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消防系列培训教材之十.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 内 容 题 纲. 第一篇 消防安全常识篇 第二篇 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篇 第三篇 校园重点部位防火篇 第四篇 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篇 第五篇 火场逃生篇 第六篇 灭火器的使用篇. 第一篇 消防安全常识篇. (一)火灾及其危害 (二)高校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火灾及其危害.

yardley-kim
Download Presentation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消防系列培训教材之十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深圳市公安局消防局

  2. 内 容 题 纲 • 第一篇 消防安全常识篇 • 第二篇 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篇 • 第三篇 校园重点部位防火篇 • 第四篇 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篇 • 第五篇 火场逃生篇 • 第六篇 灭火器的使用篇

  3. 第一篇 消防安全常识篇 • (一)火灾及其危害 • (二)高校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4. (一)火灾及其危害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所谓燃烧则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有时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三个条件俱在,但由于它们没有相互结合,互相作用,燃烧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切断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火都会息灭。2004年初,莫斯科友谊大学学生宿舍火灾造成重大财产和人员生命损失,其教训是极其深刻而惨痛的。广大同学必须充分认识火灾及其危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加强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防自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营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 1、火灾的发展规律 实践证明,多数火灾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为大火的。火灾的形成过程一般分为初起、成长、猛烈、衰退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是造成火灾危害的关键。 (1)火灾初起阶段。一般固体可燃物质发生燃烧,火源面积不大,火焰不高,烟和气体的流速不快,辐射热不强,火势向周围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这段时间的长短,随建筑物结构及空间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少量的人力和简单的灭火工具就可以将火扑灭。 (2)火灾成长阶段。如果初起阶段的火未被发现或扑灭,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强度增大,温度逐渐上升,燃烧区内逐步被烟气所充满,周围的可燃物迅速被加热,此时气体对流增

  6. 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会在一瞬间形成一团大的火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力和消防器材装备,才能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强,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会在一瞬间形成一团大的火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力和消防器材装备,才能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 (3)火灾猛烈阶段。随着燃烧时间的延长,燃烧速度不断加快,燃烧面积迅速扩大,燃烧温度急剧上升,持续温度达600度至800度,辐射热最强,气体对流达到最高速度,燃烧物质的放热量和燃烧产物达到最高数值,此时建筑材料和结构受到破坏,发生变形或倒塌。这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高低,取决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组织较多的灭火力量和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控制火势,扑灭大火。 (4)火灾衰退阶段。猛烈燃烧过后,火势衰退,室内温度下降,烟雾消散,火灾渐渐平息。

  7. 2、校园常见的火灾类型 校园火灾从发生的原因上可分为生活火灾、电器火灾、自然火灾、人为纵火等类型。 (1)生活火灾。生活用火一般是指人们的炊事用火、取暖用火、照明用火、吸烟、烧荒、燃放烟花爆竹等,由生活用火造成的火灾称为生活火灾。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炊事、取暖用火的能源选择日益广泛,有燃气、烧煤、烧油、烧柴、用电等多种形式。学生生活用火造成火灾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在宿舍内违章乱设燃气、燃油、电器火源;火源位置接近可燃物;乱拉电源线路,电线穿梭于可燃物中间;违反规定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大功率照明设备,用纸张、可燃布料做灯罩;乱扔烟头,躺在床上吸烟;在室内燃放烟花爆竹;玩火等。

