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0 likes | 1.06k Views
第 5 章 高压断路器的控制回路. 第 5 章 高压断路器的控制回路. 教学目的: 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 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灯光监视的断路器 控制回路、灯光监察液压操作机构操作断路器控制回路 复习旧课 : 操作电源概述、蓄电池组直流操作直流、硅整流电容 储能装置直流系统、复式整流装置直流系统、直流系统 的绝缘监察与电压监察装置; 重 点 : 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 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
E N D
第5章 高压断路器的控制回路 教学目的: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 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灯光监视的断路器 控制回路、灯光监察液压操作机构操作断路器控制回路 复习旧课:操作电源概述、蓄电池组直流操作直流、硅整流电容 储能装置直流系统、复式整流装置直流系统、直流系统 的绝缘监察与电压监察装置; 重 点: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 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 制回路、灯光监察液压操作机构操作断路器控制回路; 难 点:掌握断路器控制方式、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 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灯光监视的断路器控 制回路、灯光监察液压操作机构操作断路器控制回路 二次回路
第5章 高压断路器的控制回路 §5-1 概述 §5-2 断路器的基本控制回路 §5-3 灯光监视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5-4 灯光监视弹簧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5-5 灯光监视液压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二次回路
§5-1 概述 5.1.1 QF的控制方式 1.按控制地点分 (1)集中控制。在主控制室的控制台上,用控制开关或按钮通过控制电缆去接通或断开断路器的跳、合闸线圈,对断路器进行控制。一般对发电机、主变压器、母线、断路器、厂用变压器35kV以上线路等主要设备都采用集中控制。 (2)就地(分散)控制。在断路器安装地点(配电现场)就地对断路器进行跳、合闸操作(可电动或手动)。一般对10kV线路以及厂用电动机等采用就地控制,可大大减少主控制室的占地面积和控制电缆数。 二次回路
5.1.1 QF的控制方式 2.按控制电源电压分: (1)强电控制。从断路器的控制开关到其操作机构的工作电压均为直流 110V或 220V。 (2)弱电控制。控制开关的工作电压是弱电(直流48V),而断路器的操动机构的电压是220V。目前在500kV变电所二次设备分散布置时,在主控室常采用弱电一对一控制。 3.按控制电源的性质分: (1)直流操作:一般采用蓄电池组(硅整流电能储能)供电; (2)交流操作:由电流、电压互感器或所用变压器提供电源 二次回路
5.1.2 QF的操作机构 1.电磁操作机构(CD):利用电磁力直接合闸,合闸电流很大,所以合闸回路不能直接利用控制开关接点接通,必须采用中间继电器。 10KV,35KV 2.弹簧储能操作机构(CT):利用预先储存在弹簧内的位能来进行合闸。合闸电流小,合闸回路可以直接利用控制开关接点接通。但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及材料要求高,调试困难。 3.液压操作机构(CY):靠压缩气体作为能源,以液压油作为传递媒介来进行合闸。合闸电流小,合闸回路可以直接利用控制开关接点接通。且压力高,传动快,动作准确,出力均匀。 4.气动操作机构(CQ):以压缩空气储能和传递能量的机构。合闸电流小,合闸回路可以直接利用控制开关接点接通。但结构复杂,需配备空气压缩设备。 5.电动操作机构(CJ) 二次回路
