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435 Views
摄影技术. 第二讲 照相机的构成及使用. 第二讲 照相机的构成及使用. 第一节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 照相机的主要构成 第三节 照相机的常用附件 第四节 照相机的类型 第五节 照相机的保养. 第一节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一、小孔成像原理 二、透镜成像原理 三、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光通过照相机镜头,使胶片经过化学作用把景物影像记录下来。. 第一节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景物成像——镜头 曝光——快门、光圈 记录影像——胶片. 第二节 照相机的主要构成. 1 、主体(机身) 2、镜头 3、快门 4、取景器
E N D
摄影技术 第二讲 照相机的构成及使用
第二讲 照相机的构成及使用 • 第一节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 第二节 照相机的主要构成 • 第三节照相机的常用附件 • 第四节 照相机的类型 • 第五节 照相机的保养
第一节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 一、小孔成像原理 • 二、透镜成像原理 • 三、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光通过照相机镜头,使胶片经过化学作用把景物影像记录下来。
第一节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景物成像——镜头 曝光——快门、光圈 记录影像——胶片
第二节 照相机的主要构成 • 1、主体(机身) • 2、镜头 • 3、快门 • 4、取景器 • 5、输片机构 • 6、计数器 • 7、调焦装置 • 8、测距器 • 9、连闪装置 • 10、自拍装置
1、主体(机身) 机身作为承装组成照相机的各种部件的载体,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各主要部件紧密连结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机身上还附设有取景器、测距器、卷片装置、闪光联动及自拍设备。
2、镜头 对称式正光镜头 • A、镜头由光学系统、镜头光圈和镜筒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景物成像。 • B、镜头结构(正光镜头、曲光镜头) 非对称式正光镜头
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 透镜表面敷着的透明有机物,其厚度等于光波波长1/4 。 1、加膜的作用 Ø 根据光的干涉原理,它能减少镜头表面的反射光的损失,使 光线通过率增大。 Ø 能消除幻象、晕光与雾翳,提高清晰度和色彩的还原能力。 2、单层加膜(SC)与多层加膜(MC)超级镀膜 3、加膜质量的鉴别 Ø 看镜头表面反光的颜色,色彩越多越好。 绿色,橙色,红色,紫色(越来越差) 摄影技艺P4
2、镜头 • C、镜头的焦距 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向主轴折射,在主轴上会聚为一点,这个点就是焦点。 从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焦距,用F表示。 经过焦点垂直于主轴的平面称为焦平面,胶片就处于焦平面的位置。 焦平面 主轴 焦点 焦距
共轭原理 2、镜头 • 焦距、物距与像距关系: 1/f=1/u+1/v(f、焦距,u、物距,v、像距) 在焦距固定的情况下,物距增大,像距就缩小;物距缩小,像距就增大。物距和像距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摄影上叫做共轭原理。 F 物距 像距
2、镜头 • D、镜头的口径 有效口径:是指当无限远处射来的平行于镜头主轴的光线,通过镜头前镜时的光束直径。一般指镜片的直径。 相对口径:经过光圈装置调节后的镜头通光孔直径(可变的镜头通光径)叫作相对口径。相对口径的标度f系数表示(或称光圈系数)
2、镜头 例如:当我们选用光圈为f4时,即表示这级口径的光孔直径为镜头焦距的1/4,如果镜头焦距为50mm则f/4的口径为50/4=12.5mm。
2、镜头 • E、光圈系数与通光量关系 : 光圈系数越大,镜头相对口径越小,通光量越小;光圈系数越小,镜头相对口径越大,通光量越大。 半级光圈:、停滞光圈
2、镜头 • F、焦点与视角: 当镜头与胶(底)片保持在焦点距离时,由镜头中心至底片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我们称它为像场角,像场角的对顶角即为视角。 视角
2、镜头 • G、镜头的种类 :
2、镜头 • G、镜头的种类 :
2、镜头 • H、镜头的保护: • a、注意镜头清洁。 • b、不要用手指、手帕、衣物等擦镜头。不要用酒精擦镜头。 • c、正确擦镜头的方法是:用吹气球吹镜头,吹不掉的,用毛刷轻刷掉或用镜头纸擦。 • e、不使用照相机时,应将照相机镜头放在干燥处,防止镜头发霉。 • f、要注意镜头安全,不要碰撞镜头。
3、快门 • (1)快门的功能 • a、根据拍摄景物的亮度不同,要求快门曝光时间能够调节。 • b、拍摄运动物体时,要求快门有足够高的速度。 • c、在特殊的光线情况下使用,要求快门能长时间的开放。 • e、采用辅助光照明(如闪光灯),要求快门能正确控制闪光灯点燃。 • f、能进行自拍。(快门能延时开放)
3、快门 (2)快门的结构 a、启闭机构:决定了快门最短的曝光时间。 b、B门机构:即手控曝光机构。 c、慢门机构:即T门。是一种延时机构。 e、自拍机构:也是一种延时机构。 f、连闪机构 (3)快门速度标记 快门的速度标记一般规定为:1、2、4、8、15、30、60、125、250、500、1000以及B、T等
3、快门 (4)快门的分类 A、中心快门:也叫叶片快门,由若干个金属薄片组成,类似于光圈。 B、幕帘快门:也称焦点平面快门,一般装在机身后壁放置胶片的前面,贴近镜头的焦点平面。 C、电子快门、程序快门:电子快门是由机械快门加电子延时器(只起一个在快门最高速度以内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作用)构成。
3、快门 (5)光圈与快门的组合 A、曝光量:曝光量是指感光片达到正确曝光所需要光线的数量。曝光量=照度×时间 B、快门级数与光圈系数的组合: a、任何一级光圈都能与不同等级的快门速度相配合,得到若干种组合,但多数曝光量是相同的。 b、拍摄时根据拍摄对象选择快门级数与光圈系数的组合。
第二节 照相机的主要构成 • 4、取景器 • 5、输片机构 • 6、计数器 • 7、调焦装置 • 8、测距器 • 9、连闪装置 • 10、自拍装置
第三节照相机的常用附件 快门线 三角架 遮光罩 电动卷片器 测光表
第四节 照相机的类型 1、按照相机使用的胶片和画幅尺寸 可分为35mm照相机(常称135照相机)、120照相机、110照相机、126照相机、中幅照相机和大幅照相机等。
第四节 照相机的类型 2、按照相机的外型和结构 可分为平视取景照相机和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此外还有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折叠式照相机、转机、座机等等。
第四节 照相机的类型 3、按照相机的快门形式 可分为镜头快门照相机(又称中心快门照相机)、焦平面快门照相机、程序快门照相机等。 4、按照相机具有的功能和技术特性 可分为自动调焦照相机,电测光手控曝光照相机,电测光自动曝光照相机等。
第五节 照相机的保养 1、拍摄时照相机应处于平直状态。 2、按快门时必须将照相机拿稳,当使用低速快门曝光或使用焦距较长的望远镜头拍摄时,要用三角架和快门线,使用中焦距望远镜头拍摄时,快门速度一般不低于1/50秒。 3、更换镜头时,不得在直射阳光下进行,否则有可能使感光片漏光。 4、在室外风雪天气里或阳光、逆光下拍摄,必须加遮光罩。 5、拍摄是要注意照相机的安全。 6、照相机应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照相机受潮或受热。 7、照相机不能长时间对着强光体,可能会烧坏照相机的布帘,或使镜头开胶。 8、在照相机不用时,应放松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