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 案例. 王先生 : 外企的部门经理 早晨八点多起床,不吃早餐或吃冰箱里的面包和牛奶 开车去公司,在文件和电脑前度过上午的几小时 中餐是一顿工作餐或是宴请客户 下午又在办公桌前坐上几个小时 晚餐:大多数时是应酬,之后带几分醉意去歌厅或是酒吧,归去时往往已是深夜 在最近的一次例行体检报告 心电图异常、血压偏高、脂肪肝并伴有肝功异常、浅表性胃炎。 从上述案例中你认为: 1 .王先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 .王先生应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一、人类行为的概念及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S 刺激 ( stimulation ). O 有机体

yehud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健康相关行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健康相关行为

  2. 案例 • 王先生:外企的部门经理 • 早晨八点多起床,不吃早餐或吃冰箱里的面包和牛奶 • 开车去公司,在文件和电脑前度过上午的几小时 • 中餐是一顿工作餐或是宴请客户 • 下午又在办公桌前坐上几个小时 • 晚餐:大多数时是应酬,之后带几分醉意去歌厅或是酒吧,归去时往往已是深夜 • 在最近的一次例行体检报告 • 心电图异常、血压偏高、脂肪肝并伴有肝功异常、浅表性胃炎。 • 从上述案例中你认为: • 1.王先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 2.王先生应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3. 一、人类行为的概念及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4. S 刺激 (stimulation) O 有机体 (organization) R 行为反应 (reaction) 行为的基本概念 • 行为(behavior) • 是有机体在内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是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 •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了著名的S-O-R行为表示式:

  5. 刺激 反应 有机体 S-O-R模式,强调生物体:头脑中的复杂内因 据W.H.Greene等,1984年 • 美国健康教育学家W.H.Greene将S-O-R模式加以补充成下图所示模式

  6. 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 被动发展阶段(O~3岁): • 主要依靠遗传、本能的力量驱使、无意识的模仿来发展行为。 • 主动发展阶段(3~12岁): • 开始主动模仿、探究,行为发展带有明显的主动性 • 对本能冲动的克制能力迅速提高 • 自主发展阶段(12岁~成年): • 人们开始通过对自己、他人、环境、社会进行综合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发展(自我行为调控) • 完善巩固阶段(成年以后): • 人的行为定式已经形成,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7. 成人 控烟健康教育 的 重点人群? 吸烟者人群主要为? 首次吸烟的年龄? 小学高年级或初中 控烟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青少年

  8. 二、健康相关行为

  9. (一)健康相关行为 • 概念 • 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 •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related behavior):是指个体或团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10. 健康相关行为分类: • 促进健康的行为(health-promoted behavior) • 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 危害健康的行为(health-risky behavior) • 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11. 注意: “常态行为”与 “反常行为” • 行为学在描述某一特定行为时,常根据该行为在社会人群中发生的范围和频度,将其区分为: • “常态行为”(有≥ 95%表现者 ) • “反常行为”(有< 5%表现者 ) • 常态行为不等于健康行为、促进健康行为

  12. 促进健康行为(health-promoted behavior) • 概念: • 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 促进健康行为的基本特征: • 1.有利性: • 2.规律性: • 3.和谐性: • 4.一致性: • 5.适宜性:

  13. 根据上述标准,可将促进健康行为细分为 • 1.日常健康行为 • 2.保健行为 • 3.避免有害环境行为 • 4.戒除不良嗜好 • 5.预警行为 • 6.求医行为 • 7.遵医行为 • 8.病人角色行为 预防保护性行为 属一级预防 属二级预防 “疾病角色行为” 属三级预防

  14. 美国行为学家上世纪60年代对7000加利福尼亚成年人进行5年半行为干预追踪研究,以简练的方式推出7种促进健康的行为。美国行为学家上世纪60年代对7000加利福尼亚成年人进行5年半行为干预追踪研究,以简练的方式推出7种促进健康的行为。 结果发现: 将同一年龄组的人群分为3组

  15. 美国2008年9月公布:对80000名护士,从1980-2004年经历24年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美国2008年9月公布:对80000名护士,从1980-2004年经历24年追踪调查,结果显示: 坚持健康四大基石的生活方式,可使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下降15% 健康的四大基石 合理营养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16. 危害健康行为(health-risky behavior) • 概念 • 危害健康行为是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 主要表现特点 ①该行为对己、对人、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 ②该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一定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 ③该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经历中习得

  17. 危害健康的行为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类: 1.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2.致病性行为模式 3.不良疾病行为 4.违规行为

  18. 危害健康的行为 1.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 主要导致各种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 • 表现: • 饮食过度、 • 高脂、高糖、低纤维素饮食、 • 偏食、挑食和过多吃零食、 • 嗜好含致癌物的食品、 • 不良进食习惯等

  19. 危害健康的行为 2.致病性行为模式: • 是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 • 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行为") • 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行为”)

