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日本中國研究口述史個案”補充報告: 介紹東洋文庫現代中國研究資料室的口述歷史研究成果

革命史、知識史與中國研究國際研討會 @ 中山大學,高雄 2011 年 3 月 3-4 日. “日本中國研究口述史個案”補充報告: 介紹東洋文庫現代中國研究資料室的口述歷史研究成果. 大澤 肇 (日本,人間文化研究機構區域研究推進中心研究員,東洋文庫研究員). 東洋文庫現代中國研究資料室 概要. 2007 年 4 月成立,人間文化研究機構當代中國研究項目的研究基地之一。. 東洋文庫現代中國研究資料室 創設的目的. 目的 : 与 東洋文庫其它部門一起合作, 進行現代中國的資料收集 與研究( 以史料學視點 開拓 現代中國研究 ) 。

za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日本中國研究口述史個案”補充報告: 介紹東洋文庫現代中國研究資料室的口述歷史研究成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革命史、知識史與中國研究國際研討會 @中山大學,高雄2011年3月3-4日 “日本中國研究口述史個案”補充報告:介紹東洋文庫現代中國研究資料室的口述歷史研究成果 大澤肇(日本,人間文化研究機構區域研究推進中心研究員,東洋文庫研究員)

  2. 東洋文庫現代中國研究資料室概要 • 2007年4月成立,人間文化研究機構當代中國研究項目的研究基地之一。

  3. 東洋文庫現代中國研究資料室創設的目的 • 目的:与東洋文庫其它部門一起合作,進行現代中國的資料收集與研究(以史料學視點開拓現代中國研究)。 →重視新興的口述歷史,數位化資料與發掘地方性文獻的新動向。

  4. 口述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1)《文革:南京大學14個人的證言》口述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1)《文革:南京大學14個人的證言》 • 材料:2005-2006年,南京大學董國強教授的採訪紀錄。 • 董教授對相關南京大學文革經驗者的訪談。 • 在日出版緣起:大陸無法出版,董教授委託關智英先生翻譯為日文在日本出版。

  5. 口述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1)《文革:南京大學14個人的證言》口述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1)《文革:南京大學14個人的證言》 • 啓示:從事研究“文革”等研究的“禁區”時,口述歷史是最好的資料。 • 用十幾個人的口述歷史獲取共同回憶,以還原一部分當時的社會情況。

  6. 口述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2)《从新史料看中國現代史:口述歷史,數位化資料,地方文獻》口述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2)《从新史料看中國現代史:口述歷史,數位化資料,地方文獻》 • 東洋文庫現代中國研究資料室為了探討口述歷史的理論與資料價值,舉辦過三次研討會,邀請具有相關經驗豐富的研究者進行交流。 • 研討會中的優秀報告選入論文集。 • 3篇介紹農村調查的具體經驗,1篇有關性別史,1篇有關台灣政治史。

  7. 口述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2)《从新史料看中國現代史:口述歷史,數位化資料,地方文獻》口述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2)《从新史料看中國現代史:口述歷史,數位化資料,地方文獻》 • 啓示:口述歷史的目的何在? 補充沒有文字記載/文獻的歷史 (Subaltern studies,性別史,社會史) or 用於補充檔案的一種方法?(高層訪談) • “輕口述重文獻”與“輕文獻重口述”都不行文獻資料其實也是人們將思考和敘述的內容文字化的結果。(p.111,松田康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