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物流技術特性與技術取得方式之關係 - 以國內物流產業為例

書報討論. 物流技術特性與技術取得方式之關係 - 以國內物流產業為例. 作者 : 林傑毓 長榮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余孟行 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Acquisition Modes for Logistics System in Taiwan 運籌研究集刊 第九期 2006 年 6 月. 任課老師 : 林高正老師 班級 : 碩研工管一甲 學號 :MA0U0106 姓名 : 杜湘嵐. 報告大綱.

zayit
Download Presentation

物流技術特性與技術取得方式之關係 - 以國內物流產業為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書報討論 物流技術特性與技術取得方式之關係-以國內物流產業為例 作者:林傑毓 長榮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余孟行 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Acquisition Modes for Logistics System in Taiwan 運籌研究集刊 第九期 2006年6月 任課老師:林高正老師 班級:碩研工管一甲 學號:MA0U0106 姓名:杜湘嵐

  2. 報告大綱

  3. 1-1 研究動機 1-2 研究目的

  4. 1-1 研究動機(1/2) • 由於國內物流業蓬勃發展,而物流技術也愈來愈多元化,然而提升物流作業效率與迎合顧客需求將帶給物流產業更大的競爭力,可見新技術和創新的能力是現代在物流業生存且致勝的重要關鍵,所以本研究將以個案實驗之物流技術取得的研究方式進行。

  5. 1-1 研究動機(2/2) • Speakman(2002)創新與運用新技術可以提昇物流中心的運作效率 • Nixon(2001)如何運用科技來提昇創新能力,以增加競爭優勢 • Sauvage(2003)研究發現當物流服務業者愈重視技術能力時,其物流績效表現也愈佳 • Chapman, Soosay & Kandampully(2003)物流服務業可透過技術與知識的創新來提供新的服務型態與經營模式 →「技術」對於物流服務產業之重要性 →取得物流技術並轉化成組織的核心能力,將是物流服務業者克服各種挑戰的因應策略之一。

  6. 1-2 研究目的 • 對於物流業者而言,如何根據物流技術特性差異來擬定技術取得策略,以便能有效地取得所需之技術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 Williamson(1985)、Teece(1992)、Lane &Lubatkin(1998)、方世杰(民88)、李文瑞(民91)均以高科技產業或製造業為研究對象,探討技術特性對選取技術取得模式之影響。 • 研究缺口:物流產業 • 研究目的:彌補缺口,探討物流技術特性與技術取得方式之關係。

  7. 2-1 技術取得方式 2-2 技術特性 2-3 技術特性與技術取得方式之關係

  8. 2-1 技術取得方式(1/3) • 何謂「技術」 • Baranson(1966)、Frankel(1990)認為技術是系統性知識,凡是有關設計、生產方法或一套管理制度所牽涉的硬體或軟體皆可稱為技術。 • 技術取得方式 • Friar&Horwitch(1986) 1.與外部研究機構簽訂技術發展合約 2.併購擁有技術的公司 3.經由技術授權方式 4.經由合資事業 5.投資擁有技術公司以取得技術 6.其它取得或發展技術方式 • 1.由公司研發單位或部門負責技術的發展 • 2.透過內部創業、開創性子公司、獨立事業單位來發展所需要的技術

  9. 2-1 技術取得方式(2/3) • Ford(1988)內部研發、合資開發、外部契約研發、技術授權、直接購買 • Lee&Om(1994)自製、購買、自製和購買並行、購買以自製 • 方世杰(民88)內部化、合作、市場交易 →本研究統整出「自行研發」、「合作開發」、「市場取得」 • 各種技術取得方式與企業本身關鍵資本之關係 • Perez & Soete (1988)、Atuahene-Gima (1922)、Kogut, Walker & Kim(1995)認為當技術對於企業具有核心價值,且企業同時擁有高度研發能力時,則企業會選擇自行研發來延續本身之競爭優勢,自行研發技術可以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競爭優勢以及同業之間的核心競爭力。