  8. (2)电气火灾。目前大学生拥有大量的电器设备,大到电视机、电脑、录音机,小到台灯、充电器、电吹风,还有违章购置的电热炉等电热器具。由于学生宿舍所设电源插座较少,少数学生违章乱拉电源线路,不合规范程序的安装操作致使电源短路、断路、接点接触电阻过大、负荷增大等引起电气火灾的隐患因素多。个别大学生购置的电器设备如果是不合格产品,也是致灾因素。尤其是电热器的大量使用,引发火灾的危险性最大。(2)电气火灾。目前大学生拥有大量的电器设备,大到电视机、电脑、录音机,小到台灯、充电器、电吹风,还有违章购置的电热炉等电热器具。由于学生宿舍所设电源插座较少,少数学生违章乱拉电源线路,不合规范程序的安装操作致使电源短路、断路、接点接触电阻过大、负荷增大等引起电气火灾的隐患因素多。个别大学生购置的电器设备如果是不合格产品,也是致灾因素。尤其是电热器的大量使用,引发火灾的危险性最大。 (3)自然现象火灾。自然现象火灾不常见,这类火灾基本有两种:一是雷电;一是物质的自燃。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大气层运动产生高压静电再放电,放电电压有时达到几万伏,释放能量巨大。当作用于地球表面时,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

  9. 它产生的电弧可成为引起火灾的直接火源,摧毁建筑物或窜入其他设备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火灾。预防雷电火灾就必须合理安排避雷设施。自燃是物质自行燃烧的现象。如黄磷、锌粉、铝粉等燃点底的一类物质在自然环境下就可燃烧;钾、钠等碱金属遇水即剧烈燃烧;不干燥的柴草、煤泥、沾油的化纤、棉纱等大量堆积,经生物作用或氧化作用积聚大量热量,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发生火灾。所以对自燃物品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手段加强日常管理。它产生的电弧可成为引起火灾的直接火源,摧毁建筑物或窜入其他设备可引起多种多样的火灾。预防雷电火灾就必须合理安排避雷设施。自燃是物质自行燃烧的现象。如黄磷、锌粉、铝粉等燃点底的一类物质在自然环境下就可燃烧;钾、钠等碱金属遇水即剧烈燃烧;不干燥的柴草、煤泥、沾油的化纤、棉纱等大量堆积,经生物作用或氧化作用积聚大量热量,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发生火灾。所以对自燃物品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手段加强日常管理。 (4)人为纵火。纵火都带有目的,一般多发生在晚间夜深人静之时,有较大的危害性。有旨在毁灭证据,逃避罪责或破坏经济建设等多种形式的刑事犯罪分子纵火,还有旨在烧毁他人财

  10. 产或危害他人生命的私仇纵火等。这类纵火都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另外,还有精神病人纵火,是由于病人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而产生的,所以,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监护职责。产或危害他人生命的私仇纵火等。这类纵火都是国家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另外,还有精神病人纵火,是由于病人对自己的行为无法控制而产生的,所以,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监护职责。 • 3、火灾危害的表现形式 无情的大火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吞噬了无数的社会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加上各种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大量开发和应用,用火、用电、用气范围日益扩大,潜在的火灾危险因素越来越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火灾已成为各种灾害中发生频繁且毁灭性较大的灾害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1)危及人的生命。生命是美好的,它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倘若为国捐躯,则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死得其所,倘若葬身火海,则只能是无谓的牺牲,死不瞑目。据公安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2。7万起,死亡1076人,伤580人,平均每天死亡近3人,伤1.3人。如果死者能死而复生,他们一定会加倍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视消防安全,也一定会对不重视消防工作的人们进行强烈的谴责。(1)危及人的生命。生命是美好的,它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倘若为国捐躯,则能体现人生的价值,死得其所,倘若葬身火海,则只能是无谓的牺牲,死不瞑目。据公安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2。7万起,死亡1076人,伤580人,平均每天死亡近3人,伤1.3人。如果死者能死而复生,他们一定会加倍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加重视消防安全,也一定会对不重视消防工作的人们进行强烈的谴责。 (2)造成财产损失。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无情的大火烧掉了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留下的是不尽的思索。建国以来,在我国1000余所全日制高校中,从未发

