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李 远

必修一综合复习. 李 远.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 :. 王位世袭制. 奴隶 社会. 商. 分封制. (内容、作用、结果). 西 周. 宗法 制. (内容、作用、特点). 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夏商时期的世袭制 夏商时期基本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 武王、周公的分封 分封制的内容 宗法制的内容(理解概念).

Download Presentation

李 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必修一综合复习 李 远

  2.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 王位世袭制 奴隶 社会 商 分封制 (内容、作用、结果) 西 周 宗法制 (内容、作用、特点)

  3.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夏商时期的世袭制 • 夏商时期基本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 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 • 武王、周公的分封 • 分封制的内容 • 宗法制的内容(理解概念)

  4. 内容:周王把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同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内容:周王把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同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分 封 制 作用: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统治,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分封制无法实行。

  5. 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宗 法 制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6. 2.秦朝中央政权制度的形成 •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秦朝统一 • 皇帝制度的确立 • 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 • 郡县两级制

  7. 3.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 推恩令(西汉,汉武帝时期) 藩镇割据(从唐朝中后期开始) 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朝的中书省和行省制度(内容和影响) 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 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宋朝)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8. 皇权与 相权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断,明朝废丞相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封建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 中央集 权与地 方分权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到北宋基本解除地方对中央威胁 有效地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专制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造成政治的黑暗和残酷 造成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盛行和明清时期中国的落后

  9. 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流程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审议机构 负责诏令的审查 决策机构 负责诏令的起草 执行机构 负责诏令的执行 三省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办事效率 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沿用,产生重大影响

  10. 派文官当任地方官,同时设通判监督 行政上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财政上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军事上 抽调各地精兵充实禁军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结束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基本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官僚机构膨胀,军队数量激增,造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祸根 启示: 政治改革要注重精兵简政

  11.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废行省,设三司 • 胡惟庸案 • 废丞相,权分六部 • 内阁制的出现和发展 • 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 • 军机处的设置

  12.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造成的影响: 反映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3. 更名号,称皇帝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封建制度建立 在中央设丞相及三公九卿 秦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巩固统治的措施 察举制 封建社会走向繁荣 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发展完善 推恩令 封建社会 魏晋 九品中正制 三省六部制 唐 科举制 节度使专权与藩镇割据 北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 建立行省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达到顶峰 废丞相;设内阁 明 衰落 清 设军机处

  14.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原因 多山靠海与小国寡民的地理环境 梭伦改革奠定了民 主政治的基础 经过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政治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伯利克里时期发展到顶峰时期 内容 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 局限性 轮番而治不能保证参政人员的素质 创造了雅典的辉煌灿烂文明 影响 开民主政治先河,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15. 5.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 希腊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 • 城邦的概念及其特点 • 梭伦、克里斯提尼改革在雅典民主中的地位 •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 雅典民主的特征 • 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利机构 • 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政治的贡献 • 雅典民主的局限性

  16. 除将军外,一切公职由选举和抽签产生 民主政治的内容 年满二十岁的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 公民大会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法官由抽签产生 向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发放“观剧津贴”

  17. 6.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 罗马法的概念 • 《十二铜表法》 • 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 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 《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 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 • 罗马法的作用、影响、时代阶级局限性

  18. 习惯法: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建立起来时 成文法: 公元前五世纪中,《十二铜表法》 公民法: 适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万民法: 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标志: 六世纪,查士丁尼时期《民法大全》的颁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特点: 保护私有财产 局限性: 妇女、奴隶不受法律保护 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影 响 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对西方近代法制产生重大影响

  19.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背景: 光荣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统治 标志: 《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 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的形成 内容: 资产阶级代议制 背景:独立后松散的邦联影响美国发展 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标志: 1787年宪法 内容: 发展: 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法国的民主 共和制建立 背景:法国大革命 标志: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背景: 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德意志统一 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建立 标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0. 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 • 《权利法案》的制定等基本史实; • 代议制以及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内阁的构成以及作用。

