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41 Views
职业卫生面临的形势及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常见问题分析 耿 岩. 职业卫生 面临的形势. 职业危害分布广,人群多,发病高 分布行业广 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30 余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广泛分布在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以及计算机、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涉及 30 多个行业,工业企业 1600 多万个 接触人群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居世界前列 劳动力人口超过 7.58 亿 年新增劳动力人口 625 万 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与伤害因素者人数众多. 危害的形势. 发病居高不下 法定职业病 10 类 115 种疾病
E N D
职业卫生面临的形势及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常见问题分析职业卫生面临的形势及职业健康监护监督常见问题分析 耿 岩
职业卫生 面临的形势
职业危害分布广,人群多,发病高 分布行业广 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130余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广泛分布在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工业,以及计算机、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涉及30多个行业,工业企业1600多万个 接触人群多,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居世界前列 劳动力人口超过7.58亿 年新增劳动力人口625万 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与伤害因素者人数众多 危害的形势
发病居高不下 • 法定职业病10类115种疾病 •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病均在1万以上,2009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共报告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尘肺病新病例14495,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累积尘肺病例66万。前三位的是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行业。 • 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23812例,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其他职业病1394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011,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04602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38234例,死亡147683例,现患490551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1万例左右,占全国职业病报告数的70%以上。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011,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04602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38234例,死亡147683例,现患490551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人1万例左右,占全国职业病报告数的70%以上。 • 1991年-2008年累计发生职业中毒42581例,其中急性中毒22842例,慢性中毒19739例。 • 化学物数量增加 • 全世界化学物数量—4100多万种,有毒性登记>10万种 • 经常使用或接触--6~8万种 • 每年1000多种新化学物进入市场 • 我国使用>3.7万种
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大 • 平均每例尘肺病人每年经济损失约为3.41万元,每年因尘肺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达150多亿元,若按一个尘肺病人从发病到死亡按20年计算,总治疗费损失将达3000亿。 • 我国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损失 • 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 • 按照ILOGDP的4%计算。损失将到达12026.8亿元人民币(按2008年GDP30.067万亿计) • 群体性职业病时有发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中小企业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 职业病报告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职业病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2008年报告的29起重大职业中毒事故中有22起发生在中、小型企业,涉及中毒人数190人,死亡29人,病死率15% 。 根据2008年报告,76%的慢性职业中毒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集中诊断超过30人的慢性铅中毒有5起,主要发生在中、小型企业。
中小企业农民工的职业病危害问题突出 • 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无合同、无告知、无培训,职业防护和社会保障难以落实 • 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具有流动性、临时性的特点,职业危害不可预见因素明显增加,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 许多地区长期受职业病的困扰;有关尘肺村、中毒村报道不断,农民因职业病致贫、因职业病返贫的情况大量存在 • 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以后拿钱换命 • 83%的中小工业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病危害,近34%的中小企业劳动者接触尘、毒等有害作业,乡镇工业企业职工的职业病和可疑职业病患病率高达15.78%
职业病危害因素转移严重 • 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 从城市和工业区向农村迅速转移 • 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转移 • 从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 • 约37.2%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具有严重的职业病危害作业,34.7%左右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从事有毒有害作业 • 发病工龄明显缩短