  10. 2-1 技術取得方式(3/3) • Petez & Soete(1988)、Teece(1986)、Robertson & Gatigmon(1998)認為透過市場交易方式取得技術,通常是在於該企業技術屬於成熟度高,具有一定的標準化,使企業可在最短時間內運用該技術,達到經營績效。不過,對於透過市場取得之技術,通常屬於普及性及技術價值較低;企業往往不易在市場上購得符合企業所需要的技術。 • 方世杰(民85)、Dyer(1997)認為合作開發技術之優點在於企業並不需投入龐大研發資源,便可取得符合企業所需之技術,對於系統之維護,便可尋求合作廠商之支援。藉由組織間的互相合作,可經由學習方式達到具有互補性的技術效益。

  11. 2-2 技術特性(1/2) • 技術取得方式之決定會因為企業所考慮的因素種類不同,而採行不同的技術取得策略。 • 方世杰(民88)、李文瑞(民91)提出技術特性、技術取得動機、廠商特質、領導者特質、環境因素等因素會影響技術取得方式之選擇。 • 技術特性 • 不確定性: • Teece(1986)認為不確定性是指該技術是否很快又很新的替代技術發明,以及技術是否能成功的商品化、新技術商品化後市場之接受程度與被競爭者模仿的可能性等。 • Rosen(1994)認為不確定性是指在產業技術較不具標準化的情況下,會造成使用上較大的變動性,而使技術處於較不成熟的階段,間接影響未來的獲利。

  12. 2-2 技術特性(2/2) • 隱藏性: • Edvinsoon & Sullivan(1996)認為隱藏性是屬於一種很難形成具文化性或融入特定的組織規章中的知識特性,如經驗、智慧等。 • Hedlund(1994)當技術隱藏性愈高時,愈不容易被明示化,愈無法有效地溝通、擴散,將帶來愈多的不可預測性,而造成技術取得不易成功達成。 • 複雜性: • Simon(1981)、Tyre(1991)、Miyazaki(1997)指在系統中的不可分解單元,或是技術特徵、與組件間之連結關係。 • 楊君琦(民89)當複雜度愈高時,技術接受者便需要更具備更多能力學習及運用。 • Teece(1986)認為整體技術創新的最終成功因素在於互相依性資產是否有效搭配;當技術的複雜性愈高時,該技術所必須具備的互依性技術愈多。 • 累積性: • Cohen & Levinthal(1990)、Teece(1992)技術累積使組織能正確、完整地分辨、蒐集重要的創新資訊,並能有效、快速地評估掌握技術的演進及效益。

  13. 2-3 技術特性與技術取得方式之關係(1/2) • Williamson(1985)根據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不同技術特性對於企業在取得技術過程中,會導致不同的交易成本 →影響物流服務業者技術取得模式之選擇

  14. 2-3 技術特性與技術取得方式之關係(2/2)

  15. 3-1 研究方法

  16. 3-1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 Step1: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物流業者 • Step2:進行深入訪談 • Step3:根據訪談結果與參考個案公司相關文件資料,歸納出物流技術特性與技術取得方式之關係。 • 研究對象:物流產業 (統昶行銷、東源物流、大榮貨運、新竹貨運) • 資料蒐集: • 初級資料:透過設計半結構式問卷(選擇題+開放式問答),每間公司訪問一位熟悉物流營運之經理人員,以電話訪談方式進行問卷調查。 • 次級資料:蒐集個案廠商在期刊、雜誌、網路等相關資訊。

  17. 4-1 物流產業技術發展概況 4-2 個案公司物流技術發展概況 4-3 個案實證分析結果

  18. 4-1 物流產業技術發展概況(1/3) • 「物流」之定義: • 狹義:產品從製造者到消費者手中的實體活動 • 廣義:依物流過程的階段性來區分

  19. 4-1 物流產業技術發展概況(2/3) • 何謂「物流產業」? • 定義:指當前與物流相關的組織或公司,例如:運輸業、倉儲業、貨運承攬業。 • 特性:整合流通業的上下流業務,透過高效率的配送達到企業低庫存及低運輸成本的目標,將時間及空間進行有效率的搭配。

  20. 4-1 物流產業技術發展概況(3/3) • 物流技術種類:

