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likes | 838 Views
社 区 营 养 与 营 养 咨 询. 社区营养的概述. 社区营养的概念 社区营养的目的 社区营养的内容. 一 . 营养素标准 1 .生理需要量 : 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健康的 最低摄入量。. 2 .供给量( RDA ): 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人群安全系数确定的适宜膳食摄入量。 安全系数原因: 个体差异、应激需要、食物加工中营养素损失、消化吸收率的差异等 , 食物生产供应情况。 热能的 RDA =生理需要量 营养素 RDA =生理需要量+ 2SD.
E N D
社区营养的概述 • 社区营养的概念 • 社区营养的目的 • 社区营养的内容
一. 营养素标准1.生理需要量:指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机体健康的最低摄入量。
2.供给量(RDA):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人群安全系数确定的适宜膳食摄入量。安全系数原因:2.供给量(RDA):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人群安全系数确定的适宜膳食摄入量。安全系数原因: 个体差异、应激需要、食物加工中营养素损失、消化吸收率的差异等,食物生产供应情况。热能的RDA=生理需要量营养素RDA=生理需要量+2SD
3.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 DRIs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1.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 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 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 要量的摄入水平。EAR是制订RNI的基础。 对于人群,用于评估群体中摄入不足的发生率。 对于个体,可以检查其摄入不足的可能性。
2.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 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 及不同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 97%一98% ) 个体需要量的摄 入水平。 RNI是健康个体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如果某个体的平均摄入量达到或超过了RNI,可以认为该个体没有摄入不足的危险。
EAR 和 RNI的关系: 如果个人摄入量呈正态分布,一个人群的 RNI = EAR + 2SD。 或 RNI = 1.2 EAR (设 CV = 10%) 但能量 RNI = EAR
3. 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A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营养素摄入量的目标。制定AI时不仅考虑到预防营养素缺乏的需要,而且也纳人了减少某些疾病风险的概念。
AI和RNI的关系:都能满足目标人群中几乎所有个体的需要。但 AI的准确性远不如 RNI(研究资料不足),可能高于RNI
4.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level, 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 的最高限量。 UL的主要用途是检查个体摄入量过高的可能性,避免发生中毒。当摄入量超过UL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
社会营养监测 • 概念:营养监测就是对社会人群进行连续地动态观察,以便作出改善居民营养的决定 。 • 分析社会人群营养制约因素和人群出现的营养问题形成条件,包括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并制定改善营养的政策,连续进行观察。
社会营养监测的工作特点 • 以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群,特别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为对象 • 就现存营养问题,利用现有资料从社会经济、农业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 从政策上、宏观地、动态地解决社会营养问题
社会营养监测的工作类型 • 长期营养监测 对社会人群营养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如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文化科技条件等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和预测,用于制订社会人群营养发展的各项政策和规划。 • 规划效果评价性监测 对已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监测人群营养指标的变化。 • 及时报警和干预监测 目的在于发现、预防和减轻重点人群的短期恶化。例如控制或缓解区域性、季节性或易发人群性某种营养失调的出现等。
社会营养监测的指标 • 社会经济方面的指标 • 医疗保健与健康指标 • 人群营养指标
社会经济方面的指标 • Engel指数:食物支出占家庭全部生活费的比重 用于食品的开支/家庭总收入 X 100%) •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标志,是反映贫困富裕的指标。 • 该系数在60%以上者为贫困,50%一59%为勉强度日,40%~49%为小康水平,30%一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
社会经济方面的指标 • 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sity) • 食物购买力增长(%)/收入增长(%) • 收入弹性指标在落后的地区相当于 0.7— 0.9,即如果收入增长 10%,用于购买食品的增长率增加 7%~9%。
社会经济方面的指标 • 人均收入及人均收入增长率 • 人均收入=实际收入/家庭人口数 • 人均收入增长率(%)=[(第二年度人均收入—第一年度人均收入)/第一年度人均收入] X 100
社会经济方面的指标 • 食品深加工比值 • 年度食品深加工增长率 • 深加工增长率与人均收入增长率比值 • 深加工系数
医疗保健与健康指标 • 新生儿死亡率(生后未满28天死亡) • 婴儿的母乳哺育率 • 新生儿体重 • 儿童发育状况 • 居民平均寿命 • 农村城市平均寿命差别 • 慢性疾病的年度变化
