其大直徑的鏡片。任何折射望遠鏡都會受到光散射成不同顏色的影響,並因此發明了反射望遠鏡(現稱作牛頓望遠鏡)來迴避這個問題。他自己打磨鏡片,使用牛頓環來檢驗鏡片的光學品質,製造出了優於折射望遠鏡的儀器,而這都主要歸功於其大直徑的鏡片。 • 牛頓使用玻璃球製造了原始形式的摩擦靜電發電機[。

  10. 力學與重力 • 牛頓闡述了其後兩百年間都被視作真理的三大運動定律。牛頓使用拉丁單詞「gravitas」(沉重)來為現今的重力命名,並定義了萬有引力定律。在這本書中,他還基於波義耳定律提出了首個分析測定空氣中音速的方法。

  11. 牛頓運動定律 • 1. 牛頓第一定律(亦稱慣性定律)指出,一個靜止狀態的物體趨向於保持靜止狀態,而在勻速運動中的物體趨向於保持勻速狀態,除非受到淨外力的作用。 • 2. 牛頓第二定律指出,作用於一個物體上的作用力等於其動量隨時間的變化率。在數學上,可寫成。 假定式中的質量為常量,則可消去的第一項。 這說明了一個物體的加速度與作用在物體上的淨 力成正比,與其質量成反比。

  12. 牛頓第三定律指出,每個作用力都有一個等值反向的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指出,每個作用力都有一個等值反向的反作用力。 •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沿同一直線,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maEGFwNuss 第三運動定律:火箭升空

  14. 不一樣的萬有引力 • 1666年,他再次離開了劍橋大學,回到了住在林肯郡的母親身邊。當他在一座花園中沉思散步時,他突然想到重力(它的作用讓一顆蘋果從樹上掉到地上)不會僅局限於地球周圍的有限距離裡,而會延伸到比平常認為的更遠的地方。他自言自語道,為什麼不和月亮一樣高呢——如果這樣,一定會對她的運動產生影響——也許可以讓她保持在她的軌道上,於是他開始計算那樣的假設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15. 問題不在於重力是否存在,而在於它是否能從地球延伸到如此遠,還能夠成為保持月球在軌道運行的力。牛頓發現,如果讓該力隨距離的平方反比而減少,所計算出的月球軌道周期能與真實情況非常好地吻合。他猜想同樣的力也導致了其他的軌道運動,並因此將之命名為「萬有引力」。問題不在於重力是否存在,而在於它是否能從地球延伸到如此遠,還能夠成為保持月球在軌道運行的力。牛頓發現,如果讓該力隨距離的平方反比而減少,所計算出的月球軌道周期能與真實情況非常好地吻合。他猜想同樣的力也導致了其他的軌道運動,並因此將之命名為「萬有引力」。

  16. 慣性定律 • 有一天,牛頓見一個人在街上推著小車,卻不是一邊推一邊走,而是推幾步後猛力一推,讓小車自己走一段路,並一直如此重復下去。牛頓好奇地一路跟著他,直至這人的家門。之後,牛頓想著:「這與亞里士多德說的不同呢!手若沒有推車,車應立即停下來,但現在卻走了一會才停,亞里士多德的結論豈不是錯了?」 • 牛頓經過進一步實驗及思考,總結出一條定律: • 「任何物體,若果沒有外力改變其狀態,便會永遠保持靜止或均速直線運動狀態。」

  1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hjRV9vAy8s 第三定律

  18. 在暴雨中計算風力 • 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準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 • 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麽?”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多麽意味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學的新天地

  19. 補充:牛頓環 • 牛頓環是一個等厚薄膜干涉現象。將一塊平凸透鏡凸面朝下放在一塊平面透鏡上,將單色光直射向凸鏡的平面,可以觀察到一個個明暗相間的圓環條紋。若使用白光,則可以觀察到彩虹狀的圓環彩色條紋。第一個對此現象進行分析的人是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爵士,因而命名為牛頓環。[1] • 牛頓環現象是由平凸透鏡下凸面和平面透鏡的上平面(即兩透鏡間的空氣薄膜的上下表面)所分別反射的光線產生干涉的結果。光線進入平凸透鏡到達凸面進入空氣時,一部分在該界面發生反射,另一部分透射後在下方的平面透鏡發生反射,並與前一束後一次反射是在空氣(光疏介質)—玻璃(光密介質)界面上發生的,反射光發生半波損失而與入射光反相。

  20. 報告完畢謝謝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