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418 Views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 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一,国人办报活动的理论先声. 陈蔼亭、洪仁玕、王韬、 郑观应 、陈炽、吴恒炜、梁启超、何启、胡礼垣、康有为、严复等人。. 1 ,报纸功能在 沟通 :上下、中西。. 2 , 西报中源 说:复古以解放。. 3 ,西方报刊活动之盛:数量种类读者主笔影响。典型。. 4 ,争夺国际话语权:设西文报纸。. 小结:报刊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二,香港的国人自办报刊.
E N D
第三章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 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与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
第一节 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 一,国人办报活动的理论先声 陈蔼亭、洪仁玕、王韬、郑观应、陈炽、吴恒炜、梁启超、何启、胡礼垣、康有为、严复等人。 1,报纸功能在沟通:上下、中西。 2,西报中源说:复古以解放。 3,西方报刊活动之盛:数量种类读者主笔影响。典型。 4,争夺国际话语权:设西文报纸。 小结:报刊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二,香港的国人自办报刊 1,国人主编的报纸: (1)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中外新报:黄胜。 (2)中外新闻七日报——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 2,王韬与《循环日报》: (1)王韬:与传教士游处。上书受捕。欧游。办报。 (2)《循环日报》:18740204香港。 命名。宗旨。政论(内容与风格)。新闻。 3,从《华字日报》到《循环日报》:依附——独立
三,武汉上海广州等地的国人办报活动 1,汉口:昭文新报——1873艾小梅。 2,上海: (1)汇报1874容闳、邝其照—彙报—益报1875 (2)新报:1876冯焌光。 3,广州: (1)述报:1884,中法战争,新闻纪实图画。 (2)广报1886邝其照—中西日报1891租界—越峤新闻1900。 4,小结:办报之难——读者、官府、租界。(完)
第二节 维新变法运动中的国人办报活动 一,维新派报刊创办的尝试及影响 1,尝试: 康有为·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 2,影响: 冲破言禁,高潮序幕; 培养维新宣传骨干; 清政府态度略有松动。
二,第一次国人办报活动高潮:1896-1898 1,《时务报》: (1)创刊:18960809上海梁启超汪康年等 (2)内容:《变法通议》 (3)发行:大员支持。发行量。 (4)争夺:梁启超——汪康年。 (5)影响:维新思想;梁之声名;时务文体 2,其他重要报刊: (1)知新报:18970222澳门康广仁等。敢言。 (2)国闻报:18971026天津严复等。 内容:外报选译;新闻采访。 策略:租界、挂名、不入报馆。
(3)湘学新报:18970422长沙旬刊实学。 湘报:18980307长沙日刊唐、谭。激进。 3,第一次国人办报活动高潮的特点: 声势浩大(数量、地区、种类) 主办者为维新派人士。 内容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旋律。 三位一体的办报方式:学会、书局、报馆。
三,维新派报刊活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对报业发展的影响。三,维新派报刊活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对报业发展的影响。 1,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思想启蒙: 爱国教育:救亡图存 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 2,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影响: 冲破言禁。 政治家办报。 报章文体。 (完)
西报中源说 1,吴恒炜云: 先王知其然也,遒人狥路,木铎有权,太史采风,輶轩远使。诗之风雅,审民俗之情;周官诵方,察四国之慝。唐宋以降,滥觞于邸抄;嘉庆以来,创始为报馆。(《〈知新报〉缘起》1897) 2,郑观应云: 古之时,谤有木,谏有鼓,善有旌,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者,如是其亟亟也。自秦焚书坑儒,以愚黔首,欲笼天下于智取术驭、刑驱势迫之中,酷烈薰烁,天下并起而亡之。汉魏而还,人主喜秦法之便于一人也,明诋其非,暗袭其利,陵夷而肇中原陆沉之祸。唐宋代有贤君,乃始设给谏、侍御诸言官,以防壅蔽,而清议始彰。然以云民隐悉通,民情悉达,则犹未也。欲通之达之,则莫如广设日报矣。(日报上,1894)
沟通上下中外 严复: 《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观于一国之事,则足以通上下之情;观于各国之事,则足以通中外之情。上下之情通,而后人不自私其利,中外之情通,而后国不自私其治。人不自私其利,则积一人之智力以为一群之智力,而吾之群强;国不自私其治,则取各国之政教以为一国之政教,而吾之国强。” ( 《〈国闻报〉缘起》1897年)
陈蔼亭自办报纸言论 1, “然华人居港者现以英俊鳞集,记录一事固有笔挟风霜成链锷者,但无自设之新闻纸,则凡有要事关涉华人者,每欲传达而究不克自专,此中关系实非浅鲜。故西人恒冀华人有志之士,自设一新闻纸以便记录,且得藉扩闻之益焉。” (1871《中外新闻七日报》译载《德臣报》之文) 2,1871年五月二十一日《创设香港华字日报说略》指出:华人创办华字日报之事有因有创,其因在于华字日报一事非今伊始,其创在于:“昔华字日报胥属西人承办,今忽以华人而为主宰,则提挈之惟我,左右之惟我。”这样才能发挥日报“激浊扬清、褒善惩恶,采舆众之公评、存三代之直道”的巨大作用。 3,1872年二月二十九日《本馆告白》更加鲜明:“此新闻纸系属唐人自设。事若织□,例关创始,以向来所行者皆倡自西人,兹则译撰、遴选、命意、措词,皆唐人为之主持,为之布置,而于西人无预也。”
王韬自办报纸言论 1,《倡设日报小引》中云: 原夫日报之设,创自泰西……自中西通商后,香港始仿行之,次即行于上海……然主笔之士虽系华人,而开设新闻馆者仍系西士,其措词命意未免径庭。即或扬厉铺张,尊行自负,顾往往详于中而略于外,此皆由未能合中外为一手也。欲矫其弊,则莫如由我华人日报始。( 《循环日报》 1874年2月5日) 2,《本局告白》云: 本局倡设《循环日报》,所有资本及局内一切事务皆我华人操权,非别处新闻纸可比。是以特延才优学博者四五位主司厥事。凡时务之利弊、中外之机宜,皆得纵谈无所拘制。 (《循环日报》1874年2月12日)
卓南生论述 从上述三家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华字日报、循环日报)立论的差异与演变,可以清楚地看出传媒控制权与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事实上,正是在自己的体验与实践的过程中,萌芽期近代中文报的先驱们充分地认识到外资控制下的传媒,言论受到诸多限制。这些强烈不满情绪,也正是促使他们出资自办报纸的原动力。从这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这么说,萌芽期中国近代报业史,其实正是一部中国人要求摆脱外国势力对传媒的控制,争取言论自由,从而表达国家民族意识的斗争史。”(《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史》210页)
《申报》关于昭文日报的记载 汉皐艾君小梅开设昭文新报馆,其始每日发印,遍售各埠。然汉皐向无此举,今骤仿行,未免人情未习,取阅不能坌集。后遂改为五日□期,装订成书,改用白鹿纸,墨色较腴润。其所采录则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与本馆新报亦属相辅而行,为博览者所不废。惟事艰于创始,众骇于翻新,倘能不阻于人言,不惑于市道,则鹤楼鹉州间,自可构野史之亭,补輶轩之录矣,何至于功败已成哉?予□望之。(《记汉口新报改章事》,《申报》1873年八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