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第二篇 连续系统模拟

第二篇 连续系统模拟. 4.4  一阶系统. 系统的阶数就是系统状态变量的维数,或流位的个数。 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可能出现数十甚至数百阶的情况。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是系统的结构与行为特征。复杂系统的结构是由一些基本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因此要从了解最典型,最基本的结构开始。 最典型、最基本的结构是一阶系统,它是只含一个流位的系统。. 1.一阶正反馈系统. 一阶正反馈系统就是只包含一个流位的正反馈系统。以下详细分析。 (1)指数增长 指数增长又称为一阶增长模型。 在连续时间形式下,用微分方程进行描述 ……. 可得到下式:

yu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篇 连续系统模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篇 连续系统模拟

  2. 4.4 一阶系统 • 系统的阶数就是系统状态变量的维数,或流位的个数。 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可能出现数十甚至数百阶的情况。 • 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是系统的结构与行为特征。复杂系统的结构是由一些基本的结构组合而成的,因此要从了解最典型,最基本的结构开始。 • 最典型、最基本的结构是一阶系统,它是只含一个流位的系统。

  3. 1.一阶正反馈系统 • 一阶正反馈系统就是只包含一个流位的正反馈系统。以下详细分析。 (1)指数增长 指数增长又称为一阶增长模型。 在连续时间形式下,用微分方程进行描述……..

  4. 可得到下式: 假设当t>0时,x(0)= x0,则此微分方程的解为: k 称为增长率。它描述了指数增长的快慢。下图描述了不同k值下的指数增长曲线。

  5. 可以看出,x随t的增加而趋于无穷大。而如何看待x增长的快慢程度呢?可以看出,x随t的增加而趋于无穷大。而如何看待x增长的快慢程度呢? 我们知道 dx/dt≈△x/△t。 如果忽略近似关系,可有△x=(dx/dt)△t, 又如果△t很小,可以取△t=1(单位时间) 则有 △x =(dx/dt)△t=k•x•△t=k•x。 根据此式,可得到 k=△x/x

  6. k 称为增长率。它描述了指数增长的快慢。 特别地,当t=T时 x(T)= x0eT/T =ex0 即x为原来的e倍。 T是k的倒数,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参数,称为时间常数。

  7. 倍增时间 • 一阶正反馈系统还有一个重要参数,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 • 状态量的值增长到原先的两倍所经过的时间称为倍增时间。 • 倍增时间用Td表示。根据倍增时间的定义,有 • 2x0 =x0exp(Td /T) 即 • Td /T=Ln2 即 • Td = (Ln2)T≈0.7T • 看前图

  8. (2)指数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描述① 因果关系图

  9. ② 流图

  10. ③ 纯流率—流位关系图 纯流率—流位关系图又称为L—R图。 图示为一阶正反馈系统的纯流率—流位关系图。

  11. 纯流率 • 纯流率—流位关系图以流位为横坐标,纯流率为纵坐标来表示两者的关系。此处的纯流率是指与某一流位相连的所有入流率与出流率的代数和。实际上也就是该流位的变化率或导数。 • 借助于纯流率—流位关系图可以在不求解(解析解或仿真解)方程的情况下来分析、讨论方程的解的一些重要性质,例如,系统有没有平衡点? 平衡点是否稳定?

  12. 借助于纯流率—流位关系图可以分析运动轨线并估计其界限。运动轨线用曲线表示,曲线上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借助于纯流率—流位关系图可以分析运动轨线并估计其界限。运动轨线用曲线表示,曲线上箭头表示运动的方向。 • 这里的纯流率—流位关系图只适用于一阶系统。但是它的某些思考方法可以用到更高阶系统的分析中去

  13.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经济系统都是正系统,即状态变量恒为非负值。因此这些系统所对应的流率—流位关系图只有第Ⅰ和第IV象限。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经济系统都是正系统,即状态变量恒为非负值。因此这些系统所对应的流率—流位关系图只有第Ⅰ和第IV象限。 • 同时又注意到:当纯流率>0时,流位逐渐增大;当纯流率<0时,流位逐渐减少。反映在流率—流位关系图中,在第Ⅰ象限中,流位沿轨线向右运动;而在第Ⅱ象限中,流位沿轨线向左运动。这是流率—流位关系图的一个重要性质。

  14. 平衡点:平衡点有三种 • 一阶正反馈系统的流率—流位关系图中原点是平衡点,但是它不稳定,有一点正干扰将会导致状态远离平衡点至无穷。

  15. (3) 一阶线性正反馈系统的一般情况 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x/dt = kx - b k>0 求得方程的解为: x(t)=[x(0)-b/k] ekt+b/k