  12. 生过火灾的难以找到,有的学校整座教学楼、实验楼、食堂被烧毁,至于在同学们宿舍里所发生的小型火灾,则每年可达数千起之多,造成同学们大量财物被毁。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学里的火灾比盗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高出十几倍。生过火灾的难以找到,有的学校整座教学楼、实验楼、食堂被烧毁,至于在同学们宿舍里所发生的小型火灾,则每年可达数千起之多,造成同学们大量财物被毁。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学里的火灾比盗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高出十几倍。 (3)影响正常秩序。火灾不仅给人身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13. (二)高校发生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高校发生火灾,客观上存在着学生人数多,居住密度高,教学及实验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有些房屋建筑耐火等级低,电气线路老化等原故;主观上则是由于部分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学校管理规定及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常识而造成的。纵观火灾事故的教训,无一不是“人为”的原因,其主要表现在: • 1、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少数学生认为火灾离自己很远,可能不会在自己身边发生,心存侥幸。在面对学校举行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时,认为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面对一些火灾案例和图片展时,只是觉得很凄惨,却没有从思想深处引起重视,因而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得满不在乎。有的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就成,其它的可以无所顾忌;有的认为消防工作是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

  14. 2、违反学校管理制度 (1)违章使用电器。为图方便或省事,同学们经常违规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等大功率电器,导致电线超载引起火灾。 (2)私自乱接电源。随着学生宿舍热水器、电脑等用电器具的逐步普及,有的同学便私拉乱接电线,增加了线路负荷,加上使用的大多是低负荷的软电线,长期超负荷运行后出现绝缘老化,极易导致火灾发生。 (3)胡乱丢弃烟头。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许多同学对其“威力”认识不足,乱扔烟头,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15. (4)肆意焚烧杂物。使用明火,最易发生火灾,因为明火实际上是正在发生的燃烧现象,一旦其失去控制马上便会转化为火灾。道理虽然简单明了,但有的同学却常常不以为然,随意在宿舍内焚烧废弃物,最终不仅自食苦果,还殃及他人。(4)肆意焚烧杂物。使用明火,最易发生火灾,因为明火实际上是正在发生的燃烧现象,一旦其失去控制马上便会转化为火灾。道理虽然简单明了,但有的同学却常常不以为然,随意在宿舍内焚烧废弃物,最终不仅自食苦果,还殃及他人。 (5)擅自使用炉具。高校宿舍是同学们学习和休息的地方,但有的同学图方便常在宿舍煮面条,还有的将火锅端到寝室里庆祝同学的生日。凡此种种,无一不给校园安全造成隐患,对同学们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 (6)随意燃点蚊香。蚊香具有很强的阴燃能力,点燃后没有火焰,但能长时间持续燃烧,中心温度可高达700℃,超过了多数可燃物的燃点,一旦接触到可燃物就会引起燃烧,甚至扩大成火灾。

  16. (7)违规使用蜡烛。蜡烛作为一种可以移动的火源,稍不小心,就可能烧熔、流淌,或者倒下,遇可燃物容易引起火灾。正因为其具有火灾危险性而被许多高校禁止,但少数同学却置若罔闻,最终酿成悲剧。(7)违规使用蜡烛。蜡烛作为一种可以移动的火源,稍不小心,就可能烧熔、流淌,或者倒下,遇可燃物容易引起火灾。正因为其具有火灾危险性而被许多高校禁止,但少数同学却置若罔闻,最终酿成悲剧。 • (三)消防基本知识贫乏 (1)不了解电气基本知识。许多大学生对基本的电气知识不了解,往往由于无知而造成火灾,诸如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照明灯距离蚊帐太近、充电器长时间充电等都可埋下火灾隐患。 (2)不懂得灭火基本常识。前面讲述了火灾的三个关键阶段,其中初期火灾是最易扑救的,但部分同学由于平时不注意对消防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发现火险火情后,不知如何处理,失去了最好的灭火时机,以致火势发展蔓延成灾。

