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70 Views
四、个案会谈技巧 (一)支持性技巧 含义: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 作用:可以帮助案主开启话题,令案主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主动参与个案工作过程。. 1 、表达专注 ( 1 )专注的含义: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 ( 2 )专注的功能: A. 可以给案主带来安全感,稳定案主情绪、令案主敞开心扉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 B. 专注行为可以缩短工作者与案主的心理距离,促进良好专业关系。 C. 专注于案主有利于工作者全面观察、了解案主。.
E N D
四、个案会谈技巧 • (一)支持性技巧 • 含义:支持性技巧是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接纳,从而建立信心的一系列技术。 • 作用:可以帮助案主开启话题,令案主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主动参与个案工作过程。
1、表达专注 • (1)专注的含义:指工作者面向案主、愿意和案主在一起的心理态度。 • (2)专注的功能: • A.可以给案主带来安全感,稳定案主情绪、令案主敞开心扉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 • B.专注行为可以缩短工作者与案主的心理距离,促进良好专业关系。 • C.专注于案主有利于工作者全面观察、了解案主。
(3)如何表达专注 • 通过生理上的专注行为来表达心理上的专注,也表现为心理上的专注带动生理上的专注。 • A.上身前倾:意味着我对你和你的谈话感兴趣,我是关心你的,我对你是友好的。 上升后倾:我对你很烦,是一种保持距离的意思。 • B.开放的姿势:意味着对案主及案主所说的事情的接纳的态度。你对人开放,人才能对拟开放。 • C.良好的视线接触:与案主保持稳定、坦诚的视线接触,而不是眼睛盯在别处或四处巡视(有心事、不耐烦)。 也不可以目不转睛地丁着案主(逼迫感、不轻松) • D.面带微笑:微笑可以创造和谐友好的沟通气氛,缓解交流中的紧张和不快(世界上不会有人读不懂微笑) • E.动作放松:不要有紧张不安的各种动作。
微笑的价值: • A.微笑是自信的象征 • B.微笑是礼貌的表示 • C.微笑是和睦相处的反应 • D.微笑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 E.微笑意味着人拥有高雅的气质和成熟的人格 • 微笑的功能: • A.创造和谐友好的沟通气氛 • B.缓解交流中的紧张和不快 • C.补偿我们对他人的歉疚 • D.可以使我们自己获得愉快和幸福
2、主动倾听: • (1)倾听的含义: • 倾听:指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向案主传达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就是,我很感兴趣地听着你的叙述,我对你表示理解和接纳。 • 倾听包括两部分 • 外在的倾听:通过身体语言倾听 • 内在的倾听:努力体会他的意思,了解掌握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 (2)倾听的内容 • A.倾听案主的话语信息。个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是鼓励案主多说。在倾听时注意分辨案主叙述中的: 经验信息:发生在案主身上或相关人员身上的一切事情。
行为信息:案主或相关人员做了或无法做到的事。行为信息:案主或相关人员做了或无法做到的事。 情感信息:指伴随着某些经验或行为所引发的情绪或感受。 • B.观察案主的身体信息 • C.解读其人,就是要了解案主,包括他的生活、行动、及与其问题相关的内容,要用大脑迅速做出判断。
(3)倾听的意义: • A.了解信息,掌握资料。 • B.传递一个信息——我接纳你,我对你感兴趣。 • C.促进案主更好地表达自己,通过表达更深地了解自己。 • D.具有治疗作用,是一种宣泄,可以使案主的情绪得到舒缓。 • E.为案主做出处理人际关系的榜样。 • F.纠正一个习惯性的认识“讲是我们的第一要素”
(4)如何倾听 • A.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听,去设身处地地感受,不但要听懂案主通过语言、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善于听出案主所省略和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倾听是一个专业的基本功,不会倾听的个案工作者是不合格的. • B.善于倾听,不仅在于听,还在于参与,要有适当的反应, 反应既可以是语言性的也可以是非语言性的。如:“嗯 ”、“是的”、“然后呢?”“请继续”等语言鼓励案主继续说下去,或用微笑、眼睛的关注、身体的前倾、点头等。 • C.倾听更重要的是理解案主所传递的内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视,把自己放在案主的位置上来思考,鼓励其宣泄,帮助并澄清自己的想法。
(5)与日常生活中听的差别 • A.倾听是一种非常专注地听。 • B.倾听是用心去体会他的意思,听出他的感受、情感。 • C.不但要听懂案主通过语言、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案主在交谈过程中所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 • D.在听的同时,工作者要做出反应,要进行参与。 • E.要投入进去,还要走出来。
