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27 Views
第三章 棉织物的前处理. 第一节 原布准备 第二节 烧毛 第三节 退浆 第四节 煮练 第五节 漂白 第六节 增白 第七节 开幅、轧水、烘燥 第八节 丝光 第九节 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1 、练漂的目的 2 、烧毛的目的和原理 3 、烧毛的工艺条件
E N D
第三章棉织物的前处理 第一节 原布准备 第二节 烧毛 第三节 退浆 第四节 煮练 第五节 漂白 第六节 增白 第七节 开幅、轧水、烘燥 第八节 丝光 第九节 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 1、练漂的目的 • 2、烧毛的目的和原理 • 3、烧毛的工艺条件 • 4、棉织物中含有哪些杂质?在煮练过程中是如何除去的?
概述 • 练漂—染整工艺第一道工序(前处理)。包括坯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丝光、漂白等。 • 练漂的目的---去除织物上的天然和人为杂质,使其充分发挥织物的优良特性,如洁白,柔软,以及良好的渗透性能,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第一节 原布准备(gray cloth preparation) 一、原布检验(inspecting) 二、翻布(turing) 三、缝头(sewing)
一、原布检验 • 目的 • 检查来布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检验率10%左右。 • 内容 • 物理指标——长度、幅宽、重量、经纬纱支数和密度、强力。 • 外观疵点——缺经、断纬、跳纱、异型纱、油污纱等。 • 另外,检验有无铜、铁片等杂质夹入织物中
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 • 分批分箱:同规格、同工艺坯布划为一类进行分批分箱。 • 原则:根据设备容量,布箱大小 • 分箱卡:注明品种、批号、箱号等 • 翻布: • 注意点:两个布头拉出、布边整齐、正反面(斜纹织物) • 打印:离布头10~20cm处打印,注明原布品种、加工类别、批号、箱号、日期、翻布人代号等
三、缝头 • 将翻好的布匹逐箱逐匹用缝纫机连接起来。 • 1、要求:平整、坚牢、边齐,针脚疏密一致,不漏针和跳针。 • 注意:坯布规格、正反面一致,不漏头。防止纬斜 • 包角:防止开口和卷边。 • 2、缝纫机: • 环缝:缝接平整、坚牢,用线量多,为幅宽的13倍。适宜于一般中厚织物,尤适宜卷染、印花、轧光、电光等加工织物。缝时,每个接头要切除约1cm的布端。为了防止和减少缝头卷边,该机装有针距疏密装置,便于近边处增大针密,改善横贡、斜纹等织物的卷边现象。
三、缝头 • 平缝:家用缝纫机,灵活、方便,用线少,为幅宽的3.2倍。适合于箱与箱间或湿布的缝接,由于两端布层重迭,易产生横档等疵病,对重型号轧辊有损伤,不宜用于轧光、电光和卷染等加工。 • 假缝式:没有底线,只用一根线,针脚能自己打圈,扣合成链条形。特点:缝接坚牢,适于稀薄织物,不易卷边,用线省,为幅宽的3.6倍。存在布层重迭问题。 3、缝头用线 • 40S~42S合股强捻线(通常为42S/6,也有21S/4,对于薄织物及卷染织物,最好用60S/6线) • 针迹密度一般为30~45针/10cm,可根据组织规格不同调节,稀薄织物密些,厚重织物可稀些。
第二节 烧毛 一、气体烧毛机 二、铜板烧毛机 三、圆筒烧毛机 四、烧毛质量的评定
概述 • 纤维在纺纱织布时的摩擦,使布面形成长短不一的绒毛层,不仅使织物表面不光洁,影响外观,而且给染整带来麻烦。 • 烧毛——是织物印染加工的头道工序,原布以平幅状迅速通过烧毛机的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利用绒毛和织物本身的升温速度不同的原理,把表面绒毛烧去,而织物本身未受到损伤。 • 烧毛也可在染色后进行。 • 化纤混纺织物烧毛时,会融成熔珠造成印染疵病。 • 聚乙烯醇浆料高温结构发生变化,溶解度降低,退浆困难。 • 分类:气体烧毛机、铜板烧毛机和圆筒烧毛机。