5.1.3 对QF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 1.跳、合闸线圈通电时间尽量短 2.具有“防跳”装置 3.能方便实现手动、自动跳合闸 4.具有保护及回路完好性监视措施 5.具有位置指示 6.对CT,CY,CQ的操作机构,应具有压力,弹簧到位等的监视和闭锁回路 二次回路
5.1.4 控制开关 1.定义:控制开关又称万能转换开关,是由运行人员手动操作,发出控制命令使断路器进行跳、合闸的装置。 2.类型:发电厂和变电所常用的控制开关为LW系列自动复位的控制开关,有三种类型: (1)LW2系列控制开关:是跳、合闸操作都分两步进行,手柄和触点盒有两个固定位置和两个操作位置的封闭式控制开关。此种开关常用于火电厂和有人值班的变电所中。 (2)LW1系列控制开关:是跳、合闸操作只用一步,其手柄和触点只有一个固定位置和两个操作位置的控制开关。此种开关常用于无人值班的变电所和水电站中。 (3)LWX系列强电小型控制开关:其跳、合闸为一步进行,近年来在各种集控台的控制和300MW以上机组的分控室中已被广泛应用。下面以LW2型控制开关为例说明控制开关的结构及作用。 二次回路
3.LW2系列控制开关的构成:图5-l • 操作手柄(前视) • 触点盒:动触头;静触头(后视) 图5-1LW2-Z型控制开关结构图 (a)控制开关外形图;(b)控制开关左视图
4.LW2系列控制开关的位置:图5-l • 跳闸后(手柄在水平位置) • 预备合闸 • 合闸 • 合闸后(手柄在垂直位置) • 预备跳闸 • 跳闸 二次回路
5.LW2系列控制开关的操作过程:图5-l • 合闸操作:如图5-1(b)示出手柄为预备合闸状态,将手柄右旋45°为合闸位置,手放开后在自复弹簧的作用下,手柄复位于垂直位置,成为合闸后位置; • 跳闸操作:先将手柄左旋至水平位置,即预备跳闸位置,再左旋45°即为跳闸位置,手放开后在自复弹簧的作用下,手柄复位于水平位置,成跳闸后位置。 二次回路
6.LW2系列控制开关的触点盒位置表:表5-1 控制开关右端的数节触点盒,其四角均匀固定着四个静触点,其触点外端伸出盒外接外电路,而内端与固定于方轴上的动触点簧片相配合。由于动触点(簧片)的形状及安装位置的不同,组成14种型号的触点盒,代号为1、la、2、4、5、6、6a、7、8、10、20、30、40、50,如表5-1所示。其中1、1a、2、4、5、6、6a、7、8型的动触点是固定于方轴上随轴转动的,而后5种触点是有自由行程的,即进行跳、合闸操作时动触点随轴转动,而手柄自复后触点不随轴复位,其中10、40、50型的动触点在轴上有45°的自由行程;20型有90°自由行程;30型有135°自由行程。 二次回路
7.LW2系列触点的表达形式 • 触点图表法:表5-2 下面以LW2-Z-la、4、6a、40、20、20/F8型控制开关为例介绍。左列所示手柄的六种位置为屏前视图,而其余右边触点盒的触点通断状况是由屏后视的。触点排号从正视方向,从面板右上角的触点开始为逆时针方向次序,“•”号表示触点接通,“一”表示触点断开。 二次回路
表5-2 LW2型控制开关触点图表 二次回路
7.LW2系列触点的表达形式 • 工程图形符号法:表5-3 表中6条垂直虚线表示控制开关手柄的6个不同位置:C一合闸、PC一预备合闸、CD一合闸后;T一跳闸、PT一预备跳闸、TD一跳闸后。水平线表示触点的引出线,水平线下的黑圆点表示该对触点在此位置是接通的,否则是断开的。 二次回路
表5-3 • LW2-Z-1a、4、6a、40、20/F8型开关触点通断符号表 二次回路
1 2 3 4 5 6 7 8.LW2型控制开关型号 LW2- - / - - 式中: ——开关型式,共有6类,如表5-4所示; ——触点型式,共14种; ——板面型式,共有两种,“F”为方形,“O”为圆形; ——手柄型式,共有9种; ——定位器型式,共有两种,45°定位用“8”表示,90°定位不表示; ——限位装置,有者以“×”表示,无者不表示; ——触点特殊排列时用A表示。 1 2 3 4 5 6 7 二次回路
