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印刷理论 知识

印刷理论 知识. 2010.9.8. 一、印刷发展简史. {. 我国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近代印刷技术的发展. 二、印刷综论. {. 印刷的定义. 印刷的要素. 印刷的分类. 印刷机的类型. 印刷工艺流程. 三、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 文字信息处理. 图像信息处理. 图文信息综合处理. 4 )采用调频加网工艺的难题.  对胶片、印版、纸张、油墨等材料提出更高的适性要求。  对晒版机、印刷机等提出更高的精度和性能要求  网点增大规律和灰平衡规律。  无成型的晒版、打样、印刷工艺。  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zanth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印刷理论 知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印刷理论知识 2010.9.8

  2. 一、印刷发展简史 { 我国印刷术的发明 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近代印刷技术的发展

  3. 二、印刷综论 { 印刷的定义 印刷的要素 印刷的分类 印刷机的类型 印刷工艺流程

  4. 三、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 文字信息处理 图像信息处理 图文信息综合处理

  5. 4)采用调频加网工艺的难题 对胶片、印版、纸张、油墨等材料提出更高的适性要求。  对晒版机、印刷机等提出更高的精度和性能要求  网点增大规律和灰平衡规律。 无成型的晒版、打样、印刷工艺。 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 印品成本高。

  6. DTP系统的特点: 1. 设备和软件的通用性: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软硬件的组合 2. 系统的开放性: 多种输入、输出方式 3. 直接在显示器上进行各种处理,所见即所得 4. 强大的图像、图形、文字处理功能和创意制作功能,5. 可进行整页图文合一的组版

  7. 四、制版 制版: 把经过印前处理的图文信息复制到印版上以供大量印刷的过程。 晒版设备 平版制版 丝网版制版 *制版过程 打样和校对

  8. 晒版设备 烘版机 用途:在版基上涂布感光膜,并烘干 晒版机 用途:使晒版胶片与印版密接进行曝光,从而得到印版上的稳定图文的设备 真空泵晒版机

  9. 平版制版 • 胶印原理:利用油水不相混溶的原理 • 制版时,使 空白部分:亲水 • 图文部分:亲油斥水 • 印刷时,先润水,空白吸附水分 • 图文不吸水 • 再上墨,空白有水,不吸墨 • 图文吸附油墨 • 胶印:印版图文经过橡皮滚筒转移到承印物上 • 间接印刷 • 种类: • 按版材 石版、锌版、铝版、纸基版 • 按制版方式 手描版、转印版、即涂版、预涂版、 • 多层金属版、平凹版、静电版、干式平版 • 按版面形状 平版、平凹版、平凸版

  10. 重铬酸盐感光材料 • 重铬酸盐:NH4Cr2O7 • 高分子物质:聚乙烯醇、蛋白 • 干燥后具有感光性 • 重氮感光材料 • 重氮化合物或叠氮化合物: • 天然树脂或合成树脂: • 受光后发生光化学反应,发生分解或交联、聚合 • 平版制版用感光材料: • 平版制版方法: 蛋白版晒版 平凹版晒版 多层金属版 预涂感光版(PS版)制版 无水平版、无网平版制版法

  11. 丝网版制版 以紧绷在网框上的丝网作为版材,涂布感光层,经曝光、显影后除去图文部分胶层,得到在丝网上的有漏空图文的膜层组成的印版。 丝网版制版的材料和器具 丝网制版用感光胶(重氮盐感光胶) 丝网(胶膜层支持体) 丝网网框(要求有足够抗张强度、轻便) 张网机 丝网晒版机 用于均匀绷紧丝网,并紧粘在网框上。

  12. 丝网制版工艺 } 直接制版法 直接把感光胶涂布在网面上,经晒版显影制得印版。 间接制版法 在涂有感光液的胶片上制版,再转拓到丝网。 直接间接混合法 先把感光胶层转贴到丝网上,揭去片基后晒版、显影得到印版。 喷墨丝网制版法 激光丝网制版法 其它制版法(红外线制版法、腐蚀法丝网制版、电镀法丝网制版) 三种工艺的比较