  16. 当b<0,而 x(0)>0 时, 系统行为是指数增长([x(0)-b/k]>0) 当b=0,方程为dx/dt=kx,前面已经分析过,系统行为也是指数增长 当 b>0,则有: ① x(0)>b/k, 即 [x(0)-b/k]>0 系统行为是指数增长 ② x(0)=b/k , x(t)=b/k  系统表现为恒值 ③ x(0)<b/k, 即 [x(0)-b/k]<0 系统行为是指数崩溃

  17. 一阶线性正反馈系统一般情况下的流图、纯流率—流位关系图和系统行为。一阶线性正反馈系统一般情况下的流图、纯流率—流位关系图和系统行为。

  18. 2.一阶负反馈系统 一阶负反馈系统就是只含一个流位的负反馈系统。 负反馈系统的共同特征是寻找目标。 (1)一般情况 一阶负反馈系统的微分方程是 dx/dt=-kx +b (k>0) 因为k>0,所以系统运动轨线斜率为负。 方程的解析解为: x(t) = [x(0) - b/k]e-kt + b/k 根据参数b的情况,做讨论如下:

  19. ①b=0 (指数衰减) 原方程成为dx/dt=- kx (k>0) 方程解为: x(t) = x(0)e-kt 由于 △x ≈dx/dt△t= - kx·△t 当△t=1(单位时间)时,有 k=∣△x∣/x 可见 k为衰减率,它描述了指数衰减的快慢。即K值越大,指数衰减就愈快。 同样,定义 1/k=T,其中T为时间常数。

  20. 由方程可解出,当t=T时, x(t) = x(0)(1/e) 即x衰减为原来的1/e(约为0.37)倍,从理论上讲,x衰减至0,要经过无穷长时间。而在实际应用中,近似地认为经过3至5个周期(3T ~ 5T)后e 已经达到了零值。

  21. 当状态x衰减至原来值的一半所需要时间称为半衰期。当状态x衰减至原来值的一半所需要时间称为半衰期。 半衰期用Th表示。根据定义,有 x(0)/2 = x(0)exp(- Th/T), exp (Th/T) = 2 Th/T = Ln2 Th = Ln2•T ≈ 0.7T

  22. 不同衰减率下的指数衰减曲线 自然界中可观察到不少指数衰减的例子,例如,天然矿产越开采越少;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强度越来越低。放射性物质的衰减和非再生资源的开采等都是负反馈系统。 根据指数函数可判断曲线的走向,图中所示的情况也称为渐近衰减。

  23. 一阶负反馈系统的因果关系图、流图和纯流率-流位图.一阶负反馈系统的因果关系图、流图和纯流率-流位图.

  24. ②b<0 • 此时系统的行为模式与b=0时的模式相同。不同的是,此时状态x趋向一个负值 (b/k)。

  25. ③b>0 系统的行为根据其初始值的不同,分别有以下不同的情况: a. x(0)>b/k, 即[x(0)-b/k]>0, 系统表现出渐近衰减行为。 b. x(0)=b/k, 即[x(0)-b/k]=0, 系统表现出恒值行为。 c. x(0)<b/k,即[x(0)-b/k]<0, 系统表现出渐近增长行为。 此时原方程的解析解为: x(t)=(b/k)-∣x(0)-b/k∣ e-kt

  26. 一阶负反馈系统的行为 • 以上系统的行为的趋势和特点: 对于③的情况, x的最终值都是正值,且其值均为b/k,与初值无关。这表示了负反馈系统的一个重要性质,即负反馈系统的行为具有寻找目标的特性。

  27. 由于社会经济系统为正系统,所以系统动力学特别地对b>0情况感兴趣。分析如下:由于社会经济系统为正系统,所以系统动力学特别地对b>0情况感兴趣。分析如下: 将原方程 dx/dt = -k x + b 改写为 dx/dt = k ((b / k )- x) ,其中的b / k正是系统的稳定平衡点,称为系统目标。 • 当系统状态x小于目标值,即(b/k)-x>0,导致x增长,趋向于目标。 • 当系统状态x大于目标值,即(b/k)-x<0,导致x减少,也趋向于目标。 • 当系统状态x等于目标值,即(b/k)-x=0,系统状态保持不变。

  28. 在此处,k 可理解为比例系数,即目前状态与目标的偏差间的调整率,一般 0<k<1。 • 而1/k = T,T为时间常数(在调整偏差的场合,常称为调整时间)。例如库存系统中的库存调整时间。

