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主 讲:金天明 职 称:教授、博士 单 位:天津农学院

冬春猪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 主 讲:金天明 职 称:教授、博士 单 位:天津农学院. 前 言. 今年冬季气温回升较慢,经常出现反常天气,使畜禽的免疫能力和抗病力下降,所以春夏之交,动物容易发生 疾病 和死亡。 这为猪病防控带来了不利影响。 养殖 户应做到以下几点:重视 科学管理 ,平衡营养及优良环境,科学使用 疫苗 及药物。 做到消毒、防疫、药物保健综合防治。. 目前猪病越来越复杂,疫情形势比较严峻: 一类动物疫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继续肆虐;猪瘟防控不理想仍 是重要杀手;

zared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主 讲:金天明 职 称:教授、博士 单 位:天津农学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冬春猪病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 主 讲:金天明 职 称:教授、博士 单 位:天津农学院

  2. 前 言 • 今年冬季气温回升较慢,经常出现反常天气,使畜禽的免疫能力和抗病力下降,所以春夏之交,动物容易发生疾病和死亡。 • 这为猪病防控带来了不利影响。养殖户应做到以下几点:重视科学管理,平衡营养及优良环境,科学使用疫苗及药物。 • 做到消毒、防疫、药物保健综合防治。

  3. 目前猪病越来越复杂,疫情形势比较严峻: 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继续肆虐;猪瘟防控不理想仍 是重要杀手; 二类动物疫病:猪2型圆环病毒感染呈上升趋势;猪伪狂犬病呈地 方性流行; 三类动物疫病:猪流感时有发生。(细菌病) 由于上述免疫抑制性病毒病的广泛存在,造成猪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环境条件差,病原微生物污染指数高,猪群细菌继发感染十分严重,导致了各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使猪场疫病的复杂程度和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剧,主要发生在新上猪场及散养户、从集市购猪苗的场户和饲养管理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生物安全和防疫不到位的中、小型猪场。由于不合理地乱用各种药物和疫苗,导致发病猪的死亡率极高。防疫条件比较好的猪场发病较慢,零星发生。

  4. 病原多重和混合感染是当前疫病流行的主要特点。病原多重和混合感染是当前疫病流行的主要特点。 • 猪群发病往往不是由单纯的一种病毒或细菌所致,八成以上是由2-3种或3种以上的病原体协同作用(又称共同感染)引起,临床上呈现病情复杂化。 • 病原体包括多种病毒和细菌、支原体及寄生虫等。 • 霉菌毒素和环境、气候、饲养条件的改变及各种应激(如北方昼夜温差大)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促进了疫病流行,加重病情。

  5. 目前疫病多表现为综合征的形式。 • 混合感染综合征、高热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母猪流产及死亡综合征(繁殖障碍综合征)等,均为多重感染而引发的典型疫病。 • 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猪场发生综合征的形式不同,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主要是呼吸道病死猪,而且控制难度很大,损失惨重。 • 发病猪场要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经验性治疗等综合判断(有条件可通过实验室检查),找出几种主要病原,然后辩证施治。 • 未发生疫情的猪场,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未雨缪绸,防患于未然

  6. 病 因 • 传染性因素 1、病毒类主要有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等。 2、细菌类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肺炎支原体、猪附红细胞体等。 3、寄生虫类主要是弓形虫。 • 非传染性因素 霉菌毒素、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各种应激等。

  7. 猪繁殖-呼吸综合征 • PRRS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对母猪、公猪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对仔猪则侵害众多系统,引起急性败血症。 • 1991年英国政府使用了“猪蓝耳病”这个名称,简称“蓝耳病”。 • 仔猪PRRS病理特点:广泛出血、淤血及发绀。肺水肿,间质性肺炎,非化脓性脑炎,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出血性淋巴结炎。 目前,主要表现肺表面有出血点,淋巴结周边出现铁锈羊出血带

  8. 流行特点 ① 母猪:食欲减退,40-40.5℃,呼吸加快,后期流产(20%-30%)、死产和弱仔。弱仔(10-20%)严重者两耳红紫色,呼吸困难而死亡 ② 仔猪:2-5周龄仔猪多见,初期症状与流行性感冒颇相似。食欲减退,成活率下降。保育仔猪及生长猪可出现腹泻,便暗红色,呼吸加快,两耳及四肢下部紫红色,眼睑肿胀,被毛粗乱,卧地、肌肉颤抖,易发关节炎、八字腿、败血症等,死亡率20-50%。 ③公猪:食欲不振,精神欠佳。 ④成年猪症状较轻