9.LW2系列开关型式及其表示符号 表5-4开关型式及其型号含义表 二次回路
1 2 2 1 3 4 3 4 10.LW2-W-2/F6系列控制开关位置 :表5-1 • 一个固定位置(垂直位置):1-3;2-4断开 • 两个操作位置:跳闸位置:1-3接通 合闸位置:2-4接通 固定位置: 合闸位置: 返回 二次回路
§5-2 断路器的基本控制回路 5.2.1 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 1.接线:图5-2 图5-2断路器基本跳、合闸回路 二次回路
5.2.1 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 • 2.组成:图5-2 • 合闸回路:SA⑤⑧,自动合闸继电器的动合触点KM,合闸接触器KMC,合闸线圈YC,QF常闭辅助接点; • 跳闸回路:SA⑥⑦,保护出口继电器的动合触点KOM,跳闸线圈YT,QF常开辅助接点; • +WC、-WC是控制电源小母线的正极和负极; • +WOM、-WOM是合闸电源小母线的正极和负极。 二次回路
5.2.1 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 3.动作原理:图5-2 (1)手动合闸(SA跳闸后位置)水平 操作SA”合闸“位置→SA⑤⑧通 +WC→FU1→SA⑤⑧通→QF(常闭)闭→KMC线圈→FU2→-WC KMC线圈带电动作→KMC(常开)闭合 +WOM→FU3→KMC(常开)闭合→YC线圈→KMC(常开)闭合→FU4→-WOM YC线圈带电使QF合上:QF(常闭)断开→YC失电 QF(常开)闭合→为下一次跳闸准备 SA复位于“合闸后”位置(垂直)→SA⑤⑧断开 二次回路
5.2.1 断路器的基本跳、合闸控制回路 3.动作原理:图5-2 (2)手动跳闸(SA合闸后位置) 操作SA“跳闸”位置→SA⑥⑦通 +WC→FU1→SA⑥⑦通→QF(常开)闭→YT线圈→FU2→-WC YT线圈带电使QF跳闸:QF(常闭)闭合→为下一次合闸准备 QF(常开)断开→YT失电 SA复位于“跳闸后”位置(水平)→SA⑥⑦断开 (3)自动合闸:由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M闭合实现的 (4)自动跳闸:由保护装置出口继电器KOM触点闭合来实现的 二次回路
5.2.2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 • 1.产生“跳合”的条件 • SA ⑤⑧闭合触点或自动合闸继电器触点KM粘连 • 合闸系统发生永久性故障 2.危害: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 3.“防跳”措施 • 机械防跳:指操作机构本身有防跳性能。 • 电气防跳:在断路器控制回路中加设电气防跳电路 • 电气防跳的方法有:加装防跳继电器 • 利用跳闸线圈的辅助触点防跳 二次回路
4.加装防跳继电器的QF控制回路 • ①接线:图5-3 • 防跳继电器KCF(TBJ):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 • 电流起动线圈KCFI →串在跳闸回路中。 • 电压保持线圈KCFU→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C的回路中。 二次回路
4.加装防跳继电器的QF控制回路 ②防跳原理:图5-3 当手动合闸时SA的5—8触点尚未断开或自动装置KM触点烧结,此时发生故障,则继电保护装置动作,KOM触点闭合,经KCFI的电流线圈、断路器动合触点QF1,跳闸线圈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同时,KCFI电流线圈起动,其动合触点闭合,使其经电压线圈KCFU自保持,而KCF的动断触点断开,可靠地切断KMC线圈回路,即使SA的5—8触点接通,KMC也不会通电,防止了断路器跳跃现象的发生。只有合闸命令解除(SA的5—8触点断开或KM断开),KCFU电压线圈断电,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 二次回路