一、气体烧毛机 1、结构装置 • 进布、刷毛、烧毛、灭火和落布。
一、气体烧毛机 2、气体烧毛机烧毛工艺 • 工艺流程:进布→刷毛→烧毛→灭火→出布 • 工艺条件: • 火焰温度:800-900℃。 • 车速:厚重织物60-80m/min ;一般织物80-100m/min;稀薄织物100-150m/min。 • 织物与火焰距离:厚重织物0.5~1.8cm;一般织物0.8~1.0cm;稀薄织物1~1.2cm。 • 烧毛次数:一般平布正反面烧毛次数相等,如二正二反,斜纹织物以烧正面为主,如三正一反或四正二反;薄织物一正一反。 • 注意事项:要求火焰光亮有力呈蓝色;加大绒毛和布身间的温差,合理加快车速;落布温度要低。
二、铜板烧毛机 • 烧毛工艺 • 铜板温度:700-900℃ • 车速:厚织物为50~80m/min;一般织物为80~120m/min。 • 烧毛次数:根据不同织物可烧二正一反或三正等。 • 织物与铜板的接触长度:厚织物为5~7cm;一般织物为4~5cm。 • 特点 • 除杂效果好 • 不适宜提花织物的烧毛 • 清洁保养麻烦。
三、圆筒烧毛机 • 以回转的赤热金属圆筒表面与织物接触的方法烧毛。 • 它的圆筒作与织物运行方向相反的回转,能较充分地利用其赤热筒面并避免了铜板烧毛因局部板面温度下降而产生烧斑缺陷。 • 烧毛圆筒数量有1~3只,具有2只以上可双面烧毛。烧毛圆筒材料有铜、铸铁和铁镍铬合金等几种,最好使用合金制造。燃料有煤、煤气和重油。 • 工艺: • 烧毛温度:600~900℃。 • 车速:120~150m/min。根据织物厚薄予以调节。 • 特点 • 热耗大,不经济,清洁保养麻烦,很少使用
四、烧毛质量的评定 • 五级评分制,五级最好,一级最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平视布面绒毛, • 1级 原坯布未经烧毛 • 2级 长毛较少 • 3级 基本无长毛 • 4级 仅有较整齐的短毛 • 5级 长短毛全部烧净 • 一般要求3-4级,质量要求高的达4级,稀薄织物达3级。
第三节 退浆 一、常用浆料的结构与性能 二、常用退浆方法与工艺 三、织物上浆料的定性分析和退浆效果的评定
概述 ☆ 织物上浆的目的: • 减少断经,提高经纱强力、耐磨性、光滑程度,以保证织布的顺利进行。上浆量一般为4-8%左右。 • 浆料:天然浆料、化学浆料(变性浆料和合成浆料) • 天然浆料:淀粉、海藻类(海藻酸钠)、其它植物种籽,如槐豆粉 • 变性浆料:糊精、可溶性淀粉、氧化淀粉、羧甲基纤维素(CMC) • 合成浆料:聚乙烯醇(PVC)、变性聚乙烯醇、聚丙烯酸(PA) ☆退浆目的: • 退去原布上的浆料,提高织物的渗透性能,保证染整加工的顺利完成。
一、常用浆料的结构与性能 • 淀粉 • 鉴别方法:遇碘呈蓝色或蓝紫色 • 热水:膨化 • 碱:较稳定,低温剧烈膨化,高温有氧时,聚合度下降 • 酸: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 氧化剂:氧化分解 • 酶:淀粉酶水解 • 酶退浆、碱退浆、酸退浆、氧化剂退浆
一、常用浆料的结构与性能 • 聚乙烯醇(PVA) • 鉴别方法:遇碘硼酸呈蓝绿色;遇硌酸呈褐棕色 • 热水:膨化、软化,除低粘度PVA • 碱:较稳定,热碱中溶胀 • 酸:稳定 • 氧化剂:氧化降解,最终为CO2+H2O • 热水退浆、碱退浆、氧化剂退浆
一、常用浆料的结构与性能 • 羧甲基纤维素(CMC) • 鉴别方法:遇硫酸亚铁—赤血盐(铁氰化钾)呈蓝色,遇CuSO4出现蓝色胶状物,加HCl沉淀消失 • 热水:低粘度能溶于水 • 热碱:膨化 • 氧化剂:氧化降解 • 热水退浆、碱退浆、氧化剂退浆
一、常用浆料的结构与性能 • 聚乙烯醇(PA) • 鉴别方法: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 水:有一定溶解度 • 碱:很不稳定,侧基发生皂化反应,增加溶解性 • 酸:稳定 • H2O2:氧化降解 • 碱退浆、双氧水退浆
