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382 Views
建模杂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魏振军. 一、论文撰写. 二、对建模的几点看法. 三、建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问题. 五、计量经济模型应用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一、论文撰写. 全国统计建模大赛要求提交两篇论文,一是专题论文,自选题目;一是大赛命题论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大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此前几次建模,多数论文的撰写符合规范,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论文一般由标题、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参考文献组成. 标题.
E N D
建模杂谈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魏振军
一、论文撰写 二、对建模的几点看法 三、建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问题 五、计量经济模型应用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一、论文撰写 全国统计建模大赛要求提交两篇论文,一是专题论文,自选题目;一是大赛命题论文,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大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此前几次建模,多数论文的撰写符合规范,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论文一般由标题、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参考文献组成论文一般由标题、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参考文献组成 标题 标题是论文的“名片”。读过标题应使人立刻明了该论文论述的是哪类问题;通过标题,读者可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摘要和全文。此外,标题也是各数据库检索与收录的依据。 标题应紧扣主题,一目了然 具有准确性、简洁性 、特异性、可检索性 。
标题常见问题 题目过大 ; 不够简洁; 主题不够突出; 过于口语化 。
摘要 摘要是论文精华的浓缩,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展现论文的梗概,体现论文的创新性。一般由具体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组成。 读者只需阅读摘要,便可了解论文的主要信息。由于摘要是以二次文献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应采用第三人称。 摘要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利用率。摘要应言简意赅,以主题概念不遗漏为原则 。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 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 研究的主要内容,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 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 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公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摘要中的主要问题 1、称谓不当; 2、信息不足; 3、摘要非要; 4、用语夸张; 5、文字表述问题。
关键词 关键词是摘要内容的浓缩,也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最重要的词、词组和短语,一般选用3—8个。 关键词可以根据论文内容自由给定,但是必须简单、常用、概念明确、专指度高(具体),尽量避免使用生僻、复杂的词汇 。
引言(前言) 是论文的开场白,说明该项研究的来龙去脉和目的,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 引言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知识空白,引出自己的研究动机与意义,说明自己研究的具体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可以作为引言的结尾。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文章的结构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研究结果在引言中完全可以不写。
引言中的问题 1、内容安排不当; 2、文献综述问题; 3、不够简洁; 4、表述问题。
正文 是一篇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统计建模论文正文部分: 应包括问题的阐述、模型的建立的假设条件、数据的来源与预处理,模型构建的过程、模型求解结果、模型的检验、主要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不仅必须验证模型作为一个整体的合理性,也要验证构成模型的每一个关系的合理性。对构成模型的每一个关系以及对整个模型的统计分析是统计建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结论(对结果的讨论) 一般包括: ① 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 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 ③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 ④ 政策建议。 结论部分的写作要求是: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具体, 文字上不应夸大,对尚不能完全肯定的内容注意留有余地。
正文中的问题 1、个别研究思路不够清晰,主要指标及模型的选用欠缺理论依据及必要说明; 2、部分论文缺乏对所建模型的意义以及研究局限性的讨论; 3、运用多个模型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但缺少比较。 4、政策建议与前面的统计分析脱节,或与模型结果关联性不强。
参考文献 列出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时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 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二、对建模的几点看法 1、 模型只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近似,是现实的简单化或理想化。虽然没有完美的模型,但是某些模型对特定的目的很有用,研究者能用它来描述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主题)。 统计建模的宗旨,就是设法建立 “有用的”(“适当的”、“好的”)模型,而不是所谓“绝对正确的”模型。 “有用的”模型能抓住并凸显现象中与分析目的最相关之主要特征,因此统计建模的成功与对主题领域的了解密切相关。
2、在建模中,建模者应根据目的来寻找数据和建模方法 。 统计建模就是依据数据,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有合适的数据,才谈得上建模 。 数据的来源;数据的真实性;数据所含信息;数据是否适合建模; 从各个渠道找到尽可能充分的相关数据。 同样的目的,一般都有多种方法可选择,根据目的来选择模型和方法也是建模者必需学会的能力。
3、统计建模是一个学习与实践的过程 统计建模大赛不同于统计知识竞赛,它不仅要求参赛者具有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所需解决问题的专业领域背景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至少一种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 统计建模是问题导向,建模者在“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中寻求近似可靠稳定的模型以提供解决方案! 4、自选专题论文应该选择最具挑战的、广大百姓关心的课题 。
三、建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数据的描述问题; 2、统计模型的选择问题; 3、统计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问题; 4、多个模型的比较问题; 5、对软件输出结果的解释问题; 6、对建模结果的解释问题; 7、统计图、表规范问题;
注意假设检验的不对称性 证伪和证实的不对称性; 犯第一类错误和犯第二类错误的不对称性; 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的不对称性。
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问题 1、模型类型设定对数据的依赖性 2、以先验理论导向的模型总体设定问题 3、以数据关系导向的模型总体设定问题 4、变量的设定问题 5、对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的正态性检验问题
五、计量经济模型应用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应用在四个方面: 结构分析 经济预测 政策评价 检验理论 不同的应用目的对模型有不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