  13. •工艺流程 绷网:要求张力均匀 丝网前处理:20% NaOH脱脂 涂布感光液: 重氮树脂 + 醋酸乙烯乳状液 重铬酸盐 + 明胶或聚乙烯醇 晒版:丝网晒版机 显影:水喷射 晾干、全面曝光: 文

  14. •工艺流程 胶片敏化:2-3%重铬酸盐 浸泡 曝光:反阳像底片,平版晒版机 活化:1.5-3% H2O2溶液,1-2分钟使感光胶膜硬化 显影:温水显影冷水停显并固化胶膜 转拓:吸水纸、橡皮胶辊将胶膜转移到网面上 涂胶:毛笔、胶液,填涂四周无胶部分 揭去胶片片基:

  15. •工艺流程 转贴感光胶片: 干燥:热风 剥离片基: 晒版:丝网晒版机 显影: 修整:

  16. 直接法: 直接法: 直接把感光胶涂布于网上,图像直接晒到丝网上 间接法: 间接法: 图形晒到感光片上,显影后把感光层转移到网上 直间法: 直间法: 把感光片上的感光层转贴到网上,图形直接晒到网上 工艺简单,质量差,耐印率好,成本低 工艺复杂,质量好,耐印率差,成本高 工艺较简单,质量居中,耐印率居中,成本居中 •三种工艺的比较 直间法 直接法 间接法

  17. 直接法 直间法 间接法

  18. •校对和打样 目的: 发现和校正生产中的错误; 提供印刷依据; 保证印品质量。 内容: 三方面! a.文字;b.版面设计;c.色调复制。 机械打样 预 打 样

  19. •校对的方法和内容 校对方法的种类: 原稿和付印样即清样 校对制版工序的最后检查 1)校对原版: 2)校对开印样: 开印样和清样校对 印刷工序开始时的检查 校对项目: 1)材料的准备:付印样、任务书、作业通知书、原稿、书贴 2)印刷规格:装订式样、制版尺寸、加工尺寸、加工线(裁 切线)、页码 3)印刷装订规格:色标、扫描记号、梯尺、十字线、折标 4)文字:字体、字号、位置 5)图片:位置、方向、颜色、阶调 6)封面和出版页:书名、作者署名、出版者名称、书号或刊 号、出版时间、印刷单位名称、定价

  20. 彩片叠合法 色层叠合法 转印法 电子照像法 银盐照像法 •色彩校对的作用和方法 作用: A. 在制版、印刷工艺中进行内部生产管理; B. 作为印刷样品供委印人校对,签字付印。 彩色打样的方法: 机械打样法 印刷法 打样机法、印刷机法 预 打 样 法 照像法 喷墨、激光、喷蜡、热升华 彩色打印机法 软打样法 光学法、CRT法 数码打样是把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制做的页面数据,不经任何模拟方式的处理,以数字方式直接由彩色打印设备来输出样张。

  21. 五、印刷 { 特点:A. 直接印刷;B. 金属凸版印刷压力较大、印刷压力不均匀;C. 金属凸版易墨色不匀 凸版印刷 印刷方式 特点:A. 使用润版液;B. 间接印刷,有橡皮滚筒;C. 空白和图文同时受压,平均压力小,速度快;D. 线划和网点易扩大;E. 墨层平薄;F. 工艺简单,成本低,工期短 平版印刷 特点:A. 直接印刷,印刷压力最大;B. 印版耐印率高,长版活最廉价;C. 印品墨层厚实,层次丰富,精度高,质感好,10 – 30 微米;D. 挥发性干燥油墨:流动性好、干燥快;E. 可在多种承印物上印刷;F. 防伪 凹版印刷 特点:A. 印版柔软,印刷压力小;B. 墨层厚实,20 – 100微米;C. 可印刷粗糙表面;D. 可进行曲面承印物;E. 多种油墨:涂料、油墨、浆料、粘合剂;F. 印品立体感强,精细度差 丝网印刷 纸张与油墨 印刷机械