  9.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肺脏,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肺组织呈弥散性褐色病变,胸腔和心包积液。充血肿大的褐色淋巴结是PRRSV引起的最主要病变。有时大肠粘膜充血出血及弥漫性溃疡。 组织学变化为间质性肺炎。呼吸道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毛细血管收缩、出血、形成管套。 死胎及10日龄衰弱仔猪胸腔内有大量清凉液体,肺有小面积肺炎病变区,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肌肉等发生水肿。

  10. PRRS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方法有3项指征: ① 20%以上的胎儿死产; ② 8%以上的母猪流产; ③ 断奶前有26%以上的仔猪死亡。如果这 3项指标中有2项条件成立的话,则临床 诊断成立。

  11. 蓝耳 蓝耳

  12. 死胎 木乃伊胎

  13. 肺水肿

  14. 治 疗 • 黄芪多糖注射液0.5ml/kg,1次/日,连用2天。 • 替米考星300克+左旋咪唑100克+阿司匹林100克 (拌料,阿司匹林不超过5天) • 紧急接种猪瘟脾淋苗3-4头份,最好同时注射干扰素1头份+鸡新城疫1系疫苗500羽份。 • 2天后另一侧注射蓝耳病疫苗1头份。

  15. 猪流感 • 该病是东北地区冬春季节普遍流行的疾病之一,其传播速度快,易造成猪肺部免疫抑制,常与支原体肺炎、蓝耳病、冠状病毒性肺炎、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 • 主要用中药来预防,如感康素、混感速康等,并使用安乃近、金刚脘安类抗病毒药物。

  16. 圆环病毒 一、病原1991年,PCV最早发现于加拿大。中国规模猪场100%有PCV感染存在。 目前,由PCV引发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PRRS已成为导致养猪场经济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养猪业的最大杀手。

  17. 二、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 (一)发病特点: PCV多与蓝耳病毒、细小病毒、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联合感染,是这些疾病的主要诱因,其发病迅猛,流行范围广,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时高达40%以上,病猪约有半数在2-8天内死亡,残存者极少康复。

  18. (二)临床症状: 症状多样,常体现为与其他猪病联合发作的综合症。有以下典型症状:症状1: 僵猪比例明显增多、生长不良或停滞、消瘦、呼吸困难(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区别于气喘病!

  19. 解剖症状: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浸润,白并有些透明,有的呈土黄色,有的皮质出血,呈紫红色。解剖症状: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切面浸润,白并有些透明,有的呈土黄色,有的皮质出血,呈紫红色。

  20. 症状2: 皮肤发生圆形或 不规则的隆起,呈现外周紫红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常融合成条带状和斑块,通常在后躯、后肢和腹部最先发生。病情严重的可出现跛行、发热、厌食(猪皮炎肾病综合症)。

  21. 解剖症状:肾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散布大 小不一的灰白色坏死点。

  22. 症状3(相关性肺炎):单纯感染时肺脏表现萎缩。混合感染的肺出现肉样变化。继发副嗜血杆菌后引起胸膜炎、心包炎和肝周炎症状3(相关性肺炎):单纯感染时肺脏表现萎缩。混合感染的肺出现肉样变化。继发副嗜血杆菌后引起胸膜炎、心包炎和肝周炎

  23. 猪圆环病毒和猪瘟联合感染:肾脏肿大,淤血,散在针尖状出血,表面呈沟回状。猪圆环病毒和猪瘟联合感染:肾脏肿大,淤血,散在针尖状出血,表面呈沟回状。

  24. 三、PCV危害严重的原因 1、严重破坏猪的免疫系统。 2、由于免疫系统被破坏,导致各种疫苗接种应答效果差,接种免疫失败,并且诱发其他疾病爆发。 3、迄今国内外尚无疫苗,也无理想的化学药物防治

