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互联网新媒体及其特性(下)

曹三省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互联网新媒体及其特性(下). 目 录. 一. 互联网新媒体的概念内涵. 二. 互联网新媒体的主要类别. 三. 互联网新媒体的技术与社会特性. 四. 互联网新媒体的应用策略与建议. 五. 结束语. 目 录. 三、互联网新媒体的技术与社会特性. (一)网络新媒体的社会特性. 5 、服务性. 所谓服务性是指互联网新媒体,同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比而言所具有的特性,是服务性的一个渐进性的加强。. (一)网络新媒体的社会特性. 服务运营子链. 增值服务 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 公共服务

y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互联网新媒体及其特性(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曹三省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 互联网新媒体及其特性(下)

  2. 目 录 一 互联网新媒体的概念内涵 二 互联网新媒体的主要类别 三 互联网新媒体的技术与社会特性 四 互联网新媒体的应用策略与建议 五 结束语

  3. 目 录 三、互联网新媒体的技术与社会特性

  4. (一)网络新媒体的社会特性 • 5、服务性 所谓服务性是指互联网新媒体,同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比而言所具有的特性,是服务性的一个渐进性的加强。

  5. (一)网络新媒体的社会特性 • 服务运营子链 增值服务 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 公共服务 运营商 内容集成商及数字出版商 服务运营子链边界 基本服务 运营商 终端设备 制造商 网络运营商 网络设备 制造商 芯片制造商

  6. (二)互联网新媒体的技术特性 1. 海量特性 2. 多模态特性 3. 聚合特性 4. 动态特性

  7. 1、海量特性

  8. 2、多模态特性 • 目前在互联网范围内,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手 段、技术途径和技术构成系统,去完成相近用户 体验的达成,互联网新媒体系统的实现有多个不 同的技术模式支撑, 这也是媒介融合,信 息网络融合,三网融 合等融合趋势背后的 作用力。

  9. 2、多模态特性

  10. 3、聚合特性

  11. 互联网新媒体本身技术模式是动态 互联网新媒体的内容是动态 用户本身的行为是动态化 4、动态特性 动态特性 的含义

  12. 4、动态特性 动态的技术,动态的内容,动态的用户……

  13. 四、互联网新媒体的应用策略 和相关建议

  14.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政务应用 1、推动主流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型,提升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新媒体领域内的影响力,使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

  15. 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之间关系的自然演变过程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政务应用 21世纪新十年 利用新媒体阶段 新媒体化阶段 21世纪初 应对新媒体阶段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前3年

  16. 新媒体化是传统媒体新一轮的战略升级、科技创新、服务变革和模式演进的里程碑,实现新媒体化,必然是我们当前所谓传统媒体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所在。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政务应用

  17. 广电行业-中央级广电媒体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广电行业-中央级广电媒体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 • (1)中央电视台CCTV.COM(中央网),演进到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成为完善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并通过CNTV平台对接了国家IPTV和新媒体的集成播放平台,为未来若干新媒体形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8. 广电行业-中央级广电媒体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广电行业-中央级广电媒体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 • (2)CNTV(国际台)发展CIBN • (3)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在发展CNBN

  19. 目前,中央三大台的信息传播功能,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功能,在我国信息传播,互联网新媒体领域,还没有完全去发挥潜力,更多的用户是通过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去获得各种网络视频内容。但未来可以预期,中央三台的平台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增长。目前,中央三大台的信息传播功能,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功能,在我国信息传播,互联网新媒体领域,还没有完全去发挥潜力,更多的用户是通过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去获得各种网络视频内容。但未来可以预期,中央三台的平台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增长。

  20. 报业领域 • 现在中国主流网络媒体,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范围,原有的各地宣传系统和报业系统,分别都建立起来了自己的网站。这批网站可以称为中国主流网络媒体。

  21. 报业领域

  22. 报业领域 • 在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背景下,西部的主流网络 媒体的发展具有非常强大的战略意义。西部地区 的各个报业集团,广播电视网站等应该获得一定 程度的政策倾斜,西 部地区的互联网基础 设施发展呈逐渐增长 态势,智能终端的普 及,进入2012年之 后,速度逐渐加快。

  23.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政务应用 • 2、政务微博的开办和运行,应避免僵化和形式化,须不断了解适应互联网舆情环境变化的新特点,提高应对舆情突发事件的灵活性,确保有效的舆论导向。

  24.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政务应用 • 微博背后有一种人性化沟通的力量,政务微博绝对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发布的渠道,更是一种沟通行为,要通过政务微博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去完成一些政府服务工作的实际过程,去化解一些潜在问题。

