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71 Views
中医药数据中心子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网. 工作汇报. 子项目负责人:刘保延 崔蒙 子项目编号: (项目编号: 2005DKA32405 ). 子项目汇报内容提纲.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二) 2006 年度实施进展及成效. (三)典型服务案例. (四)主要经验与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政府卫生决策. 医学科技创新. 卫生技术进步. 公众健康服务. 健康产业优化. 临床医学数据中心. 中医药学数据中心. 共享服务节点. 共享服务节点.
E N D
中医药数据中心子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网 工作汇报 子项目负责人:刘保延 崔蒙 子项目编号: (项目编号:2005DKA32405 )
子项目汇报内容提纲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二)2006年度实施进展及成效 (三)典型服务案例 (四)主要经验与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政府卫生决策 医学科技创新 卫生技术进步 公众健康服务 健康产业优化 临床医学数据中心 中医药学数据中心 共享服务节点 共享服务节点 • 中医药学科学数据中心--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组成部分 服务目标 共享政策、机制、管理和运行(办公室) 基础医学数据中心 公共卫生数据中心 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网 (物理上合理分布,逻辑上高度统一) www.ncbi.cn 药学主体 数据库 医药卫生共享技术平台建设 医药卫生科学数据资源建设 医药卫生科学标准规范建设
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的基本构架 中医药科学数据服务体系 中医药科学数据共建共享运行机制及管理模式 中医药信息网格支撑平台 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中医药科学数据主体数据库群 中医药科学数据规范标准平台 中医药科学数据共建平台 中医药科学数据汇交平台 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网
项目背景与意义 • 2001年的调查显示,中医药领域相关数据库100多种,但数据共享不足20%; • 数据库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数据库多类型、多结构、重复建设严重; • 数据库缺乏统一的建库标准和通用的建库语言;标准术语5000条,不足1/40; • 绝大多数是课题在实施中所建立的数据库,没有维护和持续发展,形成信息孤岛; • 缺乏专业化的科学数据建设的队伍和技术平台。
主要任务 • 在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网基础上,形成国内外中医药与传统医学领域中最大规模、性能优良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1.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技术平台进一步得到完善1.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技术平台进一步得到完善
2006.12-2007.4 原始数据采集 2007.4-2007.6 加工程序研制与测试 2007.7-2007.12 完成数据总任务量30万条。数据总量50G 2007.7-2007.12 25个数据库发布 中医药科学数据的整合与增量完成了既定任务 • 2006.12-2007.4 完成 • 2007.4-2007.6 完成 • 2007.7-2008.1 完成30多万条数据;数据量57G 2007.7-2008.2 25个数据库已经发布 2006年度计划 2006年度完成情况
1.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整合与增量 共享网肿瘤主体数据库的中医部分
中医药科学数据的整合与增量成为医学共享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科学数据的整合与增量成为医学共享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学 地方节点 目前已建成包含有用户服务、工作区、论坛区等功能技术平台, 并能够提供基于元数据的目录服务和基于SOA的数据应用服务; 公共卫生 中医药学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2.中医药科学数据平台的开放服务与共享 (1)采取了多种、多层次共享服务的形式
(3)服务数量及服务成效 2007年度服务数量及服务成效 • 网络服务—7X24小时的免费检索服务 • 网络注册单用户362家单位与个人;比2006年新增24家 • 网络IP注册:25段,比2006年新增8段,开放IP地址约1万个 • 离线服务: • 光盘:数据库的数据总量6G;用户133户;新增30个;涉及数据库30余个。 • 课题服务 • 为国家支撑计划提供数据49664条。 • 为973课题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提供数据查询与服务;提供总数据量3G
用户访问日志 用户名统计 IP统计
3.建立与落实标准与规范 科技部通用标准学习宣贯应用培训 指导标准 通用标准 共享资源建设 领域专用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数 据 类 元数据类 数据元类 数据模式类 分类与编码类 • 领域专用数据类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 领域国内外术语、代码、卫生信息模型标准资料汇编; • 领域主题数据集概念模型研究与设计; • 标准实施工具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 标准的培训、审核与动态维护。 技术平台建设 服 务 类 数据发现类 数据访问类 数据表示类 数据操作类 物理中心建设 建 设 类 网络建设类 设备建设类 机房建设类 安全建设类 (1)应用共享网的标准
(2)网上发布的标准 (3)标准加工平台
4.人才队伍的培养 • 35个分中心:参与本工作人员300个,实名工作人员178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三分之一; • 2007年度培养:硕士生13人,博士生2人;博士后入站3人;
5.项目组织管理 • 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的五个课题分解为35个子课题;每个课题均签订任务书;由课题组、子项目单位、项目单位签字盖章;
建立工作考核管理制度 • 1.任务管理: • 月汇报制度:向共享网提交当月信息与活动情况 • 月考核制度: 子课题与专题项目进度月总结 • 中期检查制度: 项目中期进行总结;进度、质量; • 年终总结与表彰:年终总结,表彰先进 • 2.人员管理: • 培训:网络培训、集中培训;
工作平台 月检查 标准与规范
“中医药科学数据系统”成为被“推荐品牌 2007年7月19日 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中国中医药科学数据系统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九家单位一起被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评为“推荐品牌”与“万方”“同方”齐名,获得“推荐品牌”奖。 6.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公认度极大提高
“中医药科学数据系统”成为被“推荐品牌” 与“万方”“同方”齐名
到2007年共获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科委、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共七项。到2007年共获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科委、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共七项。
1)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应用的网络技术在2005年的Globus World 国际会议上,得到了网络之父Ian Foster认可,并引起了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关注。 (2)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学者Michael McCulloch等在权威主流医学期刊——《美国公共卫生杂志》发表了有关中草药与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McCulloch及其同事认为,中国中医药数据库在其研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此,他们专门致信表示感谢。 (3)2005年3月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资助在中国北京召开了传统医学信息标准化研讨会,成立了三个小组从三个方面入手研制传统医学信息标准化。 (4)2008年得到美国科学基金委与我国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资助,组织召开了“中美传染性疾病信息学和生物检测研讨会”有包括美国CDC、哈佛大学、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等15名美国专家参加交流,对中医药科学数据研究表示了极大兴趣。 国外影响
中医药科学数据已经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医药科学数据已经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中医药科学数据 中医药信息学 紧密相关 互相促进 1.数据标准术语 2.科研项目数据服务 3.数据分析 4.知识发现
临床标准术语成为个体诊疗临床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基础临床标准术语成为个体诊疗临床数据采集系统的重要基础 个体诊疗临床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门诊系统 1.门诊病历空白模版 2.门诊病历专科模版 3.名老中医个体化模版
临床信息采集系统使用培训 临床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病例及诊次
数据分析 为中风等疾病研究提供数据统计与分析
研究同一疾病,不同证候的用药组分药理作用规律:研究同一疾病,不同证候的用药组分药理作用规律:
1.今年工作目标 (1)整合17个中、大型数据库;总数据量为15-20万条,约达到40G。 (2)完善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数据共建与共享服务平台功能,实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不同级别的7*24小时不间断共享服务。 (3)深入研究科研项目与成果数据汇交方法;建立6-7家试点单位。 (4)发布中医药科学数据中心管理、激励机制与共享条例。 (5)修订与完善中医药资源分类目录与中医药元数据标准,建设中医药语言系统应用工程。 (6)稳定一支不少于300人的中医药科学数据建设队伍,进行年度培训 (7)扩大用户范围,提高共享程度与数据利用能力,实名用户与注册用户提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