5.利用跳闸线圈辅助接点构成的电气防跳 ①接线:图5-4 ②防跳原理 ③特点:跳闸线圈会长时间带电
5.2.3 断路器的位置指示 • 1.双灯制控制接线: • 接线:如图5-5所示 • 图5-5 断路器的位置指示接线图 二次回路
5.2.3 断路器的位置指示 • 1.双灯制控制接线:图5-5 • 工作原理: • 当断路器在跳闸位置时,其动断(常闭)触点QF2接通,绿灯GN(HG)亮; • 当断路器在合闸位置时,其动合(常开)触点QF1接通,红灯RD(HR)亮。 • 即红灯(HR)亮表示断路器在合闸状态,绿灯(HG)亮表示断路器在跳闸状态。 二次回路
5.2.3 断路器的位置指示 • 2.单灯制控制接线: • 单灯制用灯光和控制开关手柄位置来表示断路器手动跳、合闸位置。 • 有中控台的,一般也设置跳、合闸位置继电器,利用其相关的触点接通中央音响信号及模拟灯信号回路。 二次回路
5.2.4 断路器自动跳、合闸的信号回路 断路器由自动装置驱动进行跳、合闸时,信号灯是闪光的,与手动跳、合闸时信号灯是平光的有所区别。现以双灯制断路器的跳、合闸信号回路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1.接线:图5-6 2.位置信号: 平光(手动合闸) 闪光(自动合闸) 平光(手动跳闸) 闪光(自动跳闸) 红灯HR(RD) 绿灯HG(GN) 二次回路
5.2.4 断路器自动跳、合闸的信号回路 • 图5-6 断路器跳、合闸双灯制信号回路接线
5.2.4 断路器自动跳、合闸的信号回路 • 3.工作原理:图5-6 • SA“合闸后”SA16-13通 • QF“合闸后”QF(常开)闭 • SA“跳闸后”SA14-15通 • QF“合闸后”QF(常开)闭 • 红灯闪光解除:值班人员将SA打至“合闸后”位置,其触点16—13接通,14—15断开,红灯接至“十”电源小母线,所以红灯又发平光,闪光解除。 • 手动合闸时: RD发平光 • 自动合闸时: RD发闪光 二次回路
5.2.4 断路器自动跳、合闸的信号回路 • 3.工作原理:图5-6 • SA“跳闸后”SA10-11通 • QF“跳闸后”QF(常闭)闭 • SA“合闸后”SA9-10通 • QF“跳闸后”QF(常闭)闭 • 绿灯闪光解除:值班人员将SA打至“跳闸后”位置,其触点10—11接通,9-10断开,绿灯接至“十”电源小母线,所以绿灯又发平光,闪光解除。 GN发平光 • 手动跳闸时: GN发闪光 • 自动跳闸时: 二次回路
5.2.5 事故音响信号起动回路 • 断路器自动跳、合闸后,不仅指示灯要发出闪光,而且还要求发出事故音响信号(蜂鸣器HA)。 • 事故音响信号是利用不对应原则实现的,全厂共用一套音响装置。 • 1.事故音响信号何时发出? • 在电力系统发生的故障中,暂时性故障占70%以上,所以规定断路器因系统故障而自动跳闸后,应自动(或手动)重合闸一次,以判断故障的性质。如为暂时性故障(风吹树枝、竹杆碰线、鸟害等)故障很快消除,则重合闸会成功;如为永久性故障(如线路断线、杆塔倒地等),故障不会自动消除,当重合于故障线路上,则断路器在保护装置的作用下即刻跳开,应发出音响。 二次回路
5.2.5 事故音响信号起动回路 2.手动重合闸的要求。 在事故发生后,若需手动重合闸,则控制开关由原“合闸后”先打至水平位,然后打至“预备合闸”、“合闸”、“合闸后”,由于断路器已跳闸,为使控制开关在转到“预备合闸”和“合闸”位置瞬间,不会因断路器触点与控制开关触点接通误发事故音响信号,使值班人员难辨真假,故在接线中应采用只有在“合闸后”位置才接通的触点,而在表5-4找不到这样的触点,所以采用1-3与19—17两对触点串接的方法来实现只在“合闸后”才接通的要求。 二次回路
5.2.5 事故音响信号起动回路 • 3.用“不对应原则”启动事故音响回路。 • SA的1-3与19—17触点在“合闸后”通, • QF动断触点在“跳闸后”才闭合, 图5-7 事故音响信号起动回路 二次回路
5.2.6 断路器控制回路完好性的监视 • 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包括熔断器和其回路接线,必须对其有经常性的监视,否则当熔断器熔断或控制回路断线(经常是接触不良)时,将不能正常进行跳、合闸操作。 • 在中小型发电厂和变电所一般采用双灯监视方式。 • 1.接线:图5-8 • 由LW2-W-2/F6型控制开关控制的灯光监视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二次回路