  17. 第二篇 火灾的预防与扑救篇 • (一)火灾预防的主要措施 • (二)火灾扑救的主要方法 • (三)火灾扑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8. 火灾是残酷的,但它又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落到实处,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火灾扑救知识的学习,就能够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地予以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火灾是残酷的,但它又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落到实处,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加强对火灾扑救知识的学习,就能够在发生火灾时有效地予以扑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19. (一)火灾预防的主要措施 • 1、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只有提高了防火安全意识,才会时刻留意身边的火患,控制一切火源;才会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才会主动学习消防知识,掌握防范措施,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 2、遵守学校防火制度 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学校制定有关防火安全管理规定,诸如不得私拉乱接电源,不得未经批准随意增加用电设备,禁止使用“电炉”、“热得快”;禁止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在宿舍使用蜡烛等。绝大多数同学均能规范遵守,但也有极少数同学因为缺乏认识,常常违规而行, 导致火灾发生。根据北京市消防局统计,1999年,北京发生在校

  20. 园里的火灾共70起,其中,由电器引起的有27起;2000年,77起火灾中有28起是由电器引起;2001年,63起火灾中由电器引起的有24起。而上述电器火灾中,因违规造成的占95%。为此,同学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严守校纪。园里的火灾共70起,其中,由电器引起的有27起;2000年,77起火灾中有28起是由电器引起;2001年,63起火灾中由电器引起的有24起。而上述电器火灾中,因违规造成的占95%。为此,同学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严守校纪。 • 3、加强消防法规学习 火灾防范管理要依法进行,这是因火的破坏性所决定的。为有效控制火灾的发生,我国以法律的形式进行了强制性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及一百一十五条,对防火及过失引起火灾的法律责任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故意纵火最高刑罚是死刑。

  21. (二)火灾扑救的主要方法 • 1、迅速拨打报警电话 救火必须分秒必争,发生了火警,在扑救的同时,要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在拨打火警电话时要沉着冷静,讲清火灾的单位、地点及自己所用的电话号码,并尽可能讲清楚着火对象、类型和范围以便消防队“对症下药”。同时派人在校门口和必经的交叉路等候,为消防车迅速到达火场赢得时间,减少火灾损失,与此同时,应迅速报告学校有关部门,以便及时组织人员扑救。

  22. 2、及时扑救初起火灾 灭火的方法有: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抑制灭火法等。及时、正确运用各种方法扑灭初起火灾,是减少火灾损失,杜绝火场致人死亡的最重要一环。 (1)隔绝空气灭火法。使燃烧物隔绝空气,因缺氧而熄灭。如点燃的蜡烛烧燃了课桌上的纸张、书本等时,不能挥舞拍打,用一条湿润的毛巾覆盖在上面,火就能熄灭;食堂炒菜时,油锅内的油起火,盖上锅盖,就可使火熄灭;电器、煤气着火都可用毛毯、棉被覆盖灭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应用的也是这个道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覆盖在可燃物上隔绝空气,使火熄灭。对于赤磷、硫磺、电石、镁粉等化学易燃物的燃烧,常用干粉、干沙、干土灭火。

  23. (2)冷却降温灭火法。用水、干冰等直接喷撒在燃烧物上,水、干冰气化吸收热量降温,且形成水气、二氧化碳隔绝空气,一般说来水是很好的灭火剂。但对于某些物品的失火则不能用水扑救,只能使用专门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如金属钠、钾、钙、碳化钙等遇水会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和热量,引起剧烈燃烧或爆炸。对于轻于水的油类等物质着火,用水扑救会扩大燃烧范围。高压电器设备未断电时,若用水扑救,可能引起导电。其他如纸制品仓库、精密仪器、高温生产装置失火都不宜用水扑救。储备有浓硫酸、浓硝酸等物品的仓库失火也不宜用水扑救。(2)冷却降温灭火法。用水、干冰等直接喷撒在燃烧物上,水、干冰气化吸收热量降温,且形成水气、二氧化碳隔绝空气,一般说来水是很好的灭火剂。但对于某些物品的失火则不能用水扑救,只能使用专门的灭火器材和设备。如金属钠、钾、钙、碳化钙等遇水会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和热量,引起剧烈燃烧或爆炸。对于轻于水的油类等物质着火,用水扑救会扩大燃烧范围。高压电器设备未断电时,若用水扑救,可能引起导电。其他如纸制品仓库、精密仪器、高温生产装置失火都不宜用水扑救。储备有浓硫酸、浓硝酸等物品的仓库失火也不宜用水扑救。

