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 薄层色谱和纸层色谱.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薄层色谱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纸层色谱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掌握氧化铝软板的制备方法及氧化铝活度的测定方法; 4 .了解各种色谱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影响色谱结果的各种因素。. 二、概述. 薄层色谱法(原理及操作详见第一章第三节一)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显色方便,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离、鉴定,生药的定性,定量分析,化合物纯度检查和寻找柱层色普的最佳条件及检识柱层色谱分离结果。是研究天然药物成分工作中最常用的色谱方法之一,也是植化实验中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

yan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 薄层色谱和纸层色谱

  2.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薄层色谱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纸层色谱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 3.掌握氧化铝软板的制备方法及氧化铝活度的测定方法; 4.了解各种色谱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影响色谱结果的各种因素。

  3. 二、概述 • 薄层色谱法(原理及操作详见第一章第三节一)分离速度快、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显色方便,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分离、鉴定,生药的定性,定量分析,化合物纯度检查和寻找柱层色普的最佳条件及检识柱层色谱分离结果。是研究天然药物成分工作中最常用的色谱方法之一,也是植化实验中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之一。

  4. 纸层色谱(原理及操作详见第一章第三节三)是分配色谱的一种,在分离鉴定水溶性大的化合物时应用较多,也是一种有用的色谱方法。纸层色谱(原理及操作详见第一章第三节三)是分配色谱的一种,在分离鉴定水溶性大的化合物时应用较多,也是一种有用的色谱方法。 • 色谱用硅胶或氧化铝,在使用前应对其活性进行测定,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 本实验主要学习薄层色谱和纸层色谱的基本操作。

  5. 三、实验方法 • 1.氧化铝活度的测定 • (1)氧化铝软板(自制)5×15cm • (2)样品:a.偶氯苯 0.6mg/Iml(CCl4) • b.对甲氧基偶氯苯0.4mg/Iml • c.苏丹黄0.4mg/ml • (3)展开剂:ccl4(10~20ml) • 计算Rf值并与附录5表二数据对照,确定氧化铝活性级别。

  6. 2.三颗针生物碱的氧化铝色谱 • (1)氧化铝软板,同1(1) • (2)样品:a.小檗碱lmg/ml(CH3 OH) • b.小檗胺1mg/ml(CH3OH) • (3)展开剂:氯仿:甲醇(9:1) • (4)显色剂:改良碘化铁钾(拿出后立即划出溶剂前沿,趁湿轻轻喷雾)

  7. 3.生物碱的纸层色谱 (1)3.5 X 30 cm长的色谱用杭州新华滤纸 • (2)样品:同2(2) • (3)溶剂系统:正丁醇:冰醋酸:水(4:1:5)( 20 ml/人)、上层为移动相,下层用作固定相,滤纸提前一周点样,于实验前一天晚用下层饱和。展开前迅速移走固定相液,换成移动相,将滤纸条浸入移动相中,滤纸不能碰溶剂器壁,展距25cm以上。

  8. (4)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 4.黄酮类成分的聚酸胺薄层色谱 • (1)色谱用聚酰胺薄膜(3 X 6cm) • (2)样品:a.芦丁b槲皮素 • (3)展开剂:95%乙醇 • (4)显色剂:先在日光及紫外灯(365nm)下观察,再用1%AlCl3/EtOH液喷后再观察

  9. 四、习题 • 1.薄层色谱按原理分为几类?基本色谱原理是什么?各适合分离什么类型的化合物? • 2.纸层色谱的色谱原理,适用范围? • 3.实验中Rf值如何测量? • 4.影响薄层色谱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 5.比较各种色谱中各种成分Rf值大小,并说明原因。

  10.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 实验二 秦皮中七叶甙,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含量测定

  11. 一、实验目的 • 1.学习用有机溶剂提取、分离香豆素类成分的方法 • 2.熟悉香豆素类成分的结构性质及鉴别方法 • 3.了解七叶甙和七叶内酯的一般性质及色谱行为