5.2.6 断路器控制回路完好性的监视 图5-8 二次回路
5.2.6 断路器控制回路完好性的监视 2.工作原理:图5-8 绿灯GN亮: 断路器在“跳闸”位置 断路器合闸回路是完好的 红灯RD亮: 断路器在“合闸”位置 断路器跳闸回路是完好的。 返回 二次回路
§5-3 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灯光监视 5.3.1 接线 : 图5-8 由LW2-W-2/F6型控制开关控制的灯光监视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二次回路
灯光监视的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5.3.2 基本要求:图5-8 1.跳、合闸线圈通电时间尽量短 跳闸回路串接QF的常开辅助触点 合闸回路串接QF的常闭辅助触点 2.具有“防跳”装置 采用了防跳继电器KCF 3.能方便实现手动、自动跳合闸 手动跳、合闸:采用了合闸接点SA2-4,跳闸接点SA1-3 自动跳、合闸:分别采用了保护出口KOM和自动装置出口KM 二次回路
灯光监视的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5.3.2 基本要求:图5-8 4.具有保护及回路完好性监视措施 装设了熔断器:1FU、2FU 跳闸位置的绿灯GN 合闸位置的红灯RD 5.具有位置指示 二次回路
灯光监视的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5.3.3 动作原理:图5-8 1.准备状态:(准备合闸) SA“跳闸后”位置→SA1-3、SA2-4断开 QF”跳闸”位置→QF(常开)断开、QF(常闭)闭合 +WC→FU1→绿灯GN(R)→QF(常闭)闭→KMC线圈→FU2→-WC 由于RGN≥RKMC 故KMC不动作,只有绿灯GN亮 绿灯GN亮: 断路器在“跳闸”位置 断路器合闸回路是完好的 二次回路
灯光监视的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2.手动合闸:图5-8 操作SA顺时针450到”合闸“位置→SA2-4通 +WC→FU1→SA2-4通→QF(常闭)闭→KMC线圈→FU2→-WC KMC线圈带电动作→KMC(常开)闭合 +WOM→FU3→KMC(常开)闭合→YC线圈→KMC(常开)闭合→FU4→-WOM YC线圈带电使QF合上: ①QF(常闭)断开 →YC线圈失电 →绿灯(GN)熄灭 二次回路
灯光监视的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2.手动合闸:图5-8 ②QF(常开)闭合 +WC→FU1→红灯RD(R)→QF(常开)闭合→YT线圈→FU2→-WC 由于RRD≥RYT 故YT不动作,只有红灯RD亮 红灯RD亮: 断路器在“合闸”位置 断路器跳闸回路是完好的 SA复位于“合闸后”位置→SA2-4断开 二次回路
灯光监视的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 “防跳”:图5-8 • 若遇到SA2-4(自动合闸继电器触点KM)粘结 • 同时合闸系统发生永久性故障 • KOM动作→YT线圈带电动作→使QF跳闸 • 同时TBJI带电动作 →TBJ1常开闭合→TBJV自保持 • →TBJ2断开→断开合闸回路 二次回路
灯光监视的电磁操作机构的断路器控制回路 3.手动跳闸 操作SA逆时针450到”跳闸“位置→SA1-3通 +WC→FU1→SA1-3通→QF(常开)闭→YT线圈→FU2→-WC YT线圈带电动作→使QF跳闸: ①QF(常开)断开 →YT线圈失电 →红灯(RD)熄灭 ②QF(常闭)闭合 +WC→FU1→绿灯GN(R)→QF(常闭)闭→KMC线圈→FU2→-WC 由于RGN≥RKMC故KMC不动作,只有绿灯GN亮 绿灯GN亮: 断路器在“跳闸”位置 断路器合闸回路是完好的 SA复位于“合闸后”位置→SA1-3断开 二次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