  25. 四、防治PCV病的方法及缺陷 (一)康复血清1、使用状况:   2、缺陷:外来猪场的血清有携带病毒的嫌疑。一般延长出栏时间 15 天左右 (二)自家组织灭活苗1、使用状况: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主要取决于抗原浓度。2、缺陷:采集的病料抗原浓度必须含量很高,处于发病最严重阶段。而且很多情况往往因抗原浓度不足导致免疫失败。 (三)药物预防治疗1、使用状况:大量使用抗生素等对圆环病毒引起的细菌继发性感染有一定的效果。2、缺陷:停药后容易反弹复发,原因是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只能治标,控制继发感染的细菌性疾病,不能真正杀灭圆环病毒。

  26. 猪 瘟 • 根据病毒毒力不同,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先天型,当继发感染时,还可出现混合型。 • 急性猪瘟:多发12周龄以前的仔猪,体温达40℃以上。病初厌食、嗜眠、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变色、呼吸症状以及先便秘后腹泻。常见神经症状。公猪积尿。感染后1-2周死亡,耳、尾、腹及四肢内侧常见典型出血。 • 剖检:最常见病变器官是淋巴结、脾和肾。淋巴结肿胀、水肿和出血;肾脏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出血斑;脾有梗死点;出血点也可见于膀胱、喉、会厌和心脏等部位。常伴有非化脓性脑炎。

  27. 慢 性 型 症状:初似急性型,后可呈现非特异性症状,即间歇发热、慢性肠炎和消瘦。病猪在死亡之前可存活2-3个月。脏器和浆膜出血和梗死变化较少。肾脏不肿大,呈土黄色,肾表面有少量出血点,血液稀薄如水,流在地面上很少凝固,其它脏器病理变化不大。 剖检:常在回肠、回盲瓣和直肠有许多的轮层状溃疡(钮扣状溃疡)。 概述:病情时轻时重,精神时好时坏,食欲时有时无,体温时高时低,便秘腹泻交替,腹泻时间长。 眼屎脓状糊两眼、高烧发抖腰弓起、皮肤指压不褪色、先屙干屎后拉稀

  28. 先天型和迟发型 母猪为亚临床感染,妊娠早期感染可引起胎儿流产、死产、木乃伊化和畸形; 妊娠50-70天时感染,可产出持续毒血症的仔猪。这样的仔猪出生时临床上正常,并可活几个月,以后呈现生长不良、消瘦或偶发先天性震颤。此感染过程称作“迟发型猪瘟”。

  29. 皮肤出血

  30. 肾表面和切面有很多出血点

  31. 肾和淋巴结出血 这是猪瘟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32. 猪瘟淋巴结切面周边出血或呈大理石样 这是猪瘟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33. 膀胱粘膜出血这是猪瘟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34. 膀胱黏膜出血

  35. 喉头粘膜出血这是猪瘟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36. 胃纽扣状溃疡这是猪瘟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37. 回盲口处粘膜上的扣状肿 这是猪瘟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38. 肠粘膜出血

  39. 非化脓性脑炎-脑血管扩张、充血

  40. 猪瘟带毒母猪第二次妊娠流产的胎儿

  41. 猪瘟细胞苗的使用 • 查看说明书,看清是普通常规苗还是高效价苗 • 凡含量表明每头份含细胞毒液不少于0.015毫升的,其实就是那种病毒含量不少于750 RID (兔体反应量)的普通常规猪瘟细胞苗,可适当加大剂量。 • 而政府采购的专用的高效价猪瘟活疫苗质量标准中明确规定每头份病毒含量至少7 500 RID,使用时无需加量,1头份即可,不要再随意加大剂量,否则可能发生免疫麻痹,而且要使用专用稀释液。

  42. 免疫 • 在该病的常发地区或受威胁地区,要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各免疫1次;仔猪于2O~25日龄进行首免,50—60日龄二免。 • 在非疫区,应对种母猪于配种前或配种后各免疫1次;种公猪于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仔猪断 • 奶后免疫1次。 • 另外,可以对仔猪进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肉注射1头份,2h后再喂初乳),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43. 猪瘟出现非典型性的原因 • 一是有猪瘟流行的场多存在于引种的随意性,引种前不对引种猪进行猪瘟病原检测,引进许多猪瘟野毒阳性带毒猪。 • 二是疫苗方面的原因。我国猪瘟疫苗生产厂家较多,有些厂家生产疫苗的工艺、种毒含量、冻干水平都存在许多缺陷,特别是在猪瘟疫苗中混进牛黏膜病毒,使许多打猪瘟疫苗的猪感染黏膜病毒而引起非典型猪瘟的临床表现,从而使许多初生仔猪先天猪瘟免疫耐受,对后天免疫猪瘟不产生免疫抗体,并在猪群中做为传染源排毒,污染猪群。疫苗保存温 • 度不当,猪瘟疫苗要求低温保存,而且在不同温度下保存日期不同,一15℃保存1年,2~8℃保存半年,8—25℃阴暗干燥保存期仅10 d,许多兽医忽视保存温度与有效期的关系。 • 脾淋苗不能超量和作超免,许多养殖户以为脾淋苗也用4倍量给猪免疫,所以注射疫苗后不久就会发现猪群发病。另外用脾淋苗不要作超免,因其毒

