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材料学院 杨光 主要参考书: 高家武 主编,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王富耻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15. 差示扫描量热法.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DSC: 在程控温度下,测定输入到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 Super-DSC 样品池. Super-DSC. 15. 差示扫描量热法. 15.1 DSC 的基本原理 15.1.1 DSC 的测试原理 1.热流型 DSC: 定量 DTA

y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材料学院 杨光 主要参考书: 高家武 主编,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 王富耻主编,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2. 15.差示扫描量热法 •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 DSC:在程控温度下,测定输入到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功率差与温度的关系。 Super-DSC 样品池 Super-DSC

  3. 15.差示扫描量热法 15.1 DSC的基本原理 15.1.1 DSC的测试原理 1.热流型DSC:定量DTA • 采用差热分析的原理来进行量热分析。 • 通过测量加热过程中试样热流量达到DSC分析的目的,试样和参比物仍存在温度差。

  4. 15.1.1DSC的测试原理 2.功率补偿型DSC的原理:热动态零位平衡原理 • 在程序控温过程中,始终保持试样和参比物温度相同;保持R侧以给定的程序控温,通过变化S侧的加热量来达到补偿的作用。 • 记录热流率( )对T的 关系曲线,得到DSC曲线。 • 其它两种补偿方式 • 内加热式:电阻丝(炉丝); 使用周源信号源;基线

  5. 15.1.2功率补偿型DSC曲线方程 曲线方程: • ,输给S和R的功率差值。 • 代表DSC基线的漂移,与热阻R无关。 • 与定量DTA的第三项相似;不同的是R可视作与温度无关。 • 单点校正(纯金属铟)

  6. 15.1.3 DTA和DSC比较 相似之处: • 两种方法所测转变和热效应类似; • 曲线形状(需注明方向)和定量校正方法相似; 主要差别:原理和曲线方程不同 • DSC(测定热流率dH/dt;定量;分辨率好、灵敏度高;有机、高分子及生物化学等领域) • DTA(测定△T;无内加热问题,1500℃以上,可到2400℃;定性;无机材料 )

  7. 15.2 温度和能量校正 15.2.1 温度的校正(横坐标) • 一般采用99.999%的高纯金属铟(熔点为156.63℃,熔融热△H=28.59J/g)进行温度的校正。 • 必须选用测定时所用的控温速率进行校正。 • 精密温度测定时,可选用其它纯物质校正,以接近测量范围。

  8. 15.2 温度和能量校正 15.2.2 能量的校正(纵坐标) • 利用测定已知物质的比热容来进行 标准物质:蓝宝石 • 校正常数(仪器常数、比例系数) 峰面积与热量成正比; K值应在与测定样品相同的条件下测定。

  9. 15.3 应用 • 适合于研究伴随焓变或比热容变化的现象。 15.3.1 熔点的测定 • 固到液相转变温度 • ICTAC规定外推起始温度为熔点 • 外推起始温度(Teo):峰前沿最大斜率处的切线与前沿基线延长线的交点处温度。

  10. 15.3.2 比热容的测定 • 可用基线偏移测定试样的比热容,大部分用DSC测定。 • 直接法(能量校正) • β不是绝对线性的,此法误差较大。

  11. 15.3.2 比热容的测定 • 间接法(比例法): • 用试样和标准物质(sapphire或α-Al2O3)在其它条件相同下进行扫描,然后量出二者的纵坐标进行计算。 在某一温度下:

  12. 15.3.2 比热容的测定 • 间接法不受β的影响,有利于定量计算。 • 可计算热力学参数: 焓: 熵:

  13. 15.3 应用 15.3.3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 DSC/DTA曲线表现为基线向吸热方向偏移,出现一个台阶。 • Tg:玻璃态 高弹态的转变;松弛现象(链段运动“冻结”→“解冻”);链段运动的松弛时间与观察时间相等时对应的温度, 。二级相变(主转变)。 • 玻璃化转变发生在一个温度范围内; • 在玻璃化转变区,高聚物的一切性质都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比热容、热膨胀系数、粘度、折光率、自由体积和弹性模量等发生突变。

  14. 15.3.3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 ICTAC建议Tg的取法: • 在两基线延长线间一半处的点做切线与前基线延长线的交点为Tg。 • Tg随测定方法和条件而变;(△Cp、β、灵敏度)

  15. 98.6% 97.2% 15.3.4 纯度的测定 • 纯度越高,熔点越高,熔融峰越尖陡 苯甲酸:标准品

  16. 15.3.4 纯度的测定 • 熔点下降法(凝固点下降) • 范德赫夫(Van’t Hoff)方程: 其中:R—气体常数; T0-纯物质熔点; X2—杂质摩尔分数;△H—纯物质的摩尔熔融热焓; Tm—被测试样的熔点

  17. 15.3.4 纯度的测定 • 一般用作图法求Tm; • 定义f为试样在温度为Ts时已熔化的分数: 或 Ts~1/f作图,斜率=(T0-Tf)即熔点下降值,将之代入Van’t Hoff方程,可求得X2。

  18. 15.3.5结晶度(θ)的测定 • 密度梯度法、X射线衍射 • 熔融峰曲线峰面积直接换算成热量(△Hf); 其中: △Hf—试样的熔融热; △Hf٭— 100%结晶时的熔融热 • △Hf由DSC/DTA测定, • △Hf٭的求法: ⑴100%结晶试样,用DSC(DTA)测△Hf٭; ⑵已知结晶度(10%,20%,30%等),用DSC(DTA)测△Hf,作θ~ △Hf关系图,外推得到θ=100%时的△Hf; ⑶用模拟物代替;(C32H66→100%结晶的PE)

  19. 15.3.6固化度(α)的测定 • 固化度是热固性聚合物材料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一般固化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可用DSC测出。 ⑴ 其中△H0—完全未固化体系进行完全 固化时放出的总热量 △HR—固化后剩余反应热 ⑵t时刻的固化度: 其中△Ht—进行到t时刻时的反应热 • 通过数据处理方法,可计算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反应活化能E、反应级数n和反应速率常数k。

  20. 15.3.7 工艺温度的测定 ⑴热固性材料的固化工艺温度的确定 • 采用T~β图外推法求固化工艺温度近似值 Ti~β, Tp~β, Tf~β;外推β=0,得到近似的凝胶温度Tgl(Tio)、固化温度Tcure(Tpo)和后处理温度Ttreat(Tfo). ⑵热塑性材料的注射成型温度(加工温度)的确定 非晶态塑料: 其中:Td—分解温度 晶态塑料: Tm—熔融温度

  21. 15.3.8 共混聚合物鉴定 • 依据共混物DTA曲线上的特征峰(熔融吸热峰)确定共混物由高压聚乙烯(HPPE)、低压聚乙烯(LPPE)、聚丙烯(PP)、聚氧亚甲基(POM)、尼龙6(Nylon 6)、尼龙66(Nylon 66)和聚四氟乙烯(PTFE)7种聚合物组成。

  22. 15.3.9 测定相图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