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5.8.31 宁夏. 一、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势 二、教育外事工作的定位 三、对外教育交流工作中需要学习和研究 的问题 四、今后工作思路. 一、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势. 1 、突破性工作 ( 1 ) 2000 年中美教育部长互访( 85 年以来我教育部长首次访美, 78 年以来美国教育部长首次访华),签署“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协定”( 2000.3 ); ( 2 )中德签署“关于高等教育等值问题的协议”( 2002.4 ),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定。

yele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2005.8.31 宁夏

  2. 一、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势 • 二、教育外事工作的定位 • 三、对外教育交流工作中需要学习和研究 的问题 • 四、今后工作思路

  3. 一、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形势 1、突破性工作 (1)2000年中美教育部长互访(85年以来我教育部长首次访美,78年以来美国教育部长首次访华),签署“中美教育交流合作协定”(2000.3); (2)中德签署“关于高等教育等值问题的协议”(2002.4),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定。 (3)中英签署“教育合作框架协议(2000.6),78年以来英国教育部长首次访华;2003.2签署中英互认学历、学位协议;

  4. (4)签定“中法教育交流协议”(2002.3),中法两 国1964年建交以来的第一个教育交流协议;2003.9.30签署中法互认学历学位协议; (5)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互认学历学位协议(2003.10)。 (6)与奥地利(2004.10)签署互认学历学位协议 (7)2005年与葡萄牙(2月)、荷兰(5.28)、 意大利(7.4)签署互认学历学位协议。 下一步:爱尔兰、西班牙、瑞典、亚洲 推动与美国、日本、加拿大高等教育评估机构开展合作;与高校间学分互认。

  5. 其意义在于: • 与发达国家——标志着我国的学历学位教育获得国际社会的公认,对我教育质量、标准的认可;为扩大高水平交流创造了条件; • 与周边国家——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办学、特别是境外办学。2003年8.6万名来华生中,亚洲学生6.6万,占78%。

  6. 2、教育交流的发展 (1)成立了“中俄教文卫体(游、媒)合作委员会”,2002年5月在俄举办“21世纪中国大学展”,双方高校签署了26个合作协议,开辟了前苏联解体后中俄教育交流的新局面(北大-莫大、喀山-山大、远东-黑龙江联合研究生院、联合大学)。

  7. (2)与一些主要国家建立了定期磋商机制 -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 -中德职业教育协调会议 -中奥教育合作小组 -中英教育合作磋商会议 -中法教育合作磋商会议 -中新教育合作磋商会议 -中澳教育合作磋商会议

  8. (3)出国留学工作 -- 98年1.7万人,2002年12.5万人,增长7倍多; 其中,自费生98年1.1万,2002年11.7万,增长11倍多; --改革开放至2004年底,出国留学人员总数81.5万,回国19.8万; 在外人员:98年20.5万,2004年61.7万,六年净增41.2万;其中:在学42.7万,学成未归19万。 --公派生96年选派办法改革以来, 回归率96.5%, 履约率99%以上; (4) 来华留学工作:98年4.3万人,2002年8.6万人,翻了一番。2004年11.2万人(受非典影响)

  9. (5)强-强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美大学校长论坛(99:北大等7校-哈佛等) -中加、中英大学校长研讨会(99) -中日大学校长论坛 (2003) -中澳大学校长研讨会(98) - 清华大学—亚琛工大“双硕士”项目 -上海交大—密西根大学合作办学项目 -中法4+4、9+9项目 -中俄联合研究生院 -磋商建立中-英、法、德、日、韩联合博士生院

  10. (6)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高等学校系主任、研究所和实验室骨干合作研究 项目(9大学科、132个高新技术项目) -聘请世界著名学者项目 63高校、167项目、231人次; 诺贝尔奖25人次,占11%; 重要学术机构主席61人次,占26%; 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主编18人,占3%; 著名大学教授177人次,占72%; -长江学者计划445人次,其中410名海外留学人员

  11. 二、教育外事工作的定位: 1、 坚持三个服务 (1)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六个工程: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园丁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211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

  12. (2)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新知识、新技术、新型专业人才;各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2)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新知识、新技术、新型专业人才;各地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3)为外交工作全局服务:对西方敌对势力及“五毒”的斗争。

  13. 2、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原则: 谋求各自的利益和共同发展—“双赢”; “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 “俄罗斯外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俄罗斯人民的利益”; 伊万诺夫(格鲁吉亚):华盛顿处理事件只有一条原则,那就是美国的利益。 中国外交的使命是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