传统职业危害粉尘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传统职业危害粉尘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不断产生 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仍然是粉尘,粉尘造成的尘肺病占职业病总数的71%,其中半数以上为煤工尘肺,约占尘肺病人总数的 46%,矽肺约占30% 职业病危害从开采业、制造业、化工业扩展到宝石加工、农业、林业、木业加工、皮革制造、箱包加工、制鞋等行业 职业病发生具隐匿性、迟发性的特点 慢性职业病特别是尘肺病和有些化学中毒的潜伏期较长,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疗,病死率高。有时即使保住了生命,也可能留下终生残疾或不可逆转的后遗症。 以尘肺为例,潜伏期长的可达数年甚至十数年,但是急性大量接触粉尘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急性发病,病情迅速进展直至危及生命。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些地方政府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工作落实不到位 • 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影响招商引资和地方GDP的发展,使得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贯彻落实不坚决、措施不得力 • 为扩大招商引资不惜降低投资门槛,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准入、监管过程把关不严,致使一些未经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三同时”审查的企业开工投产,导致职业病危害源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 干扰职业卫生执法监督,这种现象越是偏远落后地区就越严重
用人单位法制意识薄弱,职业病防治责任没有落实用人单位法制意识薄弱,职业病防治责任没有落实 • 一些用人单位遵法、守法意识不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劳动者的健康保护,职业病防治机构、制度、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 • 职业病防治违法成本低,一些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恶劣,没有卫生防护措施;不按规定组织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等违法行为大量存在 • 中、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问题更为突出
职业病防治监管没有形成合力,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 • 建国以来,疾病防治和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等工作一直由卫生部主管 • 1982年起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由卫生和劳动部门共同负责,1998年起将劳动部门承担的部分职能交由卫生部门管理 • 2003年卫生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共同承担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编办15号文件)。但目前职能划转交接进展较慢,至今仍有部分省市作业场所监管职责没有落实,存在职业卫生监管不力甚至缺位的问题。
职业卫生监管和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和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 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普遍缺乏既懂职业卫生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的专业人员,职业卫生监管能力不足,亟待加强建设。 • 目前全国超过一半的县(区)没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的地市没有职业病诊断机构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 • 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不但数量少,而且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较低 • 我国职业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只有20%左右,有的地区可能只有5%。国际相关组织推断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可能不到10%。 • 主要原因是 • 供需矛盾突出、工人流动性大、企业变动频繁 • 我国职业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 大城市较好,小城市较差,农村没有 • 大企业较好,小企业较差,个体企业基本没有 • 正式职工较好,合同工较差,农民工基本没有 • 东部沿海较好,中部较差,西部很差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责任和义务 • 机构应维护和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包括不受单位 劳动者和其他行政意见的影响和干预。当受到干扰或破坏时,可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申诉。 • 应客观真实地报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其出具结果和报告负责。 • 检查人员应遵守职业健康监护伦理道德规范,保护劳动者隐私。 • 检查人员有义务接受被检者询问和咨询,如实解释检查结果和提出的问题。 • 在保护劳动者健康前提下,必要时可向单位建议规定以外的检查项目。
法律法规引用书写错误 • 标号写错:《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号令;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 2188-2007)(GBZ 187-2007) • 标准名称错: GBZ 68-2008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 GBZ 70-2009 尘肺诊断标准; • 送达问题---霸王条款: X 依据…法律,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X 经协商由用人单位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的责任是组织 安排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妥善处理,保存档案; 规定检查机构:对发现有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给劳动者个人 出具检查报告,明确载明检查结果和建议。
正确理解“职业健康监护”的概念 • 定义: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态,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OHF)的关系,并及时将结果报告给单位和劳动者,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 特点一: 不是一般查体, 不单纯以“查病”为目的,是观察发现劳动者健康变化与OHF关系的过程。 • 特点二:不是孤立的个体体检资料,是一组动态、连续、群体、与 OHF相关联的资料. • 特点三:最终要落实到干预措施-职业病防治措施。
职业健康监护概念突出问题 • 问题1:把职业健康检查当成一般查体.只考虑“病”,但“病”与接触的OHF联系不起来或联系错。 ###更差的是:结论把原始的检查结果罗列上,病也搞不清楚。(原因: 既缺乏临床知识,又没有职业病知识) 例: 喷漆2年,检查结果栏:WBC(2.51*109/L)PLT(69*109/L)HGB 55 g/L。 结论没有,后面分析:可能为“慢性轻度苯中毒”。。。 (原因: 有临床知识,缺乏职业病知识,不了解标准法规) 例: 喷漆2年,检查结果:WBC(1.8*109/L)PLT(30*109/L)HGB 62 g/L
职业健康监护概念突出问题 • 问题2:孤立分析个体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同工资料、环境资料不联系 例: 某汽车配件公司,检查电焊工139人,其中 “双耳听力损失31人,白细胞减少14人”。 报告结论: 31例电焊工--按照噪声作业初筛“双耳听力损失? 其中2例“右耳聋”------列入”可疑职业性疾患” 问题: 是否为噪声作业?环境噪声暴露强度?现场听力 测试质控如何?一次检查能否下结论? 听力损伤 高发的原因是什么?均应进行分析。不然,复查完 如何下结论?