  24. (3)可燃物隔离灭火法。把燃烧火源与周围可燃物分离开来。如森林灭火,常常开辟隔离带,使火势不再蔓延而得以控制;把失火处附近的液化气罐和其他可燃物移开;或把不大不重的着火物移至空旷处等,都是有效的办法。(3)可燃物隔离灭火法。把燃烧火源与周围可燃物分离开来。如森林灭火,常常开辟隔离带,使火势不再蔓延而得以控制;把失火处附近的液化气罐和其他可燃物移开;或把不大不重的着火物移至空旷处等,都是有效的办法。

  25. (三)火灾扑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1、一边报警,一边接应,一边组织人员扑救。 • 2、沉重冷静,听从指挥,积极配合遵守秩序。 • 3、控制火势,救人在先,尽量减少火灾损失。 • 4、相邻居室,切勿开门,防止浓烟烈火侵入。 • 5、呼吸慢浅,匍匐前行,呼吸近地新鲜空气。 • 6、谨慎上楼,屏住呼吸,避免浓烟上升窒息。 • 7、湿润毛巾,掩住口鼻,低头弯腰抓地慢行。 • 8、关紧房门,探头呼叫,等待紧急求援脱险。

  26. 第三篇 学校重点部位防火篇 • (一)教室防火 • (二)电化教室防火 • (三)一般实验室防火 • (四)化学实验室防火 • (五)图书馆与档案馆防火 • (六)学校会堂防火 • (七)学校饭堂防火

  27. (一)教室防火 教室一般作为教学使用。除了由教师授课以外,理工科院校还要经常在课堂上进行各种实验和演示,需要用火、用电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因此,在防火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室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三级。如因条件所限,是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一层; 2、教学楼离甲、乙类生产厂房,甲、乙类物品库房以及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独立实验室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米; 3、课堂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用完后应立即清出,不得在教室内存放; 4、容纳人数超过50人的教室,其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疏散门不应有门槛,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教学楼超过五层时,应设置封闭式楼梯间。

  28. (二)电化教室防火 (电化教室有视听教室和白昼教室两种) • 1、白昼教室 是在不用遮光的情况下,用幻灯作为教学工具,主要设备有幻灯机和银幕,其防火要求与普通教室基本相同。 • 2、视听教室 是利用录音机、电视机和电影等作为教学工具。采用电视机教学时,由演播室、控制室、维修间、电视收看室组成;采用电影教学时,由摄影棚、暗室、电影放映和收看室组成;采用录音机教学时,主要由录音室和听音教室组成。这些教室中的防火重点是演播室、维修间和电影放映收看室等部位,防火安全检查的要点如下:

  29. (1)演播室。演播室是电视录像和播送的地方。演播室的吊顶、墙壁对吸音的要求比较高,而吸音材料常常是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建筑材料,有时还采用碎布条等可燃物作填充物,加之室内铺地毯,又安装相当多的碘钨灯和聚光灯等电气设备,起火的因素比较多。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主要有:(1)演播室。演播室是电视录像和播送的地方。演播室的吊顶、墙壁对吸音的要求比较高,而吸音材料常常是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建筑材料,有时还采用碎布条等可燃物作填充物,加之室内铺地毯,又安装相当多的碘钨灯和聚光灯等电气设备,起火的因素比较多。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主要有: 照明灯具与可燃物应保持一定的间隔。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长时间烘烤有引燃可燃物的危险。因此,灯具的前方应当距离可燃物不小于1米;侧后方应当距离可燃物不小于50厘米,或在它们之间用石棉布或石棉板等隔热材料隔开。同时在灯具的下面要设金属网以防止灯具破碎时,落在可燃物上引起火灾。

