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05 Views
高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张俊洪. 一、高效教学的国际理论背景 (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 (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论 (三)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四)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二、高效教学的国内现实背景 (一)知识传授的高效与学生素质发展 低效的矛盾 (二)传统教学的高效与新课程教学低效 的矛盾 (三)减轻师生教学负担与社会功利要求 的矛盾. 三、高效教学的内涵.
E N D
高效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张俊洪
一、高效教学的国际理论背景 (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 (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论 (三)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四)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二、高效教学的国内现实背景 (一)知识传授的高效与学生素质发展 低效的矛盾 (二)传统教学的高效与新课程教学低效 的矛盾 (三)减轻师生教学负担与社会功利要求 的矛盾
1、“高效”涵义 (1)只关注是否实现预期目的和产生实际效果,即有效就是有效果。 (2)不仅关注是否有效果,而且关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即有效率。 (3)不仅关注是否有效果,也不仅关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且强调所产出效果对效果承受主体所产生的好处——效益,即有效益。 (4)不仅关注是否有效果和效果的效率、效益,也注意追求效率、效益能量的最大化,这种效率和效益达到或超越预定目标即为高效。
2、“高效”涵义的规范界定 高效的人类活动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1)合目的性:所谓目的,是人们在行动前预设的行为结果。人的有意识活动总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发生的。因此,合目的性是“高效”的实质。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都是以是否达成目的的效率、利益和能量为根据的。
(2)合规律性: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能的效果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事物发展规律的制约。人类要在追求活动目的实现的同时,注重遵循客观规律。因此,合规律性是“高效”的前提。(2)合规律性: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能的效果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事物发展规律的制约。人类要在追求活动目的实现的同时,注重遵循客观规律。因此,合规律性是“高效”的前提。 “高效”的涵义可以表达为人们遵循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追求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实现预期目标。高效与低效、无效、负效相对应。
3、“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是教师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发展情况、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在强烈的效率、效益和效能意识下,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具体而言,高效教学的效果体现在三个 方面: 第一,高效提升学生的素质; 第二,高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第三,高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四、当前教学活动中低效、无效问题的分析 及解决方法 1、对三维目标的形式主义理解; (1)三维目标是课程而非课时目标 (2)各科课程的维度取向不一样 (3)教师的表率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问题
2、教学目标空泛而不具体 (1)教学目标不能用过程性动词表达; (2)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 (3)应该表达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条件; (4)教学目标应该围绕重难点。 3、教学目标缺乏达成的途径和方法 4、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
(二)教学内容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游离 ; 2、教学内容的范例性不够 ; 3、教学内容的组织缺乏大学科观 ; 4、教学内容对学生发展的独特性重视不够 ; 5、教学内容安排没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教学活动和过程的问题 1、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内在联系不够; 2、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适切性不够 ; 3、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 4、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路径不丰富 ; 5、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教学艺术性。
(四)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当 既要注意目标、内容和活动的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但生成不得逾越预设的目标。 1、预设的内容、活动不留余地; 2、不注意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 ; 3、生成的内容和活动逾越预设的目标 ; 4、违背预设为主、生成为辅的原则 ;
五、高效教学的实施 (一)高效备课 1、备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心理基础。 2、备教材:知识点:能力点;联系点。
(二)高效上课 1 、树立并落实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2、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就感。 4、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自我学习。(独立与合作) 5、让学生保持高密度和高强度的思维状态。 6、让学生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7、让学生的学习具有情感性。(理性与 非理性的关系) 8、注意处理短期有效和长期有效的关系 9、把普遍真理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结合 10、让学生从理解到掌握再到建构。
五、高效教研 (1)教研活动应该有明确的计划 ; (2)教研活动应该有明确的问题 ; (3)教研活动应该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 (4)教研活动应该关注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 (5)加强反思性的教研活动; (6)教研活动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 主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