  20. 60题 A型行为量表 • 指导语: • 本问卷用于了解你的个性在A型行为上的特点。问卷共60题,希望你如实填写,独立完成。请你对每个句子用“是”或“否”两个标准进行评定,符合你情况的选“是”,不符合的选“否”。本问卷各题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如实填写。在一个题目上不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尽快作答。

  21. 97题 C型行为量表 • 指导语: • 在以下的问卷中,都是人们在自我描述中喜欢使用的一些句子。请您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并从答卷纸上的四种答案中找出最符合您的情况的数字,把些数字填在相应题号的空格中。这里所指的是您的一般感觉和举止,答案无所谓对错,请不要反复琢磨,要快一点决定,逐题回答所有的问题。

  22. 与“求医行为”相对 瞒病行为 恐惧行为 自暴自弃行为等 与“遵医行为”等相对: 角色行为超前、 角色行为缺如、 角色心理冲突、 悲观绝望等 3.不良疾病行为

  23. 4.违规行为: • 概念:指违反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并危害健康的行为 • 表现:如药物滥用、性乱、非婚性行为等。

  24. 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1)潜伏期长 (2)特异性差 (3)协同作用强 (4)易变性大,明显的个体差异 (5)广泛存在

  25.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 • 概念 • 指以社会团体为行为主体的健康相关行为 •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如: • 政府制定各种可能影响人群健康和环境的政策 • 企业对“三废”的处理、 • 群众团体所开展的文体活动 • 社区供水排水、传染病控制、劳动保护、妇幼保健、食品安全、医疗服务 •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必须注意以团体为主体的健康相关行为。

  26.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有着不同于个体健康相关行为的规律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有着不同于个体健康相关行为的规律 •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大多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这种目的和目标,往往由团体决策层所确立,并成为团体内全体成员的行为指向; •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和调节的行为 • 团体健康相关行为具有一定的“惯性”,其启动与停止都较个体行为缓慢; • 团体对社会压力有较个体为大的承受能力,而且团体多有自己的文化特点。 • 因此改变团体的健康相关行为一般较个体更复杂,然而一旦获得成功,效果也更显著。

  27. 三、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28. 国内外健康教育实践中常用的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 1.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 知信行模式 • 健康信念模式 • 行为变化阶段模式 •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 2.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 社会认知理论 •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 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 • 3.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 创新扩散理论 • 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29. 知信行模式 知=知识 Knowledge 信=态度、信念 Attitude,Belief, 行=行为 Practice 知信行模式(KABP model) KABP或KAP 健康 信息 增进 健康 信 行 知 认知

  30. 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 • 健康信念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关键。 • 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

  31. 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 1. 感知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 • 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对行为效果的期望 • 对采取健康行为得益的认识 • 对改变行为中困难的认识(决心) • 3.效能期望 • 自我效能 • 提示因素 • 社会人口学因素

  32. 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健康信念模式在产生促进健康行为、摒弃危害健康行为的实践中遵循以下步骤: • 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重性); • 其次,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效益); • 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 • 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自我效能)。

  33. 行为转变阶段模式 • 行为变化阶段 • 1.无转变打算阶段 • 没有在未来六个月中改变自己行为的考虑,或意欲坚持不改 • 2.打算转变阶段 • 打算在未来(六个月内)采取行动,改变疾病危险行为。 • 3.转变准备阶段 • 将于未来一个月内改变行为 • 4.转变行为阶段 • 在过去的六个月中目标行为已经有所改变。行动往往被视作行为改变,但不是所有的行动都可以看成行为改变。 • 5.行为维持阶段 • 已经维持新行为状态长达六个月以上,已达到预期目的。

  34. 社会认知理论 •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 SCT) • 1986年,Bandura提出的 • 该理论认为: • 个体的行为是由认知因素、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三者交互作用决定的,而非内部或外部因素单独驱动或控制的

  35. 四、健康相关行为的干预与矫正

  36. 行为转变成功的步骤包括 • 第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健康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健康行为对健康有哪些好处,益处有多大;危险行为对健康有哪些害处,危害程度如何; • 第二,教育者提倡、鼓励人们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受教育者有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的愿望,并决心采取行动; • 第三,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掌握行为改变的方法;受教育者明确目标,按照行为改变的方法去做; • 第四,教育者加强对健康行为的强化和督促;受教育者巩固和发展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37. 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 • 行为矫正(behavior modification) • 运用操作式条件反射及生物反馈的原理和方法,矫正个体偏离正常的不健康行为,称为行为矫正 • 行为矫正的三大构成要素: • 行为矫正对象:行为改变的参与者、核心 • 行为矫正环境:指导者、干预场所、矫正时机 • 行为矫正过程:行为矫正技术的选择和实施过程

  38. 个体行为矫正的技术和方法 • 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的矫正技术主要有: • 脱敏法 • 强化法 • 厌恶法 • 示范法

  39. 群体行为的干预策略和方法 1.开发领导 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 • 传播健康信息,提高群体的健康意 • 心理支持与压力 • 竞争与评价 3.创造支持性环境 • 改善环境条件 • 社会支持与制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