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likes | 429 Views
解读宅急送. 突破亿元大关. 2002年10月30日 , 到这一天宅急送的总营业额达到近2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实现了突破亿元大关的历史性目标。 就在这短短的8年里奇迹发生了,宅急送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而成为当今民营快运业的“领头羊”,其发展速度之快、业务扩展之迅猛,使许多业内同行都艳羡不已。成功的背后是太多的付出,宅急送的发展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其间充满着艰辛和曲折,现在,就让我们不妨把目光回溯到8年前,再重新解读一下宅急送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 应运而生.
E N D
突破亿元大关 2002年10月30日,到这一天宅急送的总营业额达到近2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实现了突破亿元大关的历史性目标。 就在这短短的8年里奇迹发生了,宅急送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而成为当今民营快运业的“领头羊”,其发展速度之快、业务扩展之迅猛,使许多业内同行都艳羡不已。成功的背后是太多的付出,宅急送的发展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其间充满着艰辛和曲折,现在,就让我们不妨把目光回溯到8年前,再重新解读一下宅急送成长壮大的历史过程。
应运而生 • 1994年我国全社会支出的流通费用为17880亿元,约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仅为10%。如果将这笔费用平均降低一个百分点,全社会就能节约约178亿元。 •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今后几年我国快运的需求总量将达到1500亿元,这是一块巨大而诱人的“蛋糕”,宅急送也正是在这一时刻应运而生的。
结缘快运 • 说起宅急送,我们不得不先从宅急送的创始人陈平说起。陈平,1990年赴日本富士国际语学院读书。刚到日本的时候,他便被满大街“宅急便”古怪的车型所吸引。后来得知这就是被日本人称为“飞腿”的快运公司的运输车。而后一次亲身经历更让陈平对快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1993年,陈平想回国发展,除了日元还能带回什么?他首先想到了“宅急便”。回国前半年,他托人从国内寄来北京市交通图,先熟悉北京的道路、车站、商店的位置,琢磨在哪里布点,一张地图被他用红笔、蓝笔勾勒得面目全非。
东瀛移花 • 1994年1月,陈平回到北京,成立宅急送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 • 可以说宅急送是从亏本生意开始做起的。比如修冰箱,取货送货往返4次收费才70元,而每次往返就得一台大车、一个司机、两个搬运工,光工时费就不够。宅急送开张半年多,把精力花在老百姓身上,虽然没有什经济效益,但是却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它为宅急送以后的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陈平开始把经营目光转向了大企业,并先后与松下、东芝、惠普等知名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宅急送的经营出现了重大转机,业务量急剧增加,月营业额很快突破一万元,宅急送前途开始出现光明。
成功引资 1995年3月,日本交通新闻访问团来中国访问时,顺便参观了宅急送公司。借此机会,陈平表达了想引进外资的意愿。访问团成员被陈平诚恳的言辞及艰难创业的经历所打动,表示愿意帮助引进外资。日本长野县一城株式会社社长小林利夫在五六家意向投资企业中脱颖而出,因为他熟悉中国投资环境,熟悉快运市场的运作。经过洽谈双方很快达成协议。 1995年10月,“宅急送北京双臣快运有限公司”更名为“宅急送北京双臣一城快运有限公司”,成为中日合资企业,小林利夫注入了100多万元资金。
1995年年终财务报表显示,宅急送的各项业务发展状况良好,小林利夫得到了16%的投资回报,这让他感到十分满意。1995年年终财务报表显示,宅急送的各项业务发展状况良好,小林利夫得到了16%的投资回报,这让他感到十分满意。 1998年小林利夫增加投资200多万元,2001年又追加投资300多万元,大笔资金的注入为宅急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大笔资金的注入,宅急送业务量大增,公司当即就在全国开设了4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业务模式由门到港向门到门转变,实现了仓储、分拣、派送一条龙服务,随着大笔资金的注入,宅急送业务量大增,公司当即就在全国开设了40多家分公司和营业网点,业务模式由门到港向门到门转变,实现了仓储、分拣、派送一条龙服务, • 1996年营业收入突破350万元, • 1998年营业收入突破1000万元, • 2000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万元, • 2001年营业收入突破7500万元,小林利夫每年都有15%-18%的投资回报,而宅急送的业务发展也真正驶上了快车道。