  12. 二、概述 • 秦皮为木樨科白蜡树属植物白蜡树或苦枥白蜡树或小叶白蜡树的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敛作用。主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等症。 • 秦皮中含有多种内酯类成分及皂甙、鞣质等,其中主要有七叶甙、七叶内酯、秦皮甙及秦皮素等,多有抗菌消炎的生理活性,七叶内酯对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有较好治疗效果,兼有退热作用,毒副作用小,几无苦味, • 适于小儿服用。

  13. 秦皮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物理性质 • 七叶甙(esculin) m.p(oC) :205-206 形态:白色粉末状结晶 溶解性:易溶于热水(1:13),可溶于乙醇(1:24),微溶于冷水(1:610),难溶于乙酸乙酯、不溶于乙醚,氯仿,在稀酸中可水解 • 七叶内酯(esculetin) m.p(oC) :276形态 :黄色针状结晶 溶解性 :易溶于沸乙醇及氢氧化钠液,可溶于乙醇、乙酸乙酯,稍溶于沸水,几乎不溶于乙醚、氯仿

  14. 秦皮素(fraxin) m.p(oC): 227-228 • 秦皮甙(fraxetin) m.p(oC) :205

  15. 三、实验方法 • (一)提取 • 取秦皮粗粉 150g于索氏提取器中,加 400ml乙醇回流 10-12小时,得乙醇取液。减压回收溶剂至浸膏状,即得总提取物。

  16. (二)分离: • 在上述浸膏中加 40ml水热溶之,移于分液漏斗中,以等体积氯仿萃取二次,将氯仿提 • 取过的水层蒸会残留氯仿,加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二次,合并乙酸乙酯液,以无水硫酸钠 • 脱水,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留物溶于温热甲醇中,浓缩至适量、放置析晶,即有黄色针状结晶析出,滤取结晶。水、甲醇、水反复重结晶,即得七叶内酯。

  17. 将乙酸乙酯萃取过的水层浓缩至适量,放置析晶,即有微黄色晶体析出,滤取结晶。将乙酸乙酯萃取过的水层浓缩至适量,放置析晶,即有微黄色晶体析出,滤取结晶。 • 以甲醇,水反复重结晶,即得七叶苷。 • (三)鉴定: • 1.化学检识:取七叶式、七叶内酯各少许分别置试管中,加乙醇 lml溶解。加 1% Fe-Cl3溶液2~3滴,显暗绿色,再滴加浓氨水3滴,加水6ml,日光下观察显深红色。

  18. 2.薄层鉴定: • 吸附剂:硅胶G • 样品:七叶甙、七叶内酯标准品及自制七叶甙,七叶内酯的醇溶液。 • 展开剂:甲酸一甲酸乙酯一甲苯(1:4:5) • 显色:1)UV254灯下观察,七叶甙为灰色荧光,七叶内酯为灰褐色。 • 2)以重氨化对硝基苯胺喷雾显色,七叶甙和七叶内酯均呈玛瑙色。 • 结果:七叶甙 Rf=0.04,七叶内酯Rf =0.28

  19. (四)含量测定: • 秦皮中内酯类的含量测定:秦皮中内酯类可用极谱法以PH9.0硼酸盐一氯化钾缓冲液为底液进行测定,半波电位为-1067V,浓度在0.1-0.5mg/ml范围内,波高与浓度呈线形关系。 • 生药用乙醇回流加热2小时,取一定量上清液于极谱池中,挥去乙醇,加入10mlPH9.0 • PH9.0硼酸盐一氯化钾缓冲溶液,放入 20OC恒温水浴中,通氮去氧 4分钟,记录极谱图. • 由标准曲线计算含量。

  20. (五)光谱法: • UV光谱:用EtOH作溶剂

  21. 四、习题 • 1香豆素类化合物可采用哪些提取方法? • 2.香豆素化合物在TLC中常用哪些吸附剂,展开剂和显色剂? • 五、参考文献 • 冀春茹等.中药化学实验技术与实验,1986.1:287~289

More Related