  14. 三、对外交流工作中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1、入WTO后对外开放的新特点: -全面开放(内地与沿海); -对等开放(境外办学、合作办学、远程教育、留学); -双重约束(国内法、世贸规则); -发展与防范。人权对话、西北大学事件、 美国成都领馆、和平队 2、 9.8讲话的几个核心问题: —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什么?知识的更新、职业的变迁、新职业的不断产生—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与培训;

  15. — 扫除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 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模式,增强学校依 法自主办学的能力(教育部比较); — 形成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学习型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变迁,德国“终身学习行动议程”;是学生适应老师,还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 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应提倡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 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力度。地域的开放,思想、观念的开放

  16. 3、对MBA的理解和发展的看法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法国INSEAD的MBA创办于1959年;英国London Business School 1965年招收MBA;德国起步很晚,近几年才开始。 —国际认证机构: - AACSB (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 1916年成立,405/850获认证; - AMBA, 1967年成立于伦敦,53/350获认证;

  17. -ACBSP(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iate Business Schools and Programs),1988年成立于美国,170/700获认证; -EFMD/EQUIS (the European Foundation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he 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欧洲)26/350获认证

  18. — MBA 的10种类型: 1)全日制一年制(欧洲); 2)全日制二年制(美国); 3)半日制二年制(欧、美30%); 4)半日制多年制(英国Bath大学,最长8年18个模块) 5)EMBA(在职经理专业化短期培训); 6)In-house MBA(为公司经理人员设计); 7)On line MBA (在线MBA);

  19. 8)远程MBA (distance learning MBA); 9)专业MBA(金融、财会、保险、物流、品牌管理、人才资源管理、食品加工等) 10)IMBA —“MPA、DPA、DBA” —我国MBA的差距:师资、案例教学、实习。低层次的雷同 —经验交流的场所、信息交流的场所、学习提高的场所、交朋友的场所。 --建立亚洲MBA协会的紧迫性

  20. —— MBA的发展—研究什么? 1) 欧美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过程和思路: • 市场导向: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研究中国的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 企业精神: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同工作能力; • 国际性的综合管理人才。

  21. 2)中国MBA应有的特色 —培养受中国企业欢迎的人 —研究中国企业到底有什么问题 • 产权机制问题 • 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 民营企业如何发展 • 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中国在世界上的潜力和未来的作用 3)吸引外国学生的课程:中国的特色

  22. 4、关于工程教育的概念 —工程是工业的技艺(technology)或技术(technique)(工程教育初期); —工程是科学、又是技艺(20世纪上半叶); —工程是科学的应用分支(二战后至80年代); —工程是一种创造性的专业(近年)。 我国的工程教育处于哪个阶段?

  23. 四、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16大报告: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何理解与时俱进?

  24. 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16大报告: 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 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 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25. (二)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探讨 1、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化”向“国际合作战略”推进的指导方针; •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人才流动国际化 以新技术的创造、新产业的创立的竞争,都在为获得人才而竞争; • 世界共同课题的增加,全球性问题,需要共同合作解决(安全、环境、贸易争端); • 科技迅猛发展,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能源、交通、新材料、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工程; • 区域联盟的发展和亚洲、中国的崛起;欧盟的扩大;

  26. 2、关于人才工作 1)关于“人才”的标准: • 首先学会做“人”;强烈的民族精神; • 国际视野:自封自闭不可能参与国际竞争; • 素质结构:思想素质; • 知识结构:学科交叉、综合创新、中西融汇; • 思维方式:唯物辨证、社会适应能力。

  27. 2)入世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 熟悉WTO规则的人才; — 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国际社会承认的人):财政金融、经济管理、国际法、国际执业资格、保险(寿险、财产、意外、再保险……); — 发展知识经济所需的学科人才; • 什么叫学科带头人:学科、基地、实验室-团队 • 引人与引智(新学科、理念、管理、思维)

  28.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计算机、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通讯技术、医药、自动化等专业技术人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计算机、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通讯技术、医药、自动化等专业技术人员; -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工人。

  29. 3、关于“人才观”:高层次、高技能、国际性3、关于“人才观”:高层次、高技能、国际性 • “培养国际社会认可的日本人” • “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 — 培养人才:学校培养、企业培养、科研机构 — 聚集人才:创造能够聚集人才世界范围的科研、技术人才资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研究环境。

  30. 4、国际合作对策 (1)正确评价自己的实力和发展战略; (2)以竞争关系为前提,谋求国际合作段; (3)合作:平等互利、双赢 —战略性合作: • 本国优势:为未来发展合作为目的,着眼于中长期合作(非洲、发展中国家); • 近年来科技、经济显著增长的国家; • 推进对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发展起来的东盟各国的支持。