二、常用退浆方法与工艺 1、碱退浆 2、酶退浆 3、酸退浆 4、氧化剂
1、碱退浆 原理: • 淀粉及化学浆在热烧碱的作用下,发生强烈膨化,与纤维的粘着变松,再经机械作用,就很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 • 有些化学浆如CMC、PVA、PA在热碱液中溶解度增大,再经有效的水洗,容易从织物上洗去, • 同时热烧碱溶液能去除一部分天然杂质,尤其适用于含棉籽壳较多的棉布。 • 退浆率50~70% • 应用煮炼或丝光废碱,成本低,不损伤纤维
一、碱退浆 注意问题: • 碱退浆仅使粘着力下降,并不能使资料降解,水洗必须充分,以免浆料重新沾附到织物上。 碱退浆工艺:退浆效果取决于碱浓度温度、堆置时间及水洗情况 • 平幅加工:6~10g/L烧碱液,温度为70~90℃,汽蒸或保温堆置后热水洗。 • 绳状加工:绳状轧碱,烧碱浓度10g/l左右,温度50~70℃,绳状堆置6~12h,堆置时要注意保温、保湿,防止风干,堆置后经水洗。 • 涤/棉混纺织物宜采用平幅退浆和水洗。
2、酶退浆 酶的催化特性 • 酶是一类由生物体分泌出来的、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酶退浆法属于生物化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 (1)酶的催化作用专一性很强 •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 • (2)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 它的催化能力常比无机催化剂高出十万到亿倍。用量少,作用快,效果显著。 • (3)酶的催化作用温和。 • 不需高温高压,强酸强碱,如温度高、酸碱度强,反而会引起酶变性,导致酶催化功能丧失。受PH值影响较大。 • (4)酶本身无毒。 • 是绿色环保型退浆剂。
2、酶退浆 淀粉酶的退浆原理 • 淀粉酶的退浆作用在于它能催化淀粉大分子链发生水解;而生成分子量较小、粘度较低、溶解度较高的一些低分子化合物(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再经水洗去除水解产物而达到退浆目的。 • 淀粉酶有两种类型 • α-淀粉酶(又称液化酶、糊精化酶)它在催化淀粉水解时,分子链无规则断裂,生成低分子糊精等。 • β-淀粉酶(糖化酶),只能从大分子末端逐步水解出麦芽糖、葡萄糖,而对支链淀粉分支处1.6甙键无水解作用,淀粉的粘度不会迅速降低,对退浆不利。 • 实际生产中主要用α-淀粉酶。(胰酶和BF-7658淀粉酶)。见P246表 • 混合浆:淀粉酶从化学浆的孔隙中进入内部与淀粉作用。酶对纯化学浆无作用。
2、酶退浆 影响淀粉酶退浆的因素 • 活力的概念:以1克酶粉或1ml酶液在特定条件下(60℃,PH=6,1h)转化淀粉的克数来表示。活力表明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能力。 • 温度 • PH值 • 激化剂和抑制剂
2、酶退浆 • 温度 • 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温度。保证酶的活性及活性的稳定性。 • BF-7658淀粉酶,最适温度40-85℃;胰酶最适温度40-55℃。 • 酶的作用时间不同,最佳温度也不同。P248表。易短时间高温作用,再汽蒸或热水洗,使酶破坏瞬间也是作用最大的时间。 • PH值:图10-12 • 酶具最大活性和最大稳定性所需的PH不同,在控制时二者兼顾, BF-7658淀粉酶PH值为6.0-6.5,胰酶PH为6.8-7。
2、酶退浆 • 激化剂和抑制剂: • 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常受到一些药品的影响而变得活泼或迟钝,这种现象叫活化(激化)或阻化(抑制)。这种化学药品称为洗化剂(激化剂)或阻化剂(抑制剂)。 • 轻金属盐类为活化剂,NaCl、CaCl2;重金属盐类(Fe、Cu、Hg)、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抑制剂。只能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渗透剂JFC。