职业健康监护概念突出问题 问题3:对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的问题罗列,但提不出合理正确的处理意见。对单位的职业病防护情况提不出正确的干预措施。 原因:对国家相应的法规、标准没有很好掌握。 缺乏职业卫生知识。 例1 噪声作业,工龄5年,(在岗检查)神经性耳聋(药物性耳聋?)。 建议调离。 例2 苯作业,工龄3年,白细胞减少。职业禁忌,建议调离。 例3 苯作业,检查发现白细胞减少,建议动态观察血象3个月。。。 应为?(对异常者每周复查1次,连续3次)
例4 男 50岁 电焊 27年,长期接触锰烟尘,有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 建议来我院复查并拍尘肺片排除尘肺。 例5 从事电焊作业,接触锰烟尘,检出神经衰弱综合症? 职业禁忌证 , 调离电焊作业。 例6 噪声作业60人,检出高频听力损失28人,语频听力损失6人, 环境噪声 100~125dB,建议加强防护,如佩戴耳塞等。
噪声作业上岗前职业禁忌证: 1 各种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语频任一频率纯音气导听阈〉25dBHL). 中度以上传导聋。 双耳高频(3000,4000,6000Hz)平均听阈≥40dB。 Ⅱ期或Ⅲ期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病 噪声作业在岗期间职业禁忌证: 1 噪声易感者(即在噪声作业≤1年,双耳高频任一频率听力损失≥65 dBHL。 2 ? 3 ? 。。。。。 续:噪声作业举例 例7 噪声作业11年,高血压 180/125mmHg,EKG左室面 高电压,建议应低盐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并动态 观察血压,必要时降压治疗。
续:噪声作业举例 例8 某单位噪声作业30人“双耳听力异常?” 。。。。 处理:考虑到测定者脱离噪声作业时间较短,存在暂时性听阈移位 的可能,建议脱离噪声48H后来我院门诊复查… 复查后。。。接噪工龄3年以内者调离…. 错误1 :听力异常应具体说明类型 错误2:标准规定脱离噪声作业环境12~48h后作为筛选听力的测试时间。若筛选测听结果已达观察对象或噪声聋水平,则应复查,复查时间为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周。 错误3:请比较下列情况 A 上岗检查发现:双耳高频(3000,4000,6000Hz)平均听阈≥ 40dB—职业禁忌证—调离 B 在岗检查:1年内,双耳高频任一频率听力损失≥65 dBHL—噪声易感者———调离。 C 在岗检查:双耳高频(3000,4000,6000Hz)平均听阈≥ 40dB——观察对象
噪声作业的处理原则 • 职业禁忌证调离 • 观察对象不需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时患耳鸣者例外。 • 轻度、中度及重度噪声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 • 重度噪声聋患者应佩戴助听器。 • 对噪声敏感者(即上岗前体检听力正常,在噪声环境下作业1年,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任一频率,任一耳听阈达到65dBHL)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
职业健康监护概念突出问题 • 问题4 :把职业健康检查混同于职业病诊断过程, 结论下职业病诊断结论.(筛查过程) 例1 某火力发电厂,煤尘作业90余人,报告结果中:尘肺0+ 30余人。 例2 女,彩印,苯作业2年,检查发现白细胞减少, 结论应为:职业性慢苯中毒观察对象。。。。 例3 听力检查结果如何下结论:听力异常?听力损失?聋? 双耳高频平均听阈≥XXdB;或高频标准听阈偏移(HSTS)≥XX dB 或 X 耳语频(XXX Hz)听阈>XX dBHL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程序问题 一 用人单位制定工作计划,选择并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 签订委托协议书: 包括危害因素 接触人数 检查项目 检查时间 地点 查体费用等. 三 单位提供基础资料: 包括基本情况 危害因素 接触人数 生产技术 工艺 材料 环评 防护情况等. 四 有资质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五 机构对检查结果汇总,在规定时间向企业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档案. 六 单位对健康检查结果的处理和安置意见(书面). 单位 检查机构 单位 反馈处理意见 卫生监督 检查机构
常见工作程序问题 • 问题一:不签订委托协议书 • 问题二:不提供基础资料,无应查名单,无危害因素监测数据,无法得出检查率,无法衡量暴露水平,无法评价防护措施。 • 问题三:检查完,发完报告就万事大吉。 无后期处理。
关于签订委托协议书 • 检查时间 地点 • 应检查人和检查人数(按岗位分布) • 检查项目:按照不同的OHF设定 • 检查费用: • 复查、复诊的内容:责任明确 • 报告书形式:结果、评价、个体报告及告知方式,隐瞒结果的责任; • 报告书发放时间 • 免责: 针对漏检问题, 检查条件问题, 结果处理问题, 报告书送达问题, 检查结果私密问题, 档案管理问题等.