  30. 使用化学危险物品注意防火。清洗擦式录音机磁头和电路板时,要使用乙醇、丙酮等易燃液体,周围应严禁火源。这些易燃液体的存放量不得超过500克,并放于铁箱内,使用时还应分装在小瓶内。使用化学危险物品注意防火。清洗擦式录音机磁头和电路板时,要使用乙醇、丙酮等易燃液体,周围应严禁火源。这些易燃液体的存放量不得超过500克,并放于铁箱内,使用时还应分装在小瓶内。 电线要有套管。电源线在吊顶内通过时,应穿管敷设。活动灯具应用橡套电缆线。灯头线靠灯具30厘米处应加套瓷管,或采取其他隔热保护措施。 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实验,应在演播室外进行。在地毯里就加装铜丝网,并将铜丝网接地,以导除静电。

  31. (2)维修间。维修间用火用电较多,还常用易燃液体等,应采取以下措施:(2)维修间。维修间用火用电较多,还常用易燃液体等,应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电烙铁注意防火。检修设备使用电烙铁时,需要有放置烙铁的金属架,其周围不得堆放可燃材料。工作完毕后必须立即拔下烙铁插头,下班时拉下总电闸。 使用化学危险物品注意防火。清洗擦式录音机磁头和电路板时,要使用乙醇、丙酮等易燃液体,周围应严禁火源。这些易燃液体的存放量不得超过500克,并放于铁箱内,使用时还应分装在小瓶内。

  32. (三)一般实验室防火 从事基础科学实验的一般性实验室,在高等院校中设置得比较普遍。在这些实验室里装有相当多的用电设备、仪器仪表、化学危险物品和空调机、电炉等附属设备。由于用火用电和对化学危险物品使用管理不当等原因,容易发生火灾。防火检查的要点是: 1、实验室内使用电炉必须确定位置,定点使用,周围严禁有易燃物; 2、通风管道的保温层应使用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材料; 3、实验室内使用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应随用随领,不宜在实验现场存放;零星备用的化学危险物品,应由专人负责,存放在铁柜中;

  33. 4、使用电烙铁,要放在不燃支架上,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用后立即拔下烙铁插头。下班时应将实验室的电源切断; 5、有变压器、电感线圈的设备必须设置在不燃的基座上,其散热孔不应覆盖或放置易燃物; 6、实验室内的用电量不应超过额定负荷。

  34. (四)化学实验室防火 化学实验室的种类很多,按教学阶段分,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按使用性质分,有教学实验室和科学研究实验室;按实验内容分,有无机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石油化学实验室和物理化学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的共同特点是,化学物品种类繁多,其中大多是易燃易爆物品,还有一些不明性质的未知物料,有一些物品能自燃或化学性质互相抵触;在实验操作中,常常进行蒸馏、回流、萃取、电解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火用电也比较多,一旦操作使用不慎,很容易发生火灾。特别是学生做实验时由于对要领掌握得不够,操作不熟练,甚至误操作等,往往容易出事故。为此,应采取以下主要的防火措施:

  35. 1、化学实验室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有易燃易爆蒸气和可燃气体散逸的实验室,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 2、实验室的安全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 3、实验室内实验使用剩余或常用的小量易燃化学物品,总量不超过5公斤时,应放在铁柜中,由专人保管;超过5公斤时不得在实验室内存放; 4、禁止使用没有绝缘隔热底座的电热仪器; 5、在日光照射的房间必须备有窗帘,并在日光照射到的地方,不应放置怕光的或遇热能分解燃烧的物品,也不能存放遇热易蒸发的物品;