2、酶退浆 酶退浆工艺和工艺条件 • 酶退浆常用的工艺处方 BH-7658酶(2000倍) 1-2g/L 活化剂(食盐) 2-5g/L 渗透剂JFC 1-2g/L PH值 6.0-6.5
2、酶退浆 酶退浆工艺流程分以下三种: • ⑴保温堆置法 • 先将织物用热水(65~75℃)浸轧,使淀粉膨化,然后浸轧或喷淋退浆液,退浆温度控制在45~50℃,最后于35~40℃条件下保温保湿堆置2~4h。 • ⑵高温汽蒸法 • 先将织物在65~75℃热水中浸轧一次,然后浸轧温度为45~50℃的退浆液,堆置20min,最后100℃条件下汽蒸2~3min。 • ⑶热浴法 • 先将织物浸轧65~75℃热水,然后浸轧温度为45~50℃的退浆液,堆置20min,再于95~98℃热水浴中浸渍20~30s,最后水洗。
2、酶退浆 酶退浆特点 • 优点 • 方法简单 • 退浆效率高(90%) • 速度快 • 适于连续生产 • 对纤维无损伤,环保 • 缺点 • 对共生物及其它浆料去除效果差。
3、酸退浆 酸退浆原理 • 在适当条件下,稀硫酸能使淀粉发生一定程度的水解而转变为可溶性淀粉、糊精、麦芽糖的混合物,这些水解产物的水溶性较高,易于从布上洗去,获得退浆效果。 • 酸对纤维素有一定程度的破坏,通常使用碱-酸退浆或酶-酸退浆
3、酸退浆 酸退浆工艺 • 碱或酶退浆→充分水洗及脱水 • 稀硫酸浸轧(4~6g/l,40~50℃)→保温保湿堆置45~60min→水洗。 特点 • 碱-酸退浆或酶-酸退浆除了具有退浆作用外,还能使棉籽壳膨化,去除部分纤维素共生物,如灰分,对提高白度有帮助。
4、氧化剂退浆 • 氧化剂使浆料氧化,降解直至分子链断裂,溶解度增大,容易经水洗而去除。 • 常用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和亚溴酸钠。 (1)双氧水退浆法:对PVA浆料的退浆有独特的效果,对于淀粉浆及其它浆料也有良好的作用。 • 烧毛后,PVA物理结构发生变化,结晶变大,溶解度降低,变得不易除去,碱、酶、热水都不理想。过氧化氢-碱(H2O2+NaOH)具有良好的退浆效果。H2O2使PVA氧化、降解,分子量降低,减小了粘度,并提高了溶解度再经充分水洗,即可。 • 过氧化氢-碱退浆有一浴法和二浴法,以二浴法效果较好。要加入适量硅酸钠或其它有机磷酸盐作稳定剂和PH缓冲剂。
4、氧化剂退浆 二浴法工艺如下 • 工艺流程:浸轧双氧水→浸轧碱液→热水洗→冷水洗。 • 工艺处方 H2O2 4-6g/L NaOH 8~10g/L H2O2溶液温度 40-50℃ 碱液温度 85~90℃ 润湿剂 2-4g/L 热水洗温度 80-85℃ PH=6.5
4、氧化剂退浆 (2)亚溴酸钠退浆法 • 其优点是退浆作用快,对浆料适应范围广,对淀粉、PVA、CMC均能氧化降解,退浆率较高,常温下达90%。 • 缺点:条件掌握不好,也会引起纤维素的降解。 • 氧化速率大小:CMC>淀粉>PVA
4、氧化剂退浆 工艺处方: • 亚溴酸钠(按有效溴计算) 0.5~1.5g/L • 渗透剂JFC 1~2mg/L • PH值 9.5~10.5 • 退浆液温度 20-30℃ 工艺流程: • 室温浸轧退浆液(轧余率100%)→室温堆置15~30min→85-90℃热碱水洗(烧碱浓度5g/L)→75-80℃热水洗→冷水洗。
三、退浆效果的评定 • 退浆效果以退浆率表示,其计算式为 坯布含浆率-退浆后织物含浆率 退浆率(%)=─────────────×100% 坯布含浆率 • 生产中,一般要求退浆率在80%以上,或残留浆对布重在1%以下,留下的残浆可在棉布煮练只进一步去除。
作业 • P103 • 1 • 2 • 3 • 4 • 5 • 6 • 7
其它节点击下列链接 • 第四节 煮练 • 第五节 漂白 • 第六节 ~第七节 • 第八节 ~第九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