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2

第二章、经济增长

第二章、经济增长. 罗伯特 • 卢卡斯( Lucas, R. )在剑桥大学所作的“马歇尔讲座”上的讲话. 印度的收入每 50 年翻一番,而韩国每 10 年翻一番。平均来说,一个印度人的收入将是他祖父的两倍,而一个韩国人的收入将是他祖父的 32 倍 …… 我无法想象一个人看到这些数字时不会认为其代表了巨大的可能性。印度政府是否能采取某些行动使印度的经济像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经济那样增长?如果能,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政策呢?如果不能,那么到底是哪些 ‘ 印度的特性 ’ 使其无法这么做呢?这些问题中间所包含的人类福利含义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就发现很难再去思考其他问题.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经济增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经济增长

  2. 罗伯特•卢卡斯(Lucas, R.)在剑桥大学所作的“马歇尔讲座”上的讲话 • 印度的收入每50年翻一番,而韩国每10年翻一番。平均来说,一个印度人的收入将是他祖父的两倍,而一个韩国人的收入将是他祖父的32倍……我无法想象一个人看到这些数字时不会认为其代表了巨大的可能性。印度政府是否能采取某些行动使印度的经济像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的经济那样增长?如果能,那么应该采取哪些政策呢?如果不能,那么到底是哪些‘印度的特性’使其无法这么做呢?这些问题中间所包含的人类福利含义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我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就发现很难再去思考其他问题

  3. 印度经济开始高增长 • 1992-2002年GDP增速6.1% • 2003年印度的GDP增速高达8.1% • 2004年超过7.5% • 2005年8.5% • 2006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达9.3%,在全球20个最大经济体中仅次于中国(10.3%) • 金砖五国(BRICS):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

  4. 经济增长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 经济增长虽然不是经济发展的全部,但它毕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卢卡斯提出的问题,即经济能否持续增长?那些因素决定了经济的增长?哪种经济增长模式更快?这些问题曾经是、现在是、以后也将仍然是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5. 国家 时期(百年) 期初人均GDP 期末人均GDP 年均增长率(%) 日本 1890-1990年 842 16144 3.0 巴西 1900-1987年 436 3417 2.39 加拿大 1870-1990年 1330 17070 2.15 德国 1870-1990年 1223 14288 2.07 美国 1870-1990年 2244 18258 1.76 中国 1900-1987年 401 1748 1.71 墨西哥 1900-1987年 649 2667 1.64 英国 1870-1990年 2693 13589 1.36 巴基斯坦 1900-1987年 413 885 0.88 印度 1900-1987年 378 662 0.65 孟加拉 1900-1987年 349 375 0.08

  6. 经济增长是发展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 经济增长理论介绍 •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 经济增长的阶段和限度 • 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 经济增长方式

  7.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的三次大发展 •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产生和发展(1940s) •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产生和发展(1950s) • 新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80s)

  8. 1.1 哈罗德—多马模型 • 理论基础 • 前提假设 • 基本方程式 • 三个增长率和两个哈罗德问题 • 经济含义 • 理论缺陷 • 一个运用

  9. 1.1.1 理论基础 •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认为为了维持某一时期的充分就业,必须以投资规模的扩大来提高有效需求 * • 哈罗德(Harrod, R. F.)和多马(Domar, E. D.)将其动态化、长期化,即一个时期的储蓄转化为资本,新资本形成是下一时期产出增长的源泉,而产出增长又成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形成的基础。这一过程持续循环下去,就可以形成持续的经济增长

  10. 1.1.2 前提假设 • 全社会只存在一个生产部门,一种生产技术,只生产一种产品 * • 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两者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 • 当劳动相对充裕时,产出只受资本投入的约束,此时生产函数是Y=K/v,v代表资本—产出率,v=K/Y=ΔK/ΔY,由外在技术因素决定 • 规模受益不变 * • 劳动L以不变的外生比率n增长 • 资本没有折旧,所有的投资都形成新增资本 • 储蓄S与国民收入Y呈简单的比例函数关系,S=s•Y,s是储蓄率