  29. 一阶负反馈系统因果关系图

  30. 在决策过程中,检测出关于状态的信息,并将目前状态与目标进行比较,根据偏差作出如何行动的决策。在决策过程中,检测出关于状态的信息,并将目前状态与目标进行比较,根据偏差作出如何行动的决策。 • 在行动过程中,决策产生的行动将改变系统的状态,从而产生关于状态的信息。

  31. 一阶负反馈系统的流图

  32. 4.5 一阶系统中主导反馈环的转移 • 1.一阶系统稳定性判据 • 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点也就是是非线性方程的解。非线性系统的平衡点的分布比线性情况下要复杂,它可以没有、有一个或任意有限个平衡点。 • 平衡点的性能是对系统最终行为的质的规定。它定性地确定了系统行为的模式。对一阶系统可以不求代数方程而直接利用流率—流位关系图找到平衡点并判别其稳定性。 • 流率—流位关系曲线(PR—LEV关系曲线)与横轴的交点即要找的平衡点。

  33. 如何确定平衡点稳定性呢? • 判据① 如果RP—LEV关系曲线在平衡点处的斜率为负,则该平衡点稳定。 参见相应图示。

  34. 判据② 如果RP—LEV关系曲线在平衡点处的斜率为正,则该平衡点不稳定。判据② 如果RP—LEV关系曲线在平衡点处的斜率为正,则该平衡点不稳定。

  35. 判据③ 如果RP—LEV关系曲线在平衡点处的斜率为0,则该平衡点可能不稳定,也可能稳定。

  36. 2.非线性与主导反馈环的转移 • 实际系统几乎都带有非线性的特征。系统的非线性是导致主导反馈环极性转移的根本原因。 • 复杂系统内存在相互作用的正的或负的多重反馈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反馈环称为主导反馈环。 • 如果系统行为表现为指数增长(或指数崩溃)特性,则可以推断出系统中必定存在正反馈环,并且此正反馈环起着主导作用。 • 如果系统的行为表现寻找目标特性,则可以推断系统中必定存在负反馈环,并且此负反馈环起着主导作用。

  37. 虽然系统行为是由多重反馈环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但其模式却主要由主导反馈环决定。虽然系统行为是由多重反馈环相互作用共同产生的,但其模式却主要由主导反馈环决定。 • 主导反馈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往往随着系统状态的变化而在反馈环中发生转移,由此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复杂的系统行为。因此,我们不仅要研究正反馈环或负反馈环的作用,而且要研究主导反馈环转移的作用。

  38. 3.主导反馈环由负反馈环向正反馈环转移实例(污染模型)3.主导反馈环由负反馈环向正反馈环转移实例(污染模型) 本实例分成线性和非线性两种情况介绍。 • (1) 线性污染吸收模型 • 某地区由于某些工厂排放污染物,假定每年以恒定速率排放。一般认为污染的吸收速率与某一时期环境中的污染量有关。污染量大,吸收速率也增加。模型的流图

  39. 模型的流图

  40. 变量符号说明: POL——污染量 (吨污染物) POLGR——年污染排放量(吨污染物/年) POLAR——年污染吸收量(吨污染物/年) PAT——污染吸收时间(年) DYNAMO方程: L POL.K=POL.J+(DT)(POLGR.JK-POLAR.JK) N POL=0 R POLGR.KL=CONST C CONST=10 R POLAR.KL=POL.K/PAT C PAT=1

  41. 在图中,纯流率为 NPR=POLGR-POLAR。纯流率—流位关系曲线为一条直线,它与横座标交点为10(吨)。该平衡点稳定,由此可知污染量POL将从零值随时间渐近增至10(吨)

  42. 线性污染吸收模型模拟结果输出曲线图

  43. 由图可知,只要污染吸收时间PAT是常数,则不管年污染量排放量为何值,年污染吸收量总是能趋近该值的,从而污染量POL总是要达到一平衡值的。由图可知,只要污染吸收时间PAT是常数,则不管年污染量排放量为何值,年污染吸收量总是能趋近该值的,从而污染量POL总是要达到一平衡值的。 • 这是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即大自然对污染的自净能力是无限的。 • 但实际上,当污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大自然的净化能力会遭到破坏,即污染吸收时间不是常数,而是一个随污染程度变化的变量。因此引出了……

  44. (2)非线性污染模型 本模型与前者的重要区别是污染吸收时间被处理为变量。即污染吸收时间PAT是污染指数POLR的非线性函数。 POLR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 PAT .6 2.5 5 8 11.5 15.5 20 31 50

  45. 污染吸收时间(PAT)的变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