  21. 4-2 個案公司物流技術發展概況 • 個案公司之業務範疇 • 個案公司之物流設備

  22. 4-3 個案實證分析結果(1/6)-統昶行銷 因為公司核心業務為低溫物流,在溫控設備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且低溫保存的規格或性能具有一致性→導致高度標準化、低技術不確定性→自行研發。 雖然CAPS技術已經相當普遍,但公司認為自行開發成功的風險高,因此技術不確定較高→市場取得‧ 為了符合ISO9000認證的規範→引進物流技術時,以文件方式加以明文化存檔記錄→低技術隱藏性。 公司引進之物流技術屬於獨立作業性質→不會涉及過多複雜的技術配合及使用→低技術複雜性。 無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因為屬於統一集團之子公司,若遇到技術上的問題,可尋求統一集團的支援與協助→中技術累積性。

  23. 4-3 個案實證分析結果(2/6)-東源物流 雖然訂單接收系統仍存在技術不確定性→但由於公司早期就已經開始發展專屬的物流技術→目前自行開發技術相當成熟→後期物流技術也朝向自行研發的模式。 由於公司物流技術不易取得→未採市場取得技術的方式。 因為衛星定位系統具有一定的標準化程度→採合作開發的模式‧ 因為公司所開發的技術都以全方位的考量為出發點→因此研發時著重與其他系統的相容性‧藉由技術相互配合下達到最大效益→高技術複雜性。 由於公司投入龐大的資源在自行研發技術上→高技術累積性。

  24. 4-3 個案實證分析結果(3/6)-大榮貨運 1.由於購買整套的物流整合專案技術並無法直接被使用,有時需進行大幅度的調整→高技術不確定性→採市場取得的模式。 2.倉儲硬體設備的規格具備標準化,只需進行部分的微調整→中技術不確定性→採合作開發的模式。 3.由於開發溫控作業系統具有相當程度的標準化→低技術不確定性→採自行研發的模式。 為了符合ISO9000認證的規範→引進物流技術時,以文件方式加以明文化存檔記錄→低技術隱藏性。 由於公司在引進各種技術後,會與原有的物流技術進行部分的整合→中等程度技術的複雜性。 1.投入較多研發成本在自行研發上→高技術累積性。 2.透過合作開發與市場取得的方式引進技術進行部分調整→中技術累積性。

  25. 4-3 個案實證分析結果(4/6)-新竹貨運 為了提升服務品質→積極引進物流技術,因此對於技術引進前的標準化程度要求相當高→低技術不確定性→採自行研發、合作開發。 為了符合ISO9000認證的規範→引進物流技術時,以文件方式加以明文化存檔記錄→低技術隱藏性。 由於公司取得的技術,幾乎屬於可納入營運體系的輔助型技術,必須搭配其他領域的技術使用→高技術複雜性。 1.為了維持長期的競爭優勢→投入大量資源於自行研發上→高技術累積性。 2.藉由合作開發與市場取得之方式,大量引進技術→中技術累積性。

  26. 4-3 個案實證分析結果(5/6)-統整 公司為了符合ISO9000認證,所有作業流程與系統均需記錄→技術隱藏性對於物流技術取得方式的影響程度不高。 1.當技術不確定性愈高→表示廠商投入資源取得技術的風險也愈高→市場取得。 2.當技術不確定性愈低→表示廠商投入資源取得技術的風險也愈低→自行研發。 四家公司皆提供整合型態的服務,因此物流服務流程涵蓋訂單管理、保管、揀貨、包裝、運輸等,作業互依性高→技術複雜性高→採自行研發的方式,使得公司現有的物流作業或技術能有效的整合。 當公司在物流技術研發成果或經驗豐富時→技術累積性愈高→為了追求長期的競爭優勢及技術主控權→採用自行研發的方式。

  27. 4-3 個案實證分析結果(6/6)-未來物流技術取得之看法

  28. 5-1 研究結果 5-2 研究建議

  29. 5-1 研究結果

  30. 5-2 研究建議 • 1.可朝量化之方式,對於更多物流業者進行資料蒐集與統計分析。 • 運用約略集理論、層級分析法、多評準決策分析。 • 也可針對其他影響技術取得方式之因素,如:廠商特質、領導者心態、環境因素、取得動機等進行研究。

  31. THE END 謝謝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