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likes | 556 Views
音乐教学游戏化 与 幼儿学习品质 培养. 南京师大教科院 许卓娅. 一、游戏性质与学习品质. 快乐-幸福 兴趣-自主性 好奇心好胜心 玩中学 有目标 有规则 有情景有材料有玩伴. 快乐-幸福 兴趣-自主性 好奇心好胜心 学中玩 目标意识 专注力、坚持性 独立性创造性 思维和反思能力. 二、游戏性质与学习品质. 主动追求卓越 主动实践并主动反思 了解理解循序渐进 理解选择和面对责任 理解并乐于直面困难 理解共处和分享观点 体验超越限制的自由. 主动追求卓越 做中学 稳健淡定持之以恒 学以致用 目标意识及目标管理
E N D
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 南京师大教科院 许卓娅
一、游戏性质与学习品质 快乐-幸福 兴趣-自主性 好奇心好胜心 玩中学 有目标 有规则 有情景有材料有玩伴 快乐-幸福 兴趣-自主性 好奇心好胜心 学中玩 目标意识 专注力、坚持性 独立性创造性 思维和反思能力
二、游戏性质与学习品质 主动追求卓越 主动实践并主动反思 了解理解循序渐进 理解选择和面对责任 理解并乐于直面困难 理解共处和分享观点 体验超越限制的自由 主动追求卓越 做中学 稳健淡定持之以恒 学以致用 目标意识及目标管理 资源获取及资源管理 计划性及执行力
三、什么是游戏 主观体验游戏的快乐来源-合理需要的满足 认知(技能)挑战 观察、模仿学习--获得、占有(自我丰富、自我提升、社会交流) 探究、创造学习--满足好奇心和自我创新欲望(社会交流) 解决问题学习--自我实现感(社会交流) 审美感动(生活经验“唤起”享受和操作的“流畅”享受) 人际支持(特别是情感上的相互满足) 自我调控(自由选择、自我管理、自主掌控、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感)
幼教人应该认识的外国心理学家 认知学派的心理学家 皮亚杰-感知运动、形象、抽象思维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鹰架儿童学习 人本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有病治病 马斯诺--无病防病--心理养生
发展性需要- 成长快乐! 缺失性需要-生存舒适
挑战与成功-永远是 激动人心的 人生追求!!!
团体律动游戏范例之一:大西瓜1 每8拍转换1次;共转换1次;独立;双手同。 规模:16拍;速度:84拍/每分钟
团体律动游戏范例之一:大西瓜2 每4拍转换1次;共转换3次;独立;双手同 规模:16拍;速度:84拍/每分钟
团体律动游戏范例之一:大西瓜3 每2拍转换1次;共转换7次;独立;双手同 规模:16拍;速度:84拍/每分钟
团体律动游戏范例之一:大西瓜4 每1拍转换1次;共转换15次;独立;双手同 规模:16拍;速度:84拍/每分钟
巨人肩膀:究竟有多高? 高级榜样--团队平台
“学习锥”理论模型 美国:艾德加·道尔 听单词、阅读……研讨-参与戏剧表演-模拟真实经验-真实情境中担负责任的实际操作 意大利:蒙台梭利 你听过你忘记-你看过你记住-你做过你理解(意义理解的水平是关键) 许多有识之士在不同时代都同样指出:不同参与程度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效率也不同。
90% 70% 50% 30% 20% 10% 00% 单纯听讲解 -单纯看演示 -听看讲解演示-加思考复述-加集体讨论 -加练习操作 -加实际操作
愉 悦 度 水 平 难 度 水 平