  22. 印刷流程: 印刷 收纸 装纸

  23. 平版印刷的优缺点: 1.优点: 平版印刷压力轻,吃墨量均匀,网线印的清晰,适用于印刷精美广告画册。一些质量要求很高的印件用平版印刷效果最佳。 2.缺点: 平版一次印刷油墨层薄,且色彩浓度不够,故有些印件色彩要求艳丽时,通常会二次印刷来达到效果,这样易出现不良品。

  24. •丝网印刷适用范围 纸张印刷:纸、纸板、瓦楞纸 塑料容器和玩具 金属板、金属容器 玻璃印刷:玻璃容器 织物印刷:各种棉、丝、针织品 印刷电路板 建材印刷 •丝网印刷机 输纸 + 输墨 + 印刷 + 收纸装置 • 平面丝网印刷机 • *曲面丝网印刷机 • *圆丝网印刷机 •丝网印刷工艺

  25. 1. 平台丝网印刷机 承印物为平面 升降式 滑台式 2. 滚筒丝网印刷机 承印物 压印滚筒

  26. 附有可换的附 件,以适应不同形 状的表面。 承印物 可在圆柱面、 圆锥面、球面、椭 圆面上印刷。 滚轴

  27. 可以连续印刷。 适用于卷曲的织物、薄膜、金属箔、纸张。 金属圆丝网版 供墨辊 承印物

  28. 印刷准备 1. 刮墨板的调整 作用:刮墨板加压滑动,使油墨从网孔透过,到底承印物 2. 安装丝网版,调节网面和承印物的间隙 网距过小:不易剥网,产生渗透、粘版、网线变粗、脏版 网距过大:张力过大,产生丝网松弛、损坏、精度降低 3. 安装回墨板 作用: 送墨、避免网孔油墨干燥 4. 调配油墨: A. 颜色正确;B.粘度适中;C.干燥度适中; 如:干燥架晾干、回转移动式干燥机、喷气干燥机、红外线干燥机、紫外线干燥机 5. 检查干燥装置 印刷:上墨、印刷、干燥

  29. 给料 • 匀墨 • 接触 • 刮印、剥网 • 收料、换纸 • 干燥

  30. •印刷纸张 纸张的规格 纸张可分为平板纸和卷筒纸 平板纸:787  1092mm、880  1230mm、900  1280mm、1000  1400mm 卷筒纸:宽度 787mm、1092mm、1575mm 据GB786-87,纸张有克重和令重两个指标。 每平方米纸张的规定重量。 200 g/m²称为纸; 200 g/m²纸板 每500张纸的总重量 纸张的种类 纸: 印刷用纸、包装用纸、书写纸、制图绘图纸、 感光纸、转印纸、卷烟纸、吸纸、工业技术用纸、 计量用纸、电绝缘纸 纸板: 装订~、制盒~、制鞋~、建筑~、绝缘~、工业技术~ 其中,印刷用纸包括 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凹版纸、地图纸、字典纸等。

  31. 纸张的印刷适性 印刷用纸的一般质量要求: A. 色调:白 B. 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正常印刷 C. 透光率小,光泽均匀; D. 尘埃度:在允许范围内; E. 含水量6-8% F. 纸边直角,斜度误差 <±3 mm; G. 同批纸张质量的一致性:厚度、紧度、结构、质地、光泽 1. 平滑度:纸张表面的平整光滑程度。 2. 吸墨性:纸张对油墨的吸收能力或油墨对纸张的渗透能力。 3. 弹性和塑性(纸张的Z向压缩流变特性): 4. 表面强度:纸张内部纤维、填料、胶料之间的结合强度。 5. 纸张的含水量