  44. 力太强,易破坏仔猪的免疫系统,因初生仔猪在生后力太强,易破坏仔猪的免疫系统,因初生仔猪在生后 • 尚未发育完善,所以超免只能用细胞苗1~2头份,并 • 且脾淋苗也不要超过2头份的免疫量。此外,最重要 • 的是免疫程序要合理,仔猪首免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建议仔猪免疫时猪瘟抗体价 • 应在32~64倍之间,80%在此范围免疫才更合理,且 • 其抗体半衰期大约是5-6 d左右,大型猪场应定期对 • 猪群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猪瘟抗体效价检测。 • (2)潜在性感染。猪只感染猪瘟病后处于潜伏阶 • 段,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若此时猪缺硒、饲料霉变,给 • 猪打疫苗会出现严重反应,呈现临床表现继而死亡。 • (3)药物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注射疫苗前3 d和 • 注射疫苗后2 d群体使用消毒剂,饲料中添加磺胺、 • 土霉素、卡那霉素都会对猪体 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 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能力。 • (4)猪的饲养管理差,营养不足,或正发病以及 • 猪体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锌铁等元素,均会影响 • 猪机体合成而降低免疫力,可使免疫猪发生猪瘟。 • (5)疫苗种类不对和疫苗本身含量不足是造成 • 猪群中非典型伪狂犬病出现的根本原因,老鼠是传 • 播伪狂犬病毒的最重要的生物因素,既是病毒携带 • 者,又是传染者。非典型伪狂犬病表现在于哺乳仔猪 • 出生后排黄色稀便,精神不振,浑身颤抖、消瘦死亡, • 用药效果不佳,断奶和育肥猪单侧眼睛失明,头颈斜 • 歪,怀孕母猪有10%的木乃伊胎或死亡。

  45. 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一种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母猪繁殖障碍及动物的高死亡率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 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本病以冬春和产仔旺季多发,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母猪呈一过性或亚临床感染。

  46. 临床症状 一般无明显的局部瘙痒现象。 ①哺乳及离乳幼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流涎、呕吐、下痢;眼球震颤,间歇性痉挛,后躯麻痹,有前进、后退或转圈等强迫运动;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昏睡等。死亡率可达60%。若发病6天后出现神经症状,则有恢复希望。可能有永久性后遗症,如瞎眼、偏瘫、发育障碍等。 ②青年猪:常见便秘,一般症状和神经症状较幼猪轻,病死率也低,病程约4—8天。

  47. 临 床 症 状 ③成年猪:呈隐性感染,较常见的症状为微热、倦怠、精神沉郁、便秘、食欲不振。数日即恢复正常,很少见到神经症状。 ④怀孕母猪:于受胎40天后感染时,常有流产、死胎及延迟分娩等现象。流产胎儿大小较为一致。怀孕后期感染的则产出木乃伊胎,也有活胎儿,但胎儿常产后不久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而死亡。母猪流产前后,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48. 病理变化 • 鼻腔出血性或化脓性炎症 • 扁桃体、喉头水肿,咽炎,勺状软骨和会厌皱壁呈浆液浸润,并常有纤维素性坏死膜覆盖。 • 肺水肿,上呼吸道有大量泡沫性液,喉粘膜点状或斑状出血。 • 肾点状出血性炎症。 • 胃底大面积出血,小肠粘膜充血,水肿,大肠有斑块状出血。 • 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充血肿大,间有出血。 • 脑膜充血、水肿。病程较长者,心包液、胸腹液、脑脊髓液均明显增多。 • 肝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和大量纤维素渗出。

  49. 伪狂犬病小猪死前表现典型的神经

  50. 伪狂犬病肝表面白色坏死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