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438 Views
孔子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县(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3岁丧父。少时家境贫寒,但他虚心好学,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他的思想核心是 “ 仁 ”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 ,实行仁政。 孔子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 《 论语 》 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两小儿辩日 《 列子 》. 齐读课文.
E N D
孔子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县(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3岁丧父。少时家境贫寒,但他虚心好学,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实行仁政。 孔子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两小儿辩日 《列子》
齐读课文 • 朗读古文注意点: 1、读音:盂(yú) 为(wéi) 沧(cāng) 孰(shú) 知(zhì) 2、反问语调 3、停顿
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注意点: 1、单音节 双音节 2、利用课文后面的注解,先直译,后意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 3、勤查字典,选择正确的义项。
文言基础知识: 1、古今异义词:去、汤 2、省略句 例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 )远也。” 3、反问句 例如:“此不为……乎?”;“孰为汝多知乎?” 4、通假字 例如:孰为汝多知乎? (知:同“智”,智慧。)
两小儿辩日 《列子》 辩:辩论;争辩
论题 论点 论证过程 结论 * 什么是辩论? —— 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 1、早上近,中午远 2、早上远,中午近 —— 1、车盖大--近,盘盂小--远 2、凉—远,探汤热--近 —— “孔子不能决也。”
为什么孔子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是第三个小孩来参与他们的辩论的话,那么你将会执怎样的观点?请你也来辩一辩。为什么孔子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是第三个小孩来参与他们的辩论的话,那么你将会执怎样的观点?请你也来辩一辩。 一样远。 原因:1、视觉误差:日初出太阳在房屋、地平线的衬 托下显得大;日中时天空空旷显得小 2、日初出斜射;日中直射
从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前后座小组讨论)从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前后座小组讨论) 两者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结论,要全面看待问题 从分析问题上: 要有探究和质疑的精神, 敢于挑战权威。 从两小儿方面: 从孔子身上: 做人要实事求是, 不要不懂装懂。 学无止境
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抄写课文1遍并翻译全文 3、 完成《一课一练》12 4、 摘抄孔子的名句(至少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