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49 Views
財務金融學系 蕭育仁 助理教授 e-mail: yujen@mail.ndhu.edu.t w Office: C420 Office hour: Thursday afternoon or by appointment Homepage: http ://faculty.ndhu.edu.tw/~yujen/. 『 財務管理 』. 第一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1.1 財務管理概述 1.1.1 財務學的分類 財務 學是研究資金運作的科學,是指財務活動規律的總結和科學概述,它有三大分支。 一 、 總體 財務 學
E N D
財務金融學系蕭育仁 助理教授e-mail: yujen@mail.ndhu.edu.twOffice: C420Office hour: Thursday afternoon or by appointment Homepage: http://faculty.ndhu.edu.tw/~yujen/ 『財務管理』
第一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1.1財務管理概述 1.1.1 財務學的分類 財務學是研究資金運作的科學,是指財務活動規律的總結和科學概述,它有三大分支。 一、總體財務學 主要研究國家的宏觀資金活動,例如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以及財政金融等與宏觀經濟相對應的問題。 二、投資學 主要研究各種金融機構和個人的投資組合的證券投資選擇決策。 三、公司理財 主要研究與企業的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等財務決策有關的理論、方法及日常管理,包括計畫、分析、控制等。 1.1.2財務管理的內容 財務管理是企業在資金的籌資、投資和分配過程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的一項綜合性管理工作。財務管理的對象是資金(或現金)的循環和周轉,主要內容是籌資、投資、資金的營運與分配。 一、財務活動 財務活動是經營實體牽涉資金的活動和企業進行投資、生產經營活動所相關的籌集、運用和分配資金的活動,企業財務活動描述了企業財務的形式特徵。而其中的投資活動和日常營運資金活動,都屬於企業對資金的運用範圍,因此可稱為投資活動。從總體上來看,財務活動主要包括三大決策過程: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和股利決策
第一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一)籌資活動(籌資決策) 籌資,是企業為了滿足投資和資金營運的需要,籌集所需資金的行為。在籌資活動中,企業需要根據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和投資規劃確定不同時期的籌資規模,並透過不同管道和籌資方式的選擇,合理確定籌資結構,降低籌資成本和風險,以維持並提升企業價值。 1.企業籌資的目的 (1).企業擴張。在企業擴張階段,為了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增加產品種類,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企業往往需要擴大生產經營模式或對設備進行更新和技術改造。因此,企業需要籌集以長期資金為主的大量資金。 (2).償還債務。利用一定的負債進行生產經營,是企業獲得槓桿利益的一種方式,對於企業而言,如果現有支付能力不足以償還到期債務,那麼必須透過一定的方式籌集資金償還到期債務。 (3).調整資本結構。資本結構是企業各種形式的資金構成及其比例關係,它是由企業採取各種籌資方式的不同組合而形成的。當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時,它可以透過不同的籌資方式對其進行調整。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2.籌資決策的內涵和作用 企業在做出投資決策的同時,就必須要考慮如何進行籌資決策,為企業投資籌集所需要的資金。具體而言,企業的籌資決策應包括企業預測企業資金的需要量、規劃企業資金的來源,研究企業可行的籌資方式和確定企業資本結構等內容。 企業透過籌資通常可以形成兩種不同性質的資金來源: (1).一是企業權益資金:透過向投資者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用保留盈餘轉增資等方式取得,投資者包括國家、法人、企業或個人等; (2).二是企業債務資金:由企業透過借款、發行債券等方式取得。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企業籌集資金,主要表現為現金流入,而企業償還貸款、支付利息、股利以及付出各種籌資費用等,則表現為資金流出。 • 由於債務融資成本低於股權融資成本,因而籌資活動會改變企業的資本結構,使得眾多企業利用債務融資手段。但是如果負債率過高,將加大企業財務風險,引發企業財務危機。因此在籌資過程中,企業必須綜合考慮企業內外和將來的各種不確定因素,謹慎地選擇融資方式,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提高企業價值。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Berger & Udell(1998)探討小型公司財務結構與融資行為的研究中,以實證資料顯示,新創事業在不同企業成長週期所需的資金來源各異,其中包含內外部資金、權益投資及債權融資等部份。由於企業在不同生命週期,其本身營運條件或外在環境均有所變化,致其融資行為亦有不同的考量。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二)資金營運活動(投資決策) 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的資金收付行為。企業經營所需材料物資的採購、工資和相關費用等的支付,構成了日常財務支出;企業產品銷售和其他業務等所獲得的相關收入,構成了日常財務收入。 為了保證日常財務收支在時間上的平衡,企業需要利用所籌集的資金,墊付支出大於收入的缺口資金。 企業為滿足日常營業活動的需要而墊支的資金,稱為營運資金(Working Capital)。在一定時間內,營運資金周轉速度越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就越高,企業就可能生產出更多的產品,取得更多的收入,獲取更多的利潤。