  32. 印刷油墨 是一种由颜料微粒均匀分散在连接料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颜色、流动性,能附着在承印物表面并通过干燥成为固态墨膜的浆状胶粘体。 • 成分、结构 • 种类 • 印刷性能及故障分析 • 常用印刷油墨

  33. 油墨是一种稳定的胶体分散系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流动和转移性能 •油墨的结构和成分

  34. 1)颜料:显色物质,是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彩色、黑色、白色的高分散度的粉末。1)颜料:显色物质,是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的彩色、黑色、白色的高分散度的粉末。 a. 颜色接近光谱色,饱和度大; b. 分散度高,视比容大,透明度好; c. 耐水,最好耐碱、耐酸、耐醇、耐热、耐光; 要求: 种类: a. 有机颜料:天然或合成 b. 无机颜料:络合物、金属氧化物、无机盐等 c. 色淀性颜料 用化学方法使有机染料的可溶性基团转换成不溶性的金属盐,或色淀化将它们附着在载体铝白、铝钡白上得到不溶性的颜料。 d. 金粉、银粉、磷光颜料、荧光颜料

  35. 2)连接料:油墨的主要成分。 用于分散颜料;给油墨提供适当的粘性、流动性、 转移性能;通过印刷后成膜使颜料固着在承印物表面。 决定油墨的流变性、附着性、成膜性、抗水性; 影响油墨的色泽、酸值。 要求: a. 良好的流动性、粘度、抗水性; b. 良好的成膜性、光泽; c. 良好的干燥性。 种类: 干性植物油 动物油 矿物油 合成树脂 溶剂

  36. 3)填料:白色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粉末。3)填料:白色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粉末。 充填颜料,减少油墨用量,降低成本; 调节油墨的稠度、流动性。 4)助剂(附加料):辅助成分 调节油墨的印刷适性。 种类:色调调节剂 流动性调节剂 干燥性调节剂

  37. •印刷油墨的种类 按印刷方式:凸版印刷油墨、凹 ~、平 ~、孔 ~、特种印刷油墨 按干燥机理:渗透干燥型、挥发干燥型、氧化结膜型、光硬化型、热固化型、冷却固化型 按干燥方法:自然干燥型、热风 ~、红外线 ~、紫外线 ~、冷却 ~ 按原料成分:干性油型、树脂油型、有机溶剂型、水性型、石蜡型、 按承印物:纸张油墨、金属油墨、塑料油墨、布料油墨、玻璃油墨 按油墨特性:磁性油墨、香味油墨、发泡油墨、防伪油墨、耐光 ~、耐热 ~、耐酸 ~、耐溶剂 ~、耐摩擦 ~ 按用途:书刊 ~、新闻 ~、包装 ~、建材 ~

  38. 取决于: a. 颜料对光的选择性反射 b. 油墨中颜料的多少、分散度 •油墨的印刷性能 包括颜色、流动性、干燥性三方面的特性 1)颜色、色相: 2)着色力:表示油墨着色的强度 影响:着色力强,则油墨用量少,适性好,可以印刷细网线产品。

  39. 取决于: a. 颜料的不透明度 b. 填料的不透明度和数量 3)遮盖力:油墨的不透明度,即油墨 遮盖底色的能力。 影响:决定多色印刷的色序 遮盖力大的油墨先印, 透明度好的油墨后印

  40. 4)粘度:由于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能力的度量。4)粘度:由于流体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能力的度量。 即流体运动的阻力。 取决于:a. 连接料的粘度; b. 颜料和助剂的用量、分散度、颗粒大小。 影响:直接决定油墨的流动性,影响印刷时油墨的转移状态。 a. 粘度过大 转移不易均匀,导致掉粉、拉毛 b. 粘度过小 油墨容易乳化、起脏,影响质量 5)屈服值:流体开始流动时所需要的最小剪切应力。 取决于:a. 连接料的性质,如范德华力; b. 油墨的结构。 影响:a. 屈服值过大 油墨流动性差,不易打开 b. …………小 网点起晕、不清晰