职业健康检查实施问题 步骤: 第一步 职业健康检查前期准备工作: 1 掌握单位基本情况: (1) 阅读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2) 现场调查: 2 签订委托协议书: 3职业健康检查所需人力 物力准备: 第二步 职业健康检查实施过程 1 检查过程时间安排:如噪声作业:留取生物标志物的时间安排等 2 检查地点安排:重点:听力测试,肺功能,检验,放射等 3 检查人员安排:每天人员定员、车间安排;检查者安排等 4 实施操作:职业史、病史调查 ;临床检查 ;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第三步 职业健康检查后续工作: 1 结果汇总, 撰写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评价报告、个体报告等; 2 在规定时间向企业、监督部门送达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档案; 3 对检查结果的追踪处理 ,督促按照报告书复查、复诊、就医等。
实施问题一 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 关键是掌握企业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 途径: 1)阅读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必须提供! 2)必要时进厂调查: • 掌握单位基本情况; •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暴露情况; • 接触人数, 人员流动情况; • 主要生产工艺 材料 产品 副产品; • 环境防护 个人防护及环境检测评价情况等. • 以往职业健康监护开展情况 • 最好画出工艺流程图和接害人员岗位分布图
所需人力 物力准备 职业健康检查队伍的合理组成: 1)首先确定主检医师1-2名,主检助理1-2名; 2 )根据OHF确定不同临床专业医师组成: 内科1 神经内科1 皮肤科1 耳鼻喉科1 眼科1 3) 检验及特检医师组成:放射2名,化验2名,B超1名,心电图1名,肺功能1名,电测听1名。 4)辅助人员:登记(照相)询问职业史,资料录入等。 按照100-150人/天计,每个查体队一般至少需要12人。
关于 “主检医师” * GBZ 188-2007提出了职业健康检查主检医师的概念(4.2.3-(2)),但是由于新的《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至今没有出台,所以没有形成法律条款。 #### 主检医师对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GBZ 188-2007要求主检医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还应熟悉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 主检医师的主要责任: 1 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接触强度 2 确定是否存在相应危害效应 , 是否职业禁忌? 3 撰写健康检查结果与评价报告。
♦ ####主检医师应具备的条件 1 具有医疗执业资格的医师; 2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 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五年以上; 4 具备一定的职业卫生知识; 5 掌握职业健康监护法规和技术规范; 6 熟悉相关的职业病诊断标准 7 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格和职业病诊断资格 ♦主检医师最基本/最关键条件: 具备两方面知识和经验:临床工作基础(全科?内科?)+ 职业病防治经验 (所以从事职业病临床工作的医师最好)
制订企业职业健康检查计划 • 关键是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 检查前 “例会”制度---人员岗前培训: 1)定岗定责, 责任到人,以便做好本岗工作. 2)向所有参加人员介绍该企业基本情况, 使掌握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效应; 3)让所有人员熟悉该企业检查计划, 统一执行方案,
关于<职业健康检查表> • GBZ 188-2007 没有设计统一的健康检查表格,主要考虑: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繁多,引起疾病各异,规定一种统一格式很难包括全面; 2 各地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当地情况(主要危害因素) 制订各自适用的表格, 具体化. ## 存在问题: 自行设计的检查表各异,有的存在缺陷。
设计《职业健康检查表》时需要重视的问题 (1) 被检查者个人一般信息: 身份证 签名 (2) 职业史信息: 单位认可; (3) 病史信息: 特别既往史 签名; (4) 症状: 签名; (5) 临床检查: 内科 神经科 皮肤科 眼科(晶状体检查描绘表),耳鼻喉科等;各科医师签名. (6) 实验室检查: 化验, 腹部B超, EKG, 胸部X线, 肺功能 电测听检查纪录表等. 特殊:? (7) 检查结论,处理意见, 主检医师签名,检查机构章.
检查实施过程常见问题 (一) 检查地点的选择问题: 程序, 便捷, 安静, 无干扰. 电测听:隔音室本底问题? (二) 检查时间问题: 关键:毒物生物标志物: 留标本时间 血常规\生化检查, 要求血样在4h以内送检. 何为班前? 班末? 班后? 电测听需脱离噪声作业12-48 h以上 (三) 日安排检查速度问题: 日检人数不宜过多 (一般日检 <150人次) .
