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实验 47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 间接碘量法

实验 47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 间接碘量法. 47.1 实验目的 ( 1 ) 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条件。 ( 2 ) 学习铜合金试样的溶解方法。. 47.2 实验原理  铜合金试样可用 HCl-H 2 O 2 溶解,加热煮沸使过量的 H 2 O 2 分解,然后将溶液调节至弱酸性( pH=3 ~ 4 ),加入过量的 KI 使之与 Cu 2+ 作用生成 CuI 沉淀,同时析出与铜量相当的 I 2 ,然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 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 I 2 。其反应式如下:.

zanth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实验 47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 间接碘量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47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间接碘量法 • 47.1 实验目的 • (1)掌握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铜含量的原理及操作 • 条件。 • (2)学习铜合金试样的溶解方法。

  2. 47.2 实验原理  铜合金试样可用HCl-H2O2溶解,加热煮沸使过量的H2O2分解,然后将溶液调节至弱酸性(pH=3~4),加入过量的KI使之与Cu2+作用生成CuI沉淀,同时析出与铜量相当的I2,然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I2。其反应式如下: 2Cu2+ + 4I- = 2CuI↓ + I2 I2 + 2S2O32- = 2I- +S4O62- I2-淀粉蓝色消失为滴定终点,由试样的质量Na2S2O3浓度和消耗体积即可算出试样中铜的含量。

  3. 47.3 实验步骤  1. 铜合金试样的分解  准确称取约1g铜合金试样于250mL烧杯中,加入20mL 1:1HCl溶液,滴加约3mL30%H2O2,盖上表面皿,放置几分钟,观察试样是否溶解完全。如不全溶可小火加热,切不可过早加热。一般情况下可不必加热,如若试样不全溶,可补加少量H2O2,不断摇动烧杯,待试样溶解完全后煮沸溶液至冒大量气泡,使H2O2完全分解。冷却后移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4. 2. 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  移取25.00mL铜溶液,滴加1:1氨水,边加边摇至溶液刚刚有稳定的沉淀生成,再加8mL 1:1HAc溶液,5mL NH4HF2,10mL 20%KI溶液,然后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3mL0.5%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溶液显浅灰色或浅蓝色。然后加5mL KSCN溶液,充分摇动。此时,溶液蓝色加深(为什么?),继续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此时因有白色沉淀,终点呈灰白色或肉色。记录所消耗的Na2S2O3体积。平行测定3次。计算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5. 47.4 注意事项  (1)间接碘量法必须在弱酸性或中性溶液中进行,在测定Cu2+时,通常用NH4HF2控制溶液的酸度为pH 3~4,这种缓冲溶液(HF/F-)同时也提供了F-作为掩蔽剂,可使共存的Fe3+转化为FeF63-以消除其对Cu2+测定的干扰。若试样中不含Fe3+可不加NH4HF2。 (2)在间接碘量法中,淀粉指示剂应在临近终点,即I2黄色已接近褪去时加入。否则,会有较多的I2被淀粉吸附,而导致终点滞后。

  6. (3)CuI沉淀表面易吸附少量I2,这部分I2不与淀粉作用,而使终点提前。为此应在临近终点时加入KSCN溶液,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而CuSCN不吸附I2,从而使被吸附的那部分I2释放出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3)CuI沉淀表面易吸附少量I2,这部分I2不与淀粉作用,而使终点提前。为此应在临近终点时加入KSCN溶液,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而CuSCN不吸附I2,从而使被吸附的那部分I2释放出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值得注意的是,KSCN溶液只能在临近终点时加入,否则大量I2的存在有可能氧化SCN-,从而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7. 47.5 问题讨论  (1)本实验加入KI的作用是什么? (2)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含量时,pH为何必须保持在3~4之间?酸度过高过低对测定有何影响? (3)本实验中加入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不能过早的加入? (4)若试样中含有铁,则加入何种试剂以消除铁对测定铜的干扰并控制溶液的pH为3~4?

  8. 47.6 参考答案 (1)本实验加入KI的作用是什么? 答:Cu2+被还原为CuI↓,同时析出与Cu2+计量相当的I2。另外,过量的KI使I2生成I3-,可防止I2的挥发,减少I2的损失。

  9. (2)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含量时,pH为何必须保持在3~4之间?酸度过高过低对测定有何影响? 答:间接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含量时,pH必须控制在3~4之间。 酸度过低:会降低反应速度,溶液中I2会发生歧化反应,Cu2+可能部分水解,使结果偏低;同时,部分S2O32-将会被I2氧化为SO32-。 酸度过高:①I-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I2(Cu2+有催化作用),使结果偏高;②S2O32-发生分解,S2O32- + 2H+ = S↓ + H2SO3

  10. (3)本实验中加入KSCN溶液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不能过早的加入? 答:CuI沉淀表面易吸附少量I2,这部分I2不与淀粉作用,而使终点提前。为此应在临近终点时加入KSCN溶液,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而CuSCN不吸附I2,从而使被吸附的那部分I2释放出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KSCN溶液只能在临近终点时加入,否则大量I2的存在有可能氧化SCN-,从而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11. (4)若试样中含有铁,则加入何种试剂以消除铁对测定铜的干扰并控制溶液的pH为3~4? 答:可加入NH4HF2溶液,这种缓冲溶液(HF/F-)提供了F-作为掩蔽剂,可使共存的Fe3+转化为FeF63-以消除其对Cu2+测定的干扰。同时可控制溶液的酸度为pH3~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