  41. 静置 6)触变性: 温度恒定时,若切变速率保持恒定,则切应力和表观粘度随时间延长而减小,这种……... 油墨受到外力作用时由稠变稀,静置一段时间 后又恢复到原有稠度的现象。 触变现象是体系结构的破坏和形成之间的一种 等温可逆过程。 凝胶 溶胶

  42. 取决于: a. 油墨内部分子间的结构形式、结构稳定性; b. 颜料粒子的含量和润湿状态。 影响: a. 使油墨在墨辊上分离转移过程中受力后流动性 和延展性提高,利于油墨转移 b. 油墨到达纸张后,外力消失,油墨由稀变稠, 不向四周流溢,使印迹固着良好 c. 触变性过大时,油墨不易传递,影响传墨

  43. 7)流动性:油墨在自身重力或外力作用下,象液体一样流动的性质。7)流动性:油墨在自身重力或外力作用下,象液体一样流动的性质。 取决于:与油墨的粘度、屈服值、触变性有关。 影响:决定油墨印刷时的给墨、传墨、分配、转移过程是否能顺利进行。 8)拉丝性:油墨形成丝状纤维的能力。 常用墨丝长度来表示。 墨丝长度:油墨被拉成丝状纤维而不断裂的长度。 影响:决定油墨分离和转移性能 a. 墨丝过短,油墨不能附着到墨斗辊 b. 墨丝过长,导致飞墨 断点

  44. 断裂点 图示:油墨的分离转移状态

  45. 9)油墨的干燥:指油墨附着在纸张上形成印迹后,从液态或糊状变成固态皮膜的变化过程。9)油墨的干燥:指油墨附着在纸张上形成印迹后,从液态或糊状变成固态皮膜的变化过程。 油墨的干燥形式: a. 渗透干燥:纸张的吸收和连接料的渗透 b. 挥发干燥:油墨中的溶剂挥发作用 c. 氧化结膜干燥:连接料吸收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聚合反应 d. 其它:光固化、热固化、凝固干燥 取决于:连接料的种类 影响:要求油墨干燥性能适当 a. 印刷时,干燥应慢,否则油墨在印版上结皮、 糊版;印品油墨堆积、光泽不良、墨斑 b. 印刷后,干燥应快,否则背面蹭脏

  46. 常用印刷油墨 1)凸版油墨: 铅印书刊油墨、铜版油墨、柔性版塑料油墨、铅印塑料油墨、凸版轮转书刊油墨、凸版轮转印报油墨 2)平版油墨: 胶印油墨、平印印铁油墨、胶印快干亮光油墨、胶印热固型油墨、珂罗版油墨 3)凹版油墨: 照像凹版油墨、雕刻凹版油墨、凹版塑料薄膜油墨 4)孔版油墨: 誊写版油墨、丝印油墨、丝印塑料油墨、丝印发泡油墨 5)特种油墨: 发泡油墨、香料油墨、荧光油墨、磁性油墨、导电油墨、金墨、银墨

  47. 照像机、电分机、扫描仪、 照排机 晒版机、冲洗机 电雕机 1. 印前: •常用的印刷机械 2. 印刷 : 印刷机 3. 印后 : 联动装订机(折页,切纸,包封) 覆膜机 上光机 模切机、糊盒机

  48. 印刷机分类 按版型分(凸,凹,平,孔) 按印刷幅面(八开,四开,对开) 按印刷色数(单色,双色,四色,七色,八色) 按机械结构(平压平,圆压平,圆压圆) 按纸张类型(单张纸,卷筒纸) • 印刷机组成 输纸装置 输墨装置 印刷 ~ 收纸 ~ 辅助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