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5

第十章 炙法

第十章 炙法. 主讲人:张永太 2007.3. 【 目的要求 】  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炮制作用、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熟悉炙法的炮制目的及现代研究概况;了解炙法的含义。 【 教学内容 】  讲授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与油炙各含义、目的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成品质量和炮制作用。介绍研究概况。. 重点讲授药物: 黄连、大黄、乌梢蛇、蕲蛇、蟾酥、白芍、续断、当归 、 甘遂、商陆、芫花、柴胡、延胡索、香附、青皮、乳香、没药 、 知母、杜仲、补骨脂、黄柏、车前子、砂仁 、 厚朴、竹茹 、 甘草、黄芪、百部、马兜铃、麻黄 、淫羊藿. 概述.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章 炙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章 炙法 主讲人:张永太 2007.3

  2. 【目的要求】 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炮制作用、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熟悉炙法的炮制目的及现代研究概况;了解炙法的含义。【目的要求】 掌握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炮制作用、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熟悉炙法的炮制目的及现代研究概况;了解炙法的含义。 【教学内容】 讲授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与油炙各含义、目的要求、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成品质量和炮制作用。介绍研究概况。

  3. 重点讲授药物: 黄连、大黄、乌梢蛇、蕲蛇、蟾酥、白芍、续断、当归、甘遂、商陆、芫花、柴胡、延胡索、香附、青皮、乳香、没药、知母、杜仲、补骨脂、黄柏、车前子、砂仁、厚朴、竹茹、甘草、黄芪、百部、马兜铃、麻黄、淫羊藿

  4. 概述 一、定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5. 概述 二、作用和目的 作用:炙后药物在性味、功效、作用取向、归经和理化性质方面均能发生某些变化。 目的: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份易于溶出。

  6. 概述 三、炙法与加辅料炒法之异同

  7. 四、炙法分类:根据所用辅料不同,可分为 概述

  8. 第一节 酒 炙 法

  9. 第一节 一、定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二、适用药物 多用于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及动物类药物(如丹参、川芎、酒川芎、桑枝、酒桑枝)

  10. 第一节 三、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苦寒药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活血祛瘀、通络药 3、矫臭去腥:具有腥气的动物类药物(如地龙) 4、增强温补肝肾的作用 5、便于粉碎

  11. 第一节 四、操作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 适用于质地较为坚实的根及根茎类 2、先炒药后加酒 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一般少用(原因)

  12. 第一节 五、注意事项 1、以黄酒为主,用量10~20kg/100kg药物 2、拌匀闷润时容器加盖 3、酒用量过少时可加水稀释 4、文火炒、勤翻动,炒干即可

  13. 第一节 黄连

  14. 第一节 黄连 一、炮制方法 1、黄连: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 2、酒黄莲(宋:扁鹊心书):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 文火炒干 3、姜黄连(宋:旅舍备要方):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 尽,文火炒干 4、萸黄连(宋:圣济总录):吴萸煎汁,与黄连片拌匀,闷 润至药汁被吸尽,文火炒干

  15. 第一节 黄连 二、成品性状 1、生品:片面金黄色,气微,味极苦 2、酒黄连:色泽较生片加深,味苦,略带 酒气 3、姜黄连:表面棕黄色,味苦,略带姜味 4、萸黄连:色泽黯黄色,味苦,略带吴萸 味

  16. 第一节 黄连 三、炮制作用 1、生品: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黄连解 毒汤、清瘟败毒 散、白头翁汤 2、酒黄连:擅清头目之火。黄连天花粉丸 酒:引药上行,缓其寒性 3、姜黄连:治胃热呕吐为主。 姜汁:缓其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 4、萸黄连: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吴萸:抑其苦寒之性,使其寒而不滞

  17. 第一节 黄连 四、现代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8. 第一节 大黄

  19. 第一节 大黄 一、炮制方法 1、大黄:原药材大小分开,洗净、淋润至阮厚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2、酒大黄(宋:圣济总录):黄酒喷淋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干。(大黄与酒重量比10:1) 3、熟大黄:A、隔水蒸至内外均呈黑色(汉:金匮要略) B、黄酒拌匀,闷至酒被吸尽,密闭,隔水蒸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宋:小儿药证直诀)(大黄与酒重量比10:3) 4、大黄炭:武火加热,炒至外表呈焦黑色(唐:千金要方) 5、醋大黄:米醋拌匀,闷至醋被吸尽,文火炒干(宋:圣济总录)(大黄与醋重量比10:1.5) 6、清宁片