(6)注意事项: • A.不要急于下结论 • B.不要轻视案主的问题,认为案主大惊小怪、无事生非 • C.不要干扰、转移案主的话题 • D.不要作道德或正确与否的评价 • 关于倾听的练习:
3、同理心 • (1)同理心的含义: • 指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和能力。 • 同理心包括两部分内容: • ●情绪同理 :工作者如同亲身体验地感受案主的感受,是一种受他人状况感动的能力。 • ●角色同理:工作者了解案主的情境、参照框架及观点的能力,即工作者站在案主的角度去理解案主的问题及其相关的行为。 • (2)同理心的组成要素 • A.觉知的能力,包括被感动的能力和理解能力。要做到了解案主、懂得案主、理解案主。 • B.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说话能力和身体语言能力。 • C.传达的及时性,同理心的传达必须是及时的,迟到的表达可能完全失去意义,会影响同理心的准确性、全面性。
(3)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同理能力 • A.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 B.恰当反应,不要自己滔滔不绝地演讲,也不要任由案主讲个不停。 • C.工作者要把握自己的情绪,使之与案主的情绪相协调,不要比案主的情绪更激动,也不要在案主激动地情况下自己无动于衷。 • (4)同理心的作用 • A.协助案主观察、接纳自己的感觉 • B.促使案主重新拥有自己的感觉 • C.使工作者进一步正确了解案主或使案主更了解自己 • D.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5)运用同理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A.所做的同理反应要准确反映案主的感受,不能超过或减少案主的表达。 • B.不仅要注意案主语言表达的情感,更要反映非语言表达的东西。 • C.所用的语言尽量不要重复案主的用词。 • D.焦点要放在此时此刻的情感上,不要过分关注过去的情感 • E.要注意反映案主的多种情感。
练习:如何表达同理心: • (1)“我爱人死了,我的人生也完了,孤苦伶仃一个人活着,真是生不如死。” • (2)“我真蠢,我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人。” • (3)“我这段时间情绪低落,干什么都没有心情,只想见女朋友,但我明知我们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她已经三个月没有理我了,我知道没有什么希望了,但还想见她。” • (4)“如果不是因为我,我奶奶就不会被汽车撞着,如今她伤得这么厉害,我真是该死呀。” • (5)“我和女朋友分手后,我处在痛苦之中,我不想吃饭,不想干事,我触景生情,我觉得生活中出现了空缺。”
4、鼓励支持 • (1)鼓励的含义 • 指工作者通过恰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去鼓励案主继续表达他们的感受和看法的技术。常用的词语:“嗯”、“还有吗?”“讲下去” • (2)鼓励的意义 • A.让案主表达 • B.支持案主去面对和超越心理上的挣扎 • C.增强案主的自信,特别是那些不自信、不踏实、心情忧郁的案主 • 如:针对案主会谈中的表现给与赞许:“你的态度诚恳,我很高兴。”“你能坦率告诉我你的经历,包括那些秘密,我觉得很好。”
针对案主身上的某些长处、优点予以肯定,特别是那些案主案主都不肯定或没有重视的特点,“我觉得你说话思路清晰,并不像你感觉的那样。”“你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工作、学习,真是很不简单,这反映了你顽强和吃苦耐劳的品格。”针对案主身上的某些长处、优点予以肯定,特别是那些案主案主都不肯定或没有重视的特点,“我觉得你说话思路清晰,并不像你感觉的那样。”“你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工作、学习,真是很不简单,这反映了你顽强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 针对案主的进步给与表扬,“很高兴经过你的思考,找到了深层的原因。”“你能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令人鼓舞的。”“看到你一天天进步,很高兴” • 可以让案主的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潜能“你以前遇到那么多困难你都克服了,说明你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你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说明你的智力很好,有这样的能力,学习新内容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 D创造彼此信任的专业关系 • E.工作者通过对案主所叙述内容的某一点、某一方面作选择性关注,而引导案主朝着某一方面作进一步深入探索
(3)鼓励的应用 • A.在工作者察觉了案主的退缩行为之后运用 • C.语言鼓励:“请继续”“你说的很好”。 • C.身体语言的鼓励:上身前倾、微笑、点头、用手示意、眼神鼓励 • D.特别需要鼓励的时刻:刚见面时、需要表达个人看法时、需要做决定时。 • E.鼓励应针对具体的行为和话语,而不是笼统评价个人素质,如“你刚才说的很清楚,就这样说下去。” • F.鼓励应该是真实的、诚恳的、有针对性的,切不可胡乱吹捧、言不由衷,或赞美一些关系不大的事情。 • G.工作者的鼓励和肯定应该是引起案主的积极性,使其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能领悟和认同,并转化为改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