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likes | 208 Views
计算题专题. 第五课时 设计型 计算.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设计型试题是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常用习题,常以计算题型出现,是目前中考甚至高考的热点. 课前热身. 淡水湖上漂有一块浮冰,水上部分的体积为2 m 3 ,试计算与这块浮冰相关的物理量.( ρ 冰 =0.9×10 3 kg/m 3 ). 典型例题解析.
E N D
计算题专题 第五课时 设计型计算 要点考点聚焦 课前热身 典型例题解析 方法小结 课时训练
要点考点聚焦 设计型试题是考查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常用习题,常以计算题型出现,是目前中考甚至高考的热点.
课前热身 淡水湖上漂有一块浮冰,水上部分的体积为2 m3,试计算与这块浮冰相关的物理量.( ρ冰=0.9×103 kg/m3)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一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质量为8 kg,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在1 2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0.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g取10 N/kg),依据上述提供 的已知条件,提出两个问题,并做出解答. (1)正方体的重力是多大?G=mg=8×10 N=80 N (2)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F=G=80 N (3)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多大?F′=F=G=80 N (4)物体的体积是多大?V=a3=0.13 m3=10-3m3 (5)物体的密度是多大? (6)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7)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f=F拉=12 N (8)拉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大?P=F拉·v=12×0.2 W=2.4 W
典型例题解析 【例2】有两个阻值分别为5 Ω、10 Ω的电阻串联在电路中. (1)不补充条件、提出问题然后解答; (2)补充一条件,提出问题然后解答. (一)不补充条件 (1)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I1∶I2=1∶1 (2)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I1R1)∶(I2R2)=R 1∶R2=1∶2 (3)相同时间通过两电阻的电量之比?Q1∶Q2=(I1t1)∶(I2t2 )=1∶1 (4)两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P1∶P2=(I12R1)∶(I22R2 )=R1∶R2=1∶2 (5)相同时间内两电阻产生的热量之比? Q1∶Q2=(I12R1t1)∶(I22R2t2)=R1∶R2=1∶2 (二)补充一个条件时:电源电压为6 V (1)电路中的电流? (2)R1、R2两端的电压? (3)R1、R2所消耗的电功率.
方法小结 解决问题时注意克服“思维定势”,这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发散能力.
课时训练 1.某液体吸收了2.1×104 J的热量后,其温度由25℃升高到35℃,请再添加一条件,使 之变成一道求解液体比热容的计算题. 【答案】略
课时训练 2.如图4-5-1,R1与R2串联,请给出适当条件,可以确定电阻R1∶R 2=2∶3. 【答案】略 图4-5-1
沪科司南版九年级物理 资源版主:黄冠球 Email:yuxiang8782@163.com个人网站:http://jlzx.k12.com.cn/derup/page/user_mode.php/qq123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