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k likes | 1.44k Views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2.2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2.1 概述. 2.3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2.4 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2.5 粉土的密实度和湿度. 2.6 土的胀缩性、湿陷性和冻胀性. 2.7 土的分类. 2.8 土的压实性. 2.1 概 述. 土体. 气相. 固相. 液相. +. +. 构成土骨架,起决定作用. 重要影响. 次要作用. 土的物理性质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的力学性质. 2.2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分类.
E N D
2.2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2.1 概述 2.3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2.4 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2.5 粉土的密实度和湿度 2.6 土的胀缩性、湿陷性和冻胀性 2.7 土的分类 2.8 土的压实性
2.1 概 述 土体 气相 固相 液相 + + 构成土骨架,起决定作用 重要影响 次要作用 • 土的物理性质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的力学性质
2.2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的分类 • 一类是必须通过试验测定的,称为直接指标(或基本指标) ,有:含水率(water content; moisture content)密度(density)土粒比重(specific gravity of soil particles) • 一类是根据直接指标换算的,称为间接指标(换算指标),有孔隙比(void rate)孔隙率(porosity)饱和度(degree of saturation)
Va Vv mw Vw m V ms Vs 2.2.1 土的三相比例关系图 质量 体积 气 水 土粒 Vs:土粒体积 Vw:土中水体积 Va:土中气体积 Vv:土中孔隙体积 V:土的总体积 ms:土粒质量 mw:土中水质量 m:土的总质量 m=ms+mw 土的三项组成示意图
(1)土的密度ρ和容重γ 2.2.2 指标的定义 定义: 单位体积土的质量,用ρ表示 密度 单位: Mg/m3或 g/cm3 表达式: 定义:单位体积土的重量,用γ表示 容重 单位:KN/m3 表达式:
(2)土的比重Gs • 定义: 土的质量与同体积4℃时纯水的质量之比(无因次)。一般情况下,土粒比重等于土粒密度,但二者含义不同。 • 表达式 :
测定方法: 比重瓶法,事先将比重瓶注满纯水,称瓶加水的质量m1。然后把烘干土若干克(ms)装入空比重瓶内,再加纯水至满,称瓶加水加土的质量m2,按下式计算土粒比重
(3)土的含水率w • 含水率: 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 表达式:
测定方法: 烘干法。先称出天然湿土的质量,然后放在烘箱里,在100~105℃下烘干,称干土的质量。
间接换算的物理性质指标 (4)土的孔隙比e • 定义: 土中孔隙的体积与土粒的体积之比,以小数表示 • 表达式:
(5)土中孔隙率n • 定义: 土中的孔隙的体积与土的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 表达式:
(6)土的饱和度Sr • 定义: 土中孔隙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 表达式:
(7)干密度ρd干容重γd • 定义:单位体积内土粒的质量或重量 • 表达式:
土烘干,体积要减小,因而土的干密度不等于烘干土的密度。土烘干,体积要减小,因而土的干密度不等于烘干土的密度。 • 土的干密度或干容重是评价土密实程度的指标,干密度或干容重越大表明土越密实,反之越疏松。常用它来控制填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8)饱和密度ρsat与饱和容重γsat • 定义: 土中孔隙完全被水充满,土处于饱和状态时单位体积土的质量或重量 • 表达式:
(9)浮密度与浮容重 • 定义: 单位体积内土粒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之差 • 表达式: 各种密度之间的比较:
1、孔隙比e 2、孔隙率n 3、饱和度St 4、含水量w (烘干法测定) 5、比重ds (比重瓶法测定) (环刀法测定) 6、天然密度 天然重度 干重度 7、干密度 8、饱和密度 饱和重度 9、浮密度 浮重度 2.2.3 指标的换算
e=VV/Vs 质量m 体积V 气 Vv=e 水 V=1+e 土粒 Vs=1 土的三项物理指标换算图
饱和度与含水率、比重和孔隙比的关系 当土饱和时,即为Sr=100%则 饱和含水率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换算公式 1 名称 符号 三相比例表达式 常用换算公式 单位 土粒比重 含水量 g/cm3 密 度 干密度 g/cm3 g/cm3 有效密度 g/cm3 饱和密度
土的三相比例指标换算公式 2 名称 符号 三相比例表达式 常用换算公式 单位 重度 kN/m3 kN/m3 干重度 饱和重度 kN/m3 有效重度 kN/m3 孔隙比 孔隙率 饱和度
质量(g) 体积(cm3) 求: 绘制三相比例图 例题1.1 某工程地基勘探中,取原状50cm3,重95.15g,烘干后重75.05g,土粒比重为2.67 。 1.79 21.89 20.1 20.1 95.15 50 75.05 28.11 解: ms = 75.05g mw= 95.15-75.05= 20.1g m = 95.15g V = 50cm3 Vv= 50-28.11= 21.89cm3 Va = 21.89-20.1= 1.79cm3
