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91 Views
第三章 物理教学过程、 方法和模式. (一)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 1. 教学过程 概 述. (1) 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 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认识过程,有其特殊性 , 主要表现在: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序列性. 物 理 教 学 过 程.
E N D
第三章 物理教学过程、 方法和模式
1.教学过程 概 述 (1)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作为一种认识过程,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序列性
物 理 教 学 过 程 • 物理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经历各种活动认识物理世界,掌握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方法,训练基本技能,促进智力、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个性的过程。
2.1 物理学的特点 •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理论科学 • 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 •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形式最一般规律和应用的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 • 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
2.2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 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 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为中心 • 以数学方法为重要手段 • 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 • 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
① 物理教学应体现传授知识与发 展智能及培养非认知因素相统一. ②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为中心 实现物理教学的发展功能. ③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 ①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正 确的学习动机. ② 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 能力. ③ 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 学生积极思考. ①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② 运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 ③对待教学的态度要科学. 3.中学物理教学原则(一) (1)科学性原则 (2)以提高思维素质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原则 (3)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① 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序 • ②抓好学生学习的序 • ③抓好教学 过程的序 ① 确保实验内容自身 体系的完整 ② 将实验教学贯穿到 整个教学过程中 中学物理教学原则(二) (4)有序性原则 (5)发挥物理实验综合作用的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①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必须保证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切实抓好理论知识的教学。 • 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正确、恰当地联系实际。 • ③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讨论法 讲授法 (二)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 谈话法
1. 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⒈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 ⒉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本质乃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 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这是教学方法这一概 念的核心。这说明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 ⒊教学方法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程序,也是一种有秩 序的活动方式体系. 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 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 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的组合。
2.教学的基本方法及其要求 • 讲 授 法 • 谈 话 法 • 讨 论 法 • 读 书 指 导 法
运用讲授法应当做到 讲 授 法 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进 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特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适当辅以其它教学手段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 a.讲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认知规律。 b.讲授要力求具有启发性。 c.讲授要注意突出重 点,抓住关键。
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谈 话 法 应用谈话法应做到: a.谈话前,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教材重点、摸透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做好充分准备,认真拟定谈话提纲,精心设计谈话的问题,审慎选择谈话的方式。 b.谈话时,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紧扣教材,难易适当,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 c.谈话后,教师要及时小结,使学生凌乱的知识得到疏通,错误的认识得到澄清。
讨论法指在教 师指导下,学生以全 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 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 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 教学方法。 a.讨论前,教师要提出 讨论的题目、思考提纲和 讨论的具体要求。 b.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 c.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 书和其它有关书籍而获取知识并发展智能 能的教学方法。 运用此方法应做到: a.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 b.指导学生善于阅读课外读物。 c.要根据物理学的特点指导学生读书。
3.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⑴教学方法的选择—五个依据 a.依据教学目的-要选择与教学目的相适应,能够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 b.依据教材内容-应根据具体教材内容的教学要求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为一门学科的内容总是由各方面内容构成的内容体系,在体系中,不同的内容又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和特点。 c.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受到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所具有的基础知识条件的制约。 d.依据教师的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条件,要取决教师对各种教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e.依据学校的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客观条件。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树立整体的观点,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性功能。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树立整体的观点,注意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性功能。 ⑵ 教学方法的运用 a.要娴熟、正确地运用各种基本方法,发挥其最佳功能。 b.要善于综合地运用教学方法,发挥教学方法体系的整体性功能。 c.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掌握它们是对每个教师起码要求。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才有可能掌握新的、更复杂的方法,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 • 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很多,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都必须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总的指导思想。
4.教学方法改革简介 • 发现法 • 掌握学习 • 问题教学法 • 单元教学法 •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1.教学模式概 述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建立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适用、比较稳固的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是教学观念与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它具体规定了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实施教学的程序,应遵循的原则及运用的注意事项,是师生双方教学活动的指南.
2.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结构 ①理论基础(教学理念) ②教学目标 ③实现条件 ④操作程序与方法 ⑤教学评价体系 • 理论基础是指构建一个模式的教学理论或教育思想,是模式的灵魂和精髓,它反映了模式的内在特征。 • 教学目标是指某个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它在教学模式的构成因素中居核心地位,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 实现条件是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诸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间等的最佳组合。 • 操作程序与方法是指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
其大致过程为: 设计—试验 —修改—完善 —推广 3.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方法 其大致过程为: 经验—理论— 实践—完善—推广 ①设计法 ②归纳法 设计法可描述为:从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假设出发,设计出相应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 归纳法可描述为: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并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升华为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③借鉴法 ④综合法 其大致过程为: 模式1+模式2+……→新模式。 借鉴法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在新的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对已有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汲取其合理部分,构建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二是将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物理学科的实际相结合,构建出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其一大致过程为:原模式+新理论→新模式。 其二大致过程为:某学科模式+物理学科特点→物理学科的模式 • 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已有的若干个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长处和短处,将它们的长处综合起来以互补,克服短处以形成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指导︱探索式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皮亚杰的教学思想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提出研究课题 进行猜测,提出假 设,设计实验方案 知识应用、 巩固扩展 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 • 理论依据 • 目标 • 操作程序 • 运用此模式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 精神,这是核心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际操作能力、勇于探索的意志力等。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掌握归纳、综合、抽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5.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发展趋势 ① 由单一性教学模式向多样化 教学模式发展 ② 由归纳型教学模式向演绎型 教学模式发展 ③ 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 转化 ④教学模式现代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