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作者简介. 姓名 : 张岱 又名 : 又自号蝶庵居士 号陶庵 字宗子 字石公 性别 : 男 生卒年 : 1597 — 1676 所属朝代 : 明代 所属文学时期 : 明代文学 代表作品 :《 柳敬亭说书 》《 湖心亭看雪 》《 西湖七月半 》. 作家生平. 张岱( 1597 ~约 1676 ) 晚明散文家。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yu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湖心亭看雪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湖心亭看雪

  2. 作者简介 • 姓名: 张岱 • 又名: 又自号蝶庵居士 号陶庵 字宗子 字石公 • 性别: 男 • 生卒年: 1597—1676 • 所属朝代: 明代 • 所属文学时期: 明代文学 • 代表作品:《柳敬亭说书 》《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

  3. 作家生平 • 张岱(1597~约1676) 晚明散文家。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 其作品题材范围广阔,于描写山水景物之外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20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张岱文笔活泼清新,时杂诙谐,不论写景抒情,叙事论理,俱趣味盎然。 如《陶庵梦忆》中《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均写的意境极佳。张岱以散文的成就,被认为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 张岱又是明末爱国史学家。他家经三代积累,聚集了大量明朝史料。他从32岁开始就利用家藏资料编写纪传体的明史。明亡后,他在“布衣蔬食常至断炊”的困苦生活中坚持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史书,题名为《石匮藏书》。他借辑明代遗事表达了对故国的沉痛怀念和坚贞的民族气节。 •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 )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 张岱痴于山水,癖于园林。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标榜清高,避世脱俗的一种方式。无论山水,还是园林,张岱都崇尚清幽、淡远、自然、真朴。这种审美意趣和追求, 都反映在他的小品文中。 •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 • 《陶庵梦忆》,写于明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 • 怀恋多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到了山水小品之中,看似 • 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从中窥知一二。

  4. 美丽雪景

  5. 鸟瞰湖心亭 白堤 苏堤 西湖 湖心亭 西湖景色

  6. 湖心亭 湖心亭 •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7. 课文录音

  8. 写作手法 • 白描手法 • 白描也叫素描。白描手法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炼的墨色来勾勒画面,塑造形象,不施加色彩和渲染。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就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他把这种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 •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

  9. 写作手法 • 如鲁迅《故乡》的开头:“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寥寥数语,几笔勾勒,不但将故乡的深冬阴晦天色笼罩的原野,尽收笔底;而且字里行间,表露了蕴含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的悲凉。 • 元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白描手法用于叙事,使人感到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 如《儒林外史》写范进看中举的报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维妙维肖地描写了事态的发展。 •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 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  这些描写,犹如用几条墨线,简单几笔,特征显露,尽传神态。 • 与绘画一样,无论工笔还是彩墨,无论水彩还是油画,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学创作上的白描手法与其它手法并不相斥。

  10. 比较学习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