  36. 6、实验性质不明或未知的物料,尽量先从最小量开始;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作好灭火准备; 7、在实验进程中,利用可燃气体作燃料时,其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8、任何化学物品一经放置于容器后,必须立即贴上标签,如发现异常或有疑问,应检查验证或询问保管人员,不得随意乱丢乱放。有毒的化学危险品要集中存放和处理; 9、在实验操作台的范围内,不应放置任何暂时与实验工作无关的化学物品,尤其是不能放盛有浓酸或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 10、往容器内罐装较大数量的易燃、可燃液体时(醇、酸等电解质除外),要有防静电措施;

  37. 11、实验室所用的各种气体钢瓶要远离火源,应放置于阴凉和空气流通的地方; 12、要建立健全蒸馏、回流、萃取、电解等各种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化学物品保管使用规则,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防止因急于求成或思想麻痹而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及违反化学物品保管、使用规则,引起燃烧或爆炸; 13、要做好灭火准备,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

  38. (五)图书馆与档案馆防火 • 1、安全疏散 (1)图书馆(室)、档案馆(室)的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是单层建筑的小型图书馆(室),其面积在100㎡左右的,允许只设一个疏散出口; (2)阅览室的面积超过60㎡,人数超过50人的,应设两个安全出口,门必须向外开启,不应设置门槛,其宽度不小于1.2m; (3)装订、修理图书的房间,面积超过150㎡,且同一时间工作的人数超过15人的,应设两个安全出口; (4)书库一般应设不少于两个的安全出口,面积小的库房可设一个。库房的门应向外开或靠墙的外侧推拉。

  39. 2、电源管理 (1)设计、安装、管理好电气设备是保障图书馆(室)、档案馆(室)防火安全的重要措施,其要求应符合有关电气设备安装规程; (2)重要图书馆(室)、档案馆(室)电气线路应全部采用铜芯线,外加金属套管保护; (3)书库、档案库内禁止设置配电盘,人离库时必须切断电源; (4)书库、档案库内不准用碘钨灯照明,采用一般白炽灯泡时尽量不用吊灯,最好采用吸顶灯。灯泡与图书、资料、档案等可燃物保持50厘米的距离; (5)书库、档案库内不准使用电炉、电视机、交流收音机、电熨斗、电烙铁、电钟、电烘箱等设备。不准用可燃物做灯罩,不准随意乱拉电线,严禁用电超负荷。

  40. 3、火源管理 (1)图书馆(室)、档案馆(室)应加强日常的防火管理,严格控制一切用火,并不准把火种带入书库和档案库,不准在阅览室、目录检索室等处吸烟和点蚊香; (2)工作人员必须在每天闭馆前,对书库、档案库和阅览室等处认真进行检查,防止留下火种或电源没有切断造成危害; (3)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防火措施不落实,严禁电焊等明火作业; (4)为保护图书、档案,必须进行熏蒸杀虫时,由于许多杀虫药剂都是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物品,存在较大的火灾危险。因此应经有关领导批准,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采取绝对可靠的安全措施。

  41. (六)学校会堂防火 学校会堂是供学生集会的场所,消防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安全,会堂防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会堂外应设立固定的消火栓和消防结合器,会堂外的环行消防通道应畅通无阻; 2、会堂内应设立多条主通道和直通道,每条主通道的宽度应有2米,直通道的宽度应有1.5米,每次聚会人数不得超过额定人数; 3、会堂的逃生出口应按每50平方米一个的标准设置,每个出口的宽度应保持2米以上; 4、会堂的照明灯供电线路和舞台音响设备的电源线路应穿管保护,不能乱拉乱接;

  42. 5、舞台幕布应远离照明灯具; 6、会堂内应安装火灾事故应急照明和火灾逃生标志; 7、会堂疏散出口的大门应向外开启,疏散出口不得安装防盗门和设置人为的障碍,影响逃生; 8、会堂内不准采用可燃材料装修,不准存放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9、应配备适量的灭火器材,并保持完整好用。