关于职业史问诊的关键问题 必须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次要) 尽可能了解暴露强度 车间 岗位 具体工种 工龄(专业工龄或相关工龄) 工艺流程 接触OHF 名称 强度 实际暴露时间 接触方式 工作量 环境防护及个人防护 环境检测情况 (关键看检测数据是否能代表实际暴露情况) 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特别注意上岗前检查) 同工种发病情况,有无急慢性中毒史 既往职业史
关于病史询问的关键问题—“针对OHF效应” • 既往史 • 家族史 • 个人史 • 月经婚育史 • 病史: 症状发生及消长与职业的关系, 注意询问休工的影响 注意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患者叙述的主观性
关于临床检查常见问题---- “针对OHF效应” • 根据接触的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对应的效应, 有侧重点的检查. 特别注意职业病的特征表现.举例: • 眼科视力:驾驶员色觉:驾驶员 电工 压力容器 高空视野:甲醇眼底:视屏 TNT 甲醇 放射晶状体:放射 微波 视屏 紫外线 红外线
关于临床检验质控问题 1 临床实验室必须满足 (WS/T250-2005)质量保证要求: 1) 室内质量控制(IQC):建立并遵守质量保证(QA)政策和程序. 2) 定期开展质控评估和室间质评(EQA)评估. 2 仪器必须效准, 每天质控测试,并保留效准和质控纪录. 3 采集新鲜静脉血标本, EDTA-K2抗凝, 充分混匀,. 置于18-22℃, 间隔不超过4h.
肺功能检查质控问题 结果的可接受判定: • 检查每次测试结果可接受性: 判定是否最大用力,最快呼气,有无停顿、换气、漏气或其他影响测试结果的异常 ;否则重复. • ##每位受检者, 至少有三次可接受的测试,以测定值最大的两次评估可重复性, 两次FVC和FEV1值相差不能大于10%(200ml),若未能达到标准,应重复. • 以测定的最大值为结果。
电测听的质量控制问题 1 本底噪声:不大于30dB 2 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后 12~48 h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以区别暂时性听力阈移。对结果异常的复查,为脱离噪声环境后1周。 3 测试规范: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按步骤依次进行语频(500,1000,2 000 Hz)和高频(3 000,4 000,6 000 Hz)6个频率的纯音气导测听。结果应符合噪声损伤特点. 4 结果复核:发现测定值不客观(水平型,低高型,紊乱型),应查找原因,或复查。 5 复查:加做客观测听,及鉴别指标。
关于 “胸片质量控制问题” • 胸片要求: • 完整:包括两侧肺尖和肋膈角; 对称,肩胛骨与肺野不重叠;全片缺陷面积不超过半个肺区. • 清晰: 整个肺野纹理清晰可见, 不模糊; • 吸气足: 右侧膈顶应低于第十后肋水平(高于第八后肋应重拍). • 光密度 : 要求达到: 上中肺野 1.45-1.75 ;膈下小于0.28; “黑片”: 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 1.80(标准1.85-1.90?); “白片”: 上中肺区最高光密度< 1.40 (标准1.30-1.40);
关于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撰写问题 GBZ 188-2007 技术规范:## 体检机构应按时(一般30天内)向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 根据需要,结合作业环境监测资料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评价: 分析健康损害原因,提出干预措施,主要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还应给发现有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出具个体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分为三部分 • 1 个体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对检查者个人的体检结论和处理意见. • 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 对该单位本次所有被检查者的体检结果总结. • 3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 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监测资料(必要时现场调查),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评价: 主要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防护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1、将每个个体体检结论录入计算机。 2、完善检查表,主检医师填写个体体检结论,加盖体检机构公章。 3、对检出的可疑职业病、职业禁忌证患者;职业相关指标异常需要复查及患有重大疾病需及时通知患者本人的,撰写“个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通知书”。 4、总结所有个体体检结果,撰写单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书。 5、根据本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合单位职业病危害情况及检测数据,撰写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主要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6、审核 签发
个体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结论分4- 5种情况: • 职业健康检查未见异常; • 检查发现一项以上有意义指标异常——职业相关指标异常,需要复查或医学观察者; • 检查发现‘‘可疑职业病”,需要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 检查发现患有:‘‘职业禁忌证”,不应安排或需要调离禁忌作业; • 其它疾病或异常:与目标疾病无关的其它疾病或指标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