  31. (4)培养、确保国际型研究人才队伍 —创造吸引国内、外优秀研究人才的研究、生活环境; —构建研究人才之间联系的网络; —招聘优秀人才。 (5)扩大国际合作的基础 有组织的国际合作:强强合作(“据点大学”、大学校长论坛、磋商机制、加强与欧洲的合作)

  32. (三)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思路 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发展,服务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服务于外交全局工作;处理好发展与防范的关系。 按照《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推动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强强合作、强项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全面发展与西欧主要国家的教育合作关系,尤其在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33. 1、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分三个层次作出不同的部署: (1)一流大学、知名大学建设 —重点放在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合作办学重点引进教材、课程、师资和先进教学模式; —成建制地对口派出年轻教师,推动联合培养以及联合研究生院的建设; —推动和支持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类似东南大学、上海交大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同济国际海洋钻探计划、青岛海洋教育研究中心等项目;欧洲伽利略计划、Asialink计划等; —争取大型企业重大科研项目。

  34. 2、应用型人才培养 —重点引进德、法工程师培养制度(上海电子技术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天津民航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 —上海200多家德国企业和5家中国企业参与电子技术学院和同济项目、28家法国在华企业与50所法国工程师学校以及26所中国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法国空客集团、SNECMA集团等参与法国4所航空航天学院与天津民航学院的工程师学院建设。

  35. 3、职业技术教育 —重点推动中澳职业教育(重庆)项目 的推广工作;引进法、德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法国已有6个项目、德国14个),向西部扩散;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务。

  36. 4、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思路 (1)总的思路: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增强效益。 —扩大规模:2004年3500人;2005年7245人(3000骨干教师只提供旅费,1000按1:1配套,985、211)。 措施:国家财政—研究生、高级研究学者; 联合资助—西部项目、地方项目、金融管理 人才基金— 211、985、创新人才工程、高校哲学社科繁荣计划、国家实验室; 联合基金— DAAD、法国。

  37. —提高层次: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高级研究学者) —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访问学者)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研究生) —保证质量: —优质资源对口选派、联合研究生(博士生)院; —增强效益: 加强效益评估、增强选派的针对性 、 自费生

  38. 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的提法: (1)人才流失-人的流失-知识的流失 (2)“低龄化发展趋势”: 1993-1997 1999 0-17岁4.9% 20岁以下6.2% 18-35岁85 % 21-35岁89.5% —1999年:大专21%, 本科15%, 硕士37%, 博士26%=99%

  39. (3)留学生的定义: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出国攻读大专以上文凭。 (4)“留XX预备学校” :······我们应该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这一问题,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颗中国心,或早或晚都会以某种方式报效国家。 (5)“回国热” (6)“小留学生”。差距:数量、层次(质量)

  40. 5、来华留学工作思路: 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 • 创造条件、扩大规模(日本10万/年;德国2008年留学生占在校生10%,即18万人;我国来华生86,000人,占本科在校生1.2%); • 规模由8.6万扩大到12 万,年增长8%; • 增加政府奖学金,奖学金生由6,000人扩大到9,000人(由7%增至7.5%);

  41. 提高层次、保证质量(马普学会外国研究人员占1/3;德国200所高校有研究生院,其中25所设国际研究生院,马普学会12个国际研究生院,外国博士生占50%)提高层次、保证质量(马普学会外国研究人员占1/3;德国200所高校有研究生院,其中25所设国际研究生院,马普学会12个国际研究生院,外国博士生占50%) • 学历生由 2.1万增至3.5万(由24.5%增至30%); • 其中研究生由4,200人增至9,000人(由4.9%增至7.5%)。 • 规范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进社会化管理。 • 推进奖学金制度改革

  42. 6、关于中外合作办学 • 组织贯彻实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管理;积极开展与境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的合作办学。 7、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桥工程” -孔子学院 -中美网络语言教学、AP项目 -教师队伍建设、志愿者 -教材建设

  43. 8、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按照“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要求,使对教育涉外活动(包括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考试和高校境外办学等)的监管,向依法、宏观和间接管理的方向转变。8、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按照“管理创新、体制创新”的要求,使对教育涉外活动(包括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考试和高校境外办学等)的监管,向依法、宏观和间接管理的方向转变。 9、外事干部队伍建设

  44. 展望未来,对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前景我们充满信心。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围绕着围绕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知名大学工作以及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展望未来,对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前景我们充满信心。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围绕着围绕高层次人才培养、重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知名大学工作以及实施《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