人群营养指标 除营养调查项下之外还应包括 • 编制食物平衡表(food balance sheet) • 人均动物性食品增长率或销售额 • 谷类食物热能与动物性食物热能与膳食热能之比值(%) • 居民蛋白质、热能的摄取状况
膳食结构 1. 定义:膳食中所包含的食物种类及 其数量的相对构成。 与消费者当地食用作物的生 产、经济收入、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相协调。 包括动物性食物%、奶类%、 蛋白质来源比例、热能摄入量等。
2.世界各国的膳食结构类型1)西方“ 三高”型膳食 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特点:以动物性食品为主: 肉类:100kg / y、 奶类和制品100-150kg/y、 蛋类 15kg/y 植物性食品消费量较少: 谷类 60- 70kg/y
食糖和甜食多:糖40-60kg/y热能过剩(3200kcal/d左右)和纤维素过少脂肪产热约占35~47%。优点:膳食质量高,营养丰富问题:“ 富裕病”多见,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肿瘤。
2)东方型膳食(发展中国家模式):特点:热能基本满足需要 以植物性食品为主 动物性食物摄入不足 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较少问题:常可导致一些营养缺乏病, VA、钙、铁、锌、VB2等摄入不足
第三种类型(以日本为代表):特点: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均衡粮谷为主,粗细搭配水产、奶类摄入较多热能、营养素摄入量和比例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蛋白质充足、热能和脂肪摄入量适宜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问题控制较好第三种类型(以日本为代表):特点:动、植物性食物消费量均衡粮谷为主,粗细搭配水产、奶类摄入较多热能、营养素摄入量和比例基本符合营养要求蛋白质充足、热能和脂肪摄入量适宜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问题控制较好
我国目前营养和膳食方面存在的问题:1) 营养不足:VA、VB2和钙的摄人量还普遍不足; 膳食中谷类、薯类、蔬菜所占比例 明显下降; 油脂和动物性食物摄入过高;IDA广泛存在; 佝偻病发病率高;
2) 营养过剩、膳食结构不合理 能量过剩,体重超重在成年人群 中日渐突出; 慢性病发病率明显增加 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 肿瘤等 3)食品卫生问题普遍,有待改善
上海居民的膳食结构变化特点粮食消费逐年下降; 动物性食物消费逐年增长; 脂肪摄入量逐步增加,尤其近10年; 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 营养缺乏症和某些退行性疾病同在; 需要加强饮食指导,调整膳食结构。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 • 多种食物应包括以下五大类: • 谷类及薯类 • 动物性食物:肉、禽、鱼、奶、蛋等 • 豆类及其制品 • 蔬菜水果类 • 纯热能食物: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 • 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细、杂粮等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 蔬菜与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 红、黄、绿等深色的蔬菜中维生素含量超过浅色蔬菜和一般水果 • 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酸、柠檬酸、苹果酸、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 • 对保持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干眼病的危险及预防某些癌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 奶类除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含钙量较高,且利用率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 • 豆类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 有些肝器如脑、肾等所含胆固醇相当高 •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 • 脑力劳动者和活动量较少的人应加强锻炼 • 消瘦的儿童则应增加食量和油脂的摄入,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和适宜体重 • 三餐分配要合理。
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 即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 • 城市居民油脂的摄入量越来越高 • 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 • 应从幼年就养成吃少盐膳食的习惯
7.如饮酒应限量 • 食欲下降,食物摄入减少,多种营养素缺乏 • 酒精性肝硬化 • 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等危险,事故及暴力的增加 • 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 选择食物时,严把病从口入关 • 进餐时,注意卫生条件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谷类食物300~500克,豆类及豆制品50克,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畜禽肉50~100克、鱼虾类50克、蛋类25~50克奶及奶制品100克,油25克。
膳食宝塔的应用 • 一、确定个人的食物需要
平衡膳食宝塔建议不同能量膳食的各类食物参考摄入量(克/日)平衡膳食宝塔建议不同能量膳食的各类食物参考摄入量(克/日)
膳食宝塔的应用 • 二、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 • 三、要合理分配三餐食量 • 四、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 五、要养成习惯,长期坚持
食品强化 概念 当膳食中某种或几种营养素供给不足或缺乏时,将供给不足的营养素直接加入一定的食品中,增加其在膳食中的含量,以改善营养水平。 被强化的食品称载体,加入的营养素称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