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30 Views
第二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 人工繁殖. 第三节 鲤、鲫、团头舫人工繁殖 一、鲤鱼人工繁殖. 一、繁殖条件. (一)亲鱼产卵池 1 、土池塘条件要求: ( 1 )面积: 1000-2000㎡ ( 2 )深度: 70-120cm ( 3 )注排水:要求注排水方便 ( 4 )环境:周围无遮蔽物,交通便利 2 、水泥产卵池(可采用家鱼产卵池) 图 1. 图 1 家鱼水泥产卵池. (二)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1 、亲鱼的来源: ( 1 )天然水域捕捞 ( 2 )池塘中培育. (二)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2 、亲鱼的选择:
E N D
第二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 人工繁殖 第三节 鲤、鲫、团头舫人工繁殖一、鲤鱼人工繁殖
一、繁殖条件 • (一)亲鱼产卵池 • 1、土池塘条件要求: (1)面积:1000-2000㎡ (2)深度:70-120cm (3)注排水:要求注排水方便 (4)环境:周围无遮蔽物,交通便利 • 2、水泥产卵池(可采用家鱼产卵池)图1
(二)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 1、亲鱼的来源: (1)天然水域捕捞 (2)池塘中培育
(二)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 2、亲鱼的选择: • (1)选择标准 • ①外形:体高背厚,体质健壮,肥满无病无伤。 • ②年龄和体重 • ③亲缘关系及遗传性 • ④雌雄比例:一般为1︰1-1.2 • ⑤体质与疾病:体质健壮,无伤病。
(三)准备工作1、鱼巢的制作技术 • (1)制作原则: • (2)鱼巢的材料: • ①棕榈皮 • ②筛绢 • ③水草 • ④柳根
图4 中 三角式鱼巢 中三角式鱼巢
1、鱼巢的制作技术 • (3)鱼巢的制作 • ①竹竿捆把式:用等长的竹竿,将大小与把数相同的鱼巢捆把其上,以便于记数。 • ②平板式:用铁筋制成长方形框架,其上面先附照筛绢或网衣,再用棕榈皮缝补其上,以增加纤须和减少光滑。
1、鱼巢的制作技术 • (4)鱼巢的设置 • ①上层平列筏式 图3 • ②中、三角式 图4 • ③单列式 图5 • ④环列式 图6 • ⑤悬吊式 图7
2、工具准备 • (1)亲鱼暂养工具的准备 • (2)亲鱼运输工具的准备 • (3)亲鱼催产工具的准备 • (4)孵化及出苗工具的准备
3、其他 • (1)天气与水温 • (2)人员
二、催情产卵 • 1、催情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1)HCG:1500-2000IU/kg (2)LRH-A:50-100ug/kg (3)DOM: 1mg+LRH-A 20ug/kg (4)DOM :1mg+S-CnRH 10ug/kg (5)PG: 4-6mg/kg
2、药物的使用原则 • 同家鱼人工繁殖
3、催产方法 • (1)注射时间 • (2)注射部位及方法 ①胸鳍基部注射 角度、方向、深度 图9 ②背鳍基部注射 角度、深度 图10 ③肌肉注射 部位、深度 图11 ④其它部位注射 ●腹鳍注射 ●臀鳍注射
图1 胸鳍基部注射 • 注射部位
图2 背鳍基部注射 注射部位`
图3 肌肉注射 注射部位
4、注射方法比较 • (1)安全性 • (2)催产效果 • (3)药物的易得性
5、促使鲤产卵方法 • (1)催产法 • (2)晒背与冲水法 • (3)并池法 • (4)生物诱导法 • (5)恢复体质与加强培育
三、孵化与出苗 • 1.池塘孵化 • (1)孵化池: • 土池:面积为500~1000㎡,水深0.5~1.0m • 专修的水泥池,或者用四大家鱼的催产池和孵化池,面积在20~100㎡,深0.5~0.8m。 • (2)孵化密度: • 普通土池:0.5~1.0万粒/㎡ • 水泥池:5~10万粒/㎡ • (3)孵化管理
三、孵化与出苗 • 2.淋水孵化 • 淋水孵化要求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在20~25℃,淋水的水温也要和室温一致。 • 要求及时淋水,始终保持鱼巢湿润。 • 一般情况下每隔0.5~1h淋水一次。 • 淋水约3d后,待眼点出现,即可将鱼巢转入池塘继续孵化。
三、孵化与出苗 • 3.脱黏流水孵化 • (1)泥浆脱黏法 • (2)滑石粉脱黏法 • (3)清水机械脱黏法 • (4)食盐脱黏法
三、孵化与出苗 • 4.出苗 • 刚孵出的仔鱼身体透明,不能游泳,靠卵黄囊营养继续发育,当鱼苗孵出2~3d ,能平游,可摄取少量外界食物时,应及时分池出苗。
课后练习 1、催情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2、药物的使用原则 3、催产方法 4、注射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