  20. 第一节 大黄 二、成品性状 生品:表面黄棕或黄褐色,锦纹,质轻,气清香,味苦而微涩。 酒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偶有焦斑,折断面浅棕色,质坚实,略有酒香气。 酒熟大黄:表面黑褐色,质坚实,有特异芳香气,味微苦 大黄炭:表面焦黑色,断面焦褐色,质轻而脆,有焦香气,味苦 醋大黄:表面深棕色或棕褐色,折断面浅棕色,略有醋香气 清宁片:圆形厚片,表面乌黑色,有香气,味微苦甘

  21. 第一节 大黄 三、炮制作用 生品:苦寒沉降,走而不守,泻下作用峻烈。大承气汤、大黄牡丹皮汤、金黄散 酒大黄:泻下稍缓,清上焦实热为主 酒:引药上行 熟大黄: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增强活血祛淤之功。大黄蔗虫丸 酒:缓和药性 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十灰散 醋大黄: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 醋:增强消积化瘀作用 清宁片:缓泻而不伤正,逐瘀而不败正 黄酒、炼蜜:缓和药性,扶助正气

  22. 第一节 大黄 四、炮制作用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A、对蒽醌类衍生物的影响 B、对鞣质类成分的影响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A、泻下作用 B、解热作用 C、抑菌作用 D、消炎作用 E、止血与应激作用 F、免疫作用 G、其他 H、毒性

  23. 第一节 白芍

  24. 第一节 白芍 一、炮制方法 1、白芍:大小条分开,浸泡至六七成透,取出闷润至透,切薄片、干燥 2、酒白芍: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干(酒与药材重量比1:10) 3、炒白芍: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 4、醋白芍: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炒干(醋与药材重量比1.5:10) 5、土炒白芍:中火炒灶心土细粉至呈灵活状态,加入生饮片,炒至表面挂土色,微显焦黄色(灶心土与药材重量比2:10)

  25. 第一节 白芍 二、成品性状 1、白芍:表面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气微,味微苦酸 2、酒白芍:微黄色,微带酒气 3、炒白芍:表面微黄色,偶见焦斑 4、醋白芍:微黄色,微有醋气 5、土炒白芍:土黄色,微有焦土气

  26. 第一节 白芍 三、炮制作用 生品:擅于养血敛阴,平抑肝阳。四物汤、芍药汤、芍药甘草汤、芍药黄耆汤、白芍药散。 酒白芍:降低酸寒之性,善于和中缓急。小建中汤、当归芍药散、养血平肝散。 炒白芍:性稍缓,以养血敛阴为主。痛泻药方、养脏汤。 醋白芍:入肝收敛,可敛血、止血,疏肝解郁。加减黑逍遥散。 土炒白芍:借土气入脾,增强柔肝和脾、止泻作用。

  27. 第一节 白芍 四、炮制作用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芍药苷、丹皮酚、苯甲酸)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对兔肠自发性收缩活动的影响)

  28. 第一节 当归

  29. 第一节 当归 一、炮制方法 1、当归(全当归):原药材稍润,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2、当归头:净当归稍润,当归头部分切下4~6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3、当归身:原药材洗净润透,去根皮,取归身部分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4、当归尾:原药材洗净润透,取须根部分,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5、酒当归:当归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至深黄色。(宋: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当归片与酒重量比10:1) 6、土炒当归:土粉至炒制容器内炒至灵活状态,倒入当归片炒至片上粘满细土(挂土)时取出。(当归片与土粉重量比10:3) 7、当归炭:当归片置炒制容器内,中火炒至外表面微黑色。

  30. 第一节 当归 二、成品性状 1、当归: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2、酒当归:表面色泽加深,偶见焦斑,略有酒香气。 3、土炒当归:表面挂土黄色,具土香气。 4、当归炭:表面黑褐色,断面灰棕色,质枯脆,气味减弱,并带涩味。

  31. 第一节 当归 三、炮制作用 止血当归头,补血当归身,破血当归尾,补血活血全当归。 1、生品:质润,长于补血、调经,润肠通便。润肠丸、当归补血汤 2、酒炙品:增强活血补血调经作用。四物汤 3、土炒品: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 4、炒炭品:以止血和血为主。