購買 原材料 收回應收帳款 銷售 存貨轉換期間 原材料 在製品產成品 (庫存商品) 應收帳款回收期間 應付帳款遞延期間 現金 收回 現金支付 現金轉換期間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企業營運循環圖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三)投資活動(投資決策) 投資,是指企業根據項目(project)資金需要,將所籌集的資金所投資到所需要的項目中的行為,廣義的投資包括企業購買其他公司的股票、債券或與其他企業聯營,或投資於外部項目等對外投資,以及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流動資產等企業內部使用資金。 狹義的投資僅指對外投資。企業在投資過程中,必須考慮投資規模,正確選擇投資方向和投資方式,以確定合適的投資架構,提高投資效益,降低投資風險。投資是實現投資者財產價值增值的手段。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四)股利決策 股利決策主要是研究如何分配企業稅後淨利潤,及多少用於發放股利,多少用於企業留存,是對企業收支盈餘的管理。 在進行利潤分配決策時,需要對股東的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進行合理權衡。 股票分配水準過低,會使股東短期利益得不到滿足;股票分配水準過高,又會使企業的保留盈餘過少,無法進行投資,不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同時企業財務人員還要考慮採取現金或者股票股利的分配行式,股利分配行式將影響到股東的現金收入以及企業的現金流出。隨著分配過程的進行,資金的退出或留存企業都必然會影響企業的資金活動。因此,在進行股利決策時,主要思考的議題包括:股東對分紅的要求;企業發展對保留盈餘的要求;影響利潤分配政策的各種因素和股利決策的連續性問題。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綜合上述,企業財務活動的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和股利決策,透過影響企業的風險與收益來影響企業價值。在企業財務管理中,需要在風險和收益之間作出適當的平衡,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1.2 財務管理目標 1.2.1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 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一、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經營獲利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企業出現長期虧損,是必導致資不抵債,而陷入破產、倒閉。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就必須講求經濟核算、加強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成本,這些措施都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於經濟效益的提高。但是,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仍存在如下缺點: • 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 沒有考慮獲取利潤和所承擔風險的大小 • 容易使企業財務決策帶有短期行為的傾向 • 沒有反應創造的利潤與投入的資本之間的關係 現金流量=會計盈餘+非現金費用(折舊)-非現金收入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二、以每股收益(EPS)最大化為目標 每股收益是指歸屬於普東股股東的淨利潤與發行在外的普東股股數的比值,他的大小反映了投資者投入資本獲得回報的能力。但是以每股收益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仍存在如下缺點: • 沒有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 沒有考慮每股盈餘的風險性,也不能避免企業的短期行為。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三、以企業價值最大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 • 財富最大化是透過企業的合理經營,採取最好的財務政策,在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的情況下,不斷增加企業財富,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化。 • 在對企業價值進行評價時,看重的不是企業已經獲得的利潤水平,而是企業潛在的獲利能力。因此,企業價值不是帳面資產的總價值,而是企業全部財產(包括帳面資產和非帳面資產)的市場價值,它反映了企業潛在獲預期的獲利能力。其優點主要表現在: • 該目標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 • 該目標反映了對企業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 • 該目標有利於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為; • 該目標有利於社會資源合理配置。 • 其主要缺點則是企業價值的確定比較困難,特別是對於非上市公司。 資產(市場價值)=負債+權益(市價=股價*流通在外股數)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股東作為所有者在企業中承擔著最大的義務和風險,債權人、職工、客戶、供應商和政府也因為企業而承擔了相當的風險。在確定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時,不能忽視這些相關利益群體的利益。 • 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就是在權衡企業相關者利益的約束下,實現所有者或股東權益的最大化。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財務管理VS.會計學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財務管理VS.經濟學
Exercise • 財務管理所追求的目標為何? (A)增加股東的數目 (B)增加公司的利潤 (C)縮小公司花費的成本 (D)使公司財富最大化
Exercise • 對於公開上市公司,若其經理人以股東之權益為考量,則其營運目標應該是: • (A)追求最大化之市場佔有率 • (B)追求最大之公司規模 • (C)追求最高之每股股價 • (D)追求最大之銷售額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1.2.2個人財務管理的目標 個人財務管理的目標在於追求極大化自身的效用(Utility) 1.3 財務管理的環境 財務管理環境又稱理財環境,是指對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產生影響作用的企業內外各種條件的統稱。 一、經濟環境 財務管理的經濟環境主要包括經濟週期、經濟發展水準和總體經濟政策。 二、法律環境 財務管理的法律環境,主要包括企業組織形式及公司治理的規定和稅收法規。 (一)企業組織形式 企業按組織形式可分為獨資企業(Sole Proprietorship)、合夥企業(Partnership)和公司(Corporation)。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The Types of Firms Sole Proprietorships Business Entities Partnerships Privated Corporations Listed Publicized OTC Question: Which are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the firm in the World?
