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k likes | 1.58k Views
鋼筋混凝土維修簡介. 李釗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 目視症狀猜原因 實驗室輔助判定 檢測程度與範圍 填縫補洞面加鋪 選擇材料看緣份 妥定程序成一半 析晶 鹼質與粒料反應 鋼筋腐蝕. 混 凝 土 結 構 物 修 補 流 程. 破壞症狀. 狀況評估. 判斷原因. 選定修補材料和方法. 準備規範. 執行修補工作. 鋼筋混凝土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裂縫型態. 形成原因. 改 善 方 法. 大而不規則或與邊成特定角度或貫穿結構物. 結構性裂縫 支撐不良 超載 反覆荷重. 改變設計斷面 加強支撐 補強 限制載重.
E N D
鋼筋混凝土維修簡介 李釗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系
目視症狀猜原因 實驗室輔助判定 檢測程度與範圍 填縫補洞面加鋪 選擇材料看緣份 妥定程序成一半 析晶 鹼質與粒料反應 鋼筋腐蝕
混 凝 土 結 構 物 修 補 流 程 破壞症狀 狀況評估 判斷原因 選定修補材料和方法 準備規範 執行修補工作
鋼筋混凝土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裂縫型態 形成原因 改 善 方 法 大而不規則或與邊成特定角度或貫穿結構物 結構性裂縫 支撐不良 超載 反覆荷重 改變設計斷面 加強支撐 補強 限制載重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剪力裂縫 撓曲裂縫
裂縫型態 形成原因 改 善 方 法 大而有規則之間距 收縮裂縫 水分蒸發速率 配合設計 熱裂縫 水化放熱 溫度上升與改變速率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收縮裂縫 垂直長邊 平行束制方向
乾燥收縮 混凝土在乾燥的環境會持續緩慢的失水乾燥,而產生乾燥收縮的現象。 水灰比高、水泥用量多、 骨材用量少、含水量高、 構件尺寸大、相對濕度低、 乾燥時間長→→收縮量大
裂縫型態 形成原因 改 善 方 法 細且稍有規則的平行版邊,或與風向垂直 塑性收縮 配合設計 表面防護 提早養護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塑性收縮 新拌混凝土的失水速率大於泌水速率時,固體顆粒間會產生負的毛細壓力使體積收縮的現象。多發生在大面積的混凝土施工。 裂縫型態 較細且不深的網狀裂縫 平行版邊、平行束制方向、或垂直風向的裂縫。
塑性收縮 預防方法 針對失水過快的原因進行防護 掌握適當的粉光時機 適當的時機提前進行養護
裂縫型態 形成原因 改 善 方 法 細且有規則之地圖狀裂縫,可能裂縫不深 過度泌水 泌水停止再抹光 避免過度抹光 塑性收縮 配合設計 表面防護 提早養護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過度泌水 網狀塑性收縮
裂縫型態 形成原因 改 善 方 法 粗且有規則之地圖狀裂縫,有膠體流出 鹼質與粒料反應 使用低鹼水泥 避免用活性骨材 使用波蜀蘭物質 做好防水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海外版 剛性鋪面之鹼質與粒料反應 本土版
裂縫型態 形成原因 改 善 方 法 平行版邊或控制縫邊緣(D─裂縫) 使用多孔骨材、含水量過高、受凍融影響 骨材吸水率 混凝土含氣量 骨材最大粒徑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裂縫型態 形成原因 改 善 方 法 沿鋼筋位置之裂縫或有銹水流出 鋼筋腐蝕 適當的保護層以減少氧和水分滲入 控制氯離子含量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裂縫型態 形成原因 改 善 方 法 混凝土表面剝蝕 硫酸鹽侵蝕 配合設計 水泥種類 使用礦物摻料 劣化型態、成因與改善方法
實驗室調查 岩相分析 化學分析 物理分析
非破壞性檢驗 反彈錘法 貫入探針法 斷裂試驗法 拉拔試驗法 直接拔出試驗法 共振頻率法 應力波法 超音波波速檢測法 敲擊回音法 短波雷達法
非破壞性檢驗 • 紅外線溫度感測法 • 射線法 • 磁電法 • 保護層量測儀 • 混凝土電阻係數量測 • 半電池電位量 • 腐蝕速率測量
維修材料 – 混凝土底材 緣份、默契、同步變化 相容性
尺寸變形相容 乾燥收縮 化學性質相容 熱膨脹 維修材料與混凝土底材之相容性 電化學特性相容 潛變 滲透性相容 彈性模數 斷面形狀 維修材料與混凝土底材的相容性
ER<EC ER>EC ER EC 彈性模數 (E) 彈性模數高 → → 變形低 承重構件:維修材料≒混凝土底材
彈性模數 (E) 非結構性維修:選用較低彈性模數維修材料,有助於減低張應力,可降低修補材料開裂與脫層現象發生的機率。
TR>TC 維修材料 (TR) 混凝土底材 (TC) TR<TC 熱膨脹係數 (T) 維修材料收縮→開裂,膨脹→屈曲或剝落
熱膨脹係數 (T) 聚合物 → 6~14倍混凝土底材 聚合物+粒料 → 1.5~5倍混凝土底材 僅適用於溫度變化不大處 變形宜同步
乾縮行為 (S) SC≒0,SR>0 SR SC 混凝土底材不收縮
乾縮行為 控制維修材料的乾縮行為: (1) 降低水膠(灰)比; (2) 增加粗粒料粒徑及用量; (3) 添加減縮劑(無收縮劑); (4) 採用降低收縮的施工程序,如乾填混 凝土和預置粒料混凝土; (5) 適當的養護方法。
潛變 (C) CC≒0,CR=0 CC CR
潛變 結構性維修: 維修材料的潛變宜與混凝土底材相近。 非結構性維修: 維修材料的潛變高較有利,因張力潛變可產生應力鬆弛減少發生裂縫的機會。
滲透性 混凝土內水分往表面移動,若維修材料不透氣,水分或水氣封閉在維修面,易使秥著失效。在大多數的修補,低吸水性與高水氣傳遞特性之材料是需要的。 透氣不透水
化學性質 高鹼保護鋼筋。
維修材料結合機理 互鎖作用 抗剪結合 抗剪結合機理 互鎖作用及化學結合力 抗拉結合 抗拉結合機理
增加維修材料結合性 確實清潔維修面,避免粉塵附著。 形成粗糙的維修面,增加互鎖效果。 在維修面形成開放的孔隙結構。 足夠的漿體,吸附及進入孔隙系統。 施加足夠的壓力,以密切結合。
析晶現象 混凝土 蒸發 水 碳酸鈣 溶解 氫氧化鈣 CO2+Ca(OH)2→ CaCO3+ H2O
析晶現象改善對策 降低混凝土滲透性,減少裂縫 防止水分滲入或滲出 稀鹽酸與清水清洗 CaCO3 + HCl→CaCl2 + 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