  11. 1.1.3 基本方程式 • 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投资等于储蓄,I=S • 于是,I=S=ΔK • 两边同除以ΔY,得 • ΔK/ΔY = v = S/ΔY = s•Y/ΔY • 于是可以得 G =ΔY/Y = s/v • 这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基本方程式。由于v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因此储蓄和资本的不断形成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

  12. 1.1.4 三个增长率和两个哈罗德问题 • 实际增长率 • 有保证的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13. 实际增长率 • 一定时期实际发生的经济增长率,由实际发生的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率来决定:G = s/v

  14. 有保证的增长率 • 由人们想要进行的储蓄水平和令投资者满意并与资本存量相一致的资本—产出率决定的增长率。由于增长率是在资本存量得到充分利用条件下实现的,所以被称为“有保证的增长率” • 公式表示: • Sd是人们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力求保证的储蓄率 • Vr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认为理想的资本—产出率

  15. 自然增长率 • 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长期最大增长率 • 公式表示是: • n是人口增长率,σ是技术进步率,也都是由外在因素决定

  16. 第一个哈罗德问题 • 既然同时n、σ也是由外在因素决定的,那有保证的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之间难于一致。两者不一致时,经济也会波动。如果有保证的Gw>Gn(自然的),将会出现资本过剩,生产实际水平将低于预期水平,于是企业将在下一个时期减少投资,储蓄将大于投资,引起资本剩余或投资不足,引发经济衰退 • Gw<Gn则会引起资本短缺、需求膨胀的累积性经济扩张,产生通货膨胀和结构性失业 • 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的长期均衡增长,这种被罗宾逊夫人称为的“黄金时代”只有在“偶然的乐观情况下”才会出现。这就是第一个哈罗德问题。

  17. 第二个哈罗德问题 • G=Gw这种均衡是“刀刃上的均衡”。因为一旦两者发生偏离(事实上是经常发生的),偏离不但不会自行矫正,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这也就是所谓的“不稳定原理”,后人称其为“第二个哈罗德问题”* • 举例来说

  18. 第二个哈罗德问题的举例 • 举例来说,假定s=10%,Vr=4,于是Gw=2.5%,假定实际增长率G比有保证的增长率高0.1%,为2.6%,那么伴随2.6%的产出增长,加速器原理将要求4×2.6%的国民收入追加投资,投资将达到产出的10.4%,而储蓄被限制在10%,于是实际增长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0.1%导致投资超过储蓄0.4%。而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任何投资超过储蓄都将带来设备短缺、存量减少、刺激更多的投资,带来国民收入的进一步扩张。因此实际增长率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将导致实际增长率更快增长。反之亦成立。对均衡的偏离不是自行矫正,而是自行加重

  19. 1.1.5 经济含义 • 哈罗德—多马模型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把这一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提出了一个经济增长理论,重新唤起了人们对长期增长问题的研究,开创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先河 • 模型提出储蓄或资本的形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变量,一个经济的增长能力依赖于一个经济的储蓄能力,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储蓄水平、刺激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 • 该模型强调了经济不稳定的内生性,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就是其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并且这种不稳定的周期波动具有“累积”的效应。于是,政府的干预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20. 1.1.6 理论缺陷 • 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从而资本—产出率不变这一假定是不现实的 * • 该模型过于强调储蓄和资本积累的作用,从而将经济增长推向“唯资本论”的方向 * • 没有考虑到技术进步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 政府干预的结论带有浓厚的凯恩斯主义的色彩,而对市场机制的作用有所忽视*

  21. 1.1.7 一个运用 • 罗斯托(Rostow, W. W.)提出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之一:生产投资从占国民收入的5%或不足5%提高到超过10%。这一数值从何而来呢?