八、学习品质的内涵(1) 个性化 习 惯 自享性 共享性 自建性 共建性 行 为 外 化 态度 能力 对内 情感 对外 潜 在 目 监 调 标 控 整 思维 动作 操作 操作 行为倾向 认知
八、学习品质内涵(2)观察模仿学习的关键能力八、学习品质内涵(2)观察模仿学习的关键能力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互依性 观察需要:迅速、准确、全面以及更多细节 描述需要:简洁、精确、精彩(使人“惊艳”-新颖) 思维需要:宽广、深刻、丰富、创造(自我建构、自我超越)性 以上所有建构和反思都不能够离开概念的支持
八、学习品质内涵(3)创造性学习的关键能力八、学习品质内涵(3)创造性学习的关键能力 自觉将个人生活经验转换成表演动作 自觉通过模仿积累大量动作表演经验 自觉在集体中观察吸收其他人的创造性表演思路 自觉将上述经验重新选择加工成新的表演动作 自觉在集体中进行上述即兴创造性表演 以上所有建构和反思都不能够离开概念的支持
八、学习品质内涵(4)解决问题学习的关键能力八、学习品质内涵(4)解决问题学习的关键能力 察觉问题的能力不能、能 澄清问题的能力关键切准,切不准 设计解决规划的能力策略有效无效 执行的能力(含监控-评估调节规划能力)坚持性、反思能力、调节的灵活性
八、学习品质内涵(5)共同学习的关键能力 理解:目标一致,个人服从大局,自觉保障与集体行动一致 理解:帮助是一种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互助 不强迫别人接受帮助,能够给予适合的帮助 会谢绝不适合的帮助,能请求必要的帮助 理解:可以分享观念、主意、策略和快乐 理解:合作的必要和合作的水平(知道、愿意、关注和努力、默契)并能追求更高水平的合作 以上所有建构和反思都不能够离开概念的支持
四、音乐游戏的游戏性 音乐游戏的特性:游戏性、音乐性、动作性、 游戏性的结构:情境性、挑战性、互动性和创新性 情境性包含(对应-审美感动的生活经验激起): 对情境意义的理解与表达反应(生活经验建立联系的冲动) 对情境意义所引发情感的体验与表达反应 挑战性包含(对应-认知挑战目标激起--挑战适宜): 应变反应(根据外部条件变化迅速发起或终止特定行动) 克制反应(根据外部条件限制内部的冲动) 探求反应(对悬念--未知具有好奇和探求的冲动) 占有和超越反应(对外部具有获取冲动,对内部状态具有不满和自我完善冲动) 互动性包含(对应-人际支持的情感激起): 配合反应(组织与服从) 分享反应(娱人娱己与共鸣) 创新性(对应-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
五、规则游戏基本类型(体能-智能;模仿-创新;竞争-合作)五、规则游戏基本类型(体能-智能;模仿-创新;竞争-合作) 情境表演游戏(含局部运动的表演-手指游戏) 领袖模仿游戏(镜像 跟随 后像〔递增再现〕) 输赢竞争游戏(追捉 争物〔友〕占位 比大 对攻) 控制游戏(造型 默唱 休止) 传递游戏(传物 传话 传位) 身体接触游戏(拍花掌) 队形变换游戏(换位 穿插 跳转) 猜谜游戏(猜迷对歌,猜领袖、猜音源、猜缺失物〔人〕) 玩影子、玩东西游戏(乐器、道具……)
六、团体律动游戏的基础流程 故事 动作 音乐 其他 1、(够用的)故事 2、为故事匹配(够用的)相应动作 1)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 2)采用幼儿创造的相应动作 3、用动作去感知音乐(一般需要2~3遍后再添加其他) 4、增添其他“味精”-更高级的适宜挑战:如人际合作、友善竞争、创造性表达、队形变换、乐器、道具…… 注:故事、动作必须从音乐的框架及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来!!