两次突破 1996年情人节,正是送鲜花最火的时候,各家快递公司都抢着做送花的生意。“两天二十万元也不干!”陈平却如是说。从这一刻起,宅急送彻底放弃了过去的一些主打业务,把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服务由零散客户向大型企业转型,使宅急送抓住了业务发展的增长点;而大力发展网络建设,形成完整的快运体系使宅急送朝着陈平的理想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进步,港到港的发货方式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他们需要一种能够上门提货、上门送货及长久储存物品的服务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门到门服务就诞生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的进步,港到港的发货方式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他们需要一种能够上门提货、上门送货及长久储存物品的服务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门到门服务就诞生了。 做到门到门服务,就必须有星罗棋布的网络,这些网络覆盖的范围要涵盖客户业务要求的每一个区域。为此,陈平从与日方合资开始,就开始大力着手营建覆盖全国的网络。
我们要做最好的 • 最好的服务品质与完善的技术保证相结合。 克敌制胜的秘诀
口号 • 我们不是最大的,但我们一定要做最好的 宅急送经营理念
服务理念 • 宅急送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以客户需要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怎样的服务
为了能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宅急送建立了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只要客户一个电话,不论客户大小,不论什么时间,他们都能马上调动人员上门服务;涉及跨省的业务,各分公司在当天便可协调好各省间的调配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快运速度。为了能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宅急送建立了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只要客户一个电话,不论客户大小,不论什么时间,他们都能马上调动人员上门服务;涉及跨省的业务,各分公司在当天便可协调好各省间的调配工作,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快运速度。
速度取胜 • 有了一流的服务并不意味着成功,同时还必须建立起完备的体制作为保障。快运是以速度、网络为中心提供的个性化服务。速度对快递业非常重要,是快递业的灵魂。宅急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24小时门到门服务,打响了以速度取胜的第一炮,他们是靠什么做到这点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宅急送的三大法宝。
三大法宝 • 首先是建立航空运输。 • 其次是航空运输与地面中转有机配合。 • 第三是开通物流班车,形成地面物流干支线的有效对接。
信息平台的建设 • 1998年宅急送公司自主开发ERP货物信息控制、MIS业务管理系统,迈出了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第一步。 • 2000年9月,宅急送与首都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这是一个标志,它标志着宅急送开始与电子商务接轨,向现代物流迈进。 • 2001年随着宅急送公司ERP货物信息控制系统的开发和GPS车辆全球定位系统、条形码技术的投放使用,标志着宅急送公司已由一个传统的快运公司转变为一个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型快运企业。
四大信息系统 • 因特网信息系统Internet • 业务管理系统(MIS)、 • 电子邮件系统(Email)、 • 公司网站Web
宅急送的现代物流 • 宅急送服务体现了现代物流的个性化特色。 (1)服务更加便利。(2)服务更加快捷。(3)花费更加减少。(4)服务得到延伸。
现代物流观 • 首先是对行业有正确的区分。 • 其次是快递需要强大的提派网络支持。 • 第三是明晰网络发展思路。
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 • 以人为本 • 服务社会 • 造福人民 • 实现自我 宅急送的文化
以人为本是企业大道,企业离不开人,就像企字去掉一撇一捺,企业就变成“止业”了。以人为本是企业大道,企业离不开人,就像企字去掉一撇一捺,企业就变成“止业”了。 • 宅急送是一个民营企业,体现精英文化、奖励特殊贡献是宅急送制度文化的主旨 • 宅急送重视对人的使用和奖励,鼓励员工不断创新,用劳动体现个人的价值。 • 在精神文化方面,宅急送提出了“不言实行、忠效为先”的口号。
从无到有,成功缘于灵光一现。从小到大,用足音叩问苍苔。八年长不成一个生理上的巨人,八年却造就了一个商业上的奇迹。从无到有,成功缘于灵光一现。从小到大,用足音叩问苍苔。八年长不成一个生理上的巨人,八年却造就了一个商业上的奇迹。
陈平 • 我们已经意识到现代物流系统的挑战,建立让客户信赖、满意而快速的物流系统是宅急送全体同仁孜孜不倦的追求,它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我们将牢记对顾客的许诺,不断创新、完善、奉献,永无止境地追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