  22. 推算 • 罗斯托假设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经济,资本—产出率为3.5,每年人口增长率为1%-1.5%。要使按人口计算的GDP保持原有的水平的话,国民生产也得按1%-1.5%的速度增长。根据s = G × v,所以储蓄率必须保持在3.5-5.25%的水平。 • 在相同人口增长和资本—产出率条件下,如果人均GDP增长要提高到2%,GDP就要按3-3.5%的速度增长(1.01*1.02=1.03),那么储蓄率就要提高到10.5%-12.25%(方法同上)。这就是罗斯托10%以上比例的来源 *

  23. 1.2 新古典增长模型 • 模型简介 • 前提假设 • 基本方程式 • 平衡增长 • 储蓄率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 索洛模型与哈罗德问题 • 经济含义 • 理论缺陷

  24. 1.2.1 模型简介 • 索洛(Solow, R. M.)于1956年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修正了哈罗德—多马模型而得出了新的模型 • 索洛模型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最重要代表,因此人们经常把索洛模型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同义使用。而索洛也因此获得198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25. 1.2.2 前提假设 • 生产函数为新古典生产函数:Y=F(K, L),F’>0,F’’<0 * • 规模收益不变,即F(nK, nL)=nF(K, L) • 两种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 资本折旧率为δ • 劳动以不变的外生速度n增长

  26. 1.2.3 基本方程式 人均资本(资本—劳动比)为k = K/L, 人均产出为

  27. 1.2.3 基本方程式 • 基本方程式也可以写作 • 表明人均储蓄被用于两个方面:一是使资本深化,使每个劳动者配备的资本量增加,另一方面式是资本广化,使资本存量随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及用于折旧

  28. 1.2.4 平衡增长 • 推导 • 平衡增长路径 • 增长路径是收敛的

  29. 推导 • 这表明资本—劳动比的变化率是由每个工人的储蓄量与劳动力增长时为保持资本—劳动比不变所要求的投资量的差值所决定的。储蓄量大于投资量,资本存量将比劳动力增长得更快,资本—劳动比就会随之提高。而当储蓄量等于投资量时,资本—劳动比的变化率等于0,资本—劳动比将保持在不变的水平上

  30. 平衡增长路径 • 当储蓄量等于投资量时,资本—劳动比的变化率等于0,资本—劳动比将保持在不变的水平上。 • 图示 • 此时,经济处在一条平衡的增长路径上,k是常数,因此相应的人均资本、人均产出也都是常数,不会增长。此时稳定状态下的总资本K、总产出Y和总人口都保持同样的外生的增长率n

  31. (n+σ)k

  32. 平衡增长是收敛的 • 无论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初始状态,最终都将回到平衡增长路径上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新古典假设资本和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且要素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如果初始的人均资本—劳动比高于k*,随着经济增长,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递减,人代替机器,储蓄和投资增长率会下降,人均资本——劳动比例将降至k*;反之亦是如此 • 但由此推出的一个推论却是“令人不愉快的结果”,即在人口增长为0的经济中,经济增长率也会趋向于0

  33. 1.2.5 储蓄率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 提高储蓄率s会使实际的投资线向上移动,并引起上升,如前图  • 但到达新的k*以后,在此点它又将保持不变。因此,储蓄率的变化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它改变了平衡增长路径,并改变人均产出水平,但它不会改变平衡增长路径上的人均产出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总会稳定下来,与人口增长率相一致。这就是“趋同”假说,即无论什么国家,无论储蓄率差异有多大,在长期总产出的增长率都会与人口增长率一致

  34. 1.2.6 经济含义 • 发展中国家不能只重视资本数量的积累,储蓄率的变化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应更关注资本质量的提高* • 强调市场机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无论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初始状态,市场机制只要是完全的,就可以选择合适的资本—产出比,来保证充分就业 • 索洛模型中经济增长是每单位有效劳动资本使用量的函数,人口增长是通过影响每个工人使用的资本量来影响产出水平的。索洛是较早的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经济学家

  35. 1.2.7 理论缺陷 • “令人不愉快的”推论* • 增长率结论与现实有不符的地方* • 总量生产函数不能准确的描绘现实* • “长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36. 1.3 新增长理论 • 理论来源 • 主要观点 • 几种主要的思想 • 经济含义

