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likes | 181 Views
復興國小特教知能研習. 身心障礙學生行為管理法律議題. 身心障礙學生行為管理法律議題. ㄧ、教育基本法新修法「禁止體罰條款」 * 教育基本法第 8 條第二項 『 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的侵害 』 * 第 15 條規定 『 教師專業自主權及學生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全遭受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不當或違法的侵害時,政府應依法令提供當事人或其他法定代理人有效及公平救濟之管道 』 〈 我國為 109 個立法禁止校園體罰的國家 〉. 二、教師輔導學生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
E N D
復興國小特教知能研習 身心障礙學生行為管理法律議題
身心障礙學生行為管理法律議題 ㄧ、教育基本法新修法「禁止體罰條款」 *教育基本法第8條第二項『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的侵害』 *第15條規定『教師專業自主權及學生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人格全遭受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不當或違法的侵害時,政府應依法令提供當事人或其他法定代理人有效及公平救濟之管道』 〈我國為109個立法禁止校園體罰的國家〉
三、教師行使懲戒權之範圍台灣高等法院89年上易字號第84號三、教師行使懲戒權之範圍台灣高等法院89年上易字號第84號 • 教師主觀上基於教育目的,而非出於恣意為處罰 • 懲戒手段是否有助於教育目的之達成目的性 • 懲戒手段若有數種均可達成目的,應選擇對學生侵害最小之適當性 • 懲戒所欲達成之目的,與懲戒對學生造成的損害必須均衡之比例性 • 須考量學生個別的承受能力 • 方式須為社會大眾所皆接受
身心障礙學生的攻擊原因/暴力行為處理 攻擊/暴力行為大致分為 • 工具性行為(搶東西 打人) • 激怒性攻擊行為(挫折 生氣) • 性攻擊行為 • 恐懼誘發的攻擊行為(攻擊—逃避) • 心理因素:缺乏溝通技能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缺乏解決問題能力 • 行為方面:不當的學習 電視暴力模仿影響 • 認知行為:認知偏差 自我概念低落 缺乏 社會價值觀 家長不當管教 同儕影響
攻擊/暴力行為處理 • 生物醫學的藥物處理 • 透過體育活動或競賽昇華或轉移宣洩攻擊本能 • 正向行為介入—預防重於治療(以學生問題行為為對象) • 技能訓練—自我教導控制 生氣控制訓練 溝通技能訓練 社會技能訓練 放鬆訓練 道德推理訓練 • 嫌惡刺激物—斥責
學生干擾上課行為建議處理方式: • 平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輔導他情緒管理及與人正確互動方式 • 轉移注意力至喜歡的活動 • 請他先趴著休息或至休息區畫畫 看書、、 • 用口語表達生氣(不要用哭或打人來表示) • 數1-10 深呼吸 喝開水 • 替代咬人捏人行為拍打娃娃 次數漸減少 • 自己口語提示不要生氣(行為提示可用貼紙貼桌面)生氣會被處罰(留置教室 剝奪下課時間) • 老師協助或自行離開情境(要有能力和注意安全) • 老師或旁人用口語或手勢降低情緒 • 小團體演練 角色扮演 • 過動者,可能需請醫生診斷再服藥助於學習 • 用喜歡的食物為獎勵 • 請他幫忙做事 例擦黑板 發簿子 拿取東西、、 • 依不同學生情況,及不同情境可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