Types of U.S. Firms Source: www.bizstats.com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企業組織的混和形式 例如有限責任合夥(LimitedLiability Partnership, LLP)(或稱為有限責任公司(LimitedLiability Company, LLC)) ,即是屬於合夥形式的企業組織,所有合夥人都是屬於有限責任,該企業形式融合了租稅優惠與有限責任兩項優點,但不試用本質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大型企業。
Exercise • 下列有關企業組織型態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 (A)有限公司可以藉由一個股東出資即可成立,但是需負無限清償責任 • (B)在兩合公司型態的企業中,至少有一個股東需負無限清償責任 • (C)一般合夥人可以參與企業的經營實務,但需承擔無限清償責任 • (D)有限合夥人只承擔有限清償責任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二)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有關公司控制權和剩餘索取權分配的一套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的安排。它涉及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行人員等之間權力分配和制衡關係。 (三)稅法 稅法,是由國家機關制定的、調整稅收征納關係及其管理關係的法律規範的總稱。我國稅法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徵稅人、納稅義務人、課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節、計稅依據、納稅期限、納稅地點、減稅免稅、法律責任等。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三、金融環境 財務管理的金融環境,主要包括金融機構、金融工具、金融市場和利率四個方面。 (一)金融機構 社會資金從資金供應者手中轉移到資金需求者手中,大多要通過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二)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能夠證明債權債務關係或所有權關係並據以進行貨幣資金交易的合法憑證,它對於交易雙方所應承擔的義務與享有的權利均具有法律效力。金融工具一般具有期限性、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四個基本特徵。 (三)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金融工具進行交易的場所。 金融市場按組織方式的不同可劃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有組織的、集中的場內交易市場即證券交易所,它是證券市場的主體和核心;二是非組織化的、分散的場外交易市場,它是證券交易所的必要補充。 金融體系透過直接金融(direct finance)與間接金融(indirect finance) 將有餘者的資金轉移給不足者。直接金融是指資金需求者直接以發行有價證券,自貨幣市場或資本市場籌措資金,而且這些證券是非金融機構買進之融資方式 間接金融是指是指金融機構一方面接受存款人或保險人的資金,另一方面貸放給資金需求者或購買其發行的有價證券之融資方式。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1.金融市場參與者 按參與市場的動機可分為: • 投資者(Investor)或投機者(Speculator) • 避險者(Hedger) • 造市者(Market Maker) • 套利者(Arbitrager) 2.金融市場的分類 • 依照金融工具請求權的優先順序區分:債權市場(Bond Market;Fixed-income Market)與股權市場(Stock Market) (1).債權市場 債權市場是指債權工具發行與交易的市場,債權工具是一種契約,規定發行者必須定期還本付息。 (2).股權市場 股權市場則是股權工具發行與交易的市場,股權工具是一種平均分享企業淨值和淨利的請求權,無到期日。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依照金融工具的到期期限區分:貨幣市場(Money Market)與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 (1).貨幣市場(Money Market) 貨幣市場是指到期日在一年以內的金融工具發行與交易的市場。 (2).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 資本市場則是到期日超過一年的金融工具發行與交易的市場,又分為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前者是到期日在一年以上的債權工具發行與交易的市場,後者是股權工具發行與交易的市場。 • 企業進行價值分配時,債權工具持有人的優先順位高於股權工具持有人。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依照金融工具是否為首次發行區分:初級市場(Primary Market)與次級市場( Secondary Market) (1).初級市場(Primary Market) 初級市場是指金融工具發行的市場,又稱為發行市場。 (2).次級市場( Secondary Market) 次級市場是指金融工具發行之後進行交易的市場,又稱為流通市場。 活絡的次級市場可以提高金融工具的流動性,使企業、金融機構與政府在初級市場的籌資成本降低。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 依照金融工具交易場所的不同區分: 集中市場(Exchange Market)與店頭市場(over-the-counter (OTC)market) (1).集中市場(Exchange Market) 集中市場是指買賣雙方在一個固定的地點進行交易的市場。 (2).店頭市場(over-the-counter (OTC)market) 店頭市場是指交易者與散居各地的交易商依其掛牌的買賣價格進行交易的市場。
第1單元 財務管理總論 (3)興櫃市場(台灣特有) 興櫃股票就是指已經申報上市(櫃)輔導契約之公開發行公司的普通股股票,在還沒有上市(櫃)掛牌之前,經過櫃檯中心依據相關規定核准,現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議價買賣者而言。申請為興櫃股票之公司,並無營業利益、稅前純益等獲利能力之要求,也沒有資本額、設立年限、股東人數之規定,只須符合下列條件: • 已經申報上市(櫃)輔導 • 經二家以上證券商書面推薦 • 在櫃買中心所在地設有專業股務代理機構辦理股務 興櫃股票沒有漲跌幅限制且與一般上市(櫃)股票相同,只有在賣出時應由證券商代繳證券交易稅,稅率為賣出交易金額之千分之三,交易時間為早上9:00~下午15:00。
Exercise • 有關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的敘述何者錯誤? • (A)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的差別為服務的證券商不同 • (B)透過經紀商來承銷或包銷的市場,稱為次級市場也稱為經紀商市場 • (C)使初級市場發行的證券有流動空間的市場,稱為次級市場 • (D)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店頭市場皆屬於次級市場
References • Berger, A. N. and G. F. Udell (1998), 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