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下编 应用文写作文体论

下编 应用文写作文体论. 第一章 党政机关公文 第二章 机关事务文书 第三章 财经专用文书. 目 录.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1.2 指挥决策类公文的写作 1.3 公布知照类公文的写作 1.4 报请商洽类公文的写作. 第一章 党政机关公文.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函 意见 批复. 第一章 党政机关公文. 1.1.1 党政机关公文的含义 1.1.2 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 1.1.3 党政机关公文的作用 1.1.4 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1.1.5 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下编 应用文写作文体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下编 应用文写作文体论

  2. 第一章 党政机关公文 第二章 机关事务文书 第三章 财经专用文书 目 录

  3.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1.2 指挥决策类公文的写作 1.3 公布知照类公文的写作 1.4 报请商洽类公文的写作 第一章 党政机关公文

  4.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函 意见 批复 第一章 党政机关公文

  5. 1.1.1 党政机关公文的含义 1.1.2 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 1.1.3 党政机关公文的作用 1.1.4 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1.1.5 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6.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周易·系辞》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7.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8. 我国党、政机关公文管理的发展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 198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 198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 1993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修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办法》 • 2000年8月,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 • 198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 • 199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党政机关公文: •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9. 1.1.1 党政机关公文的含义 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特定效力” “规范体式”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10. 1.1.2 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 法定的权威性(写作主体;公文内容;强制力) 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政治内容) 一定的时效性(现实执行效用) 严格的规范性(从形成到处理)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11. 1.1.3 党政机关公文的作用 指挥组织作用 联系沟通作用 宣传教育作用 准绳规范作用 记录凭证作用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12. 1.1.4 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 我国现行的党政机关公文主要有: 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 、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 、议案、函、纪要。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13. 1.1.4 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行政机关公文: 1987年-10类15种 1993年-12类13种 2000年-13种 党的机关公文: 1989年-13种 1996年-14种 党政机关公文: 2012年-15种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14. 1.1.4 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按公文来源:收文,发文;内部公文,对外公文 按行文方向: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泛行文、通行文) 按功能:指挥决策类公文,公布知照类公文,报请商洽类公文 按密级:一般公文,秘密公文,机密公文,绝密公文 按紧急程度: 平件,特急,急件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15. 公文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16. 公文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事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17. 公文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8. 公文种类及其适用范围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19.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 1.1.5 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2012年6月29日发布,2012年7月1日实施。

  20. A4型公文用纸页边及版心尺寸

  21.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2012《条例》第九条规定: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22. 1.1 党政机关公文概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将公文格式要素划分为三部分: 版头,指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 主体,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 版记,指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

  23. 公文格式 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 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 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版头中的分隔线

  24. 版头部分 • 1.发文机关标志 •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25. 版头部分 2.份号 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如“№000015”。 3.密级和保密期限 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如:绝密★30年,机密★ 20年,秘密★ 10年。

  26. 版头部分 4.紧急程度 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密级和保密期限下方。紧急公文标注特急、加急;紧急电报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27. 版头部分 • 5.发文字号 • 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度和发文顺序号组成。 •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用3号仿宋,居中排布。 • 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28. 版头部分 • 6.签发人 • 新《条例》要求:“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 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也就是发文字号右侧。“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29. 版头部分 红色分隔线 版头部分发文字号之下4mm处, 与版心等宽。 将版头部分与主体部分分开,清晰醒目。

  30. 中共× × 委 版头部分 No 000001 秘密★10年 特急 份号:顶格标注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密级:用3号黑体,顶格标注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份号下方。 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标注于公文首页左上角,密级下方。 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 签发人:只有上行文才需注明签发人, “签发人”用3号仿宋 。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签发人姓名使用3号楷体。 x委〔2012〕x号 签发人:xxx 签发人: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签发人:张三 李四 王五

  31. 公文格式 主体: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 标题、主送机关、正文、 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 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32. 主体部分 • 7.标题 • 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 编排在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 • 多行标题排列为梯形或菱形,不采用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和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型。 • 多个发文机关名称之间用空格分开,不加顿号,换行时省略。

  33. 梯形标题

  34. 中共 × ×委员会 关于× × × ×请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委〔2012〕x号 签发人:xxx (空二行) (空一行)

  35. 主体部分 • 8.主送机关 • 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主送机关名称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统称;向下普发的公文主送机关名称应规范、稳定。 • 主送机关名称位于正文左上方,与正文标题空一行,顶格排印,用3号仿宋。 • 有多个主送机关的,各机关名称之间用顿号隔开,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移至版记。

  36. 主体部分 • 9.正文 • 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

  37. 主体部分

  38. 主体部分 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 层次序数:第一层 “一、” (黑体) 第二层 “(一)” (楷体) 第三层 “ 1.” (仿宋) 第四层 “(1)” (仿宋)

  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1.×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2012年×月×日 主体部分 • 10.附件说明 • 附件说明分别与正文和发文机关署名之间空一行,用3号仿宋。 • “附件:”前空2个字,后接附件名称,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每行位置对齐,如“附件:1.×××”。

  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1.×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2012年×月×日 主体部分 11.发文机关署名 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字体字号用3号仿宋。

  41. 主体部分 • 12.成文日期 • 一般署会议通过日期或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 成文日期使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01)。

  42. 主体部分 • 13.印章 • 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 用印页(或发文机关署名页)必须有正文 • ×(此页无正文)

  43. 主体部分 • 加盖印章的公文: •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44. 主体部分 加盖印章的公文: 联合行文时,按发文机关顺序署名,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同时下压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45. 主体部分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用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