  43. (七)学校饭堂防火 学校饭堂使用燃料均属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加强饭堂消防管理,防止事故的发生,是各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的职责,为了确保饭堂消防安全,请做好以下防火工作: 1、各学校的饭堂、厨房应设置在一楼,炒菜、做饭所用的燃料应独立存放; 2、通往厨房内的供油、供气管道,应请专业公司的技术人员施工安装,所用供油、供气管道和设备选材应符合防火防爆规范要求; 3、厨房所用燃料存放点应安装防雷防静电设备,并定期进行防雷防静电测试,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消除;

  44. 4、煤气管道与炉具之间的连接胶管应定期检查更换,防止受热硬化炸裂漏气,酿成火灾; 5、应加强对厨工人员的消防知识培训,教会他们使用灭火器材、平时会防火,遇到火灾会扑救、会逃生、会报警; 6、厨房电源线路应穿管保护,不准裸露和乱拉乱接; 7、厨房煎炸食品时,如遇到油锅着火,应及时关闭炉火,盖上锅盖或用湿麻袋覆盖灭火; 8、厨师应对厨房内的抽油烟机定期冲洗,防止积存油垢遇到明火燃烧,酿成火灾; 9、厨房内应配置一至二个ABC型的灭火器材,做到平时能防,遇火能救。

  45. 第四篇 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篇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2、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报警早,损失小”。这是有血的惨痛教训。2005年6月10日汕头华南宾馆火灾,11时40分起火,12时15分才接到报警,延误了35分钟,结果造成31人死亡,3人重伤。) 3、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4、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5、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46.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其他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消防演练时,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 (举例:1973年1月28日天津第二工人文化宫在演出过程中,因大幕被高功率灯泡烤着而发生火灾,当时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按平时制定的疏散预案将安全出口打开,并做好宣传,组织疏散,仅用3分钟将2000名观众安全疏散离场,无一伤亡。)

  47. 第五篇 火场逃生篇 • (一)逃生意识 • (二)逃生方向的选择 • (三)逃生技能及注意事项

  48. (一)逃生意识 火灾,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在许多火灾现场中,有的人能火里逃生,而有的人却丧身火海或致残,这固然与火势大小、起火时间、起火地点、建筑物内是否有报警、排烟、灭火等设施,消防队扑救是否及时等因素有关,但这也与受灾者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是否有逃生意识这根弦也有极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除突发性的爆炸、坍塌、爆燃等火灾事故外,在绝大多数火灾现场中,被困人员是可以逃生自救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就要逃生意识,注意积累自救知识,火灾发生时才可平安逃生。 1、在一般的建筑内最少都有两个出入口,所以在平时,我们应对居住的地方、工作的地方出入口有多少个,具体在什么位置,都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并熟悉周围的环境。

  49. 2、当你外出探亲访友、办事、购物、旅游等,身处在新的建筑内,对安全出口也要做到基本了解,如入住宾馆旅馆、商场购物、进入娱乐场所时,为了自身的安全,务必熟悉环境,留心安全出口以及楼梯方位等。特别是进住旅馆时,要看好门后的疏散示意图,选择好逃生的疏散通道和最佳的路线。(举例:1985年4月18日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案例) 3、在火灾中切记别贪恋财物,而耽误了最佳逃生时间。

  50. (二)逃生方向的选择 大火降临,大多数人都会惊慌失措,人们容易在人群的簇拥下向着经常使用的楼梯奔去,即使那里已挤成一团,堵塞了出口,还是争相夺路不肯离去。一方面是因为灾祸降临,人们挤在一起,以解除心理上的恐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所处环境不了解,对别处有无出口没把握。所以,在火场中逃生方向的选择亦至关重要。 一旦发生火灾,在火场中首先要选择的是尽快逃出火场。怎样能够迅速离开火场呢?首先选择的就是应往下层逃生,就是通过疏散楼梯往地面疏散,尽快离开着火的楼宇。如果往下层疏散的楼梯全部被大火封住,你就要尽快往上层逃生,通过疏散楼梯往上疏散到没有着火的楼层、天面或楼顶,等待消防队员或直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