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540 Views
第八章 有氧无氧工作能力. 第一节 概述. 需氧量是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 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正常成人安静时需氧量约为 250 毫升 / 分( ml/min )。 100 米每分需氧量可高达 40 升 / 分( L/min ),总需氧量 7 升( L ); 马拉松每分需氧量约为 2 ~ 3.5L/min ,总需氧量可达 700L 以上。. 1. ** 什么是需氧量?. 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 oxygen uptake )。
E N D
需氧量是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需氧量是指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氧量。 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算,正常成人安静时需氧量约为250毫升/分(ml/min)。 100米每分需氧量可高达40升/分(L/min),总需氧量7升(L); 马拉松每分需氧量约为2~3.5L/min,总需氧量可达700L以上。 1. **什么是需氧量?
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称为摄氧量(oxygen uptake)。 有时把摄氧量也称为吸氧量(oxygen intake)和耗氧量(oxygen consumption)。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量摄氧量。 2. **什么是摄氧量?
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摄氧量满足不了运动需氧量,造成体内氧的亏欠称为氧亏(oxygen deficit)。 3. **什么是氧亏?
运动结束后,肌肉活动虽然停止,但机体的摄氧量并不能立即恢复到运动前相对安静的水平。将运动后恢复期为偿还运动中氧亏及运动后使处于高水平代谢的机体恢复到安静水平消耗的氧量称为运动后过量氧耗(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EPOC)。 4. **什么是运动后过量氧耗?
体温升高 儿茶酚胺的影响 磷酸肌酸的再合成 Ca2+的作用 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 5. **影响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原因?
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进行大强度运动时,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 最大摄氧量也称为最大吸氧量(maximal oxygen intake)和最大耗氧量(maximal oxygen consumption)。 它反映了机体吸入氧、运输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1. **什么是最大摄氧量?
Vo2max的表示方法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两种。 绝对值: 升/分(L/min)为单位 相对值: 毫升/每公斤体重/分(ml/kg/min)为单位。 我国正常成年男子最大摄氧量约为3.0~3.5 L/min 相对值为50~55 ml/kg/min 女子绝对值为2.0~2.5 L/min 相对值为40~45 ml/kg/min。 2. **最大摄氧量表示方法?
直接测试法:P287 间接测试法 3. **最大摄氧量测试方法
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 肺功能,心脏功能,血液功能 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 红白肌比例,肌肉有氧代谢能力 遗传因素 Vo2max的遗传度为93.5% ,可训练性为20%~25% 年龄、性别因素 训练因素 4.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
作为评定心肺功能和有氧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 作为选材的生理指标 制定运动强度依据 5. **Vo2max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4mmol/L)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递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出现急剧增加的那一点(乳酸拐点)称为“乳酸阈”(4mmol/L) 这一点所对应的运动强度即乳酸阈强度。 它反映了机体内的代谢方式由有氧代谢为主过渡到无氧代谢为主的临界点或转折点。 6. **什么是乳酸阈(无氧阈,AT)?
研究表明,乳酸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渐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急剧上升时的乳酸水平在1.4~7.5mmol/L之间。研究表明,乳酸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渐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急剧上升时的乳酸水平在1.4~7.5mmol/L之间。 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Individual Lactite Acid Threshold,简称ILAT)。 个体乳酸阈更能客观、准确地反映机体有氧工作能力的高低。 7. **什么是个体乳酸阈?
乳酸阈测定 肺通气阈测定 心率无氧阈测定 8. **乳酸阈测定方法?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选材 9. **乳酸阈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持续训练法 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高原训练法 10. **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训练?
能源物质的贮备 ATP和CP的含量 糖元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 产生乳酸能力 缓冲乳酸能力 耐受乳酸能力 1.**无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无氧功率 萨扎特(Sargent)纵跳试验法 玛加利亚(Margaria)跑楼梯试验法 温盖特(Wingate)无氧功率试验 恒定负荷试验 最大乳酸水平 2.**无氧工作能力测试与评价
发展ATP-CP供能能力的训练 原则: ① 最大速度或最大练习时间不超过10秒; ② 每次练习的休息间歇不能短于30秒,因短于30秒时ATP、CP在运动间歇中的恢复数量不足以维持下一次练习对于能量的需求,以60秒或90秒的效果更好; ③ 成组练习后,组间的练习不能短于3~4分钟,因为ATP、CP的恢复至少需要3~4分钟。 磷酸原的恢复较快。剧烈运动后被消耗掉的磷酸原在20~30秒内合成一半,2~3分钟可完全恢复。 因此,发展磷酸原系统的训练,一般采用短时间、高强度的重复训练。 3. **提高无氧能力的训练
**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训练 最大乳酸训练 研究表明,血乳酸在12~20mmol/L是糖最大无氧代谢训练所敏感的范围。 采用1分钟超极量强度跑、间歇4分钟共重复5次的间歇训练,血乳酸浓度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最高值可达31.1mmol/L。表明可以使身体获得最大的乳酸刺激,是提高最大乳酸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 为使运动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酸,练习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要短。练习时间以1~2分钟为宜。以这种练习强度和时间及间歇时间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动用糖酵解系统供能的能力。
**乳酸耐受能力 一般认为在乳酸耐受能力训练时以血乳酸在12mmol/L左右为宜。然后在重复训练时维持在这一水平上,以刺激身体对这一血乳酸水平的适应,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