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课堂观察研究

课堂观察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陶保平 bptao@dedu.ecnu.edu.cn. 1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教育理论、课程理念、教学经验、师生关系都聚焦于课堂 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 课堂观察是适合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方法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依据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课堂观察的历史. 50 年代贝尔思( R.F.Bales ) “ 互动过程分析 ” 的 12 类行为编码,主要针对社会小组讨论中的人际交往进行观察研究。

yove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课堂观察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课堂观察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陶保平 bptao@dedu.ecnu.edu.cn

  2. 1、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 教育理论、课程理念、教学经验、师生关系都聚焦于课堂 • 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 • 课堂观察是适合研究课堂情境的重要方法 • 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 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教育评价提供依据 • 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

  3. 课堂观察的历史 • 50年代贝尔思(R.F.Bales) “互动过程分析” 的12类行为编码,主要针对社会小组讨论中的人际交往进行观察研究。 • 行为类别12类,行为频数719次

  4. 贝尔思的互动过程分析框架 • 积极反应: 1显示团结0.7%; • 2缓解紧张,开玩笑等7.9% ; • 3表示赞同24.9% • 工作范围解答问题: • 4提供建议8.2%; • 5提供意见26.7%; • 6提供工作方向22.4%

  5. 贝尔思的互动过程分析框架 • 中性反应提出问题: • 7探询工作方向1.7%; • 8探询意见1.7%; • 9探询建议0.5% • 消极反应: 10不赞同4.0%; • 11表现紧张或退场1.0%; • 12表现对抗0.3%

  6. 结果 • 小组讨论中极端的情感行为较少(1和12共1%); • 积极反应33.5%大大高于消极反应5.3%; • 互动主要集中在解答工作问题(57.3%)和对别人意见加以肯定上(24.9%).

  7. 60年代弗兰德斯(N.A.Flanders)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FIAC)。60年代弗兰德斯(N.A.Flanders)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FIAC)。

  8. 2、课堂观察的两种研究类型: “过程——结果”20 年代萌芽,到60 年代逐渐成熟。主要处理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与学生的学习成就(结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实证的、定量的。 • “课堂人种志”70 年代中后期开始兴起。主要通过参与观察收集资料,强调对行为意义的解释,是一种解释主义的定性研究。 • 观察对象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

  9. 《一个班级的复杂性:对一种教学理论的分析》《一个班级的复杂性:对一种教学理论的分析》 1968年史密斯和杰弗里详细描述一学期对一所普通学校一个班级的参与观察。 • 史密斯根据观察记录同杰弗里每天讨论,以阐明教师行为背后的意图和动机,并对教学过程进行抽象和概括。 • 这种研究适合对课堂情景的分析描述,教学过程,因素的交互作用,师生交往,师生在课堂生活中的观点、态度、信念

  10. 4、课堂观察的研究范围 • 探讨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 • 观察学生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如投入学习或非投入学习) • 观察学生行为的改变或习惯的建立(如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或改变) • 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一特定方面(如学生的课堂言语活动) • 观察教师教学中讲课的清晰程度197 • 观察教师教学时间的安排

  11. 观察教师教学中教学手段方法的变化 • 观察教师教学过程中某一特定方面(如提问或表扬) • 观察教育实验及课程开发的过程和结果,以便作出及时反馈及评价 • 观察学习氛围 • 观察课堂管理(如纪律问题) • 观察课堂人际关系 • 课堂教学成果与评价

  12. 3、课堂教学情景的特点 • 课堂事件变化迅速(如课堂师生交往每天大约1000次) • 课堂事件发生的同时性(事件的多样性和同时发生) • 课堂事件发生的即时性(不可预料性) • 课堂事件发生的不可逆性(难以重复再现) • 课堂事件不断被中断(随机性) • 课堂事件的情景性(课堂事件的发生是有背景的)

  13. 6、定量课堂观察 • 弗兰德斯师生言语互动分析分类系统(FIAC) • 录像100多节课,3秒为一单位 • 一节课40分钟,800个3秒 • 师生言语互动行为分为10类 • 结果:三分之二原则

  14. 教师说话: 1.接受感情 2.表扬或批评 3.利用学生的主张 4.提问 5.讲授 6.给予指导或指令 7.批评或维护权威 学生说话: 8.被动说话 9.主动说话 10.沉默与混乱

  15. 结果 1+2+3+4+5+6+7 教师讲话次数和时间 • (1+2+3+4)/(5+6+7) 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的比率[(1+2+3)x100]/(1+2+3+6+7) 教师对学生观念和感觉反应的倾向 TRR 42 • (4x100)/(4+5) 教师使用问题方式引起讨论的倾向 TQR 26 • (9x100)/(8+9) 学生主动引发说话的比例 • PIR 34