  32. 第一节 当归 四、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微量元素,挥发油,挥发油中蒿本内酯、阿魏酸 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33. 第一节 蕲蛇 一、炮制方法 1、蕲蛇:除去头、鳞,切寸段,筛去碎屑。 2、蕲蛇肉:取蕲蛇,去头,黄酒润透后除鳞、骨,取净肉,干燥,筛去碎屑。(每100kg蕲蛇段用黄酒20kg) 3、酒蕲蛇:取蕲蛇段,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至黄色。 (每100kg蕲蛇段用黄酒20kg)

  34. 第一节 蕲蛇 成品性状: • 蕲蛇:小段状,表面黑褐或浅棕色,有鳞片痕。气腥,味微咸。 • 蕲蛇肉:小段片状,黄白色,略有酒气。 • 酒蕲蛇:表面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35. 第一节 蕲蛇 炮制作用 • 净制:除头、鳞,可除去毒性。 • 酒制: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作用;矫味去腥,便于粉碎和制剂。临床多用酒制品。

  36. 第一节 蕲蛇 炮制研究: 干燥体含3种毒蛋白。毒腺在头部,故去头可降低毒性。 贮存: 石灰缸内,或与花椒共贮,或喷少许酒精,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37. 第一节 乌梢蛇 炮制方法 • 乌梢蛇:除去头、鳞,切段,筛去碎屑。 • 乌梢蛇肉:取乌梢蛇,除头、鳞及灰屑,黄酒闷透,取出趁湿除去皮骨,切段,干燥,筛去碎屑。 (每100kg蕲蛇段用黄酒20kg) • 酒乌梢蛇:取乌梢蛇段,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至微黄色。 (每100kg蕲蛇段用黄酒20kg)

  38. 第一节 乌梢蛇 成品性状: • 乌梢蛇:段状,表面乌黑或黑褐色。气腥,味淡。 • 乌梢蛇肉:段片状,无皮骨,肉厚柔软;黄白色或灰黑色。 • 酒乌梢蛇:表面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39. 第一节 乌梢蛇 炮制作用 • 酒炙:增强祛风、通络、止痉作用;矫臭防腐,利于服用和贮存。

  40. 第一节 乌梢蛇 炮制研究: • 酒制:可使脂类成分易于煎出,提高其抗惊厥作用;防止霉烂、变质、虫蛀。 • 头与皮:产地加工应该保留,以便鉴别;头部无毒腺,可考虑不去头。 贮存: • 石灰缸内,或与花椒共贮,或喷少许酒精,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41. 第一节 蟾酥 炮制方法: • 蟾酥:取蟾酥饼,蒸软,切薄片,烤脆后,研成细粉。 • 酒蟾酥:取蟾酥,捣碎,加入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 注意:本品有毒,研制细粉时应注意防护,防止人体裸露部分粘上粉末,并应防止吸入中毒。

  42. 第一节 蟾酥 成品性状: • 蟾酥:棕褐色粉末状,气微腥,具强烈刺激性。 • 酒蟾酥:棕褐色粉末。

  43. 第一节 蟾酥 炮制作用: • 生品:有毒,质硬难碎,并对操作者有刺激性。 • 酒蟾酥:白酒浸渍,便于制粉,并能减少对操作者的刺激性。

  44. 第一节 蟾酥 炮制研究: • 酒浸干燥后容易粉碎,酒制前后成分无明显变化,总强心甾含量提高。 • 脂蟾毒配基:生品>酒制品>乳制品 • 蟾毒内酯:滑石粉烫>牛乳浸>酒浸>生品

  45. 第一节 蟾酥 • 贮存:防潮。按有关毒剧药品有关规定执行。 • 乳蟾酥:鲜牛奶浸渍。灰棕色粉末,气味及刺激性比蟾酥粉弱。

  46. 第一节 续断 炮制方法: • 续断:洗净,润透,切薄片 • 酒续断:取续断片,加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至微带黑色。 每100kg续断片用黄酒10kg。 • 盐续断:取续断片,加盐水拌匀,闷润至盐水被吸尽,文火炒干。 每100kg续断片用食盐2kg。

  47. 第一节 续断 成品性状: • 续断片:表面微带墨绿色或棕色,气微,味苦,微甜而后涩。 • 酒续断:表面微黑色或灰褐色,略有酒气。 • 盐续断:表面黑褐色,味微咸。

  48. 第一节 续断 炮制作用 •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 • 酒制品:增强通血脉、续筋骨、止崩漏作用 • 盐制品:引药下行,补肝肾、强腰膝作用增强。

  49. 第二节 醋 炙 法

  50. 第二节 一、定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米醋拌炒至规定程度的方法 二、适用药物 多用于舒肝解郁、散瘀止痛、攻下逐水的药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