  37. 1.3.1 新增长理论的理论来源 • 新增长理论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缺陷的直接反应 • 新古典的结论与自工业革命20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不符 • 实证研究也对新古典增长理论提出了挑战

  38. 新增长理论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缺陷的直接反应新增长理论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缺陷的直接反应 •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投资收益率和人均产出增长率都是人均资本存量的递减函数,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工资率和资本—产出比将趋同。新古典增长理论面临一个尴尬的结论:除非有正的人口增长或外生的技术进步,否则初始状态和当前的干扰(政策)对于产出都没有长期影响,一国经济长期将趋于零增长

  39. 新古典的结论与自工业革命20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不符新古典的结论与自工业革命20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不符 • 自工业革命200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却显示:产出增长往往超过人口增长;在长期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增长路径 • 面对这种理论和现实的矛盾,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缺乏解释力而陷入困境

  40. 实证研究的挑战 • 两种研究方法 • 研究结论

  41. 两种研究方法 • 一是搜集各个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数据进行比较,但是发展中国家系统的整理经济增长数据只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这种方法只能找到少数发达国家长期(100年以上)的可比数据。麦迪逊(Maddison, A)搜集了当今最富裕的16个国家1870到1979年的人均收入数据 • 第二种方法是搜集短时间内大量国家的数据进行对比,赫斯顿和萨默斯搜集了130个国家1950-1988年间国民收入帐户的数据,但有一个非常强的假设*

  42. 研究结论 • 得出了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悖的结论: • 生产率和人均GNP的增长率的长期趋势是递增而非递减* • 富国和穷国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 • 人均GNP增长率的跨国差异也一直很大* • 储蓄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 其他一些相关性* • 资本也没有出现像新古典增长理论预期的那样从富国流向穷国的现象*

  43. 1.3.2 新增长理论的主要观点 • 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因素,而是由经济体系的内部力量来决定的,这些因素可以被人们控制* • 由于各国的这些内部因素不同,所以各国经济增长没有出现趋同的现象 • 上述因素具备的国家,如发达国家,人均产出可以无限期增长,而且增长率可能随时间变化而递增 • 发展中国家不会必然较快增长 • 由于增长因素是内生的,政府不再是无所作为的实体,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和促进经济增长*

  44. 1.3.3 新增长理论的几种主要思想 • 阿罗(Arrow, K.)的“边干边学”的思想 • 技术内生化与技术扩散思想 • 人力资本思想 • 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思想 • 开放经济思想 • 规模收益递增思想

  45. A、“边干边学(Learning by doing)”的思想 • 渊源及理论意义 • 阿罗的解释 • “边干边学”的两个假设 • 递增的边际生产力

  46. 渊源及理论意义 • 来源于飞机制造工程师Wright的发现,美国空军战机生产的单位劳动耗费小时数是以往生产过的战机总数的减函数(L等于N的立方根) • 边际劳动时间与生产过的飞机总量之间的关系曲线被称为“学习曲线”* • 研究学习曲线是研究经济增长内生因素的最初尝试,成为内生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

  47. 阿罗的解释 • 在重复大体相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可以边干边学,经验、技术和知识的积累可以使人们的生产效率提高,导致边际单位产品成本随生产总量而递减

  48. “边干边学”的两个假设 • 在阿罗看来,边干边学是投资的副产品,提高一个厂商的资本存量会导致其知识存量的相应增加 • 同时,知识又是公共品,具有外溢的效应(Spillover Effect),这意味着每一个厂商的技术变化是整个经济中的边干边学,进而是经济的总资本存量的函数

  49. 阿罗-谢辛斯基模型 • 在这一模型中,假定有N家厂商,代表性厂商的生产函数是: • 其中,l是劳动,k是资本,A是知识水平,

  50. 阿罗-谢辛斯基模型 • A的方程式是: • 其中,K是资本存量,b为外溢效应常数该方程式表示技术进步是资本积累的函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