  16. 事件取样观察:戴卫的儿童争执事件200例分析;事件取样观察:戴卫的儿童争执事件200例分析; • Stalling 课堂不专注行为观察 • 等级量表观察:吕木琳:教室观察工具(DeTEK)193、201页 陈瑶58页

  17. 7、定性课堂观察 • 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溯性的补充与完善。结果是非数字化;分析手段是质化的;方法为归纳法;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产生并不断变化。

  18. 7、定性课堂观察 • 定性观察的理论基础:现象学,注重个人对事物本身的洞察;人种志方法,强调自然情景。定性课堂观察要求观察者尽可能长期深入介入课堂教学情境,充分参与课堂活动,以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得出最贴近被观察者真实情况的结论和解释。(丁笑炯音乐课纪律观察)

  19. 7、定性课堂观察 • 定性课堂观察主要有四种记录方法: • 描述体系 对教学技能几方面的描述 • 叙述体系 日记/流水帐、轶事/重要事件记录、样本描述、田野/实地笔记 • 图式记录 师生移动模式观察研究 • 课堂座位最佳位置教师提问学生位置图 • 工艺学记录 录音笔、录象照片等 韩国记录片《软蛋研究》

  20. 定性课堂观察的优缺点 • 优点:研究视角的整体性、情境性和开放性; • 研究过程的动态性和灵活性; • 资料分析的“扎根”性; • 观察记录的简便性。 • 缺点:针对小样本,研究结论不能广泛推广; • 文字资料处理较为繁琐、耗时、不经济; 记录水平与个人经验、描述能力、相关理论水平有关,主观性、个别性较强。

  21. 8、课堂观察研究的问题 • 1.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做些什么?他们如何度过课堂时间的? • 2.课堂中发生哪些互动,谁跟谁说话,说些什么? • 3.教师如何管理班级,课堂规则是什么?如何管理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学生行为等?

  22. 4.学生学什么,他们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4.学生学什么,他们从事什么学习任务,投入程度和成功的程度如何? • 5.从学生的观点来看,一天学校生活和一堂课是什么样的? • 6.教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有什么特别的措施? • 7.相同的主题是怎样教给不同年龄的团体?

  23. 8.当教育政策发生变化时,课堂中有什么反应,如新课程\新教材\评价体系?8.当教育政策发生变化时,课堂中有什么反应,如新课程\新教材\评价体系? • 9.教师的课堂决策是如何进行的? • 10.课堂中出现纪律问题,教师会采取什么措施? • 11.我可以怎样提高我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24. 9、教师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 • 内容设计 教学表述 进度安排 资源利用 激发动机 师生互动 自主学习 鼓励创新 • 学习气氛\课堂管理\讲课清晰程度\教学手段的变化\学习任务的定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表现性成果\高层次思维

  25. 12.当学生不理解某事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 13.教师是如何给学生解释一个新概念? • 14.学生在课堂中是如何被监控和评价? • 15.师生和生生之间是如何互动的? • 16.教师如何进行课堂决策? • 17.教师是如何给学生分类的? • 18 小学男/女教师的课堂角色的异同 • 19 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的课堂言语表现

  26. 课堂观察主题(教学录象分析用) • 学科知识157 • 组织 • 阐释 • 师生互动 • 呈现和热情 • 学生行为 • 全面

  27. 10、课堂观察研究举例 • 提问技巧 、类型、方式、难度、节奏181 • 教师发问技巧分析 184 • 课堂管理维度核查清单187 • 松散型课堂控制观察表 189

  28. 教师终止课堂问题行为的方式 • 信号暗示、使用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转移注意、移除媒介、正面批评、劝其暂时离开课堂、利用惩罚、其他。190 • 以文字描述为主进行记录

  29. 课堂教学评议表 • (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教材的选择组织、时间支配、重点、教学资料、教学准备、引起动机、社会资源、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学气氛、提问、个别指导、板书或示范、教学态度、教学仪态、学生反应、作业指导、学生常规、教学技术、各科联系、补充教材、效果评价。另外,观摩心得具体意见、疑问或建议。194

  30. 教师课堂教学综合描述纲要 • 199(定性描述方式) • 课堂结构:(问候语、课堂内容的导入、进程和结束) • 讲课:(组织性、清晰性、准确性、教师的知识水平、有效地举例、进度、鼓励学生投入) • 板书:(清楚有序的使用板书、完善、易懂、易于学生做笔记) • 家庭作业:(布置的作业程度适当) • 态度:(尊重学生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科的态度)

  31. 语言(声音洪亮、口音、清晰度、语法) • 身体语言:(眼睛接触、表情、教态、课堂中的移动) • 学生的接受程度:(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程度、提问或回答问题情况) • 课堂管理:(对问题行为的处理、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32. 谢谢 • 欢迎各位老师提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