  25.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政务应用 3、应客观认识互联网新媒体舆情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潜在的极端性,以包容、诚恳、耐心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应对和解决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极端状况。

  26.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 1、应提升互联网道德素养和能力素养,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积聚和贡献“正能量”,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27.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1、新媒体能力素养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能力 音视频处理基础能力 互动系统与UX分析设计能力 脚本设计与开源应用能力 新技术学习能力 计算机及智能终端应用能力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应用能力

  28. PORTAL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 (1)计算机。对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掌握,包括在标准结构的计算机之外各种智能终端的用能力。只有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些基础设施和硬件平台,包括简单的网络工程配置应用,比如架设简单的无线路由器等,这样才能成为高效率的互联网新媒体的用户。

  29.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 (2)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在互联网新媒体背景下,需要掌握浏览器,掌握浏览器的一些安装、配制、升级、插件的管理等基操作,这样在应用互联网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很好的能力基础。

  30.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3)数字图像 • 互联网本身已经进入到以视觉为主的信息传达方式的环境中,图象本身构成了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硬通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掌握一定程度上的图象处理能力,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过程。

  31.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 在基本数字图象基础上,对动态音视频的图象声音处理能力,掌握一些非线性编辑的技巧及声音处理技巧。尤其手机已经完全可以作为拍摄设备进行图象采集,利用简单软件处理成适合网络传播的方式,即音视频处理能力。 (4)音视频

  32.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5)掌握互动系统特性 • 互动系统和用户体验的分析设计的能力。要知 道信息如何发布才能更好地完成信息传达。如微博,怎样@, 措词,才能够 更好的使其进行 传播,这就是所 谓用户体验设计 的构成部分。

  33.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 (6)脚本设计和开源应用能力。掌握目前互联网范围下脚本编程、开源应用集成整合能力。这部分能力可以进行进一步加强,逐渐培养越来越多具有设计和开发能力的高级用户。

  34.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7)新技术学习能力 • 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特性是动态发展的,随时可能出现新的技术,用户需要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新的技术,这样才能在互联网的应用过程中,发挥出更为完善的能力体系优势。

  35.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2、应全面客观认识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劣,增强自身对虚假和不良信息的辨别力、评价力和免疫力,兼听则明。

  36.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社会化的互联网新媒体有利有弊,信息快捷并不意味着准确。

  37.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 快捷不一定代表准确。互联网新媒体本身是一个可能的新闻来源,根据信息统计,目前推特上有多达49%的信息最后证实是虚假的,虽然这并不影响社交网络、互联网新媒体成为并且继续扮演着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其潜在问题需要普遍意识到。

  38.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3、应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带来的“人人互联”的优势,促进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的知识与经验传播,通过大规模协同和组织行为,推动互联网新媒体的良性发展。

  39. (二)互联网新媒体大众应用 • 今天所面临的各种乱象是阶段性的问题,如果处置得当这个阶段一定会过去,互联网本身会成为更为透明化,更为可信的信息传播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每一个人都去扮演更为积极、更为良性的角色。

  40. 五、结束语

  41. 在数字媒体产生之前,用户面临着一种非常有限的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拥塞的、拥挤的,信息服务内容是贫瘠的。在数字媒体产生之前,用户面临着一种非常有限的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的方式,是拥塞的、拥挤的,信息服务内容是贫瘠的。

  42. 互联网的产生改变了这一切,全球范围内信息更为广泛、更为快捷、更为海量的传播已经成为可能。互联网的产生改变了这一切,全球范围内信息更为广泛、更为快捷、更为海量的传播已经成为可能。

  43. 但是相应的问题也逐渐产生了,信息的过载,信息的混杂,带给人们很多困扰。今天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过程中这些潜在的问题,已经到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程度。

  44. 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带给人们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某种悖论和矛盾。人们可能会把很多的精力转向了虚拟式的生活,关注自己的网友,自己手机上的聊伴,而忽略了身边的人。 同时,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带给人们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某种悖论和矛盾。人们可能会把很多的精力转向了虚拟式的生活,关注自己的网友,自己手机上的聊伴,而忽略了身边的人。

  45. 这种潜在社会问题的化解,需要经过一个过程,但可以预期,互联网新媒体,包括整个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经过若干个这种演进阶段之后,一定会迎来自己更为广阔的发展未来。这种潜在社会问题的化解,需要经过一个过程,但可以预期,互联网新媒体,包括整个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经过若干个这种演进阶段之后,一定会迎来自己更为广阔的发展未来。

  46.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