时间的调控原则 • 1/5原则 故事动作 音乐感知 其他提升内容 充分享受和放松
空间的调控原则 • 先坐-用上肢做直觉性动作 • 再站-原地做上下肢联合动作 • 再站-自由空间状态或简单稳定队形中~ • 再走-自由空间移动 • 再走-队形中简单按照规定移动 • 再走-队形中复杂或创意移动
合作教授原则1: 1、T—S众(教师先和全体幼儿做互动) T先担任发起动作者,让S担任动作反应者,再交换角色. 2、TS-S众(教师带领1或2、3名幼儿担任发起者……) 3、T—T(教师和另外一名教师做互动示范……) 4、T—S1 (教师和一名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
合作教授原则2: 5、S1—S1(请一对比较快速、能力较强的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 S1—S1(请一对比较慢、容易出问题的幼儿做互动――检验评估) 注意:教师在指导以上两组幼儿的同时,须引导所有幼儿卷入评价,促进幼儿对游戏规则的主动理解。 6、自由结伴互动或规定结伴互动 7、连续玩游戏,在间奏部分交换同伴
动作设计循序渐进原则 1、动作模型的规模 模型包含的拍数越多,动作组织的规模越大,难度越高。 2、动作的种类及繁复程度 1)在一个模型里,包含不同动作的种类越多,难度越高;在一个模型里,动作的繁复程度越高,难度越高。 2)速度(速率) a、每一个动作的绝对时值越短难度越大。 b、不同动作之间转换的频率(即不同动作重复几次后转换)越高难度越大。 3、动作本身繁复程度(双手同-不同……)
整体结构拆分原则 先分层,后分段,难点前置 1)先分层 1)在分段探讨动作前,最好不要切断音乐,以提供整体的音乐印象,和保证音乐审美流畅的愉悦性。 2)最初的随乐动作感知活动应该做无需练习的简单动作。而且该简单动作最好能方便迁移到以后要求掌握的复杂动作或队形变化中。(目的是:不破坏音乐的整体性及表演故事的审美流畅感,避免产生段落与段落、乐句与乐句间转换衔接的困难。)
2)后分段 注意不要在每段都设置过于复杂和高级的要求,每次独立教学活动且重点学习的段落不得多于2个。 3)难点前置 心理学原理:应该在幼儿注意力保持的最佳期内解决重难点问题!(活动的“基本部分初期”注意力最为集中。) 4)够用原则 心理学原理:当信息负荷超载时,学习就自动停止了!
七、团体律动游戏的理想效果 和易以思〔礼记-学记〕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师生关系和睦、学习进度合适、温暖激励合拍、学习结果和谐
九、音乐游戏的任务分析视角 音乐游戏的“挑战适宜程度”及其调控 “模型”:一个以上的元素,根据某种 规律组织起来的--整体结构。
从“原子性”要素出发…… 汽车牌照的启示(ABC、甲乙丙、123) “筷子舞”(筷子、身体、击) 全世界凡是人都长一样(五官、四肢) 下肢“重心”:交替、不交替、以及二者融合 的各种走跑跳 上肢关节……“黑走马”(鹰之舞)
游戏的“适宜程度”调控 模型的规模(1、音乐长度-单位拍、乐句、乐段总数2、动作总数量) 模型的复杂程度 不同动作数量 重复与变化(1、次数2、规律可辨认性(1)生活逻辑(2)形式逻辑) 动作变化频率 动作本身难度 身体部位参与数量 儿童肌肉发展成熟程度(规律?) 生理系统机能发展水平(运动、神经、心肺系统) 重心控制能力发展水平 空间认知-反应难度水平 克制不动-规定模式运动-自由模式运动-配合模式运动 方向、方位、水平 同伴以及同伴空间 集体以及集体空间 音乐节奏或节奏型认知-反应或难度水平 规模 密度 不同时值变化频率 节拍模型 关键词:规模、数量、频率、--做“升级”或“降级”版本的设计
游戏的“适宜程度”调控 调整教师的语言(精练、精确、惊艳) 调整教学的流程(层级、先后秩序) 调整教师的示范方式(教师示范同时幼儿模仿;教师先示范;教师示范-幼儿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幼儿边操作) 调整教师的提示(时间、方式、近日和退出) 调整观察、操作的空间状态(秧田-镜面;圆圈;行列) 关键词:循序渐进;具体问题具体对策--做“更加有效”版本的设计
挑战与成功-永远是 激动人心的 人生追求!!!
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电子邮箱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电子邮箱 yinwuzhongxin@163.com 密码:chengdu12 (注:11月以后将改为xian14) 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大会 2012年11月6-9日在四川成都召开 欢迎参与论文教案评优以及现场教学观摩申报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