2、计算三相比例指标 质量(g) 体积(cm3) 1.79 21.89 20.1 20.1 95.15 50 28.11 75.05 =19.39-10=9.39kN/m3
例题1.2 加水后体积(m3) 体积(m3) 某土料孔隙比e=0.9,饱和度Sr=40%, 如果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使饱和度增加 到Sr=90%,问1m3土料中应加多少水。 0.474 0.43 0.19 1 1 0.526 0.526 解: Vv=0.9Vs=0.474m3 Vv+Vs=1m3 加水前 加水后 所以1m3土加水量为 0.43-0.19=0.24(t)
2.3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 同一种黏性土,含水量不同,可分别处于: 固态 半固态 可塑状态 流动状态 2.3.1 黏性土的可塑性及界限含水量
液限LL(liquid limit) 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 塑限PL(plastic limit) 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缩限SL(shrinkage limit) 半固体状态与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即粘性土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而体积开始不变的含水率。 黏性土由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总称Atterberg 界限,有:缩限、塑限、液限。
含水量 减小 外力作用可改变其形状,而不改变其体积,并在外力卸除后仍能保持已获得的形状 流动状态 可塑状态 半固体状态 固体状态 缩限 液限 塑限 刚沉积的粘土,本身不能保持其形态,极易流动 体积不再收缩,空气进入土体,土的颜色变淡 水分蒸发,上覆沉积层厚度增加,含水率减小,体积收缩 含水率减小,丧失可塑性,在外力作用下,易于发生破裂
1. 液限测定方法 76g圆锥体经5秒钟恰好沉入10mm深度,这时杯内土样的含水量就是液限WL值。有些研究认为沉入17mm深度与碟式结果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采用100g圆锥体沉入20mm深度。
将碟子抬高10mm,使碟下落,连续下落25次后,如土槽合拢长度为13mm,这时试样的含水量就是液限。将碟子抬高10mm,使碟下落,连续下落25次后,如土槽合拢长度为13mm,这时试样的含水量就是液限。
2.塑限测定方法 (1)搓条法 即用双手将天然湿度的土样搓成小圆球(球径小于10mm),放在毛玻璃板上再用手掌慢慢搓滚成小土条,若土条搓到直径为3mm时恰好开始断裂,这时断裂土条的含水量就是塑限。
2.塑限测定方法 (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取代表性试样,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调制成三种不同稠度的试样,用电磁落锥测定圆锥在自重作用下经5秒后沉入试样的深度。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纸上绘制关系曲线。入土深度2毫米所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3.缩限测定方法:收缩皿法 把土料的含水率调制到大于土的液限,然后将试样分层填入收缩皿中,刮平表面,烘干,测出干土样的体积并称量至0.1克,按下式计算
1. 塑性指数PI( plasticity index) 2.3.2 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 液限和塑限之差的百分数值(去掉百分号)为塑性指数 塑性指数表示处于可塑状态时土的含水率可变化幅度。塑性指数越大,可塑状态含水率变化范围也大。塑性指数是反映粘性土性质的一个综合性指标。一般地,塑性指数越高,土的粘粒含量越高,所以常常用作粘性土地分类指标
2. 液性指数LI (liquidity index) 粘性土即使具有相同的含水率,也未必处于同样的状态,粘性土的状态用液性指数来判别。 液性指数表征了土的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之间的相对关系,表达了天然土所处的状态。 黏性土根据液性指数值划分软硬状态。GB50007-2002分成五种状态(要记住!)
液性指数 状态 黏性土的状态(GB50007-2002) 表2-3 坚硬 硬塑 可塑 软塑 流塑
注意 • 由于液限和塑限目前都是用扰动土测定的,土的结构已彻底破坏,而天然土一般在自重作用已有很长的历史,它获得了一定的结构强度,以至于土的天然含水率大于它的液限也未必一定会发生流动。含水率大于液限只是意味着:若土的结构遭到破坏,它将转变为粘滞泥浆。
2.3.3 黏性土的活动度、灵敏度、触变性 1. 黏性土的活动度 衡量黏土中所含黏粒矿物活动性的指标 A:黏性土的活动度; Ip:黏性土的塑性指数; m:粒径<0.002mm的颗粒含量百分数。 分成三类: 不活动黏性土:A<0.75 正常黏性土:0.75<A<1.25 活动黏性土:A>1.25
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原状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2. 黏性土的灵敏度 表示土的结构性对强度影响的指标 灵敏度 = 低灵敏 中灵敏 高灵敏 灵敏度越高,土的结构性就越强,受扰动后对其影响大,挖基坑等工程应注意! —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打桩 3. 黏性土的触变性 饱和黏性土的结构受到扰动,导致其强度降低,但当扰动停止后,土的强度又随时间而部分恢复。黏性土的这种抗剪强度随时间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