  21.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是英国国王,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政府首脑是首相,首相掌握国家实权(行政权),由议会选举产生 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 内阁即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与首相保持一致,共同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要么内阁垮台,要么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2. 7.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 邦联的缺陷 • 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利结构 • 了解美国两党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

  23. 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 理论基础: 法国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 原则: 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国会掌握立法权 确定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 美国1787年 宪法 总统违宪可由众议院提出弹劾,参议院审理,最高法院审判 国会复议时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总统的否决 总统提名大法官、任命政府官员需经参议院批准 内容 总统掌握行政权 由普选产生,对宪法负责,可以任命政府官员,政府对总统负责,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可以审判总统,可以对国会进行司法审查

  24. 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 欧洲大陆的扩展 • 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掌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25.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 立法权归议会,但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总统由议会选出,掌握行政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率,有权任命高级官员,有权任命内阁但需经议会同意,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任期九年,可连选连任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立法权归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选举产生)通过的法案需经联邦议会和皇帝批准才能生效 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率,有权任免官员及宰相,召集和解散议会及决定对外政策 宰相主持内阁工作,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特点: 立宪是虚,君主是实,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不完善、不彻底

  26.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英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刚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场”迫切需要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背景 鸦片战争 中国处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阶级矛盾尖锐,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 根本原因: 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倾销商品 原因 直接原因: 虎门销烟 经过: 1840-1842,广州—南京 结果: 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个变化 影响: 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得到更多侵略权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经过: 1856—1860,英法发动,俄美帮凶,火烧圆明园 结果: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27. 10.鸦片战争 • 鸦片走私;虎门硝烟;鸦片战争 • 中英《南京条约》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火烧圆明园 • 《天津条约》 • 《北京条约》

  28. 11.太平天国运动 •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 • 北伐、西征 •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 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 • 《资政新篇》 • 天京陷落

  29. 银价上涨、赋税加重的阶级压迫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负担加重银价上涨、赋税加重的阶级压迫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造成负担加重 根本原因: 原因 直接原因 连年自然灾害 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并北伐西征,1856年达到全盛,又发生天京变乱,1864年天京城破,运动失败 经过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纲领 第一个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的新方案: 《资政新篇》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教训:

  30. 12.甲午中日战争和 八国联军侵华 • 甲午中日战争 • 中日《马关条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31. 13.辛亥革命 • 清朝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传播西方资产阶思想的主要人物及内容;兴中会和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北京条件和过程;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

  32.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民主革命纲领制定 • 国民党“一大” •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北伐战争 • 大革命的失败

  33. 15.国共的十年对峙 •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工农武装割据” • 三次反“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 第五次反“围剿”;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34. 16.抗日战争 • 卢沟桥事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 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 • 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抗战胜利的意义。

  35. 17.解放战争 •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 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 • 国民党的正面进攻、重点进攻 •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北平和谈 • 渡江战役

  36. 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及其暴露的矛盾;空想社会主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主要内容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历史教训。

  37. 19.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是落后的具有军事封建色彩的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

  38. 20.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五个民族自治区

  39. 2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刘少奇冤案;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 村民民主制度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带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加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

  40. 22.祖国统一大业 • 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 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 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 • 海基、海协两会的建立;“九二共识” • 胡锦涛会见连战

  41.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 • 外交方针的基本内容 • 美国的外交孤立和中苏建交 • 中国参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54年日内瓦会议 • 1955年亚非会议

  42. 24.开创外交新局面 • 联合国第26届联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行使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 •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3. 25.两极世界的形成 • 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两极格局对立的本质;杜鲁门主义 • 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 • 德国的分裂

  44. 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欧共体的形成;西欧摆脱美国控制加强政治联合 • 美国对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向及其原因和结果;日本政府的发展战略;日本提出实现政治大国目标 •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及其影响 •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及其影响 • 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政治力量

  45. 27.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 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后果和对东欧的影响 • 波兰剧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 • 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 • 南联盟瓦解;北约轰炸南联盟;“9.11”事件 • 美国构筑单极世界的主张;欧盟的组建及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一超多强”及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6. 必修一复习结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